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她的自述
關燈
小
中
大
袖管裝得滿滿的。
我等他們轉背,就從他們袖管裡大把大把抓了谷子裝在枕套旦,裝滿了,我抱不動,拖着回家。
我找一塊平平的大石頭,又找一塊小石頭。
把谷子一把一把磨,磨去了殼兒,我媽煮成薄湯湯的粥。
那時候,誰家煙筒裡都不準冒煙的。
我家煙筒朝荒地開,叉開得低,夜裡冒點兒煙沒人看見。
爹也還照顧我們,每天叫姐帶一兩塊幹餅子回來。
我姐逼我偷,我不偷她不給吃餅。
可是我一天不磨谷子,一家人就沒粥吃。
媽媽把稀的倒給自己和我,稠的留給弟弟。
有一次很危險,我拖着一枕套谷子回家,碰上巡邏隊了。
我就趴在枕套上,假裝摔倒的。
巡邏隊誰也沒看我一眼。
他們準以為我是餓死的孩子,誰也沒踢我,也沒踩我。
我二舅是餓死的。
他家還有一隻自己會找食的雞。
二舅想吃口雞湯,二舅媽舍不得宰,二舅就餓死了。
我也賺工分。
可是姐老欺負我。
擡水車,她叫我擡重的一頭。
她擡輕的一頭。
我十三歲,弟弟十一歲,給人家放牛,一年八十工分。
家裡沒勞動力,有人做媒讓我姐姐招親,招了一個剌頭的。
剃頭很賺錢。
他不是我們村上人。
這剃頭的長相不錯。
我姐願意了&ldquo他是招親。
倒插門,幫我家幹活兒的,不用彩禮。
可是招親才一年,我姐就和他雙雙逃走了。
我媽四十七歲得了浮腫病,不能勞動了。
那年我十四歲,隻是最低的一等工,工分是八分五。
我拾雞屎,也能掙工分,養了雞賣蛋,也能掙錢。
我家大門口有棵梳子樹,棍子花開,又肥又大,我每天一消早采了花,擺渡過河到集市上去賣。
我甯可少掙錢。
隻求賣得快,一分錢一朵。
賣完就回家賺工分。
圩埂的西邊有個菱塘。
長的是野菱,結得很多。
菱塘不大,可是有幾處很深。
我看見近岸的菱已經給人采了。
我悄悄地一個人去,想多采些,也可以賣錢。
我頂了個木頭的洗澡盆去采菱。
盆不大,可我個兒小,也管用了。
我采了很多菱,都堆在盆裡,一面用手劃水,一麗采。
那年秋老虎,天氣悶熱,忽然一陣輕風,天上吹來一片黑雲。
黑雲帶來了大風大雨。
風是橫的,雨是斜的,雨點于好大哨,我盆裡全是水了。
我正想攏岸,忽然陣狂風把我連澡盆兒刮翻。
幸虧澡盆反扣在水面上,沒沉下去。
我一手把住澡盆的邊,一手揪着水面的菱葉往岸邊去。
我要是掉進菱塘,野菱的枝枝葉葉都結成一片,掉進去就出不來了。
前兩年有個和我玩的小五,掉入菱搪淹死了。
我想這回是小五來找我了吧。
虧得我沒有沉下去,大風隻往岸邊吹,我一會兒就傍岸了。
我從水裡爬出來,就像個落水鬼。
采了許多菱全翻掉了,頂着個澡盆水淋淋地回家。
我媽知道我是去采菱的。
她正傻坐着發愣,看見我回去,放了心說:&ldquo回來了!我怕你回不來了呢。
&rdquo我媽就是這麼個&ldquo木奶奶&rdquo。
她就不出來找找我,或想辦法糟幫我,隻會傻坐着呆呆地發愣。
我跟着送公糧的挑着公糧上好埂。
我看他們都穿草鞋。
我也學着自己編草鞋。
先編一個鼻子,從鼻子編上鞋底,再編禅兒,穿上走路輕快。
我自己做一條小扁擔,天天跟着大人上好埂送公糧。
可是年終結賬,我家虧欠很多工分。
我才十四歲,一家三口靠我一人勞動,哪行啊!我站在公社的門口嗚嗚地哭。
旁人看不過,都說。
該叫我姐分攤。
他們就派我姐分攤了。
過了三兩年,我養豬掙了錢,我姐還逼着把我借的錢照數還清,一分也不讓。
公社有了文工團,唱黃梅戲也賺工分。
我學得快。
學戲又認了字。
我嗓子好,扮相好,身段也好,盡演主角。
頭一次上台,看見眼前一片黑壓壓的人,心上有點怯怯的。
台下幾聲喝彩,倒讓我壯了膽。
以後我上台,先向台下掃一眼,下面就一聲聲喝彩。
我唱紅了。
下戲隻聽大家紛紛說:&ldquo這不是鄧家那呆子嗎。
倒沒餓死!真是女大十八變!&rdquo有人說我一雙大眼睛像我爹,我爹大眼睛,很俊,可是我不願意像我爹。
我媽從沒看過我演戲。
不過唱戲的工分離。
這段時候我家日子好過了。
接下就是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了。
我爹成了黑幫,那個牛仔子是爹的親信。
他要劃清界線,說了我爹許多不知什麼話。
那丁子是早有婆婆家的。
花花紅轎擡到她家門口,她逃出去打遊擊了。
這是我爹一份大罪,公憤不小。
我爹給活活的打死了。
丁子剛生了另一個女兒,也挨鬥了,可她隻挨鬥。
我們不唱黃梅戲。
唱樣闆戲了。
我還做主角。
我已經識了不少字。
我抄唱段,也學會了寫字。
可是我媽上心事,媽媽說:&ldquo你爹走了,我也不用再為他操心了。
隻是你,唱戲的死了要做流離鬼。
&ldquo什麼是流離鬼,我也不知道。
我叫媽媽放心,我隻是要掙錢養家。
隻要能掙工分,就不唱戲。
媽說,給你找個人家,你好好地嫁了人,媽也好放心。
我說,好,你找個好人,我就嫁人,不唱戲。
那年冬天,我和一夥女伴兒同在曬太陽,各自端着一碗飯,邊吃邊說笑。
忽聽得雙響爆仗。
大家說:誰家娶親呢,看看去戶一看,不是别家,就是我家。
我進門,看見大舅和一個客人刷走。
原來媽媽給我定了親。
姓李,住大舅那邊村上,大舅做的媒,說這李家就是家裡窮些,沒公沒婆,這人專幫人家幹活,頂忠厚,高高大大,生得壯實,人也喜相,媽媽看了很中意,定親的彩禮沒幾件,都在桌上呢。
我大舅媽也是餓死的。
大舅是裁縫,幹的是輕活兒,沒餓死,不過也得了病。
眼睛看不清了,不能再幹裁縫那一行了。
他會寫寫賬,幫着做買賣,日子過得還不錯。
他沒有老伴兒了,就搶了一個。
我們村上行得搶寡婦。
我大舅有一夥稍稍壯壯的朋友,知道有個很能幹的新寡婦,相貌也不錯,乘她上墳燒紙就把她擱了送到我大舅家。
這寡婦罵了三日三夜,罵也罵累了,肚子也餓得慌,就跟了我大舅。
我們襯上女人第一次出嫁由父母作主。
再嫁就由自己做主。
這是搶寡婦的道理。
沒想到我這個舅媽,特會罵,罵起人來像機關槍。
我們就叫她機關槍,她别的也不錯,就是罵人太厲害。
她從來不管我家的事。
我們未婚夫妻也見過面了。
我叫他李哥,他叫我秀秀。
我們有緣,我李哥借了大舅家一間房,我就過門做他家媳婦了。
沒想到機關槍不願借房,我們天天挨機關槍掃射,實在受不了,沒滿一個月,我就回娘家了。
我說:&ldquo媽,你有兩間廂房。
北頭一間小的,你一人住。
弟弟已經住到姐住的那邊去了。
連柴間的廂房大,租給李哥吧。
我們寫下契約,按月付租錢。
住得近,好照顧你,也免得我挂心。
&rdquo 媽媽說:&ldquo哪裡話,你們住回來,我高興還來不及,怎能要租錢呢!快回來吧!&rdquo李哥還是寫了租約。
我們就和媽媽住一起了。
好在我也沒嫁妝,說回家就回家了。
我們和媽緊緊湊湊地生活在一起,又親熱,又省錢,我現在回頭看,我這一擎子,就這幾年是幸福,最甜蜜。
想想這幾年,我好傷心呀。
老李孝順媽。
他人緣特好。
二爺爺二奶奶都喜歡他。
我弟弟愛玩兒,他名下的地,就叫老李種。
連丁子都讨他好,丁子還沒嫁人呢。
三奶奶的兒子投軍當了解放軍,女兒都嫁了軍人,三奶奶隻一個人過。
也喜歡這個老李會幫忙。
我連生了一男一女,大的叫大寶,小的叫小妹。
我就做了結紮,不再生育。
我們直擠在那兩間西廂房裡。
可是人口多了,開門七件事,除了有柴有米,前門種菜,我又養豬養雞,可是泊、鹽、醬、醋、茶,都得花錢。
一家子吃飽肚皮,還得穿衣,單說一家老少的鞋吧,納鞋底就夠我媽忙的。
五日人的衣服被褥,倆孩子日長夜大。
鞋襪衣褲都得添置。
棉衣、棉褲、衣面、衣裡、棉絮都得花錢。
大人可以穿舊衣服,小孩子可不能精着光着呀。
大冬天光着兩條腿沒褲子的隻有我呀,我是個沒人疼的丫頭我們小妹人人都寶貝,她比大寶還讨人愛。
可是錢從哪兒來呀?我們成天就是想怎麼掙 老李是信主的,他信的是最古老的老教。
我不懂什麼新教老教,反正老李信什麼主,我也跟着信。
我就交了幾個信主的朋友。
有個吳姐曾來往北京,據她說,到北京打工好賺錢,不過男的要找工作不容易,不如女的好找,一個月工錢有二十大洋呢。
不過北京好老遠,怎麼去找? 一九七二年,吳姐說,她北京的幹娘托她辦些事,也要找幾個阿姨。
吳姐已經約了一個王姐,問我去不去。
我夭夭隻在想怎麼掙錢,就決定跟她同到北京找工作去。
那年我二十二歲,我的小妹已經斷奶了。
我問姐借錢買了車票,過完中秋節,八月十八日,三人約齊了同上火
我等他們轉背,就從他們袖管裡大把大把抓了谷子裝在枕套旦,裝滿了,我抱不動,拖着回家。
我找一塊平平的大石頭,又找一塊小石頭。
把谷子一把一把磨,磨去了殼兒,我媽煮成薄湯湯的粥。
那時候,誰家煙筒裡都不準冒煙的。
我家煙筒朝荒地開,叉開得低,夜裡冒點兒煙沒人看見。
爹也還照顧我們,每天叫姐帶一兩塊幹餅子回來。
我姐逼我偷,我不偷她不給吃餅。
可是我一天不磨谷子,一家人就沒粥吃。
媽媽把稀的倒給自己和我,稠的留給弟弟。
有一次很危險,我拖着一枕套谷子回家,碰上巡邏隊了。
我就趴在枕套上,假裝摔倒的。
巡邏隊誰也沒看我一眼。
他們準以為我是餓死的孩子,誰也沒踢我,也沒踩我。
我二舅是餓死的。
他家還有一隻自己會找食的雞。
二舅想吃口雞湯,二舅媽舍不得宰,二舅就餓死了。
我也賺工分。
可是姐老欺負我。
擡水車,她叫我擡重的一頭。
她擡輕的一頭。
我十三歲,弟弟十一歲,給人家放牛,一年八十工分。
家裡沒勞動力,有人做媒讓我姐姐招親,招了一個剌頭的。
剃頭很賺錢。
他不是我們村上人。
這剃頭的長相不錯。
我姐願意了&ldquo他是招親。
倒插門,幫我家幹活兒的,不用彩禮。
可是招親才一年,我姐就和他雙雙逃走了。
我媽四十七歲得了浮腫病,不能勞動了。
那年我十四歲,隻是最低的一等工,工分是八分五。
我拾雞屎,也能掙工分,養了雞賣蛋,也能掙錢。
我家大門口有棵梳子樹,棍子花開,又肥又大,我每天一消早采了花,擺渡過河到集市上去賣。
我甯可少掙錢。
隻求賣得快,一分錢一朵。
賣完就回家賺工分。
圩埂的西邊有個菱塘。
長的是野菱,結得很多。
菱塘不大,可是有幾處很深。
我看見近岸的菱已經給人采了。
我悄悄地一個人去,想多采些,也可以賣錢。
我頂了個木頭的洗澡盆去采菱。
盆不大,可我個兒小,也管用了。
我采了很多菱,都堆在盆裡,一面用手劃水,一麗采。
那年秋老虎,天氣悶熱,忽然一陣輕風,天上吹來一片黑雲。
黑雲帶來了大風大雨。
風是橫的,雨是斜的,雨點于好大哨,我盆裡全是水了。
我正想攏岸,忽然陣狂風把我連澡盆兒刮翻。
幸虧澡盆反扣在水面上,沒沉下去。
我一手把住澡盆的邊,一手揪着水面的菱葉往岸邊去。
我要是掉進菱塘,野菱的枝枝葉葉都結成一片,掉進去就出不來了。
前兩年有個和我玩的小五,掉入菱搪淹死了。
我想這回是小五來找我了吧。
虧得我沒有沉下去,大風隻往岸邊吹,我一會兒就傍岸了。
我從水裡爬出來,就像個落水鬼。
采了許多菱全翻掉了,頂着個澡盆水淋淋地回家。
我媽知道我是去采菱的。
她正傻坐着發愣,看見我回去,放了心說:&ldquo回來了!我怕你回不來了呢。
&rdquo我媽就是這麼個&ldquo木奶奶&rdquo。
她就不出來找找我,或想辦法糟幫我,隻會傻坐着呆呆地發愣。
我跟着送公糧的挑着公糧上好埂。
我看他們都穿草鞋。
我也學着自己編草鞋。
先編一個鼻子,從鼻子編上鞋底,再編禅兒,穿上走路輕快。
我自己做一條小扁擔,天天跟着大人上好埂送公糧。
可是年終結賬,我家虧欠很多工分。
我才十四歲,一家三口靠我一人勞動,哪行啊!我站在公社的門口嗚嗚地哭。
旁人看不過,都說。
該叫我姐分攤。
他們就派我姐分攤了。
過了三兩年,我養豬掙了錢,我姐還逼着把我借的錢照數還清,一分也不讓。
公社有了文工團,唱黃梅戲也賺工分。
我學得快。
學戲又認了字。
我嗓子好,扮相好,身段也好,盡演主角。
頭一次上台,看見眼前一片黑壓壓的人,心上有點怯怯的。
台下幾聲喝彩,倒讓我壯了膽。
以後我上台,先向台下掃一眼,下面就一聲聲喝彩。
我唱紅了。
下戲隻聽大家紛紛說:&ldquo這不是鄧家那呆子嗎。
倒沒餓死!真是女大十八變!&rdquo有人說我一雙大眼睛像我爹,我爹大眼睛,很俊,可是我不願意像我爹。
我媽從沒看過我演戲。
不過唱戲的工分離。
這段時候我家日子好過了。
接下就是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了。
我爹成了黑幫,那個牛仔子是爹的親信。
他要劃清界線,說了我爹許多不知什麼話。
那丁子是早有婆婆家的。
花花紅轎擡到她家門口,她逃出去打遊擊了。
這是我爹一份大罪,公憤不小。
我爹給活活的打死了。
丁子剛生了另一個女兒,也挨鬥了,可她隻挨鬥。
我們不唱黃梅戲。
唱樣闆戲了。
我還做主角。
我已經識了不少字。
我抄唱段,也學會了寫字。
可是我媽上心事,媽媽說:&ldquo你爹走了,我也不用再為他操心了。
隻是你,唱戲的死了要做流離鬼。
&ldquo什麼是流離鬼,我也不知道。
我叫媽媽放心,我隻是要掙錢養家。
隻要能掙工分,就不唱戲。
媽說,給你找個人家,你好好地嫁了人,媽也好放心。
我說,好,你找個好人,我就嫁人,不唱戲。
那年冬天,我和一夥女伴兒同在曬太陽,各自端着一碗飯,邊吃邊說笑。
忽聽得雙響爆仗。
大家說:誰家娶親呢,看看去戶一看,不是别家,就是我家。
我進門,看見大舅和一個客人刷走。
原來媽媽給我定了親。
姓李,住大舅那邊村上,大舅做的媒,說這李家就是家裡窮些,沒公沒婆,這人專幫人家幹活,頂忠厚,高高大大,生得壯實,人也喜相,媽媽看了很中意,定親的彩禮沒幾件,都在桌上呢。
我大舅媽也是餓死的。
大舅是裁縫,幹的是輕活兒,沒餓死,不過也得了病。
眼睛看不清了,不能再幹裁縫那一行了。
他會寫寫賬,幫着做買賣,日子過得還不錯。
他沒有老伴兒了,就搶了一個。
我們村上行得搶寡婦。
我大舅有一夥稍稍壯壯的朋友,知道有個很能幹的新寡婦,相貌也不錯,乘她上墳燒紙就把她擱了送到我大舅家。
這寡婦罵了三日三夜,罵也罵累了,肚子也餓得慌,就跟了我大舅。
我們襯上女人第一次出嫁由父母作主。
再嫁就由自己做主。
這是搶寡婦的道理。
沒想到我這個舅媽,特會罵,罵起人來像機關槍。
我們就叫她機關槍,她别的也不錯,就是罵人太厲害。
她從來不管我家的事。
我們未婚夫妻也見過面了。
我叫他李哥,他叫我秀秀。
我們有緣,我李哥借了大舅家一間房,我就過門做他家媳婦了。
沒想到機關槍不願借房,我們天天挨機關槍掃射,實在受不了,沒滿一個月,我就回娘家了。
我說:&ldquo媽,你有兩間廂房。
北頭一間小的,你一人住。
弟弟已經住到姐住的那邊去了。
連柴間的廂房大,租給李哥吧。
我們寫下契約,按月付租錢。
住得近,好照顧你,也免得我挂心。
&rdquo 媽媽說:&ldquo哪裡話,你們住回來,我高興還來不及,怎能要租錢呢!快回來吧!&rdquo李哥還是寫了租約。
我們就和媽媽住一起了。
好在我也沒嫁妝,說回家就回家了。
我們和媽緊緊湊湊地生活在一起,又親熱,又省錢,我現在回頭看,我這一擎子,就這幾年是幸福,最甜蜜。
想想這幾年,我好傷心呀。
老李孝順媽。
他人緣特好。
二爺爺二奶奶都喜歡他。
我弟弟愛玩兒,他名下的地,就叫老李種。
連丁子都讨他好,丁子還沒嫁人呢。
三奶奶的兒子投軍當了解放軍,女兒都嫁了軍人,三奶奶隻一個人過。
也喜歡這個老李會幫忙。
我連生了一男一女,大的叫大寶,小的叫小妹。
我就做了結紮,不再生育。
我們直擠在那兩間西廂房裡。
可是人口多了,開門七件事,除了有柴有米,前門種菜,我又養豬養雞,可是泊、鹽、醬、醋、茶,都得花錢。
一家子吃飽肚皮,還得穿衣,單說一家老少的鞋吧,納鞋底就夠我媽忙的。
五日人的衣服被褥,倆孩子日長夜大。
鞋襪衣褲都得添置。
棉衣、棉褲、衣面、衣裡、棉絮都得花錢。
大人可以穿舊衣服,小孩子可不能精着光着呀。
大冬天光着兩條腿沒褲子的隻有我呀,我是個沒人疼的丫頭我們小妹人人都寶貝,她比大寶還讨人愛。
可是錢從哪兒來呀?我們成天就是想怎麼掙 老李是信主的,他信的是最古老的老教。
我不懂什麼新教老教,反正老李信什麼主,我也跟着信。
我就交了幾個信主的朋友。
有個吳姐曾來往北京,據她說,到北京打工好賺錢,不過男的要找工作不容易,不如女的好找,一個月工錢有二十大洋呢。
不過北京好老遠,怎麼去找? 一九七二年,吳姐說,她北京的幹娘托她辦些事,也要找幾個阿姨。
吳姐已經約了一個王姐,問我去不去。
我夭夭隻在想怎麼掙錢,就決定跟她同到北京找工作去。
那年我二十二歲,我的小妹已經斷奶了。
我問姐借錢買了車票,過完中秋節,八月十八日,三人約齊了同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