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事篇第十五

關燈
北通好,務以俊乂相誇,銜命接客,必盡一時之選,無才地者不得與焉。

    每梁使至邺,邺下傾動,貴勝子弟,盛飾聚觀,館門成市。

    宴日,高澄常使左右觇之,一言制勝,澄為之拊掌。

    魏使至建康亦然。

     注曰:兩國通使,各務誇矜,以見所長,自古然矣。

    昭奚恤之事,猶可以服觇國者之心。

    (一五七) 昭奚恤楚臣,《新序》一言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觀楚之寶器,昭奚恤示以楚之賢臣,秦遂不敢伐楚。

    然南北朝之通使,務以人選相誇,則别有其故。

    蓋當時南北皆華人,強分裂為二國,使不得相聞問,事之至不自然者也。

    一旦通使,則疇昔衣冠之族,皆可藉此得消息,朝市烏得不為之傾動乎!《南齊書》四七王融疏言:“虜前後奉使,不專漢人,必介以匈奴,備諸觇獲。

    ”正為此也。

    南宋初,施宜生之事亦然。

    宜生本名逵,福建士人,入範汝為黨。

    範敗,逃入北,改名宜生,登僞科,擢用甚峻。

    逆亮将犯淮,猶以之為奉使,宋命張焘館之,嘗諷以首丘之義,宜生顧其介不在,忽為廋語曰:“今日北風甚勁。

    ”又取幾間筆扣之,雲:“筆來筆來!”于是宋始警備,宜生實先漏師焉。

    歸為介所告,烹而死。

    《桯史》一及《朱子語類》“盜賊門”詳載之,《金史》采以入《宜生傳》。

    然則南北朝之通使,各務誇矜,特其表面雲爾,由民族感情之親熱觇之,中國之分裂應不能久也。

     大同十一年,高歡聘柔然女,号曰蠕蠕公主。

     注曰:魏明元帝命柔然曰蠕蠕,謂其蠕動無知識也。

    阿那瓌封蠕蠕王,雖曰以為國号,猶鄙賤之也。

    至高歡納其女,号曰蠕蠕公主,則徑以為國号,不複以為鄙賤矣。

    (一五九) 柔然為北方大國,自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起,至陳武帝永定元年止,為突厥所併,建國凡一百六十四年,幾與北魏相終始。

    魏之所以不能混一南北者,未始非懼柔然之蹑其後也。

    柔然、蠕蠕皆譯音,無定字。

    錢竹汀曰:“柔然北方之國,不通中華文字,史家據譯音書之,或稱芮芮,或稱茹茹,其實即柔然二字之轉也。

    明元易茹為蠕,不過借同音字寓蚩鄙之意,元非改其國号。

    《北史·後妃傳》中,或稱蠕蠕公主,或稱茹茹公主,猶言柔然公主雲爾。

    《通鑒》于紀事例稱柔然,而述魏人之詞則曰蠕蠕,至如阿那瓌之稱王,其女之稱公主,亦當從紀事之例,偶沿舊史元文,不及畫一刊改,注家未通譯語,又從為之詞,殊多事矣。

    ”語見《通鑒注辯正》二。

    謂“注家未通譯語”,然則誰通蠕蠕語者?不得以此譏胡《注》也。

     陳長城公祯明二年,是歲吐谷渾裨王拓跋木彌,請以千馀家降隋,隋主曰:“朕之撫育,俱存仁孝。

    渾賊惛狂,叛夫背父,不可收納。

    然其本意,正自避死,今若違拒,又複不仁,若更有音信,任其自拔,不須出兵應接。

    其妹夫及甥欲來,亦任其意,不勞勸誘也。

    ” 注曰:所謂“叛夫背父”,“妹夫及甥”,當時必皆有主名,而史不詳紀。

    《隋書》作“名王拓拔木彌”,“裨王”亦用《漢書》語。

    (一七六) 史家記事,隻随時代所見之需要以為去取。

    史識遠者,或能預見千百年後之需要而記之,不能巨細畢載也。

    如此條之“叛夫背父”,必有本事,而史不詳紀,身之所揭示者一。

    又史家運用史料,有引用及括二法,引用但引原文,括則可增改文字。

    此條“裨王”《隋書》作“名王”,今用《漢書》語,是括法,身之所揭示者二。

    皆學者所當知也。

     唐太宗貞觀元年,初,突厥性淳厚,政令質略,颉利可汗得華人趙德言,委用之。

     注曰:華人謂中國人也。

    (一九二) 中國人仕外國者,古有之矣,苟不戕賊祖國,君子所不棄也。

    且仕異國與仕敵國不同,仕異國者客卿耳,仕敵國則降虜也。

     貞觀三年,代州都督張公謹言突厥可取狀,曰:“華人入北,其衆甚多。

    比聞所在嘯聚,保據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

    ” 注曰:華人因隋末之亂,避而入北。

    (一九三) 隋唐之交,華人固有入北避亂者,然自五胡亂華以來,北人華化者不可勝計,隋唐混一而後,涵容孕育,又數百年,遂與諸華無異矣。

     唐高宗調露元年,都支先與李遮匐約,秋中拒漢使。

     注曰:漢家威加四夷,故夷人率謂中國人為漢人,猶漢時匈奴謂漢人為秦人也。

    (二〇二) 宋時海上諸國則謂中國為唐人,陸地諸國仍謂中國為漢人,元時功令,則并以高麗、契丹、女真為漢人矣。

     武後萬歲通天元年,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注曰:武後改突厥骨咄祿為不卒祿,又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此事何異王莽所為,顧有成敗之異耳。

    (二〇五) 《漢書·匈奴傳》,莽拜單于為孝單于及順單于,又改匈奴曰恭奴,單于曰善于。

    《西域傳》,莽封戊己校尉郭欽為剼胡子。

    皆非和睦遠人之道。

    自是王莽、武後之謬,謀國者深當以為戒也。

     唐玄宗開元四年,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所部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