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見耀子進來,誠心裡忽而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誠懇求耀子留在自己身邊,語調中有種心情舒緩後的真摯。

    耀子半垂着眼簾坐了下來。

     誠感覺從未像此刻這樣愛着眼前這位純潔無瑕的女人,然而他卻認為此刻并非放任感情的時候。

    人是堅強的,亦是脆弱的。

    為了能夠認識到優點往往暗示着缺點,還需要假以時日。

    他的自以為是,便是将這判斷過于潔癖地驅逐于外的結果。

    他将與他年齡相符的甜美情愫與溫柔,有意識地用誇張的形式發揮在了其他場所。

    無論學習成績如何優秀的小學生,也需要一個運動場。

    然而誠的人生,則幾乎等同于教室。

    誰能說誠老成世故呢? 誠吩咐了耀子兩三件關于工作的事。

    誠溫柔地注視着耀子,目光中流露出他所構築的晦澀難懂的“觀念性”的愛。

    人們對所愛的人抱有的觀念,往往從初始便預感到其中的謬誤。

    然而,有如動物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足迹,觀念的印迹是切實的,即使之後發現了謬誤,亦無法将這印迹消除。

     誠在銀座一帶的酒吧很是風光。

    邀愛宕和貓山常去的酒吧叫“莫雷拉”。

    那裡的女人,周末大都輪流陪誠一起旅行。

    誠這種與年紀不相符的博愛主義,被女人們在背後講閑話時老套地稱作“嘗鮮”。

    某一天,女人們發現他送給所有女人的手提包全都一模一樣,簡直是怒火中燒。

    喜劇的策劃是這樣:所有的女人輪了一圈之後,某個早晨,誠打發送信的差使給每人的住處送去一份附着小花束的禮物。

    傍晚女人們在店裡碰面時,發現彼此手中拎着的簇新的手提包,面面相觑,耳邊仿佛聽見不在場的看客在哈哈大笑。

    女人們極盡惡語地咒罵着。

    及至晚間,誠光臨時,女人們卻悲戚地多了一分競争心,絕口不提謾罵的事,而是争先恐後地向誠獻殷勤。

     對這類女人,誠從不心存幻想。

    誠的刻薄,不過是不願讓人将自己當作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的虛榮心在作祟。

    而上述的惡作劇,反而進一步顯出了他的幼稚。

     “關于做人,”誠如是想,“處處提防着不被人嘲弄的生活之中,絕對要留出一部分無須戒備的空間。

    ”——誠的意思是說,僅允許耀子擁有嘲弄他的權利。

    現如今,恐怕沒有比這更為熱烈而真摯的愛情了吧。

     耀子小心地聽着誠的吩咐。

    誠将今晚需要加班完成的資料交給耀子。

    看着這一堆龐大的資料,耀子不由得擡起頭,視線與誠溫柔的目光交彙在一起。

    耀子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做這懲罰式的工作,露出困惑的神情。

     “這是明天一早要用的文件,看來你得加班了。

    ” 誠重複了一遍。

    話音裡透着不由分說的冷漠,不像是平素開玩笑的樣子。

    耀子順從地答了一聲“好的”,抱起重重的一堆文件回到自己的座位。

    凝視着耀子纖弱的背影,誠隻想從背後緊緊擁抱住她,哪怕幫她搬運一下沉重得幾乎令她趔趄的資料也好。

    可是,他克制住了,旋即又為自己的克制而痛苦起來。

    誠拿起大衣和圍巾,沖出了公司。

     “車呢?”耀子吃驚地站起來在身後追問。

    誠頭也不回地揮了揮手,打了一個“不要”的手勢。

    直到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那句“車呢”似乎還在身後回響。

    誠回過頭望去,路上隻有往來不絕的行人。

     誠特意繞了遠路,沿着大道往築地的公寓走去。

    人生啊,當人們欲将其視作一場戲時,卻被迫登上舞台,由此更加難以将其視作一場戲。

    因此,若不粉墨登場,則不可能在戲中生存下去。

    對于這一“可能”所抱的幻想,我們将其稱為“人生”。

     夜風漸漸猛烈起來,路上的行人豎起衣領加快了腳步。

    誠意識到自己擠在喧攘的人群中間,這些自己曾極度蔑視的庸衆。

    這些家夥裝着空飯盒的折疊提包、廉價的酩酊、通勤月票、皺皺巴巴的底褲和毛線肚兜、鼻涕、對可憐的妻小蓄謀的小小的反抗……為了蔑視這一切,曾拼卻全力演繹着戲劇性的人生。

    此時此刻夾雜在這些人中間,誠感覺自己竟然是如此抽象的存在。

     霓虹燈閃爍的街頭,春天流行的披肩已擺上貨架。

    夜店的女人正在用凍僵的手指擰着單杠人偶的發條。

    誠停下腳步望着人偶,回憶着是否是什麼時候的抵押品。

    面無表情的人偶,直勾勾地盯着雜沓的人群。

    引體向上,翻筋鬥,又引體向上……不斷重複着同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