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初錄
關燈
小
中
大
,即為指授儀節。
請兩國使臣中坐行事。
餘偕丁軍門送居他室以待,約本漢洋文各三冊,悉當場鈴印簽押,冊尾年月均以漢文填寫朝鮮開國若幹年,即中國光緒某年月日字樣。
事畢,申金二使複起立,以其國王緻美國伯理玺天德約外照會一通,捧交薛使,托赉歸轉呈。
于時哥船主于帳房燃火箭一枝,俄而,美舶升炮二十一響,緻敬朝鮮國王,諸臣各肅立以聽。
已複升炮十五響,緻敬丁軍門及餘,威遠亦升十五炮答之。
炮聲止,餘偕丁軍門出室稱賀,因邀薛申金三使暨趙準永、徐相雨、李應俊等至我舟宴集,為敦之會。
申憲辭以疾,趙準永因事不赴,餘人悉至,登舟已十一點二刻。
小憩入座,與宏集筆談甚長,薛使即席邀餘與丁軍門暨金徐諸人翌午會飲,金徐以複命辭。
席散,薛使辭去,金宏集複留筆談。
四點鐘,宏集辭登岸,且謂:“項聞薛使雲‘于初八日起碇’語順至美舶送行。
”因遣我舟管駕官偕之往,美舶升炮十五響,敬之。
六點鐘,申金二使複遣李應俊以其國王命持《答美國伯理玺天德書》二冊來,請餘擇用,書中一列名,一不列名,餘謂:“照會既無國土名,則答書亦不必列名,以歸畫一。
”應俊即以一冊留舟中,托代緻美舶。
初七日午前九點鐘,日舶花房義質來拜,詢知昨夕歸自王京,談次,因賀餘約事贊成之速,餘謂:“此由美使無甚要求,故介紹亦易易耳。
”複以約款為問,則答以“初次立約,諸從簡略,不過藉通情好而已。
”俄而花房辭去,升十三炮送之。
十一點二刻,偕丁軍門赴美舶宴,花房已先在,相見畢,餘以朝鮮國王答書轉交薛使,花房詫為奇捷。
既而,入座暢飲,花房複舉觞向薛使以約事速成為賀,薛使謂:“此由中國李傅相主持之力,又得馬觀察善為介紹,故便利若此。
”花房聞之,詞色慚沮。
散席,回舟,李應俊複持其特令總理機務衙門大臣金炳國照覆薛使公文一通來請轉緻,蓋薛使于校閱全權字據時,曾以照曾抵朝鮮執政,故炳國覆之。
應俊謂:“昨金宏集複命王京,與花房義質遇諸途,花房向叩約款,宏集謂換約後乃可宣示。
花房頗有不豫色。
”雲。
四點鐘偕丁軍門答拜花房于其船,薛使亦至,坐定,其船主旋來道炮位不備,不能升炮之歉。
蓋西洋水師成例。
凡兵舶升炮者,必有邊炮六門,日舶僅邊炮四門于例不能升炮也。
少頃回舟,遣管駕官持金炳國照覆公文送交美舶。
是晚檢點行裝。
拟遲明赴朝鮮王京。
初八日晨霧八點二刻,偕禹亭軍門及秋樵率仆從六名差弁四名習流軍十二名至濟物浦,舍舟登輿儀衛如初赴仁川時,增以鼓吹一部。
行三十裡過星岘山,山隸富平府治,高約百丈,輿夫登陟,喘汗雨下,前驅軍士按辔徐行,蠕蠕然若蟻緣垤。
又十五裡,至梧裡洞食,已十二點矣。
飯畢,複登輿,行二十裡,曆楊花津,抵漢江,江無巨め,以小舟四艘,兩兩比屬,四圍設屏,上覆以頂如亭式,纡徐而渡北岸,渡側石壁數仞,臨江屹立,崖麓樹影中,飛宇翼然,隐約可見者,則江亭館也。
複行十五裡,抵漢城,城為古朝鮮馬韓之城,因山高下,石以城,北枕華山,南襟漢江,左控關嶺,右環渤海。
百濟中葉,嘗都于此,有門八,東曰興仁,西曰敦義,南曰崇禮,北曰肅清,東北曰惠化,西北曰彰義,東南曰光熙,西南曰昭義。
是日餘由崇禮門入,市塵荒陋,民居湫隘,都人士觀者如堵,而婦女絕少,間有一二老妪,皆以褒衣覆頂,側立遠視曆裡許,至南别宮居焉。
宮在南部會賢坊,本小公主宅,從前诏使舍于太平館,在西部養生坊,壬辰兵燹,公私庭舍,蕩然灰燼,此宅以倭将所居見遺。
癸已四月,李提督如松複京城,館于此,遂為诏使所止,今稱南别宮,屋宇宏敝,拟于王宮餘與丁軍門各處一堂皆布席蔽地,中設公座,座後列屏為障,左側為卧室,中懸紗慢,室内置榻高不及尺,圍以短屏,榻前列矮幾一,上庋木匣貯交具,以備筆談,盤盂爐鼎均備。
入館少憩伴,接官趙準永及李應俊諸人先後至,因偕丁軍門先以銜柬往候國王,訂翌日進谒。
晚九點鐘,國王遣左承旨趙秉鎬持帖起居,謂:“诹吉于十三日相見。
”餘謂:“事冗不克久留,無已,則以初十日為期。
”托其轉達國王。
趙秉鎬辭去,韓文奎複以國王命來璧銜柬。
是日适值佛誕,國俗以其夕為燈節,黃昏後火樹銀花,滿城開放,而國王與其世子亦遣内侍持宮燈四懸來贈。
初九日晨,登明雪樓間眺,見棟宇間,木刻栉列,皆從前皇華莅止時留題篇什,其詩多道國家綏靖藩封之意,與朝鮮服事上國之忱,想見其國之君長累世恭順,宜一旦有事,朝廷不忍以度外置也。
十點鐘,日使花房義質遣參贊近藤真鋤适館請來見期,餘謂即日出拜申金諸人,當順道往訪,近藤真鋤辭去。
一點鐘,申金二使來谒,與金宏集筆談通商事宜,宏集呈條約冊子,詢未谙各節,手批答之。
二使聞餘将往拜,固辭,餘謂:“與馬已備,無庸固辭,且餘亦将假此一出遊覽耳。
”于是二鐘點,遂偕丁軍門先出敦義門,訪日使于清河館,館在盤松洞門外,清泉噴流為池,廣約數畝,新荷出水,乍解搖風,館内正室曰西爽軒,公使居焉,左曰天然亭,右列四宇,随員及差備官通詞舍之,後一榭曰清遠閣,可供遊息,地勢居高臨下,俯視城中數萬家,如在幾案,顧屋宇狹小,遜南别宮遠甚。
坐談少頃,複命駕至申憲宅,則金宏集、徐相雨俱在,蓋兩君恐餘往拜,故均集憲宅迓阻,相與問訊畢,憲率其子若孫,導遊園亭。
園有晚香堂禦書樓見山亭間琴堂諸勝,雖台榭不多,而水木明瑟,頗饒野趣。
其幼孫年十一歲,著茜衫随行,問:“讀何書?”曰:“《通鑒》”問:“經書卒業否?”曰:“東國訓蒙之法,童子入塾,首讀《周興嗣》千字文,次即授以《通鑒》,經書則俟文理略通後乃讀。
”雲。
六點鐘,歸館。
九點鐘,國王遣右承旨金晚植持帖請翌日申刻相見,餘語晚植:“歸告國王,前已由陪臣代請聖安,此次相見,第賓主長揖而已。
” 初十日淩晨。
金宏集以國王命來館,密商事件,延入筆談良久,金曰:“小邦地褊民貧,迩來經用實绌,欠項頗多,日人或有願借之意,然此事既出于不得已,則無甯仰請于上國耳。
”忠曰:“借貸之事,所系甚重,用之善則國受其利;不善則反受其害。
以國乞借,其法創自外洋,往往藉此以富國,亦有因之以弱國者。
但外國借債,借之于民,即向他國借債,亦借之于他國之民,從未有向他國政府告貸者,向他國政府告貸,勢必受其要挾,由此以觀,則日人願借之意,甚屬可慮。
我中朝屢有洋商欲借款項,而政府屢卻之者,防後患也。
然我國繁富,籌款甚易,貴國貧瘠,欲求富強,不得已而出此一舉,良以時勢使然。
然告貸之先,當籌所以告貸者,所辦何事,興何善舉,若所辦之事,果于民有益,可以裕商。
則願貸者不乏其人,雖千萬百萬可以一呼而至。
且利息甚微,何則?以貸主知異日之必能償還故也。
”金曰:“所教周悉,籌款事,惟礦山可議,日人自立約後,即要求開礦。
然敝邦恐其欺挾,至今不準,願請中國礦師,設法創行。
”忠曰:“貴國富有五金礦,日本俄羅斯久已垂涎,創始之先,必須踏勘着實,何處有何礦,何處礦苗最旺,且擇其易于開采者先辦,如是而後可籌款興工也。
貴國貧瘠特甚,欲藉此法以為富強,聞之不勝欣善,歸當禀請傅相,先遣礦師數人踏勘礦山,礦山果旺,必當為貴國籌一至當無損之道以借款項,百萬千萬,措借亦易易也。
”金曰:“現領選使在津,所辦器械,若能禀傅相求一方便法,俾有購資尤幸。
敝邦包參稅有歲課,亦可按年歸償耳。
”忠曰:“包參之稅,何處撥遠?”金曰:“包參稅,系義州府栅門接界所征收耳。
”忠曰:“領教,但借款一事,不可不慎,為貴國謀,切勿堕日人計。
至囑至囑。
”丁軍門偕友人策馬往遊南山。
宏集去,徐相雨來,複與筆談,因留之飯,方舉箸,而丁軍門歸,頗述南山之勝。
飯後三點鐘,伴接官趙準永偕司員四人來請赴王宮,遂偕丁軍門著行裝登輿,行二裡許,至新宮,入門,兩旁古樹參天,中擁石道,過勤政殿,至協陽門降輿,入次,次以屏風,支成如兩室狀。
于次進茶果二道,從官呈接見國王與王世子儀注四冊,導入便殿,至東楹外,國王出就西楹,東向立,揖讓而入,登殿,行揖,禮畢就坐,提調進揮巾,尋跪獻茶果兩道,進退周旋,均以樂節之。
譯官四人,著四品服,奔走傳語,所言者,寒暄而已。
殿中袍笏森立,金宏集趙秉鎬、趙準永均在。
國王年三十餘,冠翼善冠,服衮龍袍,龍四爪甚灑落,提調行禮,有參錯者,率親加指示。
且時與近侍及諸臣談笑,諸臣亦得于王前偶語,狀如家人父子,蓋其風氣近古,故上下之情易通,凡白事者,夜三漏猶接見焉。
須臾禮畢,樂止,起座辭出,國王送至楹外,視餘與丁軍門出門,獨拱手以立。
至協陽門,入次小坐,金趙諸人均來問訊,王叔興寅君李是應與王弟載冕亦至次款語。
少頃,複出至王世子處行禮,與國王同。
世子年九歲,眉目穎秀,被服如國王,二中官擁之坐,問答聲均自座後出。
禮畢,複至協陽門登輿歸,而王與王世子均遣中使送筵席至,羅列盈室,臭味不可響迩。
繼複饋方物,固辭不獲,乃受數種,時已十二點鐘矣。
方解衣就寝,而中使又至,詢之,則國王遣慰留少住數日者,亟起辭之。
使者去,複卧,則中使複以國王命持千金為赆,餘倦甚,偵知丁軍門已醒,令人囑其起辭,峻拒再三,乃肯持去。
而牆外雞聲膊争唱,蓋夜漏已五下雲。
十
請兩國使臣中坐行事。
餘偕丁軍門送居他室以待,約本漢洋文各三冊,悉當場鈴印簽押,冊尾年月均以漢文填寫朝鮮開國若幹年,即中國光緒某年月日字樣。
事畢,申金二使複起立,以其國王緻美國伯理玺天德約外照會一通,捧交薛使,托赉歸轉呈。
于時哥船主于帳房燃火箭一枝,俄而,美舶升炮二十一響,緻敬朝鮮國王,諸臣各肅立以聽。
已複升炮十五響,緻敬丁軍門及餘,威遠亦升十五炮答之。
炮聲止,餘偕丁軍門出室稱賀,因邀薛申金三使暨趙準永、徐相雨、李應俊等至我舟宴集,為敦之會。
申憲辭以疾,趙準永因事不赴,餘人悉至,登舟已十一點二刻。
小憩入座,與宏集筆談甚長,薛使即席邀餘與丁軍門暨金徐諸人翌午會飲,金徐以複命辭。
席散,薛使辭去,金宏集複留筆談。
四點鐘,宏集辭登岸,且謂:“項聞薛使雲‘于初八日起碇’語順至美舶送行。
”因遣我舟管駕官偕之往,美舶升炮十五響,敬之。
六點鐘,申金二使複遣李應俊以其國王命持《答美國伯理玺天德書》二冊來,請餘擇用,書中一列名,一不列名,餘謂:“照會既無國土名,則答書亦不必列名,以歸畫一。
”應俊即以一冊留舟中,托代緻美舶。
初七日午前九點鐘,日舶花房義質來拜,詢知昨夕歸自王京,談次,因賀餘約事贊成之速,餘謂:“此由美使無甚要求,故介紹亦易易耳。
”複以約款為問,則答以“初次立約,諸從簡略,不過藉通情好而已。
”俄而花房辭去,升十三炮送之。
十一點二刻,偕丁軍門赴美舶宴,花房已先在,相見畢,餘以朝鮮國王答書轉交薛使,花房詫為奇捷。
既而,入座暢飲,花房複舉觞向薛使以約事速成為賀,薛使謂:“此由中國李傅相主持之力,又得馬觀察善為介紹,故便利若此。
”花房聞之,詞色慚沮。
散席,回舟,李應俊複持其特令總理機務衙門大臣金炳國照覆薛使公文一通來請轉緻,蓋薛使于校閱全權字據時,曾以照曾抵朝鮮執政,故炳國覆之。
應俊謂:“昨金宏集複命王京,與花房義質遇諸途,花房向叩約款,宏集謂換約後乃可宣示。
花房頗有不豫色。
”雲。
四點鐘偕丁軍門答拜花房于其船,薛使亦至,坐定,其船主旋來道炮位不備,不能升炮之歉。
蓋西洋水師成例。
凡兵舶升炮者,必有邊炮六門,日舶僅邊炮四門于例不能升炮也。
少頃回舟,遣管駕官持金炳國照覆公文送交美舶。
是晚檢點行裝。
拟遲明赴朝鮮王京。
初八日晨霧八點二刻,偕禹亭軍門及秋樵率仆從六名差弁四名習流軍十二名至濟物浦,舍舟登輿儀衛如初赴仁川時,增以鼓吹一部。
行三十裡過星岘山,山隸富平府治,高約百丈,輿夫登陟,喘汗雨下,前驅軍士按辔徐行,蠕蠕然若蟻緣垤。
又十五裡,至梧裡洞食,已十二點矣。
飯畢,複登輿,行二十裡,曆楊花津,抵漢江,江無巨め,以小舟四艘,兩兩比屬,四圍設屏,上覆以頂如亭式,纡徐而渡北岸,渡側石壁數仞,臨江屹立,崖麓樹影中,飛宇翼然,隐約可見者,則江亭館也。
複行十五裡,抵漢城,城為古朝鮮馬韓之城,因山高下,石以城,北枕華山,南襟漢江,左控關嶺,右環渤海。
百濟中葉,嘗都于此,有門八,東曰興仁,西曰敦義,南曰崇禮,北曰肅清,東北曰惠化,西北曰彰義,東南曰光熙,西南曰昭義。
是日餘由崇禮門入,市塵荒陋,民居湫隘,都人士觀者如堵,而婦女絕少,間有一二老妪,皆以褒衣覆頂,側立遠視曆裡許,至南别宮居焉。
宮在南部會賢坊,本小公主宅,從前诏使舍于太平館,在西部養生坊,壬辰兵燹,公私庭舍,蕩然灰燼,此宅以倭将所居見遺。
癸已四月,李提督如松複京城,館于此,遂為诏使所止,今稱南别宮,屋宇宏敝,拟于王宮餘與丁軍門各處一堂皆布席蔽地,中設公座,座後列屏為障,左側為卧室,中懸紗慢,室内置榻高不及尺,圍以短屏,榻前列矮幾一,上庋木匣貯交具,以備筆談,盤盂爐鼎均備。
入館少憩伴,接官趙準永及李應俊諸人先後至,因偕丁軍門先以銜柬往候國王,訂翌日進谒。
晚九點鐘,國王遣左承旨趙秉鎬持帖起居,謂:“诹吉于十三日相見。
”餘謂:“事冗不克久留,無已,則以初十日為期。
”托其轉達國王。
趙秉鎬辭去,韓文奎複以國王命來璧銜柬。
是日适值佛誕,國俗以其夕為燈節,黃昏後火樹銀花,滿城開放,而國王與其世子亦遣内侍持宮燈四懸來贈。
初九日晨,登明雪樓間眺,見棟宇間,木刻栉列,皆從前皇華莅止時留題篇什,其詩多道國家綏靖藩封之意,與朝鮮服事上國之忱,想見其國之君長累世恭順,宜一旦有事,朝廷不忍以度外置也。
十點鐘,日使花房義質遣參贊近藤真鋤适館請來見期,餘謂即日出拜申金諸人,當順道往訪,近藤真鋤辭去。
一點鐘,申金二使來谒,與金宏集筆談通商事宜,宏集呈條約冊子,詢未谙各節,手批答之。
二使聞餘将往拜,固辭,餘謂:“與馬已備,無庸固辭,且餘亦将假此一出遊覽耳。
”于是二鐘點,遂偕丁軍門先出敦義門,訪日使于清河館,館在盤松洞門外,清泉噴流為池,廣約數畝,新荷出水,乍解搖風,館内正室曰西爽軒,公使居焉,左曰天然亭,右列四宇,随員及差備官通詞舍之,後一榭曰清遠閣,可供遊息,地勢居高臨下,俯視城中數萬家,如在幾案,顧屋宇狹小,遜南别宮遠甚。
坐談少頃,複命駕至申憲宅,則金宏集、徐相雨俱在,蓋兩君恐餘往拜,故均集憲宅迓阻,相與問訊畢,憲率其子若孫,導遊園亭。
園有晚香堂禦書樓見山亭間琴堂諸勝,雖台榭不多,而水木明瑟,頗饒野趣。
其幼孫年十一歲,著茜衫随行,問:“讀何書?”曰:“《通鑒》”問:“經書卒業否?”曰:“東國訓蒙之法,童子入塾,首讀《周興嗣》千字文,次即授以《通鑒》,經書則俟文理略通後乃讀。
”雲。
六點鐘,歸館。
九點鐘,國王遣右承旨金晚植持帖請翌日申刻相見,餘語晚植:“歸告國王,前已由陪臣代請聖安,此次相見,第賓主長揖而已。
” 初十日淩晨。
金宏集以國王命來館,密商事件,延入筆談良久,金曰:“小邦地褊民貧,迩來經用實绌,欠項頗多,日人或有願借之意,然此事既出于不得已,則無甯仰請于上國耳。
”忠曰:“借貸之事,所系甚重,用之善則國受其利;不善則反受其害。
以國乞借,其法創自外洋,往往藉此以富國,亦有因之以弱國者。
但外國借債,借之于民,即向他國借債,亦借之于他國之民,從未有向他國政府告貸者,向他國政府告貸,勢必受其要挾,由此以觀,則日人願借之意,甚屬可慮。
我中朝屢有洋商欲借款項,而政府屢卻之者,防後患也。
然我國繁富,籌款甚易,貴國貧瘠,欲求富強,不得已而出此一舉,良以時勢使然。
然告貸之先,當籌所以告貸者,所辦何事,興何善舉,若所辦之事,果于民有益,可以裕商。
則願貸者不乏其人,雖千萬百萬可以一呼而至。
且利息甚微,何則?以貸主知異日之必能償還故也。
”金曰:“所教周悉,籌款事,惟礦山可議,日人自立約後,即要求開礦。
然敝邦恐其欺挾,至今不準,願請中國礦師,設法創行。
”忠曰:“貴國富有五金礦,日本俄羅斯久已垂涎,創始之先,必須踏勘着實,何處有何礦,何處礦苗最旺,且擇其易于開采者先辦,如是而後可籌款興工也。
貴國貧瘠特甚,欲藉此法以為富強,聞之不勝欣善,歸當禀請傅相,先遣礦師數人踏勘礦山,礦山果旺,必當為貴國籌一至當無損之道以借款項,百萬千萬,措借亦易易也。
”金曰:“現領選使在津,所辦器械,若能禀傅相求一方便法,俾有購資尤幸。
敝邦包參稅有歲課,亦可按年歸償耳。
”忠曰:“包參之稅,何處撥遠?”金曰:“包參稅,系義州府栅門接界所征收耳。
”忠曰:“領教,但借款一事,不可不慎,為貴國謀,切勿堕日人計。
至囑至囑。
”丁軍門偕友人策馬往遊南山。
宏集去,徐相雨來,複與筆談,因留之飯,方舉箸,而丁軍門歸,頗述南山之勝。
飯後三點鐘,伴接官趙準永偕司員四人來請赴王宮,遂偕丁軍門著行裝登輿,行二裡許,至新宮,入門,兩旁古樹參天,中擁石道,過勤政殿,至協陽門降輿,入次,次以屏風,支成如兩室狀。
于次進茶果二道,從官呈接見國王與王世子儀注四冊,導入便殿,至東楹外,國王出就西楹,東向立,揖讓而入,登殿,行揖,禮畢就坐,提調進揮巾,尋跪獻茶果兩道,進退周旋,均以樂節之。
譯官四人,著四品服,奔走傳語,所言者,寒暄而已。
殿中袍笏森立,金宏集趙秉鎬、趙準永均在。
國王年三十餘,冠翼善冠,服衮龍袍,龍四爪甚灑落,提調行禮,有參錯者,率親加指示。
且時與近侍及諸臣談笑,諸臣亦得于王前偶語,狀如家人父子,蓋其風氣近古,故上下之情易通,凡白事者,夜三漏猶接見焉。
須臾禮畢,樂止,起座辭出,國王送至楹外,視餘與丁軍門出門,獨拱手以立。
至協陽門,入次小坐,金趙諸人均來問訊,王叔興寅君李是應與王弟載冕亦至次款語。
少頃,複出至王世子處行禮,與國王同。
世子年九歲,眉目穎秀,被服如國王,二中官擁之坐,問答聲均自座後出。
禮畢,複至協陽門登輿歸,而王與王世子均遣中使送筵席至,羅列盈室,臭味不可響迩。
繼複饋方物,固辭不獲,乃受數種,時已十二點鐘矣。
方解衣就寝,而中使又至,詢之,則國王遣慰留少住數日者,亟起辭之。
使者去,複卧,則中使複以國王命持千金為赆,餘倦甚,偵知丁軍門已醒,令人囑其起辭,峻拒再三,乃肯持去。
而牆外雞聲膊争唱,蓋夜漏已五下雲。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