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上)

關燈
“一個偉大的工業國家被信用系統牢牢地控制着。

    這個信用系統高度地集中。

    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我們已經淪為最糟糕地統治之下,一種世界上最完全最徹底的控制。

    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見,不再擁有司法定罪權,不再是那個多數選民選擇的政府,而是在極少數擁有支配權的人意見和強迫之下(運作)的政府。

    這個國家的很多工商業人士都畏懼着某種東西。

    他們知道這種看不見的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如此的悄然無形、如此的無孔不入、如此的互鎖在一起、如此的徹底和全面,以至于他們不敢公開去譴責這種權力。

    ”——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本章導讀 不算誇張地說,直到今天,中國可能也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

     多數中國政府的官員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着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币發行權!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

    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将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美聯儲”的性質和來曆在美國的學術界和新聞媒體中,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區”。

    媒體每天可以長篇累牍地辯論“同性戀婚姻”這類無關痛癢的問題,而對到底誰控制着貨币發行,這樣一個關系到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分錢收入、每一項貸款利息支付的“利益攸關”的問題,幾乎隻字不提。

     讀到這裡,如果您有吃驚的感覺,說明這一問題是重要的,而您居然不知道。

    這一章将講述被美國主流媒體刻意“過濾”掉的美聯儲成立的辛秘,當我們拿着放大鏡,用慢鏡頭回放這一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的最後關頭時,事件發展将精确到以小時為單位。

     1913年12月23日,美國民選政府終于被金錢權力所颠覆。

     1.神秘的哲基爾(Jekyll)島1910年11月22日夜,紐約城外一節完全密封的火車車廂裡,所有的車窗全部被窗簾嚴密地遮擋住,列車緩緩向南駛去。

    車廂裡坐着的全是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列車的終點是數百英裡之外的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

     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是一群美國超級富豪擁有的冬季度假勝地,以J.P摩根為首的大腕們成立了一個哲基爾島打獵俱樂部。

    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财富聚集在這個俱樂部會員的手中,會員身份隻能繼承,不可轉讓。

    此時,該俱樂部得到通知,有人要使用俱樂部場所大約兩個星期,所有會員不能在這段時間内使用會所。

    會所的所有服務人員全部從大陸調來,對所有到達會所的客人一律隻稱呼名,而絕對不能使用姓氏。

    會所周圍50英裡的範圍内被确保不會出現任何記者。

     當一切準備就緒,客人們出現在會所中。

    參加這個絕密會議的有: 尼爾森.奧利奇(NelsonAldrich),參議員,國家貨币委員會(NationalMonetaryCommission)主席,尼爾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 皮亞特.安德魯(A.PiattAndrew),美國财政部助理部長 弗蘭特.範德裡普(FrankVanderlip),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總裁(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 亨利.戴維森(HenryP.Davison),J.P摩根公司高級合夥人 查爾斯.諾頓(CharlesD.Norton),紐約第一國家銀行(FirstNationalBankofNewYork)總裁 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Strong),J.P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羅.沃伯格(PaulWarburg),德國猶太移民,1901年到美國,庫恩雷波公司(KuhnLoebandCompany)的高級合夥人,英國和法國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第一任美聯儲董事。

     這些重要人物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島,對來此打獵毫無興趣,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ReserveAct)。

     保羅.沃伯格是銀行方面的高手,精通幾乎所有的銀行運作細節。

    當其他人有各類問題時,保羅不僅耐心解答,更是滔滔不絕地講解每一個細節概念的曆史淵源。

    所有的人無不為他在銀行方面的淵博知識所折服。

    保羅自然成為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釋者。

     尼爾森.奧利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負責要讓文件内容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接受。

    其他人則代表不同的銀行集團的利益,他們圍繞着保羅提出的方案細節進行了長達9天的激烈争論,最後終于達成了共識。

    由于1907年銀行危機以來,銀行家在美國人民心目中形象太差,以至國會議員沒有人膽敢公開支持由銀行家參與制定的法案,所以這些人不遠千裡從紐約躲到這個僻靜的小島來起草這個文件。

    另外,中央銀行這個名稱過于樹大招風,自傑弗遜總統以來,中央銀行的名稱始終與英國的國際銀行家陰謀聯系過緊,所以保羅建議用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ReserveSystem)的名稱來遮人耳目。

    但是,它具有一切中央銀行的職能,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被設計成私人擁有股份,并将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與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不同的是,美聯儲的股份構成中,原來20%的政府股份被拿掉了,它将成為一個“純粹”的私有中央銀行。

     為了使聯邦儲備系統聽起來更有欺騙性,在誰控制美聯儲的問題上,保羅巧妙地提出“國會控制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