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廉價貨币的“新政”(上)
關燈
小
中
大
斯潘深不可測的皺紋裡的時候,恐怕隻有他自己心裡明白他這個漢獻帝背後的曹操——紐約美聯儲銀行才是真正的決策者。
2002年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德州議員保羅(RonPaul)追問急了,格林斯潘才表示自己從未背叛1966年的觀點,他至今仍然認為黃金是所有貨币中的“最終支付手段”,美聯儲隻是“模拟”(Mimic)着金本位制度。
凱恩斯的情況與格林斯潘有所不同。
美國著名學者莫瑞.羅斯帕德(MurrayRothbard)對凱恩斯的人格特征有一個深刻的描述,他認為凱恩斯的極端自我中心主義、以英國統治精英自居和對社會道德的蔑視,對他的思想體系有着直接的影響。
尤其是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秘密組織“使徒會”(Apostle),對凱恩斯的影響尤為巨大。
歐美大學中的這種秘密組織,決不像平常人理解的大學同鄉會或文學社之類的松散社團,它們更像是深負宗教使命的精英核心,有的曆史長達百年,并且是終生保持緊密聯系,構成了西方社會統治階層最堅不可摧的利益集團。
劍橋的“使徒會”由三一學院和國王學院的最優秀的12名成員所組成,這些人不僅要絕頂聰明,而且要出身顯赫,每一個人都注定會成為英國統治階層中的一員。
他們每周六在一處秘密會所聚會,讨論範圍從哲學、美學到政治、商業。
他們有自己嚴格的清規戒律,同時也蔑視社會的普通道德,他們自認為擁有人類最智慧的頭腦,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世界的統治者,并相互之間反複灌輸這一信念。
凱恩斯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這樣說道:“我們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是不是有些自大狂?我有一種感覺,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從來就看不見任何事物(的本質)(因為)他們太愚蠢,或者是太邪惡。
” 在這個圈子裡,除了凱恩思和著名哲學家羅素這樣的學者型精英,還包括羅斯切爾德男爵這樣的金融巨頭。
離開劍橋之後,每周六仍然參加“使徒會”秘密會議的成年使徒被稱為“天使”,他們積極參與選拔新使徒和其它活動。
比凱恩斯小幾歲的維克多·羅斯切爾德(VictorRothschild),就是那位掌握着整個大英帝國貨币發行權的内森·羅斯切爾德的嫡孫,男爵封号的第三代繼承人。
維克多與凱恩思同是美國“外交協會”(CouncilofForeignRelationship)和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協會(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的積極倡導者,這兩個組織可謂是歐美政界的“中央黨校”,近百年來為歐美統治集團輸送了大批“幹部”。
維克多按歐美家族銀行的慣例在美國J.P摩根銀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對華爾街非常熟悉。
他還是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的董事。
維克多曾任英國情報部門(MI5)的高官,後來擔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安全顧問,他的叔叔愛德蒙·羅斯切爾德男爵被稱為“以色列之父”。
在維克多的引見和提攜下,悟性極高的凱恩斯很快就嗅出了廉價的債務貨币和通貨膨脹理論,才是當時國際銀行家孜孜以求的主攻方向。
凱恩斯對他自己政治上的謊言很少感到不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受普通人的道德規範約束。
他習慣性地假造數據來符合他的經濟理念。
恰如羅斯帕德指出的那樣,“他認為原則隻會妨礙他在正确的時刻取得權力的機會。
因此,他願意随時改變以前的信仰,在特定的情形下,即使為了一枚硬币,他也會這樣做。
” 凱恩斯明白一個經濟學家要想他的學說成為“顯學”,就必須有金融和政界的大腕們在幕後和台前叫好,按現在的名詞叫被“捧紅”。
當凱恩斯辨明“曆史發展的正确方向”之後,他立刻施展出他真正的天賦:雄辯的口才和驚人的推銷能力。
在亞當.斯密、李嘉圖和馬歇爾的光環之下,劍橋似乎理所當然的會成為世界經濟理論的發源地。
作為馬歇爾親手挑選的接班人,凱恩斯處在一個極為有利的位置上。
1936年,他的主要著作《貨币、利息和就業通論》(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出版之後,國際銀行家對這樣對他們心思體察入微的經濟學理論當然是愛不釋手,政治家們對這種“借錢、印錢、花
2002年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德州議員保羅(RonPaul)追問急了,格林斯潘才表示自己從未背叛1966年的觀點,他至今仍然認為黃金是所有貨币中的“最終支付手段”,美聯儲隻是“模拟”(Mimic)着金本位制度。
凱恩斯的情況與格林斯潘有所不同。
美國著名學者莫瑞.羅斯帕德(MurrayRothbard)對凱恩斯的人格特征有一個深刻的描述,他認為凱恩斯的極端自我中心主義、以英國統治精英自居和對社會道德的蔑視,對他的思想體系有着直接的影響。
尤其是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秘密組織“使徒會”(Apostle),對凱恩斯的影響尤為巨大。
歐美大學中的這種秘密組織,決不像平常人理解的大學同鄉會或文學社之類的松散社團,它們更像是深負宗教使命的精英核心,有的曆史長達百年,并且是終生保持緊密聯系,構成了西方社會統治階層最堅不可摧的利益集團。
劍橋的“使徒會”由三一學院和國王學院的最優秀的12名成員所組成,這些人不僅要絕頂聰明,而且要出身顯赫,每一個人都注定會成為英國統治階層中的一員。
他們每周六在一處秘密會所聚會,讨論範圍從哲學、美學到政治、商業。
他們有自己嚴格的清規戒律,同時也蔑視社會的普通道德,他們自認為擁有人類最智慧的頭腦,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世界的統治者,并相互之間反複灌輸這一信念。
凱恩斯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這樣說道:“我們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是不是有些自大狂?我有一種感覺,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從來就看不見任何事物(的本質)(因為)他們太愚蠢,或者是太邪惡。
” 在這個圈子裡,除了凱恩思和著名哲學家羅素這樣的學者型精英,還包括羅斯切爾德男爵這樣的金融巨頭。
離開劍橋之後,每周六仍然參加“使徒會”秘密會議的成年使徒被稱為“天使”,他們積極參與選拔新使徒和其它活動。
比凱恩斯小幾歲的維克多·羅斯切爾德(VictorRothschild),就是那位掌握着整個大英帝國貨币發行權的内森·羅斯切爾德的嫡孫,男爵封号的第三代繼承人。
維克多與凱恩思同是美國“外交協會”(CouncilofForeignRelationship)和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協會(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的積極倡導者,這兩個組織可謂是歐美政界的“中央黨校”,近百年來為歐美統治集團輸送了大批“幹部”。
維克多按歐美家族銀行的慣例在美國J.P摩根銀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對華爾街非常熟悉。
他還是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的董事。
維克多曾任英國情報部門(MI5)的高官,後來擔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安全顧問,他的叔叔愛德蒙·羅斯切爾德男爵被稱為“以色列之父”。
在維克多的引見和提攜下,悟性極高的凱恩斯很快就嗅出了廉價的債務貨币和通貨膨脹理論,才是當時國際銀行家孜孜以求的主攻方向。
凱恩斯對他自己政治上的謊言很少感到不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受普通人的道德規範約束。
他習慣性地假造數據來符合他的經濟理念。
恰如羅斯帕德指出的那樣,“他認為原則隻會妨礙他在正确的時刻取得權力的機會。
因此,他願意随時改變以前的信仰,在特定的情形下,即使為了一枚硬币,他也會這樣做。
” 凱恩斯明白一個經濟學家要想他的學說成為“顯學”,就必須有金融和政界的大腕們在幕後和台前叫好,按現在的名詞叫被“捧紅”。
當凱恩斯辨明“曆史發展的正确方向”之後,他立刻施展出他真正的天賦:雄辯的口才和驚人的推銷能力。
在亞當.斯密、李嘉圖和馬歇爾的光環之下,劍橋似乎理所當然的會成為世界經濟理論的發源地。
作為馬歇爾親手挑選的接班人,凱恩斯處在一個極為有利的位置上。
1936年,他的主要著作《貨币、利息和就業通論》(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出版之後,國際銀行家對這樣對他們心思體察入微的經濟學理論當然是愛不釋手,政治家們對這種“借錢、印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