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飯館

關燈
中國的名菜,可以分為幾個系統:四川算一個單位,福建算一個單位,廣東算一個單位,江蘇算一個單位。

    其他各省各縣都有幾樣著名的菜肴。

    因此,朋友們在一起吃飯時,誰都以故鄉氣味來誇耀侪輩。

     北京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各省的名菜,像各省的名士一樣,都以“群山萬壑赴荊門”的姿态,在北京各館子裡表現出來。

     北京專家多,所以它的菜館也以專門的名菜來号召。

     就說挂爐燒鴨罷。

    我們不妨約了三五知己到前門外全聚德或者老便宜坊光顧一下。

    一進大門,隻見櫃台裡擺着幾十隻肥白香嫩的鴨子。

    顧客憑自己的眼力,選擇了一雙肥鴨,然後到樓上的雅座去喝香片茶。

    大約過了30分鐘,店小二上樓,請各位顧客就席。

    夥計燙了一斤黃酒,同時,端上一碟酥炸胗肝,香脆清爽,真夠味兒。

    三杯酒落肚後,所有寒氣早已取消。

    這時候,廚子把新出爐的熱烘烘的燒鴨端上來,先在顧客面前晃了一晃,那種香味和色澤,準夠把你的整個靈魂和官覺勾住了。

    接着,廚子運用他的鋒利無比的刀子,把鴨子一片片切下來。

    香滑肥嫩的燒鴨,配着道地的京醬、大蔥和薄餅,油而不膩,東西到口,好像小孩子坐滑梯一樣,一下子滑到肚子裡去。

    吃完一碟又一碟,到了鴨頭和鴨尾端上來的時候,主客的醉飽的程度差不多已經有八九成了。

    接着,來一碗煎鴨蛋。

    這種家常便飯所用的菜肴,到了燒鴨館來吃,别有一番風味。

    最後,夥計端上一大碗天津白菜熬鴨骨頭,那上湯的清甜香美,非把你吃得過飽不休。

     北國地寒,冬天吃火鍋,實在最适當不過。

    我們如到一家清真館子去吃幾次涮羊肉,那麼我們便永久不會忘記北京。

    南方人吃火鍋,先在廚房裡把所有葷素菜填得滿滿,而且多數在吃到最後一道菜時才端上。

    這時候,肚子太飽,味覺又失靈,眼觀手不動,失掉吃火鍋的意義。

    北方人吃火鍋,先端出一個盛滿上湯的鍋子,然後來個各色各樣的酸甜苦辣的作料,最後,才端上一碟一碟的牛肉、羊肉及胗肝、青菜、凍豆腐出來。

    面對着猛熊熊的火光,熱騰騰的上湯,客人各自夾了一塊牛肉、羊肉或胗肝,在上湯裡浸了一下,便拿出來蘸着作料吃,既新鮮,又清甜,這是無比的珍品。

     在北方吃涮羊肉或涮牛肉的館子,到處都是,中上層社會的家庭,多自備火鍋。

    有機會的時候,花了兩三塊錢,便可以吃一頓。

    戰前北京的物價便宜得要命,一塊錢可以買到六斤牛肉或五斤羊肉,普通人家都吃得起。

    但是吃法更考究的,倒不是涮牛肉或涮羊肉,而是烤牛肉。

     記得1934年的冬天,鄭侃、楊剛夫婦約我們夫婦吃晚飯。

    起初我們以為他們大概請我們到什麼大酒樓,等到車子停下來的時候,我這才知道這是宣武門内的一間小館子。

    店面黝黑不堪,電燈也不大光明,可是門口卻停了好幾輛很漂亮的汽車,而屋内更是擠滿了人。

    我們進了店門,隻見東西兩邊各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了一個木炭爐,爐上放了一個平底的鐵鍋。

    桌的後邊站着一個大腹便便的廚夫,他手不停揮地切着牛肉,他的刀法非常整齊,切出來的牛肉至少有八九寸長。

    我們進了店後,有個工友招待我們到後房的木凳上去坐。

    我們眼巴巴地坐在那邊看人家吃,那迎面吹來的香味,簡直使人垂涎欲滴。

     我們在店内等了三刻鐘,才見那位切肉專家高聲喊着我們四個人就席。

    每個人的面前擺着一個大碗,碗裡放着醬油、香油及其他作料。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