多難的越南
關燈
小
中
大
消防局。
并且把越南旗高插在屋頂的旗杆上。
接着,路上疏疏落落地有人來往,我們乘機溜回西貢。
這次的意外遭遇,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餘悸。
因為我家裡還有一部分人留在茶榮,妻不放心,于是在10月8日那一天,我特地向友人處借了一輛車,讓她們回去,我個人仍逗留在西貢,為華僑服務,同時,準備回國的手續。
西貢的友人勸我暫時不要回國,索性在西貢經營實業,等腰包充實後再回國不遲。
我因為去國日久,時常動起鄉思,尤其在大戰期間,蟄居越南鄉下,與國内學術界完全隔絕,非趁機會回國重理舊業不可。
友人看見我的意志堅決,不敢勉強,隻好讓我回去。
那時河内方面的國軍曾派遣代表南下西貢,由友人的介紹,他們跟我認識。
我替他們奔走兩星期後,便取旱道,準備直奔河内。
越南的東部,尤其南圻,雖然十分富庶,但西部的柬埔寨與老撾卻荒涼不堪。
途經桔井、上丁、百細等省,有的地方走了幾十裡路看不見人煙。
公路是從原始的森林中開辟出來的。
有一次,汽車的機件發生故障,半路抛錨,等到半天還看不見人影,弄得我的全身的毛孔幾乎要倒豎起來。
幸虧有個騎單車的華僑機工經過,臨時下車替我們修理,這才繼續往前開駛。
我們抵達百細後,湊巧有個政府代表從河内來。
他在河内時,曾聽見人家說我跟西貢的華僑關系很不錯,他希望我陪他跑一次,大約一個月後,我便可回國。
我說我離國這麼久,心急如焚,片刻也不可延緩。
他再三以好言勸慰我說:“回國替國家做事,在南洋替華僑做事,服務的地點不同,但目的卻一樣。
”經過友人再三勸勉後,我又從百細,經高棉,重抵西貢。
在西貢住了兩星期,又由高棉,經磅清揚、馬德望,而抵泰國的曼谷。
行程雖延緩了兩個月,但這次的旅行,使我對各地華僑的特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一般來說,華僑多是富于熱情,勇于公益事業。
雖然有時因太重感情,不講究組織的章程,緻事後發生龃龉。
但是,“觀過知仁”,他們之所以不講究組織的章程,無非愛惜面子,免得大家為着薄物細故,争吵不休。
因此,在華僑的社會中,“人”的因素占着最重要的地位。
假如僑社中有疏财仗義、衆望所歸的人物,他真正可以片言折獄;天大的事情,隻須他兩三句話,或者一次杯酒言歡的機會便可解決。
假如被稱為僑領的人物卻是“社會棍”,希望從社團的活動中得到一些好處,結果,不但什麼事情都搞不通,而且背後往往會引人指摘。
還有一層,華僑識字不多,他們最讨厭官樣文章,有事當面講,用不着多遞呈寫禀。
事實上,他們也深知舊政府機關的陋習,除親戚朋友外,非親非故的人如要托政府機關辦點事情,至多是做“公文旅行”下的犧牲品,他們所要求的事情永遠達不到目的。
實際的經驗告訴他們“公文旅行”徒耽誤時間,所以他們無事不登三寶殿,非萬不得已,絕對不跟衙門打交道。
華僑的冒險精神實在使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越南有個地方别号“蛇鬼山”。
據說,這地方的井水很毒,喝了那種水的人,肚子會發生鼓脹,以後便無疾而終;因此,連土人也不敢居住。
但是富于冒險精神的華僑,他們比較當地的土著更能适應環境,結果,人家無法居住的地方,他們仍舊能生活下去。
華僑對祖國的觀念是十分濃厚的,越是窮鄉僻壤的華僑,他們越愛護國家。
記得有個軍政界的熟人從河内到西貢的過程中,汽車過處,總是萬人空巷地來歡迎;不但代表們被歡迎,連普通的勤務兵也到處受人招待。
有的地方,甚至有人扶老攜幼從幾十裡外趕來參加歡迎會。
他們并不希望從這些代表的身上得到絲毫的利益,他們隻覺得看看漢家威儀便心滿意足。
身在異鄉,心懷祖國,華僑不厭國家貧弱便與它疏遠,這種高尚的美德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
我在金邊逗留了一個月,原想抽些工夫到吳哥窟去參觀,可惜那時地方不靖,行旅艱難,要動身而又裹足不前者不止一次。
現在回想起來,更覺得旅行的機會是不可多得,機會一過,以後要用驷馬來追也是來不及了。
并且把越南旗高插在屋頂的旗杆上。
接着,路上疏疏落落地有人來往,我們乘機溜回西貢。
這次的意外遭遇,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餘悸。
因為我家裡還有一部分人留在茶榮,妻不放心,于是在10月8日那一天,我特地向友人處借了一輛車,讓她們回去,我個人仍逗留在西貢,為華僑服務,同時,準備回國的手續。
西貢的友人勸我暫時不要回國,索性在西貢經營實業,等腰包充實後再回國不遲。
我因為去國日久,時常動起鄉思,尤其在大戰期間,蟄居越南鄉下,與國内學術界完全隔絕,非趁機會回國重理舊業不可。
友人看見我的意志堅決,不敢勉強,隻好讓我回去。
那時河内方面的國軍曾派遣代表南下西貢,由友人的介紹,他們跟我認識。
我替他們奔走兩星期後,便取旱道,準備直奔河内。
越南的東部,尤其南圻,雖然十分富庶,但西部的柬埔寨與老撾卻荒涼不堪。
途經桔井、上丁、百細等省,有的地方走了幾十裡路看不見人煙。
公路是從原始的森林中開辟出來的。
有一次,汽車的機件發生故障,半路抛錨,等到半天還看不見人影,弄得我的全身的毛孔幾乎要倒豎起來。
幸虧有個騎單車的華僑機工經過,臨時下車替我們修理,這才繼續往前開駛。
我們抵達百細後,湊巧有個政府代表從河内來。
他在河内時,曾聽見人家說我跟西貢的華僑關系很不錯,他希望我陪他跑一次,大約一個月後,我便可回國。
我說我離國這麼久,心急如焚,片刻也不可延緩。
他再三以好言勸慰我說:“回國替國家做事,在南洋替華僑做事,服務的地點不同,但目的卻一樣。
”經過友人再三勸勉後,我又從百細,經高棉,重抵西貢。
在西貢住了兩星期,又由高棉,經磅清揚、馬德望,而抵泰國的曼谷。
行程雖延緩了兩個月,但這次的旅行,使我對各地華僑的特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一般來說,華僑多是富于熱情,勇于公益事業。
雖然有時因太重感情,不講究組織的章程,緻事後發生龃龉。
但是,“觀過知仁”,他們之所以不講究組織的章程,無非愛惜面子,免得大家為着薄物細故,争吵不休。
因此,在華僑的社會中,“人”的因素占着最重要的地位。
假如僑社中有疏财仗義、衆望所歸的人物,他真正可以片言折獄;天大的事情,隻須他兩三句話,或者一次杯酒言歡的機會便可解決。
假如被稱為僑領的人物卻是“社會棍”,希望從社團的活動中得到一些好處,結果,不但什麼事情都搞不通,而且背後往往會引人指摘。
還有一層,華僑識字不多,他們最讨厭官樣文章,有事當面講,用不着多遞呈寫禀。
事實上,他們也深知舊政府機關的陋習,除親戚朋友外,非親非故的人如要托政府機關辦點事情,至多是做“公文旅行”下的犧牲品,他們所要求的事情永遠達不到目的。
實際的經驗告訴他們“公文旅行”徒耽誤時間,所以他們無事不登三寶殿,非萬不得已,絕對不跟衙門打交道。
華僑的冒險精神實在使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越南有個地方别号“蛇鬼山”。
據說,這地方的井水很毒,喝了那種水的人,肚子會發生鼓脹,以後便無疾而終;因此,連土人也不敢居住。
但是富于冒險精神的華僑,他們比較當地的土著更能适應環境,結果,人家無法居住的地方,他們仍舊能生活下去。
華僑對祖國的觀念是十分濃厚的,越是窮鄉僻壤的華僑,他們越愛護國家。
記得有個軍政界的熟人從河内到西貢的過程中,汽車過處,總是萬人空巷地來歡迎;不但代表們被歡迎,連普通的勤務兵也到處受人招待。
有的地方,甚至有人扶老攜幼從幾十裡外趕來參加歡迎會。
他們并不希望從這些代表的身上得到絲毫的利益,他們隻覺得看看漢家威儀便心滿意足。
身在異鄉,心懷祖國,華僑不厭國家貧弱便與它疏遠,這種高尚的美德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
我在金邊逗留了一個月,原想抽些工夫到吳哥窟去參觀,可惜那時地方不靖,行旅艱難,要動身而又裹足不前者不止一次。
現在回想起來,更覺得旅行的機會是不可多得,機會一過,以後要用驷馬來追也是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