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野錄下
關燈
小
中
大
自城歸。
顯偕圜悟入城。
相值於興化。
演曰。
記得在那裡相見來。
顯曰。
全火祇候。
演顧圜悟曰。
這漢饒舌矣。
由是機語相契。
久而辭歸蜀。
演為小參曰。
離鄉四十餘年。
一時忘卻蜀語。
禅人回到成都。
切須記取魯語。
顯旋成都。
紹覺住昭覺。
使顯應長松之命。
開堂拈香曰。
一則爐鞴功精。
一則磨淬極妙。
二功并着。
理孰為先。
不見道。
本重末輕。
當風可辨。
此香奉為紹覺和尚。
爇向爐中。
令教普天匝地。
置溝塞壑。
使天下衲僧無出氣處。
嗚呼。
言浮其實。
欲隐彌露。
無乃計之左乎。
其與一宿覺蓋相萬也。
至於[癸-天+蟲]善戴嵩之筆。
故叢林目為顯牛子。
既以小技溷掩道望。
以故情謬紊師承而為後世矜式。
其可耶。
邵武吳學士。
諱偉明。
字元昭。
參道於海上洋嶼庵。
與彌光藏主為法友。
别去未幾。
於南劍道中有省。
乃頌妙喜老師室中所問十數因緣。
今紀其一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通身一穿金鎖骨。
趙州參見老南泉。
解道鎮州出蘿蔔。
遂緻書以頌呈。
謂不自謾也。
妙喜即說偈證之曰。
通身一穿金鎖骨。
堪與人天為軌則。
要識臨濟小厮兒。
便是當年白拈賊。
繼而光往邵武相訪。
亦和之曰。
通身一穿金鎖骨。
正眼觀來猶剩物。
縱使當機觌面提。
敢保居士猶未徹。
妙喜亦嘗謂元昭有宗師體裁。
又稱光為禅狀元。
諒其然乎。
以之追蹤丹霞.龐老故事。
可無媿也。
虎丘隆禅師。
道貌如甚懦者。
與圜悟禅師潭之道林法席。
一日。
圜悟開曰。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豎起拳雲。
見麼。
隆曰。
見。
圜悟曰。
頭上安頭。
隆於言下領旨。
尋俾掌藏教。
有問圜悟曰。
隆藏主柔易如此。
何能為哉。
圜悟曰。
瞌睡虎耳。
及住虎丘。
道大顯着。
因追繹白雲端和尚立祖堂故事。
乃曰。
為人之後不能躬行遺訓。
於義安乎。
遂圖像奉安。
題贊于上。
達磨。
曰。
阖國人難挽。
西攜隻履歸。
隻應熊耳月。
千古冷光輝。
百丈。
曰。
迅雷吼破澄潭月。
當下曾經三日聾。
去卻膏肓必死疾。
叢林從此有家風。
開山明教大師。
曰。
春至百花觸處開。
幽香旖旎襲人來。
臨風無限深深意。
聲色堆中絕點埃。
嗚呼。
百丈創立禅規以來。
叢林卒不至於阤廢。
實本于此。
白雲以百丈配享達磨。
有識靡不韪其議。
可謂知本矣。
隆既能遵行奉先之禮。
又從而為贊發明其道。
有足多也。
靈源禅師。
居黃龍昭默堂。
與東湖居士徐師川夜話。
遂及陳述古嘗對東坡談禅。
東坡謂其如說食龍肉。
且以自所論若食豬肉。
實美而真飽也。
靈源曰。
此乃東坡早歲趂後發言。
不覺負堕。
當為明之。
於是成二偈。
東坡笑說吃龍肉。
舌底那知已咽津。
能省咽津真有味。
會言龍肉不為珍。
又曰。
何知龍肉即豬肉。
細語粗言盡入神。
惜彼當年老居士。
大機曾未脫根塵。
師川笑曰。
至哉斯言。
惜老坡不聞也。
噫。
東坡詩有前身自是盧行者之句。
蓋自知從佛祖中來矣。
然較所學於述古。
可謂前言戲之耳。
靈源欲杜其從而作說者。
以偈辨明。
厥有旨哉。
興元府吳恂。
字德夫。
以元豐元年任豫章法曹。
時郡帥王觀文韶迎晦堂和尚入城。
館於大梵院而咨心要。
吳亦往參扣。
晦堂曰。
公平生學解記憶多聞即不問。
父母未生已前道将一句來。
吳窘無以對。
遂於行住坐卧提撕此語。
忽自知有。
而機莫能發。
乃閱傳燈錄。
至鄧隐峰倒卓而化。
其衣順體不褪。
深以為疑。
自是徧問尊宿。
或答以神通妙用。
或答以般若力資。
疑終不釋。
複趨晦堂而問之。
晦堂笑曰。
公今侍立。
是順耶。
是逆耶。
吳曰。
是順。
晦堂曰。
還疑否。
吳曰。
不疑。
晦堂曰。
自既不疑。
何疑於彼。
吳於言下大徹。
嘗有二偈題于晦堂。
中無門戶四無旁。
學者徒勞捉影忙。
珍重故園千古月。
夜來依舊不曾藏。
又廬峰居士舊門人。
邈得師真的的親。
大地撮來成個眼。
翻騰别是一般新。
晦堂有偈送之。
海門山崄絕行蹤。
踏斷牢關信已通。
自有太平基業在。
不論南北與西東。
噫。
吳為府椽。
能自公餘暇質疑於尊宿。
與一行作吏。
此事便廢者。
遠矣。
是時叢林皆颀慕其風采。
亦可謂特立之士。
林間錄以德夫為敦夫。
無乃誤耶。
潛庵源禅師。
初谒泐潭月和尚。
月問曰。
自何而來。
作個甚麼。
源曰。
近離洪州。
欲學佛法。
月曰。
殿裡有。
去學取。
源曰。
今日撞着個泥堆。
月曰。
白日裡見鬼。
源便喝。
既而趨黃檗與南禅師法席。
源為人。
外若簡淡而中敏。
南公喜之。
命執侍最久。
而源侍者之名遂着叢林。
嘗頌三關話曰。
拈一放一。
烏光黑漆。
打破畫缾。
青天白日。
欲識鹫峰峰上機。
摩诃般若波羅蜜。
年逾八十而喪明。
學者益親附之。
有欲版其語要流通。
源設拒曰。
若吾語深契佛祖。
從今百日間目複有明。
則副汝請。
如期果愈。
缁素贊喜曰。
得非般若之驗欤。
壽九十有六而遷寂。
建炎己酉冬。
訖後事不數日。
虜犯洪城。
殺戮無噍類。
源不罹斯厄。
非道德所緻耶。
明州智朋禅師。
初為寶峰持缽。
至焦山。
時方丈成枯木與照闡提俱嗣芙蓉楷公。
先後得法。
未嘗相識。
成問朋曰。
寶峰有何言句。
朋即呈照自題肖像曰。
雨洗淡紅桃萼嫩。
風搖淺碧柳絲輕。
白雲影裡怪石露。
流水光中枯木春。
咦。
你是何人。
成稱賞之曰。
今日方知寶峰親見先師來。
又指以問朋曰。
汝會麼。
朋曰。
不會。
成曰。
汝記得法燈拟寒山否。
朋遂誦。
至誰人知此意。
令我憶南泉。
於憶字處。
成遽以手掩朋口曰。
住。
住。
朋豁然有省。
朋後出世衡州花藥。
為照之嗣。
尋遷婺州天甯。
先是。
崇甯二年。
诏州郡建禅苑。
以萬壽配紀元為額。
于時有緻法門興衰之慶於妙湛禅師。
妙湛謝之曰。
乃今而後。
安得明眼尊宿三百六十員布於天下耶。
第恐法門衰由是矣。
至政和元年。
改崇甯為天甯。
朋之住天甯。
在紹興七年。
陳僑寓混殽於有司。
遂奉 聖旨。
改報恩廣孝。
得專一追崇指揮。
逮十五年。
易廣為光。
蓋事權輿於朋矣。
故錄朋能推廣 聖孝於無垠。
而并記妙湛之言。
妙湛住雪峰而終。
死心禅師。
紹聖間。
住江西翠岩。
法堂後有齊安王祠。
威靈甚着。
死心徙祠於院西偏。
即址以建丈室。
設榻燕寝。
蟒蟠身側。
叱去複來。
夜以為常。
一夜将三鼓。
夢冠裳者湧谒。
極陳遷居非所樂。
欲假莊丁六十輩南遊二廣。
死心在夢諾之。
居無何。
莊丁家疫疠大作。
物故如數而後已。
遂設問於學徒曰。
且道果有鬼神乎。
若道有。
又不打殺死心。
若道無。
莊丁為甚麼死。
時下語鮮有契者。
适楚源首座自寶峰真淨會中來。
死心如前問之。
源曰。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死心笑而已。
源應機鈍甚。
寂音目為源五鬥。
蓋開口取氣炊熟五鬥粟。
方能酬一轉語。
妙喜老師[癸-天+蟲]嘗為源見知。
因谒李商老。
逾年而歸。
源讓之曰。
啞荒了也。
豈不念無常迅速乎。
老師晚年常以此語學徒。
且謂當時不覺汗下。
嗚呼。
寶峰号江西法窟。
源於其間持維挈綱。
激勵英俊。
亦不失陳蒲鞋之為人也。
贛州顯首座。
賦性高逸。
機辨自将。
保甯勇禅師以子育之。
因示以神劍頌。
提得神鋒勝太阿。
萬年妖孽盡消磨。
直饒埋向塵泥裡。
争奈靈光透匣何。
顯曰。
謾效颦亦提得一個。
勇曰。
何不呈似老僧。
顯便舉雲。
凜凜寒光出匣時。
乾坤闵爍耀閃輝。
當鋒坐斷毗盧頂。
更有何妖作是非。
勇曰。
忽遇天魔外道來時如何。
顯以坐具便摵。
勇作倒勢。
顯拂袖而行。
勇曰。
且來。
顯曰。
且待去掘窟。
勇笑而已。
尋谒端禅師於白雲。
端稱於衆。
待以猶子之禮。
一日。
端與淨居瑤公遊水磨。
顯偕數衲先在。
遂侍端右。
瑤曰。
顯兄且莫妨穩便。
端曰。
從佗在此聽說話。
顯曰。
不曾帶得标手錢來。
便行。
二老相顧。
為之解顔。
既而遊湘西。
寓鹿苑。
真如禅師使之分座攝納。
久而歸贛上。
或傳住西堂而終。
顯之參保甯。
如太原孚在雪峰。
及趨白雲。
似大禅佛到霍山。
雖具有體裁。
何竟無聞哉。
得非溪邊老妪喚其舊名耶。
佛鑒禅師。
元符二年。
首衆僧於五祖。
于時太平靈源赴黃龍。
其席既虛。
靈源薦佛鑒於舒守孫鼎臣。
遂命之出世。
演和尚付法衣。
佛鑒受而捧以示衆曰。
昔釋迦文佛以丈六金襕袈裟披千尺彌勒佛身。
佛身不長。
袈裟不短。
會麼。
即此樣。
無佗樣。
自是一衆悚服。
及禮辭次。
演曰。
大凡應世。
略為子陳其四端。
雖世俗常談。
在力行何如耳。
一.福不可受盡。
福盡則必緻禍殃。
二.勢不可使盡。
勢盡則定遭欺侮。
三.語言不可說盡。
說盡則機不密。
四.規矩不可行盡。
行盡則衆難住。
其詞質而理優。
足以救過遠惡。
亦猶藥不在精粗。
愈病者為良耳。
明州啟霞宏禅師。
秀峰祥公之嗣。
為人剛峭。
不妄言笑。
故有鐵面之名於叢林。
嘗着法寶傳三卷。
烏巨行公為序冠其端。
略曰。
凡禅門正法眼藏皆見于傳。
有引以叙其機緣。
有頌以顯其宗要。
學者覽之。
宗要明而機緣得矣。
茲可見傳之大槩。
然啟霞介於天童.育王之間。
衲子過門。
必與勘驗。
一日。
有僧稱衡陽人。
與師同裡闬。
侍者通谒。
宏拽杖且行且語曰。
不去參禅學道。
來認鄉人。
讨個甚麼。
僧拟議。
即以杖打出。
其攝物類如此。
院之山林深秀。
有貴人蔔葬所。
親迎柩至。
宏堅卧其穴。
不克喪事。
郡守仇待制遣人谕之曰。
千年常住一朝僧。
長老何苦争耶。
宏曰。
不可
顯偕圜悟入城。
相值於興化。
演曰。
記得在那裡相見來。
顯曰。
全火祇候。
演顧圜悟曰。
這漢饒舌矣。
由是機語相契。
久而辭歸蜀。
演為小參曰。
離鄉四十餘年。
一時忘卻蜀語。
禅人回到成都。
切須記取魯語。
顯旋成都。
紹覺住昭覺。
使顯應長松之命。
開堂拈香曰。
一則爐鞴功精。
一則磨淬極妙。
二功并着。
理孰為先。
不見道。
本重末輕。
當風可辨。
此香奉為紹覺和尚。
爇向爐中。
令教普天匝地。
置溝塞壑。
使天下衲僧無出氣處。
嗚呼。
言浮其實。
欲隐彌露。
無乃計之左乎。
其與一宿覺蓋相萬也。
至於[癸-天+蟲]善戴嵩之筆。
故叢林目為顯牛子。
既以小技溷掩道望。
以故情謬紊師承而為後世矜式。
其可耶。
邵武吳學士。
諱偉明。
字元昭。
參道於海上洋嶼庵。
與彌光藏主為法友。
别去未幾。
於南劍道中有省。
乃頌妙喜老師室中所問十數因緣。
今紀其一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通身一穿金鎖骨。
趙州參見老南泉。
解道鎮州出蘿蔔。
遂緻書以頌呈。
謂不自謾也。
妙喜即說偈證之曰。
通身一穿金鎖骨。
堪與人天為軌則。
要識臨濟小厮兒。
便是當年白拈賊。
繼而光往邵武相訪。
亦和之曰。
通身一穿金鎖骨。
正眼觀來猶剩物。
縱使當機觌面提。
敢保居士猶未徹。
妙喜亦嘗謂元昭有宗師體裁。
又稱光為禅狀元。
諒其然乎。
以之追蹤丹霞.龐老故事。
可無媿也。
虎丘隆禅師。
道貌如甚懦者。
與圜悟禅師潭之道林法席。
一日。
圜悟開曰。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豎起拳雲。
見麼。
隆曰。
見。
圜悟曰。
頭上安頭。
隆於言下領旨。
尋俾掌藏教。
有問圜悟曰。
隆藏主柔易如此。
何能為哉。
圜悟曰。
瞌睡虎耳。
及住虎丘。
道大顯着。
因追繹白雲端和尚立祖堂故事。
乃曰。
為人之後不能躬行遺訓。
於義安乎。
遂圖像奉安。
題贊于上。
達磨。
曰。
阖國人難挽。
西攜隻履歸。
隻應熊耳月。
千古冷光輝。
百丈。
曰。
迅雷吼破澄潭月。
當下曾經三日聾。
去卻膏肓必死疾。
叢林從此有家風。
開山明教大師。
曰。
春至百花觸處開。
幽香旖旎襲人來。
臨風無限深深意。
聲色堆中絕點埃。
嗚呼。
百丈創立禅規以來。
叢林卒不至於阤廢。
實本于此。
白雲以百丈配享達磨。
有識靡不韪其議。
可謂知本矣。
隆既能遵行奉先之禮。
又從而為贊發明其道。
有足多也。
靈源禅師。
居黃龍昭默堂。
與東湖居士徐師川夜話。
遂及陳述古嘗對東坡談禅。
東坡謂其如說食龍肉。
且以自所論若食豬肉。
實美而真飽也。
靈源曰。
此乃東坡早歲趂後發言。
不覺負堕。
當為明之。
於是成二偈。
東坡笑說吃龍肉。
舌底那知已咽津。
能省咽津真有味。
會言龍肉不為珍。
又曰。
何知龍肉即豬肉。
細語粗言盡入神。
惜彼當年老居士。
大機曾未脫根塵。
師川笑曰。
至哉斯言。
惜老坡不聞也。
噫。
東坡詩有前身自是盧行者之句。
蓋自知從佛祖中來矣。
然較所學於述古。
可謂前言戲之耳。
靈源欲杜其從而作說者。
以偈辨明。
厥有旨哉。
興元府吳恂。
字德夫。
以元豐元年任豫章法曹。
時郡帥王觀文韶迎晦堂和尚入城。
館於大梵院而咨心要。
吳亦往參扣。
晦堂曰。
公平生學解記憶多聞即不問。
父母未生已前道将一句來。
吳窘無以對。
遂於行住坐卧提撕此語。
忽自知有。
而機莫能發。
乃閱傳燈錄。
至鄧隐峰倒卓而化。
其衣順體不褪。
深以為疑。
自是徧問尊宿。
或答以神通妙用。
或答以般若力資。
疑終不釋。
複趨晦堂而問之。
晦堂笑曰。
公今侍立。
是順耶。
是逆耶。
吳曰。
是順。
晦堂曰。
還疑否。
吳曰。
不疑。
晦堂曰。
自既不疑。
何疑於彼。
吳於言下大徹。
嘗有二偈題于晦堂。
中無門戶四無旁。
學者徒勞捉影忙。
珍重故園千古月。
夜來依舊不曾藏。
又廬峰居士舊門人。
邈得師真的的親。
大地撮來成個眼。
翻騰别是一般新。
晦堂有偈送之。
海門山崄絕行蹤。
踏斷牢關信已通。
自有太平基業在。
不論南北與西東。
噫。
吳為府椽。
能自公餘暇質疑於尊宿。
與一行作吏。
此事便廢者。
遠矣。
是時叢林皆颀慕其風采。
亦可謂特立之士。
林間錄以德夫為敦夫。
無乃誤耶。
潛庵源禅師。
初谒泐潭月和尚。
月問曰。
自何而來。
作個甚麼。
源曰。
近離洪州。
欲學佛法。
月曰。
殿裡有。
去學取。
源曰。
今日撞着個泥堆。
月曰。
白日裡見鬼。
源便喝。
既而趨黃檗與南禅師法席。
源為人。
外若簡淡而中敏。
南公喜之。
命執侍最久。
而源侍者之名遂着叢林。
嘗頌三關話曰。
拈一放一。
烏光黑漆。
打破畫缾。
青天白日。
欲識鹫峰峰上機。
摩诃般若波羅蜜。
年逾八十而喪明。
學者益親附之。
有欲版其語要流通。
源設拒曰。
若吾語深契佛祖。
從今百日間目複有明。
則副汝請。
如期果愈。
缁素贊喜曰。
得非般若之驗欤。
壽九十有六而遷寂。
建炎己酉冬。
訖後事不數日。
虜犯洪城。
殺戮無噍類。
源不罹斯厄。
非道德所緻耶。
明州智朋禅師。
初為寶峰持缽。
至焦山。
時方丈成枯木與照闡提俱嗣芙蓉楷公。
先後得法。
未嘗相識。
成問朋曰。
寶峰有何言句。
朋即呈照自題肖像曰。
雨洗淡紅桃萼嫩。
風搖淺碧柳絲輕。
白雲影裡怪石露。
流水光中枯木春。
咦。
你是何人。
成稱賞之曰。
今日方知寶峰親見先師來。
又指以問朋曰。
汝會麼。
朋曰。
不會。
成曰。
汝記得法燈拟寒山否。
朋遂誦。
至誰人知此意。
令我憶南泉。
於憶字處。
成遽以手掩朋口曰。
住。
住。
朋豁然有省。
朋後出世衡州花藥。
為照之嗣。
尋遷婺州天甯。
先是。
崇甯二年。
诏州郡建禅苑。
以萬壽配紀元為額。
于時有緻法門興衰之慶於妙湛禅師。
妙湛謝之曰。
乃今而後。
安得明眼尊宿三百六十員布於天下耶。
第恐法門衰由是矣。
至政和元年。
改崇甯為天甯。
朋之住天甯。
在紹興七年。
陳僑寓混殽於有司。
遂奉 聖旨。
改報恩廣孝。
得專一追崇指揮。
逮十五年。
易廣為光。
蓋事權輿於朋矣。
故錄朋能推廣 聖孝於無垠。
而并記妙湛之言。
妙湛住雪峰而終。
死心禅師。
紹聖間。
住江西翠岩。
法堂後有齊安王祠。
威靈甚着。
死心徙祠於院西偏。
即址以建丈室。
設榻燕寝。
蟒蟠身側。
叱去複來。
夜以為常。
一夜将三鼓。
夢冠裳者湧谒。
極陳遷居非所樂。
欲假莊丁六十輩南遊二廣。
死心在夢諾之。
居無何。
莊丁家疫疠大作。
物故如數而後已。
遂設問於學徒曰。
且道果有鬼神乎。
若道有。
又不打殺死心。
若道無。
莊丁為甚麼死。
時下語鮮有契者。
适楚源首座自寶峰真淨會中來。
死心如前問之。
源曰。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死心笑而已。
源應機鈍甚。
寂音目為源五鬥。
蓋開口取氣炊熟五鬥粟。
方能酬一轉語。
妙喜老師[癸-天+蟲]嘗為源見知。
因谒李商老。
逾年而歸。
源讓之曰。
啞荒了也。
豈不念無常迅速乎。
老師晚年常以此語學徒。
且謂當時不覺汗下。
嗚呼。
寶峰号江西法窟。
源於其間持維挈綱。
激勵英俊。
亦不失陳蒲鞋之為人也。
贛州顯首座。
賦性高逸。
機辨自将。
保甯勇禅師以子育之。
因示以神劍頌。
提得神鋒勝太阿。
萬年妖孽盡消磨。
直饒埋向塵泥裡。
争奈靈光透匣何。
顯曰。
謾效颦亦提得一個。
勇曰。
何不呈似老僧。
顯便舉雲。
凜凜寒光出匣時。
乾坤闵爍耀閃輝。
當鋒坐斷毗盧頂。
更有何妖作是非。
勇曰。
忽遇天魔外道來時如何。
顯以坐具便摵。
勇作倒勢。
顯拂袖而行。
勇曰。
且來。
顯曰。
且待去掘窟。
勇笑而已。
尋谒端禅師於白雲。
端稱於衆。
待以猶子之禮。
一日。
端與淨居瑤公遊水磨。
顯偕數衲先在。
遂侍端右。
瑤曰。
顯兄且莫妨穩便。
端曰。
從佗在此聽說話。
顯曰。
不曾帶得标手錢來。
便行。
二老相顧。
為之解顔。
既而遊湘西。
寓鹿苑。
真如禅師使之分座攝納。
久而歸贛上。
或傳住西堂而終。
顯之參保甯。
如太原孚在雪峰。
及趨白雲。
似大禅佛到霍山。
雖具有體裁。
何竟無聞哉。
得非溪邊老妪喚其舊名耶。
佛鑒禅師。
元符二年。
首衆僧於五祖。
于時太平靈源赴黃龍。
其席既虛。
靈源薦佛鑒於舒守孫鼎臣。
遂命之出世。
演和尚付法衣。
佛鑒受而捧以示衆曰。
昔釋迦文佛以丈六金襕袈裟披千尺彌勒佛身。
佛身不長。
袈裟不短。
會麼。
即此樣。
無佗樣。
自是一衆悚服。
及禮辭次。
演曰。
大凡應世。
略為子陳其四端。
雖世俗常談。
在力行何如耳。
一.福不可受盡。
福盡則必緻禍殃。
二.勢不可使盡。
勢盡則定遭欺侮。
三.語言不可說盡。
說盡則機不密。
四.規矩不可行盡。
行盡則衆難住。
其詞質而理優。
足以救過遠惡。
亦猶藥不在精粗。
愈病者為良耳。
明州啟霞宏禅師。
秀峰祥公之嗣。
為人剛峭。
不妄言笑。
故有鐵面之名於叢林。
嘗着法寶傳三卷。
烏巨行公為序冠其端。
略曰。
凡禅門正法眼藏皆見于傳。
有引以叙其機緣。
有頌以顯其宗要。
學者覽之。
宗要明而機緣得矣。
茲可見傳之大槩。
然啟霞介於天童.育王之間。
衲子過門。
必與勘驗。
一日。
有僧稱衡陽人。
與師同裡闬。
侍者通谒。
宏拽杖且行且語曰。
不去參禅學道。
來認鄉人。
讨個甚麼。
僧拟議。
即以杖打出。
其攝物類如此。
院之山林深秀。
有貴人蔔葬所。
親迎柩至。
宏堅卧其穴。
不克喪事。
郡守仇待制遣人谕之曰。
千年常住一朝僧。
長老何苦争耶。
宏曰。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