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人生的價值

關燈
六十九歲上死的,伯魚比顔回還死得早呢。

     我們讀《論語》,就知道亂子的日常生活,無論飲食起居。

    都很講究。

    這種種講究,他老夫子自己決計是管不了的,當然是由家裡女人照料。

    開富夫人肯定很能子,對丈夫很體貼,夫婦之間很和洽。

    &ldquo女子小人&rdquo雖然難養,孔夫子一定&ldquo養&rdquo得很有辦法。

     就看他怎麼講究吃吧,&ldquo食不厭精,臉不厭細&rdquo,飯煮糊了。

    魚肉變味了,他就不吃。

    飯煮得夾生。

    他也不吃。

    五谷果實沒熟的不吃。

    肉得切得方方正正,如果一片厚、一片薄,一塊大、一塊小,或歪歪斜斜、亂七八糟的,他不吃。

    市上買的熟食,他不吃。

    祭肉過了三天。

    他也不吃。

     他穿衣服也講究。

    紅的紫的不做内衣。

    我們的内衣,也不愛這麼嬌豔的顔色。

    我們也愛用淺談的素色,否則髒了看不出。

    暑天穿了薄薄的綢衣,必定要襯襯衣。

    冬衣什麼色兒的皮毛,配用付麼色兒的衣料,例如黑羔羊皮配黑色的衣料,白庚皮配索淡的衣料。

    家常衣服,右邊的袖子短些,便于工作。

    睡覺一定要穿睡衣,睡衣比身體長一半,像西洋的嬰兒服。

    穿了這麼長的睡衣還能下床行走嗎。

    當然得别人伺候了。

    &ldquo食不話,寝不言&rdquo,吃飯細嚼緩吞,不宜談話。

    躺下了再談話就睡不着了,我有經驗。

    &ldquo席不正,不坐&rdquo,我更能體會。

    椅子凳子歪着,我坐下之前必定要放放正,除非是故意放在側面的。

    如果我的床墊歪了,我必定披衣下床推正了再睡,否則睡不穩。

    這不過是生性愛整齊罷了。

     孔子出門必坐車。

    不是擺架子,隻是按身份行事。

    譬如我們從前大人家小姐出門必坐車。

    不徒步走。

    他住的房子決不在陋巷,顯然有廳堂、有内寝,所以他才說&ldquo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rdquo 孔子能齊家,開官夫人也頂着半個家呢。

    在我的想像裡,開官夫人想必治家嚴謹。

    孔夫子對日常生活夠挑剔的,而家裡卻很和洽。

    孔子的女兒,兒媳。

    孫女,以及伺候的女傭,一大群呢,孔子想必&rdquo養&rdquo得很好,一方面相當親近,一方面也不讓放肆。

    他認為&ldquo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rdquo,所以他和開官夫人,必定感情很好。

    開官夫人即使不是賢能的夫人,至少也是以順為正。

    能按照夫子的意願管理這一大家女人的。

     現在咱們家裡,如果請了一個沒教養的&ldquo阿姨&rdquo,好養嗎? 七《論語》趣 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ldquo四書五經&rdquo讀得爛熟。

     我生在舊時代的末端,雖然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裡都有國文課,國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數學、理科和英文。

    我自知欠讀的經典太多了,隻能在課餘自己補讀些。

     &ldquo四書&rdquo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

    讀《論語》。

    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

    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孔子最愛重顔淵,卻偏寵子路。

    錢锺書曾問過我:&ldquo你覺得嗎?孔子最喜歡子路!&rdquo我也有同感。

    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

    在孔子的許多弟子裡,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

    孔子一聲聲稱贊&ldquo賢哉回也&rdquo,可是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

    他的行為,不但表明他對夫子的教誨全都領惰,而且深有修養。

    孔子不由得說,&ldquo回也非助我者也&rdquo,因為他沒有反應。

    孔子隻歎恨&ldquo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rdquo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稱贊,例如&ldquo由也兼人&hellip&hellip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欤&hellip&hellip子路無宿諾&rdquo等。

    子路聽到夫子的稱贊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頓訓斥。

    例如孔子說&ldquo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從我者,其由歇?&rdquo&ldquo子路聞之喜&rdquo。

    孔子樓下就說:&ldquo由也,好勇過我,尤所取材。

    &rdquo孔子曾稱贊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兒,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沒有自卑感,引用《詩經。

    陽風》的&ldquo不伎不求,何用不藏&rdquo,子路終身誦之。

    孔子就說,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麼自以為美的。

    又如孔子和顔回說心裡話:&ldquo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rdquo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稱贊,賣弄說&rdquo子行三軍。

    則誰與?&rdquo夫子對子路最不客氣。

    馬上給幾句訓斥:&ldquo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摹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rdquo 孔子對其他弟子總很有禮,對子路卻毫不客氣地提着名兒訓他:&ldquo由,誨汝知之乎?&hellip&hellip&rdquo子路對夫子毫無禮貌。

    孔子說:&ldquo必也正名乎?&rdquo他會說:&ldquo甚矣子之迂也。

    &hellip&hellip&rdquo孔子不禁說:&ldquo野哉!由也。

    &rdquo接着訓了他幾句。

    顔回最好學,子路卻是最不好學,他會對夫子強辯飾非,說&ldquo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rdquo孔子對這話都不答理了,隻說他厭惡胡說的人。

    但是在适當的時候,夫子會對他講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聽着:&ldquo居,我語汝。

    &rdquo(坐下,聽我說。

    )夫子的話是專為他不好學、不好讀書而說的。

    一次,幾個親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闵子是一副剛直的樣子,子路狠巴巴地護着夫子,好像要跟人拼命似的。

    冉有、子貢,和顔悅色。

    孔子心上喜歡,說了一句笑話:&ldquo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rdquo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ldquo不得其死&rdquo。

    必定不忍說這話了。

    孔子愛音樂,子路卻是音樂走調的。

    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說:&ldquo由之瑟,英為于丘之門。

    &rdquo門人不敬子路,孔子就護他說:&ldquo由也升堂矣,未人于室也。

    &rdquo(以上隻是我的見解。

    據《孔子家語》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因為他氣質剛勇而不足于中和。

    我認為剛勇的人,作樂可以中和,子由隻是走調。

    ) 子遊、子夏,孔子也喜歡。

    &ldquo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rdquo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學見長的子遊、子夏。

    子遊很認真要好,子夏很虛心自謙。

    夫子和子遊愛開開玩笑,對子夏多鼓勵。

     子貢最自負。

    夫子和他談話很有禮,但是很看透他。

    孔子明明說&ldquo君子不器&rdquo。

    子貢聽夫子稱贊旁人,就問&ldquo賜也如何?&rdquo孔子說:&ldquo汝器也&rdquo,不過不是一般的&ldquo器&rdquo,是很珍貴的&ldquo器&rdquo,&ldquo湖矽也&rdquo。

    子貢自負說:&ldquo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我亦欲無加之人。

    &rdquo夫子斷然說:&ldquo賜也,非爾所能也。

    &rdquo孔子曾故意問他:&ldquo子與回也孰愈?&rdquo 子貢卻知道分寸,說他怎敢和顔回比呢,回也問一知十,他問一知二。

    孔子老實說:&ldquo&hellip不如也&rdquo,還客氣地陪上一句:&ldquo我與爾,勿如也。

    &rdquo子貢愛批評别人的短處。

    孔子訓他說:&ldquo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rdquo子貢會打算盤。

    有算計,能做買賣,總是賺錢的。

    孔子稱他&ldquo善貨殖,億則屢中&rdquo。

     孔子最不喜歡的弟子是宰予。

    宰予不懂裝懂,大膽胡說。

    孔子聽他說錯了話,因為他已經說了,不再責怪。

    宰予言行不符,說得好聽,并不力行。

    而且很懶,吃完飯就睡午覺。

    孔子說他&ldquo朽木不可雕也&rdquo。

    又說:&ldquo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ldquo說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變的。

    宰予嫌三年之喪太長,認為該減短些。

    夫子說:&ldquo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rdquo。

    父母死了沒滿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嗎?宰予說&ldquo安&rdquo。

    孔子說: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喪吧。

    宰予出,夫子慨歎說:&ldquo予之不仁也,&hellip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rdquo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貢一樣。

    都會一套一套發議論,所以孔子推許他們兩個擅長&ldquo語言&rdquo。

     《論語》裡隻有一個人從未向夫子問過一句話。

    他就是陳亢,字子禽,他隻是背後打聽孔子。

    他曾問子貢:孔子每到一個國,&ldquo必聞其政&rdquo,是他求的,還是人家請教他呀?又一次私下問孔子的兒子伯魚,&ldquo子亦有異闖乎?&rdquo伯魚很乖覺,說沒有異聞,隻叫他學《詩》學《禮》。

    陳亢得意說,&ldquo問一得三,問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rdquo孔子隻這麼一個寶貝兒子,伯魚在家裡聽到什麼,不會告訴陳亢。

    孔子會遠其子嗎?君子易子而教,是該打該罵的小孩,伯魚已不是小孩子了。

    也就是這個陳亢,對子貢說你是太謙虛吧?&ldquo仲尼豈賢于子乎?&rdquo他以為孔子不如子貢。

    真有好些人說子貢賢于孔子。

    子貢雖然自負,卻是有分寸的。

    他一再說:&ldquo仲尼不可毀也飛”&ldquo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也”&ldquo産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rdquo。

    陳亢可說是最無聊的弟子了。

     最傲的是子張。

    門弟子間唯他最難相處。

    子遊說:&ldquo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來仁。

    &rdquo曾子曰:&ldquo堂堂乎張也,難于并為仁矣。

     我們看到孔門弟子一人一個樣兒,而孔子對待他們也各各不同,我們對孔子也增多幾分認識。

    孔子誨人不倦。

    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

    他愛音樂,也喜歡唱歌,聽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學唱吧!他如果哪天吊喪傷心哭了,就不唱歌了。

    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八鏡中人 鏡中人,相當于情人眼裡的意中人。

     誰不愛自己?誰不把自己作為最知心的人?誰不體貼自己、諒解自己?所以一個人對鏡自照時看到的自己,不必犯&ldquo自戀癖&rdquo(narcissism),也往往比情人眼裡的意中人還中意。

    情人的眼睛是瞎的,本人的眼睛更瞎。

    我們照鏡子,能看見自己的真相嗎? 我屋裡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

    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實。

    我對奉承的鏡子說:&ldquo别哄我,也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lsquo燈下看美人&rsquo,一霎時,我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卻不是我的真相。

    &rdquo我對最刻毒的鏡子說:&ldquo我也未必那麼醜,這是光線對我不利,顯得那麼難看,不信我就是這副模樣。

    &rdquo最老實的鏡子,我最相信,覺得自己就是鏡子裡的人。

    其實,我哪就是呢! 假如我的臉是歪的,天天照,看慣了,就不覺得歪。

    假如我一眼大,一眼小,看慣了,也不覺得了,好比老伴兒或老朋友,對我的缺點習慣了,視而不見了。

    我有時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鏡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鏡子,注意自我修飾。

    我自以為頗有自知之明了。

    其實遠沒有。

    何以見得呢?這需用實例才講得明白。

     我曾用過一個最醜的老媽,姓郭。

    錢鐘書曾說:對醜人多看一眼是對那醜人的殘酷。

    我卻認為對郭媽多看一眼是對自己的殘酷。

    她第一次來我家,我吓得趕忙躲開了眼睛。

    她醜得太可怕了: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狹,兩塊高顴骨夾着個小尖鼻子,一雙腫眼泡;麻皮,皮色是剛脫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紅潤,也許因為有些緊張,還吐着半個舌尖;清湯挂面式的頭發,很長,梳得光光潤潤,水淋淋地貼在面頰兩側,好像剛從水裡鑽出來的。

    她是小腳,一步一扭,手肘也随着腳步前伸。

     從前的老媽子和現在的&ldquo阿姨&rdquo不同。

    老媽子有她們的規矩。

    偷錢偷東西是不行的,可是買菜揩油是照例規矩,稱&ldquo籃口&rdquo。

    如果這家子買菜多,那就是油水多,&ldquo籃口&rdquo好。

    我當家不精明,半斤肉她報一斤,我也不知道。

    買魚我隻知死魚、活魚,卻不知是什麼魚。

    所以郭媽的&ldquo籃口&rdquo不錯,一個月的&ldquo籃口&rdquo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多。

    她講工錢時要求先付後做,我也答應了。

    但過了一月兩月,她就要加工錢,給我臉瞧。

    如果我視而不見,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

    我給的工錢總是偏高的。

    我加了工錢囑她别說出去,她口中答應卻立即傳開了,然後對我說:家家都長,不隻我一家。

    她不保密,我怕牽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臉子。

     她審美觀念卻高得很,不順眼的,好比眼裡夾不下一粒沙子。

    一次,她對我形容某高幹夫人:&ldquo一雙爛桃眼,兩塊高顴骨,夾着個小鼻子,一雙小腳,走路扭搭扭搭&hellip&hellip&rdquo我驚奇地看着她,心想:這不是你自己嗎? 我們家住郊外,沒有幹淨的理發店,鐘書和女兒央我為他們理發,我能理發。

    我自己進城做個電燙,自己做頭發,就可以一年半載不進城。

    我忽然發現她的&ldquo清湯挂面&rdquo發式,也改成和我一樣的卷兒了。

    這使我很驚奇。

    一次我宴會遇見白楊。

    她和我見面不多,卻是很相投的。

    她問我:&ldquo你的頭發是怎麼卷的?&rdquo我笑說:&ldquo我正要問你呢,你的頭發是怎麼卷的?&rdquo我們講了怎麼卷:原來同樣方法,不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