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尤詳究海外各國形勢。
鹹豐朝,随郡王僧格林沁籌防津沽,王于兩岸築炮台,綿數裡,博數丈。
辇炮三千具以填之,大者逾萬斤,小者亦二三千斤。
又伐巨木,列栅海口,沉以鐵錨,格以鐵ㄌ。
無何,敵艦至,遺書為媾,王不許。
嵩焘曰:“戰未必勝,不如姑與之和,徐圖自強。
”王不聽。
嵩焘知邊禍且亟,言之再四,至于涕涕,王執不聽。
越日,敵以書來曰:“亟撤爾栅,我将以某日時至。
”屆期,王率将佐登台望之,敵以三艦來,距栅裡許,自相旋繞。
頃之,栅皆浮起,王大驚,急發巨炮,彈如雨雹,海水沸騰,竟沉其艦。
敵引去。
明年複來,遂有北塘之敗。
嵩焘家居時,好危言激論。
攸縣龍汝霖作《聞蟬》詩規之曰: 商氣滿天地,金飙生汝涼。
撩人秋意聒,忤夢怨聲長。
畏濕悉霜露,知時熟稻粱。
隐情良自惜,莫忘有螂螳。
嵩焘和曰: 飽谙蟬意味,坐對日蒼涼。
天地一聲肅,樓台萬柳長。
杳冥通碧落,慘淡夢黃粱。
吟嘯耽高潔,無勞引臂螂。
又: 樹木千章暑,山河一雨涼。
蔭濃栖影悄,風急咽聲長。
秋氣霑微物,天心饫早粱。
居高空自遠,塵世轉蜣螂。
後十餘年,邊事日棘,嵩焘以禮部侍郎出使英吉利國,至倫敦,上書李文忠,論列中外得失利病,準時度勢,洞見症結,凡所謀畫,皆簡而易行。
其論當時洋務,謂佩蘅相國能見其大,丁禹生能緻其精,沈幼丹次之,亦稍能盡其實。
又自言平生學問皆在虛處,無緻實之功,其距幼丹尚遠,皆克知灼見,閱曆有得之言。
全書四千二百餘言,茲不具錄。
揚子江中泠水,世所稱第一泉,其質輕清,非他水所及。
然或運緻遠方,舟車颠頓,則色味不免稍變,可以他處泉水洗之。
其法以大器貯水,锲志分寸,而入他水攪之。
攪定,則濁皆下沉,而上浮之水,色味複故矣。
其沉與浮也,其重與輕為之也,挹而注之,不差累黍。
以水洗水之法,世鮮知之。
和珅當國時,京朝官望風承指,趨跄恐後。
襜帷所至,俊彩星馳,織文鳥章,夾道鹄立,此補子胡衕所由名也。
無名氏《詠補子胡衕》雲: 繡衣成巷接公衙,曲曲彎彎路不差。
莫笑此間街道窄,有門能達相公家。
道光壬寅,粵海戒嚴,果勇侯楊芳為參贊,懾敵艦炮利,下令收糞桶及諸穢物,為厭勝計。
和議成,不果用。
有無名氏作詩嘲之曰: 楊枝無力愛南風,參贊如何用此公。
糞桶當年施妙計,穢聲長播粵城中。
鹹豐庚申,車駕幸熱河,變起倉卒,警衛不周,從官、宮人,極流離困瘁之狀,诏天下勤王,訖無應者。
漢陽黃文琛《秋駕》詩雲: “秋駕昆侖疾景斜,盤空辇道莽風沙。
檀車好馬諸王宅,翠褥團龍上相家。
剩有殘磷流憤血,寂無哀淚落高牙。
玉珂聲斷城西路,槐柳荒涼怨暮鴉。
此詩聲情激越,骨幹堅蒼,置之老杜集中,骎骎不複可辨。
宋談鑰《吳興志》:“菱湖,在歸安縣東南四十五裡,唐崔元亮開,即淩波塘也。
”又德清縣永和鄉管,有雅詞裡,地名并韻絕。
魏明帝樂府詩:“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
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
”世謂戚誼較疏者為瓜葛,與詩意不甚合。
乾隆朝,高文恪由詹事賜同博學鴻儒科,文恪得君最深,當出特賜。
未審他人有同受此賜者否。
“色即是空空是色,卿須憐我我憐卿。
”某說部謂是平陽中丞詩句,為卿憐作,餘疑非是。
上句尤不稱,特卿憐命名,本此下句耳。
相傳某太史得京察一等,當簡道員,顧高尚不屑就,旋擢卿曹,空乏不能自給。
友人某戲為詩贈之,有句雲:“道不遠人人遠道,卿須憐我我憐卿。
”語殊工巧。
昆山顧亭林先生本明季諸生,國變後,間關補被,谒南北兩京舊陵。
所過訪山川險要,郡國利病,納交其魁傑。
時或留止耕牧,緻富巨萬,辄複棄去,人莫測其用意。
按:此與陶朱公已事略同。
理财為百度之根本,亭林固留心經濟者,亦為是牛刀小試,自考驗耳。
清之季年,某相國總制閩浙,政體開通,人才樂為之用,刷新滌舊,百廢具興。
相國以龍馬之精神,備鴛鴦之福祿。
雖憂勞于國是,公爾忘私,而頤豫其天和,興複不淺。
相國勤民如蚡冒,經武如陶公,力矯大僚簡重之習,不數日必駕出。
迨其歸也,炮聲砰訇于轅,鼓聲淵填于堂,節署各色人等無崇卑疏戚外内,故事必班而迎,二堂東班,則文案委員,内而京曹,外而監司已次,鹹鹄立,必補服數珠。
西班稍前,則内文案委員,洋務委員,電報房學生等;稍後則衙官,材官,戎裝劍佩,仡仡之勇夫。
鹹出一膝,去地不能以寸。
相國拾級盡,略伫立,與東班首員周旋數語,略回顧西班首員,仍目注東班,若為皆颔之者,徐行而入。
一十三四齡童子肅掖之。
二堂東班及西班稍前者,唯朔望谒廟則然。
其西班稍後,及在三堂、四堂者,則每出皆然。
然當時冀幸承顔之輩,往往不以為優異而以為疏逖,因而不自慊者有之。
三堂則司阍典簽,紀綱之仆,面必田,須必澤,一視聽,屏氣息,或伛偻呈敬恭,或矜作表幹練。
倍其盥漱,時其冠服,部領其次,奔走給使令者如幹人,各以其職司。
孖而立,皆鞠跽至地,相國夷然入,目不屬。
然設有遲誤不到者必知之,以故無敢或脫疏。
四堂則粉白黛綠者,珥瑤碧,曳绮羅,為數逾數十。
肥者環,瘦者燕,澹者妝,濃者抹,南洲翡翠,北地胭脂,如筝雁之成行,若梁鴛之戢翼,莫不亸袖低鬟,曼立遠視。
相國及階,略伫立,掖者童子肅退休。
首班者亭亭捧杖進,左掖之,右拄杖,步益徐。
自茲已還,燕寝深閟,如何如何,外間僅得之傳聞,未必能曆曆如繪矣。
于斯時也,相國之風度,莊者和,肅者溫,斂者舒。
進咫,立于咫者随之;進尺,立于尺者随之。
魚貫而鴻翩,花團而錦簇,鬓影如霧,衣香成風。
履整則前者卻,巾堕而後者蹴。
蠃屏乍轉,麝熏微聞。
有精室焉,俗稱内簽押房,相國之所憩也。
相國之杖,未至精室數武,即已授之随而右者,則左掖者若為逾謹。
相國固矍铄,無須杖,并無須掖,而必杖必掖,亦故事也。
入室,則自脫其冠,授掖者,置之架,展紅巾謹覆之。
由是而數珠,而褂,而纟集佩,而帶,而領,而袍,皆解者、接者各一人。
或一人攝二事,唯承侍日深體便手敏者為能,往往新進持慎,弗敢兼也。
其以亵服進者,人之數,視衣服之重數。
同時巾者,茗者,淡巴菰者,尤争先恐後,以有事為榮。
則就養和坐,脫鞋者,左右各一人,又一人以舄進。
而巾者,茗者,淡巴菰者荑其手,蘭其息,亦盈盈而前。
相國或先巾,或先茗,本無所為厚薄,而先焉者若為色然喜,則從容就榻坐。
榻設阿芙蓉,相國夙不嗜此,而具乃絕精,不嗜而必設之,亦故事也。
相國自駕出至是,或逾一二時矣。
當是時,自四堂來者,鹹集此精室,立者,坐者,所事已畢而如劇者,宜身至前而乍卻者,若喜而淺笑,倦而輕颦者,同輩相關而喁喁私語者,面窗而徘徊,近案而徙倚者,位置筆硯,拂拭書牍,為殷懃者,弄姿而掠鬟絲,選事而撥爐灰者,非霧非花,溫{麻香}四塞,相國若欠伸,微呼某名,指煙具謂之曰:“若曷整理此。
”又呼某名,謂之曰:“曷相助整理此。
”則二
鹹豐朝,随郡王僧格林沁籌防津沽,王于兩岸築炮台,綿數裡,博數丈。
辇炮三千具以填之,大者逾萬斤,小者亦二三千斤。
又伐巨木,列栅海口,沉以鐵錨,格以鐵ㄌ。
無何,敵艦至,遺書為媾,王不許。
嵩焘曰:“戰未必勝,不如姑與之和,徐圖自強。
”王不聽。
嵩焘知邊禍且亟,言之再四,至于涕涕,王執不聽。
越日,敵以書來曰:“亟撤爾栅,我将以某日時至。
”屆期,王率将佐登台望之,敵以三艦來,距栅裡許,自相旋繞。
頃之,栅皆浮起,王大驚,急發巨炮,彈如雨雹,海水沸騰,竟沉其艦。
敵引去。
明年複來,遂有北塘之敗。
嵩焘家居時,好危言激論。
攸縣龍汝霖作《聞蟬》詩規之曰: 商氣滿天地,金飙生汝涼。
撩人秋意聒,忤夢怨聲長。
畏濕悉霜露,知時熟稻粱。
隐情良自惜,莫忘有螂螳。
嵩焘和曰: 飽谙蟬意味,坐對日蒼涼。
天地一聲肅,樓台萬柳長。
杳冥通碧落,慘淡夢黃粱。
吟嘯耽高潔,無勞引臂螂。
又: 樹木千章暑,山河一雨涼。
蔭濃栖影悄,風急咽聲長。
秋氣霑微物,天心饫早粱。
居高空自遠,塵世轉蜣螂。
後十餘年,邊事日棘,嵩焘以禮部侍郎出使英吉利國,至倫敦,上書李文忠,論列中外得失利病,準時度勢,洞見症結,凡所謀畫,皆簡而易行。
其論當時洋務,謂佩蘅相國能見其大,丁禹生能緻其精,沈幼丹次之,亦稍能盡其實。
又自言平生學問皆在虛處,無緻實之功,其距幼丹尚遠,皆克知灼見,閱曆有得之言。
全書四千二百餘言,茲不具錄。
揚子江中泠水,世所稱第一泉,其質輕清,非他水所及。
然或運緻遠方,舟車颠頓,則色味不免稍變,可以他處泉水洗之。
其法以大器貯水,锲志分寸,而入他水攪之。
攪定,則濁皆下沉,而上浮之水,色味複故矣。
其沉與浮也,其重與輕為之也,挹而注之,不差累黍。
以水洗水之法,世鮮知之。
和珅當國時,京朝官望風承指,趨跄恐後。
襜帷所至,俊彩星馳,織文鳥章,夾道鹄立,此補子胡衕所由名也。
無名氏《詠補子胡衕》雲: 繡衣成巷接公衙,曲曲彎彎路不差。
莫笑此間街道窄,有門能達相公家。
道光壬寅,粵海戒嚴,果勇侯楊芳為參贊,懾敵艦炮利,下令收糞桶及諸穢物,為厭勝計。
和議成,不果用。
有無名氏作詩嘲之曰: 楊枝無力愛南風,參贊如何用此公。
糞桶當年施妙計,穢聲長播粵城中。
鹹豐庚申,車駕幸熱河,變起倉卒,警衛不周,從官、宮人,極流離困瘁之狀,诏天下勤王,訖無應者。
漢陽黃文琛《秋駕》詩雲: “秋駕昆侖疾景斜,盤空辇道莽風沙。
檀車好馬諸王宅,翠褥團龍上相家。
剩有殘磷流憤血,寂無哀淚落高牙。
玉珂聲斷城西路,槐柳荒涼怨暮鴉。
此詩聲情激越,骨幹堅蒼,置之老杜集中,骎骎不複可辨。
宋談鑰《吳興志》:“菱湖,在歸安縣東南四十五裡,唐崔元亮開,即淩波塘也。
”又德清縣永和鄉管,有雅詞裡,地名并韻絕。
魏明帝樂府詩:“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
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
”世謂戚誼較疏者為瓜葛,與詩意不甚合。
乾隆朝,高文恪由詹事賜同博學鴻儒科,文恪得君最深,當出特賜。
未審他人有同受此賜者否。
“色即是空空是色,卿須憐我我憐卿。
”某說部謂是平陽中丞詩句,為卿憐作,餘疑非是。
上句尤不稱,特卿憐命名,本此下句耳。
相傳某太史得京察一等,當簡道員,顧高尚不屑就,旋擢卿曹,空乏不能自給。
友人某戲為詩贈之,有句雲:“道不遠人人遠道,卿須憐我我憐卿。
”語殊工巧。
昆山顧亭林先生本明季諸生,國變後,間關補被,谒南北兩京舊陵。
所過訪山川險要,郡國利病,納交其魁傑。
時或留止耕牧,緻富巨萬,辄複棄去,人莫測其用意。
按:此與陶朱公已事略同。
理财為百度之根本,亭林固留心經濟者,亦為是牛刀小試,自考驗耳。
清之季年,某相國總制閩浙,政體開通,人才樂為之用,刷新滌舊,百廢具興。
相國以龍馬之精神,備鴛鴦之福祿。
雖憂勞于國是,公爾忘私,而頤豫其天和,興複不淺。
相國勤民如蚡冒,經武如陶公,力矯大僚簡重之習,不數日必駕出。
迨其歸也,炮聲砰訇于轅,鼓聲淵填于堂,節署各色人等無崇卑疏戚外内,故事必班而迎,二堂東班,則文案委員,内而京曹,外而監司已次,鹹鹄立,必補服數珠。
西班稍前,則内文案委員,洋務委員,電報房學生等;稍後則衙官,材官,戎裝劍佩,仡仡之勇夫。
鹹出一膝,去地不能以寸。
相國拾級盡,略伫立,與東班首員周旋數語,略回顧西班首員,仍目注東班,若為皆颔之者,徐行而入。
一十三四齡童子肅掖之。
二堂東班及西班稍前者,唯朔望谒廟則然。
其西班稍後,及在三堂、四堂者,則每出皆然。
然當時冀幸承顔之輩,往往不以為優異而以為疏逖,因而不自慊者有之。
三堂則司阍典簽,紀綱之仆,面必田,須必澤,一視聽,屏氣息,或伛偻呈敬恭,或矜作表幹練。
倍其盥漱,時其冠服,部領其次,奔走給使令者如幹人,各以其職司。
孖而立,皆鞠跽至地,相國夷然入,目不屬。
然設有遲誤不到者必知之,以故無敢或脫疏。
四堂則粉白黛綠者,珥瑤碧,曳绮羅,為數逾數十。
肥者環,瘦者燕,澹者妝,濃者抹,南洲翡翠,北地胭脂,如筝雁之成行,若梁鴛之戢翼,莫不亸袖低鬟,曼立遠視。
相國及階,略伫立,掖者童子肅退休。
首班者亭亭捧杖進,左掖之,右拄杖,步益徐。
自茲已還,燕寝深閟,如何如何,外間僅得之傳聞,未必能曆曆如繪矣。
于斯時也,相國之風度,莊者和,肅者溫,斂者舒。
進咫,立于咫者随之;進尺,立于尺者随之。
魚貫而鴻翩,花團而錦簇,鬓影如霧,衣香成風。
履整則前者卻,巾堕而後者蹴。
蠃屏乍轉,麝熏微聞。
有精室焉,俗稱内簽押房,相國之所憩也。
相國之杖,未至精室數武,即已授之随而右者,則左掖者若為逾謹。
相國固矍铄,無須杖,并無須掖,而必杖必掖,亦故事也。
入室,則自脫其冠,授掖者,置之架,展紅巾謹覆之。
由是而數珠,而褂,而纟集佩,而帶,而領,而袍,皆解者、接者各一人。
或一人攝二事,唯承侍日深體便手敏者為能,往往新進持慎,弗敢兼也。
其以亵服進者,人之數,視衣服之重數。
同時巾者,茗者,淡巴菰者,尤争先恐後,以有事為榮。
則就養和坐,脫鞋者,左右各一人,又一人以舄進。
而巾者,茗者,淡巴菰者荑其手,蘭其息,亦盈盈而前。
相國或先巾,或先茗,本無所為厚薄,而先焉者若為色然喜,則從容就榻坐。
榻設阿芙蓉,相國夙不嗜此,而具乃絕精,不嗜而必設之,亦故事也。
相國自駕出至是,或逾一二時矣。
當是時,自四堂來者,鹹集此精室,立者,坐者,所事已畢而如劇者,宜身至前而乍卻者,若喜而淺笑,倦而輕颦者,同輩相關而喁喁私語者,面窗而徘徊,近案而徙倚者,位置筆硯,拂拭書牍,為殷懃者,弄姿而掠鬟絲,選事而撥爐灰者,非霧非花,溫{麻香}四塞,相國若欠伸,微呼某名,指煙具謂之曰:“若曷整理此。
”又呼某名,謂之曰:“曷相助整理此。
”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