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與失竊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一個地方住得相當長久後,一跑到另一個地方實在不方便。
中國人安土重遷,對于鄉土的觀念很濃厚,除非萬不得已,他們老是懶得搬家。
可是自七七事變爆發後,沿海沿江的大城相繼淪陷,人口播遷,流離轉徙,這已經變成家常便飯了。
在七七事變那年的暑假,北大法學院院長周炳琳先生榮任教育部次長,他在北大經濟史的課程約我代替,我考慮接受。
中法大學請我兼課的聘書已經寄來。
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約我長期翻譯經濟史名著,每月有固定的報酬。
先室鄭侃嬨女士一面為上海《申報》編輯《通俗讀物周刊》,一面和顧颉剛先生合作,準備替上海某書局編輯高中曆史教科書。
夫婦兩人可安坐北京圖書館讀書寫作,而衣食可确保無憂,這是我們在北京苦讀十年所得到的初步收獲。
可是這種讀書寫作的理想生活,給盧溝橋的炮聲打得粉碎了。
記得我們從北京逃難到香港的時候,我們就在環球旅店暫住。
第二天上午我跑到半山去找許地山先生,人生路不熟,短短一段路程,走得滿頭大汗。
我看準門牌的号碼,在大門外按一按電鈴,裡邊有個八九歲的男孩出來開門。
他一見我的衣衫褴褛的樣子,很天真地說了一聲:“又是難民來了。
”我聽了之後,心裡冷了半截。
幸虧我轉身出來的時候,遇着許太太,她很和藹地把她的丈夫的辦公處告訴我。
我按圖索骥地找到許先生,大家暢談甚歡。
以後我在香港的幾年間,曾得到他不少的鼓勵和幫忙。
第三天我又跑到兩三個地方去看熟人,道三不着兩,得不到要領。
這時候,我深刻地領略人生大道理。
我知道一個人的成功,除受天賦的資質和學問經驗的限制外,主要的是脫離不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
在一個地方跑得通、兜得轉的人,到了另一個地方很可能是沒有一條路走得通。
叱咤英雄的李逵遇着浪裡白條的張順,隻好全盤繳械。
在旅館住了一星期,我看情形不對,非找房子搬家不行。
我往九龍彌敦道一帶溜了一下,很快就租到了一間房間。
這是西式洋房,前面住了一家某大學教授,新近從廣州搬來的,中間房是二房東自己住,我住的是尾房,每月租錢十四元,沒有頂費,這倒是很幹脆。
房子安置好後,我便過海再去找許先生。
他說職業問題他已經替我留意,再過兩星期便可正式上工。
蒙他的好意,把他的藏書室讓給我讀書,他的圖書及香港大學圖書館的藏書我都可以充分利用。
飯有得吃,書有得讀,塵世的欲望早已解決了大半,此外我也不想有什麼苛求。
10月1日,我開始在《港報》辦公,不上三個月,報社因負債過重,周轉不靈,自動宣告收盤。
這時候,國内的消息越來越壞,敵人節節勝利,南京已告失守,由國内搬來香港的高等難民天天增加。
高等難民一到香港後,香港的社會風氣馬上起了變化。
租屋開始要頂費了;社會風尚開始由醇樸變成奢侈了。
這對香港是很不幸,對于我個人更是災難臨頭。
我住的地方,原先僅有一間尾房,到了職業有了着落之後,便把勢力伸到中房,屋租每月不過25元。
可是自那些高等難民南來後,我的整間屋子被他們看上了。
他們願意出3000元頂費。
唯利是圖的房東看見這一筆巨錢擺在眼前,心裡一橫,即刻叫律師來個通知書,限我們于一個月内搬家。
在現今社會,法律是富人的護身符,律師是富人的保镖,律師一紙通知書,要你左就左,要你右就右,窮人哪裡有權力跟他申辯。
“衙門公堂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我是個窮人,隻好自認晦氣,老老實實地去找房子搬家。
我在深水埠一帶找了一星期,才找到兩間房子。
剛搬進那一天,同屋的廣東女人整天說那個屋子鬧鬼,吓得先室整晚睡不着。
我因為白天要過海到許先生的書房去讀書,來回頗費力,所以一躺到床上,便睡得很熟。
可是自逃難以來,先室受不住風波的挫折,逐漸得了心髒病,加以同屋的人天天說鬼說怪,我聽了若無其事;她聽了之後,心裡很難過,于是決定搬家。
我在長沙灣道租到全層的四樓,預先打掃幹淨,于1938年1月4日搬進去。
那天下午我買到一個書架,把我到香港以來所搜集的書全部搬出來;為着整理書籍,索性翻箱倒箧,把所有衣服都拿出來。
我先整理完書籍這部分,衣服那部分預備留到第二天再來折疊。
那晚睡到半夜,我忽然醒來,在街
中國人安土重遷,對于鄉土的觀念很濃厚,除非萬不得已,他們老是懶得搬家。
可是自七七事變爆發後,沿海沿江的大城相繼淪陷,人口播遷,流離轉徙,這已經變成家常便飯了。
在七七事變那年的暑假,北大法學院院長周炳琳先生榮任教育部次長,他在北大經濟史的課程約我代替,我考慮接受。
中法大學請我兼課的聘書已經寄來。
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約我長期翻譯經濟史名著,每月有固定的報酬。
先室鄭侃嬨女士一面為上海《申報》編輯《通俗讀物周刊》,一面和顧颉剛先生合作,準備替上海某書局編輯高中曆史教科書。
夫婦兩人可安坐北京圖書館讀書寫作,而衣食可确保無憂,這是我們在北京苦讀十年所得到的初步收獲。
可是這種讀書寫作的理想生活,給盧溝橋的炮聲打得粉碎了。
記得我們從北京逃難到香港的時候,我們就在環球旅店暫住。
第二天上午我跑到半山去找許地山先生,人生路不熟,短短一段路程,走得滿頭大汗。
我看準門牌的号碼,在大門外按一按電鈴,裡邊有個八九歲的男孩出來開門。
他一見我的衣衫褴褛的樣子,很天真地說了一聲:“又是難民來了。
”我聽了之後,心裡冷了半截。
幸虧我轉身出來的時候,遇着許太太,她很和藹地把她的丈夫的辦公處告訴我。
我按圖索骥地找到許先生,大家暢談甚歡。
以後我在香港的幾年間,曾得到他不少的鼓勵和幫忙。
第三天我又跑到兩三個地方去看熟人,道三不着兩,得不到要領。
這時候,我深刻地領略人生大道理。
我知道一個人的成功,除受天賦的資質和學問經驗的限制外,主要的是脫離不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
在一個地方跑得通、兜得轉的人,到了另一個地方很可能是沒有一條路走得通。
叱咤英雄的李逵遇着浪裡白條的張順,隻好全盤繳械。
在旅館住了一星期,我看情形不對,非找房子搬家不行。
我往九龍彌敦道一帶溜了一下,很快就租到了一間房間。
這是西式洋房,前面住了一家某大學教授,新近從廣州搬來的,中間房是二房東自己住,我住的是尾房,每月租錢十四元,沒有頂費,這倒是很幹脆。
房子安置好後,我便過海再去找許先生。
他說職業問題他已經替我留意,再過兩星期便可正式上工。
蒙他的好意,把他的藏書室讓給我讀書,他的圖書及香港大學圖書館的藏書我都可以充分利用。
飯有得吃,書有得讀,塵世的欲望早已解決了大半,此外我也不想有什麼苛求。
10月1日,我開始在《港報》辦公,不上三個月,報社因負債過重,周轉不靈,自動宣告收盤。
這時候,國内的消息越來越壞,敵人節節勝利,南京已告失守,由國内搬來香港的高等難民天天增加。
高等難民一到香港後,香港的社會風氣馬上起了變化。
租屋開始要頂費了;社會風尚開始由醇樸變成奢侈了。
這對香港是很不幸,對于我個人更是災難臨頭。
我住的地方,原先僅有一間尾房,到了職業有了着落之後,便把勢力伸到中房,屋租每月不過25元。
可是自那些高等難民南來後,我的整間屋子被他們看上了。
他們願意出3000元頂費。
唯利是圖的房東看見這一筆巨錢擺在眼前,心裡一橫,即刻叫律師來個通知書,限我們于一個月内搬家。
在現今社會,法律是富人的護身符,律師是富人的保镖,律師一紙通知書,要你左就左,要你右就右,窮人哪裡有權力跟他申辯。
“衙門公堂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我是個窮人,隻好自認晦氣,老老實實地去找房子搬家。
我在深水埠一帶找了一星期,才找到兩間房子。
剛搬進那一天,同屋的廣東女人整天說那個屋子鬧鬼,吓得先室整晚睡不着。
我因為白天要過海到許先生的書房去讀書,來回頗費力,所以一躺到床上,便睡得很熟。
可是自逃難以來,先室受不住風波的挫折,逐漸得了心髒病,加以同屋的人天天說鬼說怪,我聽了若無其事;她聽了之後,心裡很難過,于是決定搬家。
我在長沙灣道租到全層的四樓,預先打掃幹淨,于1938年1月4日搬進去。
那天下午我買到一個書架,把我到香港以來所搜集的書全部搬出來;為着整理書籍,索性翻箱倒箧,把所有衣服都拿出來。
我先整理完書籍這部分,衣服那部分預備留到第二天再來折疊。
那晚睡到半夜,我忽然醒來,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