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逃難
關燈
小
中
大
融洽,我從來不出惡聲,他們從來也沒有怨言。
我本想帶他們一同南下,但是安土重遷的北京農民對于長途旅行是十分害怕的,結果,我介紹我的男工友給齊思和兄,那位女工友,讓她平平安安地回到故鄉密雲去。
我們原定8月20日離開北京的。
可是剛要動身那一天,我的大女兒忽然傷風發燒,隻好讓同行的幾位朋友先走,我們等到第二天才成行。
北京的新秋的太陽,本來是熱得可怕,但是我們臨走那一天卻愁雲黯淡,了無生氣,好像上天也同情我們的不幸的遭遇一樣。
我們抵達車站時,隻見一切情形跟兩個月前完全不同。
車站裡滿是東洋兵,月台上冠蓋往來的盡是日本的政要及一些“漢”字号的人物,他們彼此作九十度的鞠躬,滿口“阿裡阿多”、“阿裡阿多”。
我們一家大小三人擠在三等的車廂裡,揮淚向北京告别,直到最後的一座城樓及雉堞看不見的時候,我才坐回原位。
從北京到天津這條路,我是常走的,平時隻需兩個鐘頭,到了我們逃難的一天,卻走了十四個鐘頭,幾乎走了一段都要停留相當時間。
在臨城的車站上,對面也停了一列車,裡邊坐滿日本兵。
我們從窗口看過去,隻見一個日本兵正在調戲一個中國婦女,她的丈夫起來幹涉,馬上給日本兵打了一個耳光。
當時我心裡想,假如這不幸的事情落到我的頭上的時候,我不知道怎樣應付。
晚上10時才抵天津,車站陰氣森森,好像餓虎張大了口,一下子要把人吞進去一樣。
果然旅客走過鬼門關時,那些年輕的小夥子都被日本人扣留。
我因為打扮商人模樣,勉強可以通過這第一關。
平時車站那麼熱鬧,現在連洋車也找不到,我右手抱着孩子,左手提一小箱,準備到約定的地點去會朋友,可是租界的巡捕不準我們進去。
我一連問了七八間旅店,都說客滿,直到最後,才在一條陋巷裡找了一個房間。
剛進大門,傾盆大雨下個不停,這時我實在疲倦不堪,沒有吃飯,沒有更衣,躺在床上便呼呼睡着。
第二天醒來,到租界去找朋友,沿途看見了不少碎瓦頹垣。
我們在長春旅店租了一個房間,每天四元,大小八個人擠在這一間房裡。
我每天一早出去打聽船期,乘興而出,敗興而歸,直到一星期後,才見太古公司有一條名叫“漢口”的輪船開往香港。
我們先由天津坐駁船到塘沽,到了塘沽後,因為人多客擠,我們個個由窗口爬進去,然後以坐滑梯的姿态,滑到統艙裡。
這隻船本來是規定坐六七百名旅客的,現在竟增加到兩千一百名,幾乎每一方寸的空間都被人充分利用。
船上的夥食不合胃口,這倒是小事,最重要的是食水發生問題。
那水缸裡的水,綠裡帶黃,可是口渴得要命的旅客們顧不了許多,見水便喝。
船到了煙台停留一天,我們趕緊到岸上去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吃了一頓像樣的飯,另外買些日常食品給小孩吃。
輪船再度啟碇開行之後,一路都是狂濤駭浪。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不幸的事情似乎是專向不幸人的身上推呢。
在海上漂泊十天才抵香港。
在香港的港外,看見了許多輪船被飓風吹到岸上,其中最大的一隻為日本郵船公司的郵船。
同船有一部分目睹日本郵船撞到岸上,彼此鼓掌稱快。
這種窄狹的愛國主義固然不應該,但日本軍閥欺人太甚,當中國無力還擊的時候,讓天災來摧毀日本的一點産業也是大快人心。
香港給我的第一次的印象,遠不如後來那麼好。
沿海一帶的店鋪宛若鴿子巢。
我們起初搬到環球旅店去住了幾天後,從北京同來的朋友們便東飛西散了。
我跑到幾個過去相熟的朋友處去想辦法,我沒有開口,他們已把北京怎麼淪陷,日本人怎麼殘酷,沿路逃難怎樣辛苦的事情,如數家珍一樣向我叙述了。
我一看這情形,隻好自認倒黴,從此咬緊牙關,再也不對任何人叙述逃難的痛苦。
從北京跑到香港,一路曆盡萬苦千辛,到了香港,身上隻剩下兩塊大洋。
人海茫茫,舉目無親,十年的血汗所換來的甯靜幽雅的家庭的毀滅不足惜,滿目琳琅的書籍的抛棄也不足惜,獨親朋們的星散,社會關系的脫節,事業基礎的破壞,那才是苦不可言。
據說,當張伯苓先生在廬山聽到南開大學炸毀的消息,他老人家的熱淚奪眶而出。
他的苦衷,我很表同情。
我在北京的事業雖然還在播種耕耘的階段,但一個人最重要的時期(由20到30)的精神所寄托的城市,多少是值得永遠眷戀的。
我本想帶他們一同南下,但是安土重遷的北京農民對于長途旅行是十分害怕的,結果,我介紹我的男工友給齊思和兄,那位女工友,讓她平平安安地回到故鄉密雲去。
我們原定8月20日離開北京的。
可是剛要動身那一天,我的大女兒忽然傷風發燒,隻好讓同行的幾位朋友先走,我們等到第二天才成行。
北京的新秋的太陽,本來是熱得可怕,但是我們臨走那一天卻愁雲黯淡,了無生氣,好像上天也同情我們的不幸的遭遇一樣。
我們抵達車站時,隻見一切情形跟兩個月前完全不同。
車站裡滿是東洋兵,月台上冠蓋往來的盡是日本的政要及一些“漢”字号的人物,他們彼此作九十度的鞠躬,滿口“阿裡阿多”、“阿裡阿多”。
我們一家大小三人擠在三等的車廂裡,揮淚向北京告别,直到最後的一座城樓及雉堞看不見的時候,我才坐回原位。
從北京到天津這條路,我是常走的,平時隻需兩個鐘頭,到了我們逃難的一天,卻走了十四個鐘頭,幾乎走了一段都要停留相當時間。
在臨城的車站上,對面也停了一列車,裡邊坐滿日本兵。
我們從窗口看過去,隻見一個日本兵正在調戲一個中國婦女,她的丈夫起來幹涉,馬上給日本兵打了一個耳光。
當時我心裡想,假如這不幸的事情落到我的頭上的時候,我不知道怎樣應付。
晚上10時才抵天津,車站陰氣森森,好像餓虎張大了口,一下子要把人吞進去一樣。
果然旅客走過鬼門關時,那些年輕的小夥子都被日本人扣留。
我因為打扮商人模樣,勉強可以通過這第一關。
平時車站那麼熱鬧,現在連洋車也找不到,我右手抱着孩子,左手提一小箱,準備到約定的地點去會朋友,可是租界的巡捕不準我們進去。
我一連問了七八間旅店,都說客滿,直到最後,才在一條陋巷裡找了一個房間。
剛進大門,傾盆大雨下個不停,這時我實在疲倦不堪,沒有吃飯,沒有更衣,躺在床上便呼呼睡着。
第二天醒來,到租界去找朋友,沿途看見了不少碎瓦頹垣。
我們在長春旅店租了一個房間,每天四元,大小八個人擠在這一間房裡。
我每天一早出去打聽船期,乘興而出,敗興而歸,直到一星期後,才見太古公司有一條名叫“漢口”的輪船開往香港。
我們先由天津坐駁船到塘沽,到了塘沽後,因為人多客擠,我們個個由窗口爬進去,然後以坐滑梯的姿态,滑到統艙裡。
這隻船本來是規定坐六七百名旅客的,現在竟增加到兩千一百名,幾乎每一方寸的空間都被人充分利用。
船上的夥食不合胃口,這倒是小事,最重要的是食水發生問題。
那水缸裡的水,綠裡帶黃,可是口渴得要命的旅客們顧不了許多,見水便喝。
船到了煙台停留一天,我們趕緊到岸上去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吃了一頓像樣的飯,另外買些日常食品給小孩吃。
輪船再度啟碇開行之後,一路都是狂濤駭浪。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不幸的事情似乎是專向不幸人的身上推呢。
在海上漂泊十天才抵香港。
在香港的港外,看見了許多輪船被飓風吹到岸上,其中最大的一隻為日本郵船公司的郵船。
同船有一部分目睹日本郵船撞到岸上,彼此鼓掌稱快。
這種窄狹的愛國主義固然不應該,但日本軍閥欺人太甚,當中國無力還擊的時候,讓天災來摧毀日本的一點産業也是大快人心。
香港給我的第一次的印象,遠不如後來那麼好。
沿海一帶的店鋪宛若鴿子巢。
我們起初搬到環球旅店去住了幾天後,從北京同來的朋友們便東飛西散了。
我跑到幾個過去相熟的朋友處去想辦法,我沒有開口,他們已把北京怎麼淪陷,日本人怎麼殘酷,沿路逃難怎樣辛苦的事情,如數家珍一樣向我叙述了。
我一看這情形,隻好自認倒黴,從此咬緊牙關,再也不對任何人叙述逃難的痛苦。
從北京跑到香港,一路曆盡萬苦千辛,到了香港,身上隻剩下兩塊大洋。
人海茫茫,舉目無親,十年的血汗所換來的甯靜幽雅的家庭的毀滅不足惜,滿目琳琅的書籍的抛棄也不足惜,獨親朋們的星散,社會關系的脫節,事業基礎的破壞,那才是苦不可言。
據說,當張伯苓先生在廬山聽到南開大學炸毀的消息,他老人家的熱淚奪眶而出。
他的苦衷,我很表同情。
我在北京的事業雖然還在播種耕耘的階段,但一個人最重要的時期(由20到30)的精神所寄托的城市,多少是值得永遠眷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