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上,臣無事不敢輕蹈銀銮。
今有事冒奏天顔,罪該萬死。
望聖天子赦罪。
”天子道:“王兄既有事來,何罪之有。
快奏上來。
”仲堅道:“陛下在上,今因高建莊王雖有欺君大罪,皆因誤聽蓋蘇文之言,故爾有今日之事。
今蘇文已被我王名将殺入東海,身已滅亡,莊王追悔無及。
所以臣冒犯天威,大膽前來說盟,陛下若肯容納,現有高建莊王降表在此,請聖上龍目親瞻。
”朝廷說:“既王兄獻呈他的降表,取上來待朕觀看。
”近侍領旨,接來鋪展龍案之上。
天子龍目細看,隻見上面寫道:南朝聖主駕前:小邦罪臣莊王頓首朝拜,天朝皇爺聖壽無疆。
臣不才,誤聽蓋蘇文之言,渾亂天心,失其國政,十分欠禮,得罪天顔。
故使我王親臨敝邑,跋涉聖心。
臣又不率令文武到邊接駕,早早招安,獻表歸順,以免後患。
竊聽衆臣讒言,一旦藐視聖主,屢屢縱将士作橫,欺負我主,全不盡其天理。
所以有這場殺戮。
天網恢恢,緻使臣文武官屍骸暴露,軍兵将劍戟刀傷。
蘇文雖保護國家,由然助纣為虐,使我江山敗落,文武慘亡,到如今雖被我皇名将薛元帥取其首級,臣還痛恨在心。
自思滔天之罪不小,亂刀剁醬之危難免。
臣聞我王向有仁政好生之德,所以萬邦感戴。
臣罪雖在不赦,理當獻過頭顱,以贖前罪。
然奈臣實無欺君之心,陛下龍心明白,可肯恕臣之罪,容其複興社稷,重整乾坤,則臣感戴不盡,情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以後再不興兵侵犯。
望主容納,深感仁德矣。
貞觀天子看罷,十分歡悅:“既蒙王兄不避斧钺,前來講和,寡人無有不準之理。
”收下降表。
張仲堅謝恩已畢,退出午門,回番營相見莊王,回複言語不表。
再說次日,唐王留兵馬三十餘萬,偏正将八十二員,降旨一道,命使臣送到莊王帳下,掌管東遼,重開社稷,複轉江山,不必細表。
如今打點黃道吉日,就要班師。
徐茂功算定陰陽,選一吉日,大元帥薛仁貴把盡數人馬統出越虎城,調點整齊,各位大臣,諸老将,爵主們,皆滿身裝束,打扮新鮮,在外伺候。
底下這一班總兵、先鋒、遊擊、千把總、百戶、守備,一應武職,大小官員,都是頂明盔,披亮甲,騎駿馬,端兵刃,分班侍立。
大唐天子頭戴鬧龍金冠,身披降黃蟒服,腰圍金鑲玉帶,坐下日月骕骦馬,出了越虎城。
降旨宰殺牛羊,祭旗已畢,主上親奠禦酒三杯,衆将拜旗過了,正欲起兵班師,早有高建莊王同張大王飛騎而來,拜伏在地,說:“南朝聖上今日班師,臣無物進獻,特貢金銀二十四車,略表臣心。
願陛下一路平安,竟到長安。
”天子大喜道:“蒙二位王兄之德,又獻金銀與朕,使寡人歡悅班師,真乃寡人之幸也。
不消遠送,各守社稷去罷。
”莊王與張大王口稱:“願我王萬歲萬萬歲。
”二王謝駕,退回三江越虎城,坐銀銮殿,聚集兩班文武,傳旨各路該管官員,調點兵将鎮守地方。
張仲堅自回扶餘國,料理國政,永為霸主。
莊王子孫興複,東遼至唐沒,不敢侵犯中原。
這些後話,不必細表。
單講大元帥薛仁貴,帶領大隊人馬,分列隊伍起程。
後有程咬金、尉遲恭、徐茂功三人,保定龍駕。
羅通、秦懷玉、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程鐵牛、段林,各管五營四哨。
前後左右營軍卒擺齊隊伍,放炮三響,離卻越虎城,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齊聲喝彩,馬卷沙塵,出東遼邊界。
沿海關逾山過嶺走荒僻,往崎岖險地行虎穴,日起東方行路,日西沉落停兵。
朝行夜宿,餓食渴飲,在路行數月有餘,早到中原山東登州府。
地方官聞報,忙忙整備,接天子禦駕紮住登州城内。
連發三騎報馬,往大國長安報知。
殿下千歲同首相魏征,傳旨巡城都禦史出告示,張挂京師,使百姓人等悉知。
朝廷大軍這一日離了山東,穿州過府,一路上子民香花燈燭迎送回朝。
不上三天,早到大國長安。
元帥薛仁貴傳令,大小三軍屯紮外教場,遂令偏正将同朝廷進了光大門。
但見城中百姓,家家上铞,戶戶關門,挂燈結彩,鑼鼓喧天。
文武衙門搭台唱戲,稱頌朝廷。
再表殿下李治,同魏征出午門,迎接聖上,上金銮,登龍位。
先有殿下上前朝過,然後魏征朝拜三呼,随後三閣、六部、九卿,各文武一衆大臣,朝參過了。
然後大元帥薛仁貴俯伏階下道:“陛下龍駕在上,臣薛禮朝見,願我王萬歲萬萬歲。
”朝廷說:“王兄平身。
”底下有周青、薛賢徒、王新鶴、李慶先、姜興霸、周文、周武、王新溪八員總兵,齊跪金階。
朝賀已畢,天子傳旨,宰殺牛馬,令元帥帶衆将複往外教場,祭奠太平旗纛: 隻見祥雲呈瑞色,顯教兵甲洗春波。
祭獻過了,備酒犒賞大小三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今有事冒奏天顔,罪該萬死。
望聖天子赦罪。
”天子道:“王兄既有事來,何罪之有。
快奏上來。
”仲堅道:“陛下在上,今因高建莊王雖有欺君大罪,皆因誤聽蓋蘇文之言,故爾有今日之事。
今蘇文已被我王名将殺入東海,身已滅亡,莊王追悔無及。
所以臣冒犯天威,大膽前來說盟,陛下若肯容納,現有高建莊王降表在此,請聖上龍目親瞻。
”朝廷說:“既王兄獻呈他的降表,取上來待朕觀看。
”近侍領旨,接來鋪展龍案之上。
天子龍目細看,隻見上面寫道:南朝聖主駕前:小邦罪臣莊王頓首朝拜,天朝皇爺聖壽無疆。
臣不才,誤聽蓋蘇文之言,渾亂天心,失其國政,十分欠禮,得罪天顔。
故使我王親臨敝邑,跋涉聖心。
臣又不率令文武到邊接駕,早早招安,獻表歸順,以免後患。
竊聽衆臣讒言,一旦藐視聖主,屢屢縱将士作橫,欺負我主,全不盡其天理。
所以有這場殺戮。
天網恢恢,緻使臣文武官屍骸暴露,軍兵将劍戟刀傷。
蘇文雖保護國家,由然助纣為虐,使我江山敗落,文武慘亡,到如今雖被我皇名将薛元帥取其首級,臣還痛恨在心。
自思滔天之罪不小,亂刀剁醬之危難免。
臣聞我王向有仁政好生之德,所以萬邦感戴。
臣罪雖在不赦,理當獻過頭顱,以贖前罪。
然奈臣實無欺君之心,陛下龍心明白,可肯恕臣之罪,容其複興社稷,重整乾坤,則臣感戴不盡,情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以後再不興兵侵犯。
望主容納,深感仁德矣。
貞觀天子看罷,十分歡悅:“既蒙王兄不避斧钺,前來講和,寡人無有不準之理。
”收下降表。
張仲堅謝恩已畢,退出午門,回番營相見莊王,回複言語不表。
再說次日,唐王留兵馬三十餘萬,偏正将八十二員,降旨一道,命使臣送到莊王帳下,掌管東遼,重開社稷,複轉江山,不必細表。
如今打點黃道吉日,就要班師。
徐茂功算定陰陽,選一吉日,大元帥薛仁貴把盡數人馬統出越虎城,調點整齊,各位大臣,諸老将,爵主們,皆滿身裝束,打扮新鮮,在外伺候。
底下這一班總兵、先鋒、遊擊、千把總、百戶、守備,一應武職,大小官員,都是頂明盔,披亮甲,騎駿馬,端兵刃,分班侍立。
大唐天子頭戴鬧龍金冠,身披降黃蟒服,腰圍金鑲玉帶,坐下日月骕骦馬,出了越虎城。
降旨宰殺牛羊,祭旗已畢,主上親奠禦酒三杯,衆将拜旗過了,正欲起兵班師,早有高建莊王同張大王飛騎而來,拜伏在地,說:“南朝聖上今日班師,臣無物進獻,特貢金銀二十四車,略表臣心。
願陛下一路平安,竟到長安。
”天子大喜道:“蒙二位王兄之德,又獻金銀與朕,使寡人歡悅班師,真乃寡人之幸也。
不消遠送,各守社稷去罷。
”莊王與張大王口稱:“願我王萬歲萬萬歲。
”二王謝駕,退回三江越虎城,坐銀銮殿,聚集兩班文武,傳旨各路該管官員,調點兵将鎮守地方。
張仲堅自回扶餘國,料理國政,永為霸主。
莊王子孫興複,東遼至唐沒,不敢侵犯中原。
這些後話,不必細表。
單講大元帥薛仁貴,帶領大隊人馬,分列隊伍起程。
後有程咬金、尉遲恭、徐茂功三人,保定龍駕。
羅通、秦懷玉、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程鐵牛、段林,各管五營四哨。
前後左右營軍卒擺齊隊伍,放炮三響,離卻越虎城,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齊聲喝彩,馬卷沙塵,出東遼邊界。
沿海關逾山過嶺走荒僻,往崎岖險地行虎穴,日起東方行路,日西沉落停兵。
朝行夜宿,餓食渴飲,在路行數月有餘,早到中原山東登州府。
地方官聞報,忙忙整備,接天子禦駕紮住登州城内。
連發三騎報馬,往大國長安報知。
殿下千歲同首相魏征,傳旨巡城都禦史出告示,張挂京師,使百姓人等悉知。
朝廷大軍這一日離了山東,穿州過府,一路上子民香花燈燭迎送回朝。
不上三天,早到大國長安。
元帥薛仁貴傳令,大小三軍屯紮外教場,遂令偏正将同朝廷進了光大門。
但見城中百姓,家家上铞,戶戶關門,挂燈結彩,鑼鼓喧天。
文武衙門搭台唱戲,稱頌朝廷。
再表殿下李治,同魏征出午門,迎接聖上,上金銮,登龍位。
先有殿下上前朝過,然後魏征朝拜三呼,随後三閣、六部、九卿,各文武一衆大臣,朝參過了。
然後大元帥薛仁貴俯伏階下道:“陛下龍駕在上,臣薛禮朝見,願我王萬歲萬萬歲。
”朝廷說:“王兄平身。
”底下有周青、薛賢徒、王新鶴、李慶先、姜興霸、周文、周武、王新溪八員總兵,齊跪金階。
朝賀已畢,天子傳旨,宰殺牛馬,令元帥帶衆将複往外教場,祭奠太平旗纛: 隻見祥雲呈瑞色,顯教兵甲洗春波。
祭獻過了,備酒犒賞大小三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