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關燈
小
中
大
寶馬,下不得海麼?我偏要下海來,取你之命,割你頭顱,以獻我主。
”說罷,把賽風駒一縱,跳下海中,寶駒四蹄立在水面上,仁貴把戟晃動,随後追趕。
蘇文坐下馬在水遊不快,仁貴的坐騎浮于水面,四蹄奔跑,好不遲快,猶如平地一般而走。
這蘇文見了,大叫一聲:“呵呀!此乃天數已定,合該喪于仁貴之手了。
”遂把馬扣定,開言叫道:“薛元帥,我與你往日無仇,今日無怨,隻不過兩國相争,各為其主,所以有這番殺戮,盡與主上出力奪江山,以興社稷,立功報效,至此極矣。
今我蓋蘇文自恨無能,屢屢損兵折将,料想難勝唐王,故敗入海來,已将東遼世界與汝立功,也不為過。
難道我一條性命你也不肯放過,又下海來竟要取本帥首級?”薛仁貴說道:“非本帥執意要你性命,不肯放你,隻是你自己不是,不該當初打戰書到中原,得罪大唐天子,大話太多,十分不遜。
天子大恨,此句牢記在心,恨之切骨,包在本帥身上,要你這顆首級,非關我事,隻得要送你之命了。
”蓋蘇文聽了這些言語,心中懊悔無及,大歎一聲:“罷了,罷了!我雖當初自誇其能,得罪了大唐天子。
薛元帥,你可救得本帥一命麼?”仁貴道:“蓋蘇文,你豈不知道麼,古語說得好:閻王判定三更死,并不相留到四更。
我若容情放你逃身,豈不自己到難逃逆旨之罪了。
”蓋蘇文道:“也罷,你既不相容,且住了馬,拿這頭去罷。
”便把赤銅刀望頸項内一刎,頭落在水。
仁貴把戟尖挑起,挂于腰中。
但見蘇文頸上呼一道風聲,透起現出一條青龍,望着仁貴,把眼珠一閉,頭一點,竟望西方天際騰雲而去。
鮮血一冒,身子落水,沉到海底。
這匹坐騎遊水前行,去投别主,不必去表。
可憐一員東遼大将,頃刻死于非命,正是: 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難免陣中亡。
蘇文一旦歸天死,高建莊王霸業荒。
薛仁貴得了蓋蘇文首級,滿心歡喜,縱在岸上,即同諸将領兵回來,把蘇文首級高挂在大纛旗上,齊聲喝來,打從番營前經過。
小番們擡頭看見元帥頭顱挂在旗竿之上,連忙如飛一般報進禦營。
這且慢表。
先講薛仁貴回上三江越虎城,安頓了大小各軍,上銀銮殿奏道:“陛下在上,臣擺龍門陣,殺傷番将番兵不計其數,把蓋蘇文追落東海,勒逼其頭,他已自刎,現取首級在此繳旨。
東遼滅去大将,自此平複矣。
”朝廷聽奏,龍顔大悅。
降旨把首級号令東城。
又傳旨意,命薛仁貴明日興兵,把莊王也擒來。
仁貴口稱領旨。
其夜各回,安歇一宵。
到次日,仁貴欲點人馬去捉莊王,軍師徐茂功急阻道:“元帥,不必興兵。
莊王即刻就來降順我邦也。
”仁貴依了軍師之言,果不發兵。
再說番邦高建莊王,在禦營内聞報蓋元帥已死,放聲大哭,仰天長歎道:“孤家自幼登基,稱東遼國國之主,受三川海島朝貢,享樂太平,未嘗有殺戮傷軍之事。
哪曉近被天朝征剿,興師到來,一陣不能取勝,被他殺得勢如破竹,關寨盡行失去,損折兵将不計其數,陣陣全輸。
今蓋元帥歸天,料不能再整東遼,複還故土,有何面目再立于人世,不如自盡了罷。
”扶餘國大王張仲堅在旁即忙勸阻道:“王兄,何必志淺若此。
自古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
況大唐天子有德有仁四海聞名,天下共曉。
因王兄殿下元帥蓋蘇文自矜骁勇,複誇飛刀,惹此禍端。
今已自投羅網,有害東遼,這場殺戮也是天數。
如今元帥已死,王兄何不獻表稱降,免了死罪,再整海東,重興社稷,有何不可。
”高建莊王歎息道:“王兄又來了。
大唐勢廣,兵馬辛苦,跋涉多年,才服我邦,豈肯又容孤家重興社稷?”張大王道:“王兄,不妨。
唐天子乃仁德之君,決不貪圖這點世界。
王兄肯獻降表,待孤與你去唐邦見天子,說盟便了。
” 莊王大喜,即寫降表一道,付與仲堅。
張大王連忙端正停當,辭了莊王出番營,跨上雕鞍,帶領親随将官八員,望三江越虎城而來。
到了東門,叫道:“城上軍士聽着,快報與大唐天子得知。
說今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
”城上軍士聽見,連忙禀與守城官,即便進朝,上銀銮殿見駕。
奏道:“陛下,城外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
”朝廷道:“他有何事來見寡人?”茂功道:“他來見駕,不過為東遼國投降之事。
陛下快宣他進來朝見。
”朝廷便着宣張仲堅見駕。
守城官領旨出朝,來到東城,說:“放琉球千歲入城。
”張仲堅進朝上銀銮殿,俯伏奏道:“天朝聖主龍駕在上,臣扶餘國張仲堅朝見,願我王聖壽無疆。
”朝廷道:“王兄平身。
”張仲堅口稱:“領旨”。
扶笏當胸,立于底下。
王爺問道:“未知王兄見朕,有何奏章?”仲堅低首稱臣,說:“陛下
”說罷,把賽風駒一縱,跳下海中,寶駒四蹄立在水面上,仁貴把戟晃動,随後追趕。
蘇文坐下馬在水遊不快,仁貴的坐騎浮于水面,四蹄奔跑,好不遲快,猶如平地一般而走。
這蘇文見了,大叫一聲:“呵呀!此乃天數已定,合該喪于仁貴之手了。
”遂把馬扣定,開言叫道:“薛元帥,我與你往日無仇,今日無怨,隻不過兩國相争,各為其主,所以有這番殺戮,盡與主上出力奪江山,以興社稷,立功報效,至此極矣。
今我蓋蘇文自恨無能,屢屢損兵折将,料想難勝唐王,故敗入海來,已将東遼世界與汝立功,也不為過。
難道我一條性命你也不肯放過,又下海來竟要取本帥首級?”薛仁貴說道:“非本帥執意要你性命,不肯放你,隻是你自己不是,不該當初打戰書到中原,得罪大唐天子,大話太多,十分不遜。
天子大恨,此句牢記在心,恨之切骨,包在本帥身上,要你這顆首級,非關我事,隻得要送你之命了。
”蓋蘇文聽了這些言語,心中懊悔無及,大歎一聲:“罷了,罷了!我雖當初自誇其能,得罪了大唐天子。
薛元帥,你可救得本帥一命麼?”仁貴道:“蓋蘇文,你豈不知道麼,古語說得好:閻王判定三更死,并不相留到四更。
我若容情放你逃身,豈不自己到難逃逆旨之罪了。
”蓋蘇文道:“也罷,你既不相容,且住了馬,拿這頭去罷。
”便把赤銅刀望頸項内一刎,頭落在水。
仁貴把戟尖挑起,挂于腰中。
但見蘇文頸上呼一道風聲,透起現出一條青龍,望着仁貴,把眼珠一閉,頭一點,竟望西方天際騰雲而去。
鮮血一冒,身子落水,沉到海底。
這匹坐騎遊水前行,去投别主,不必去表。
可憐一員東遼大将,頃刻死于非命,正是: 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難免陣中亡。
蘇文一旦歸天死,高建莊王霸業荒。
薛仁貴得了蓋蘇文首級,滿心歡喜,縱在岸上,即同諸将領兵回來,把蘇文首級高挂在大纛旗上,齊聲喝來,打從番營前經過。
小番們擡頭看見元帥頭顱挂在旗竿之上,連忙如飛一般報進禦營。
這且慢表。
先講薛仁貴回上三江越虎城,安頓了大小各軍,上銀銮殿奏道:“陛下在上,臣擺龍門陣,殺傷番将番兵不計其數,把蓋蘇文追落東海,勒逼其頭,他已自刎,現取首級在此繳旨。
東遼滅去大将,自此平複矣。
”朝廷聽奏,龍顔大悅。
降旨把首級号令東城。
又傳旨意,命薛仁貴明日興兵,把莊王也擒來。
仁貴口稱領旨。
其夜各回,安歇一宵。
到次日,仁貴欲點人馬去捉莊王,軍師徐茂功急阻道:“元帥,不必興兵。
莊王即刻就來降順我邦也。
”仁貴依了軍師之言,果不發兵。
再說番邦高建莊王,在禦營内聞報蓋元帥已死,放聲大哭,仰天長歎道:“孤家自幼登基,稱東遼國國之主,受三川海島朝貢,享樂太平,未嘗有殺戮傷軍之事。
哪曉近被天朝征剿,興師到來,一陣不能取勝,被他殺得勢如破竹,關寨盡行失去,損折兵将不計其數,陣陣全輸。
今蓋元帥歸天,料不能再整東遼,複還故土,有何面目再立于人世,不如自盡了罷。
”扶餘國大王張仲堅在旁即忙勸阻道:“王兄,何必志淺若此。
自古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
況大唐天子有德有仁四海聞名,天下共曉。
因王兄殿下元帥蓋蘇文自矜骁勇,複誇飛刀,惹此禍端。
今已自投羅網,有害東遼,這場殺戮也是天數。
如今元帥已死,王兄何不獻表稱降,免了死罪,再整海東,重興社稷,有何不可。
”高建莊王歎息道:“王兄又來了。
大唐勢廣,兵馬辛苦,跋涉多年,才服我邦,豈肯又容孤家重興社稷?”張大王道:“王兄,不妨。
唐天子乃仁德之君,決不貪圖這點世界。
王兄肯獻降表,待孤與你去唐邦見天子,說盟便了。
” 莊王大喜,即寫降表一道,付與仲堅。
張大王連忙端正停當,辭了莊王出番營,跨上雕鞍,帶領親随将官八員,望三江越虎城而來。
到了東門,叫道:“城上軍士聽着,快報與大唐天子得知。
說今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
”城上軍士聽見,連忙禀與守城官,即便進朝,上銀銮殿見駕。
奏道:“陛下,城外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
”朝廷道:“他有何事來見寡人?”茂功道:“他來見駕,不過為東遼國投降之事。
陛下快宣他進來朝見。
”朝廷便着宣張仲堅見駕。
守城官領旨出朝,來到東城,說:“放琉球千歲入城。
”張仲堅進朝上銀銮殿,俯伏奏道:“天朝聖主龍駕在上,臣扶餘國張仲堅朝見,願我王聖壽無疆。
”朝廷道:“王兄平身。
”張仲堅口稱:“領旨”。
扶笏當胸,立于底下。
王爺問道:“未知王兄見朕,有何奏章?”仲堅低首稱臣,說:“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