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上)

關燈
家們對美國突然實施金融緊縮,狂抛美國債券,美國鐵路債券也未能幸免。

    當危機結束的1879年時,羅斯切爾德家族已成為美國鐵路最大的債權人,隻要他高興,可以随時掐斷任何美國鐵路公司的金融命脈。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靠汽船運輸和煤礦起家的傑姆斯.希爾必須投靠在金融家的旗下,才可能在鐵路行業慘烈的競争中生存和壯大,摩根正是他的背後金融靠山。

    在摩根的大力扶持下,利用1873年危機後大量鐵路公司倒閉的機會,傑姆斯.希爾實現了迅速兼并和擴張的計劃。

     到1893年,傑姆斯.希爾擁有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夢想終于實現了。

    在争奪中西部鐵路控制權時(Chicago,BurlingtonandQuincyRailroad),傑姆斯.希爾遭遇到了強大的對手,由洛克菲勒财團支持的太平洋聯合鐵路(UnionPacificRailroad)向他發動了突然襲擊。

    太平洋聯合鐵路的總裁哈裡曼開始秘密收購傑姆斯.希爾控制的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NorthernPacific)的股票,當傑姆斯.希爾驚覺即将失去控制權時,哈裡曼還差40000股就大功告成了。

    傑姆斯.希爾立即向正在歐洲度假的後台老闆摩根緊急求救,摩根馬上指令手下反擊洛克菲勒的挑戰。

    一時間華爾街烽煙四起,對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股票的争奪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每股價格一度達到1000美元的天價。

     兩強相鬥必有一傷,最後國際銀行家們不得不出面調停,達成的最終結果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北方證券公司(NorthernSecuritiesCompany),兩強共同控制美國北方的鐵路運輸。

    在公司成立當天,麥金利總統被刺殺,副總統老羅斯福繼任。

    在老羅斯福的強力反對下,北方證券公司被美國1890年通過的《謝爾曼反壟斷法》強制解體。

    受挫之後,傑姆斯.希爾的發展方向掉頭向南,收購了從科羅拉多直抵得克薩斯的鐵路。

    到1916年去世時,傑姆斯.希爾積累了5300萬美元的财産。

     沃伯格(Warburg)兄弟 1902年,保羅和費裡克斯兄弟從德國法蘭克福移民到美國。

    出身于銀行世家的兩兄弟,對銀行業務十分精通,尤其是保羅,堪稱當世金融頂尖高手。

    羅斯切爾德非常看重保羅的天分,特意從歐洲戰略聯盟的沃伯格家族銀行(M.M.WarburgandCo)将兩兄弟抽調到急需人才的美國戰線。

    此時,羅斯切爾德家族在美國推行私有中央銀行的計劃已近百年,始終起起伏伏沒有最終得手。

    這一次,保羅将承擔主攻任務。

    在抵達美國不久,保羅加盟先頭部隊雅各布·謝夫(JacobSchiff)的庫恩雷波公司,并娶了謝夫妻妹的女兒,費裡克斯則娶了謝夫的女兒。

     老羅斯福和威爾遜總統兩朝金融顧問加裡森(ColonelElyGarrison)指出:“在奧利奇計劃在全國招緻憤恨和反對的情況下,是保羅.沃伯格先生把美聯儲法案重新組合起來的。

    這兩份計劃的背後的天才智慧都來源于倫敦的阿爾弗雷德·羅斯切爾德。

    ” 3.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1907年銀行危機 1903年,保羅将一份如何将歐洲中央銀行的“先進經驗”介紹到美國的行動綱領交給雅各布·謝夫,這份文件随後又被轉交給紐約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總裁傑姆斯.斯蒂爾曼和紐約的銀行家圈子,大家都覺得保羅的思想真如醍醐灌頂,使大家頓開茅塞。

     問題是美國曆史上反對私有中央銀行的政治力量和民間力量相當強大,紐約銀行家在美國工業界和中小業主的圈子裡口碑極差。

    國會的議員們對銀行家提出的任何有關私有中央銀行的提案都像躲避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

    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中想通過有利于銀行家的中央銀行法案勢比登天。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态勢,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開始被構想出來。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

    1907年1月6日發表了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DefectsandNeedsofOurBankingSystem),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後不久,雅各布·謝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将經曆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 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和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一樣,銀行家們早已瞧出經濟過熱發展中出現的嚴重泡沫現象,這也是他們不斷放松銀根所導緻的必然結果。

    整個過程形象的說就像銀行家在魚塘裡養魚,當銀行家向魚塘裡放水時就是在放松銀根,向經濟體大量注入貨币,在得到大量的金錢之後,各行各業的人就開始在金錢的誘惑之下日夜苦幹,努力創造财富,這個過程就像水塘裡的魚兒使勁吸收各種養分,越長越肥。

    當銀行家看到收獲的時機成熟時,就會突然收緊銀根,從魚塘中開始抽水,這時魚塘裡的多數魚兒就隻有絕望地等着被捕獲的命運。

    但是,什麼時候開始抽水撈魚卻隻有幾個最大的銀行寡頭知道,當一個國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銀行制度以後,銀行寡頭對放水抽水的控制就更加得心應手,收獲也就越加精确。

    經濟發展與衰退和财富積累與蒸發都成為銀行家科學飼養的必然結果。

     摩根和他背後的國際銀行家們精确地計算着這次金融風暴的預估成果。

    首先是震撼美國社會,讓“事實”說明一個沒有中央銀行的社會是多麼脆弱。

    其次是擠垮和兼并中小競争對手,尤其是令銀行家頗為側目的信托投資公司。

    還有就是讓他們垂涎已久的重要企業。

     時髦的信托投資公司在當時享有許多銀行不能經營的業務,政府監管方面又非常寬松,這一切導緻了信托投資公司過度吸納社會資金并投資于高風險的行業和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