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
關燈
小
中
大
及爲本職,亦有物議騰播人口,純仁非不聞見,而泛然陳疏,恬不退避,其無羞恥甚矣。
故論之矣。
」答曰:「善於趨時,以媒進取之言,何謂耶?分明回啓。
」執義丁允福,掌令尹希吉、許銘,持平黃赫避嫌,啓曰:「臣等忝耳目之官,隨事論列,李純仁一事,本非大段擧措,而自上嚴加辨詰,若以窮言者之口,由臣等無狀之緻。
請賜罷斥。
」答曰:「初若分明啓之,則予豈勞爲下問乎?爲言官者,言當仔細,豈可朦朧乎?勿辭。
且趨附何人耶?」回啓曰:「純仁,初結趙瑗,又附李潑。
至如李珥,乃其自小相善之友,而觀其冷暖,以爲向背,純仁之行已於此可知矣。
」答曰:「純仁侍講不久,又不任事,予不知其爲人如何,故問之。
爾如是論之,可遞。
」 2月23日 ○庚午,大司憲鄭澈肅拜後,辭職箚子入啓,答曰:「勿辭。
」 2月24日 ○辛未,大司諫尹根壽,肅拜後辭免,答曰:「可合,勿辭。
」 ○大提學李山海,肅拜後辭免。
三啓,不允。
○工曹判書安自裕,肅拜後辭免,答曰:「卿淸素勤節,出類超群。
有此大德,玆授本職。
勿辭。
」 2月27日 ○甲戌,司憲府啓:「鹹鏡監司權克禮,接待私行,饌品不從簡約,請推考。
且下書八道,饌品皆務簡約,依《經濟六典》行之。
鎭川縣監金李胤不謹,請罷。
」如啓。
2月28日 ○乙亥,仁政殿儒生庭試,生員李好閔居首,直赴殿試。
三月 3月1日 ○朔戊寅,有政。
都承旨李友直特拜刑曹判書,李山甫拜大司成,李潤德拜平安兵使,李敬中拜執義,韓應寅、李弘仁拜持平,黃廷彧拜同副承旨,黃廷式拜司諫。
3月4日 ○辛巳,禦朝講。
○傳曰:「沈喜壽,予初見,固不知其爲何如人也,但今日言辭,頗爲詭怪。
夫言者,心之聲,因其言可測其心矣。
予於李珥身死之後,別無異待之事,而乃敢曰:『待之之道,生死有異,想必自上有其意。
』雲雲,是陰試予淺深也。
又曰:」李珥排衆論,而用之。
』雲,予之排之者,乃其奸臣構陷之邪說也,尙可曰排衆論也乎?至於庶孽許通事,則雖甚苟且,而悶其祖宗土地亡在朝夕,爲是不得已之擧,珥豈預知其身之早死,而爲孽子之所哉?今乃曰:『人必以其子之故,而設此納粟之法也。
』雲,是泛托外人之假說,而實斥其所爲也。
至於夢見竄謫之臣,形諸吟詠隱然書入,無非陰術也。
蟬噪之吟,固不足數,而第人君用人之道,不可不辨之於早。
大抵其爲人也,敏於言語,或出於偶然,是未可知也。
然予意如此,故不得不言。
政院以爲何如耶?「回啓曰:」伏聞沈喜壽啓達之辭,非有他意。
平日景慕李珥誠心國事,不顧家契,身死之後,妻孥無依,常懷痛惜之意,庶幾自上別加恩數,以酬其勞。
而但以言語輕率,不能裁度而已,小無他意於其間也。
「傳曰:」知道。
「 ○朝講,領相樸淳啓曰:「卒判書李珥,誠心國事,盡瘁爲期,不意身死,其愛君憂國之心,未得施設,誠可矜惻。
似有追崇之典。
」傳曰:「議而爲之。
」 3月6日 ○癸未,大臣議,李珥依樸淳所啓,追崇事入啓,傳曰:「李珥予洞知其爲人,自下更無啓達之事矣。
官至贊成,其品已極,追贈何關焉?但其妻子向坡州,又向海州雲,令一路護送,永葬時,諸事顧護事,諭于其道。
」 3月8日 ○乙酉,穩城府使申砬,以陳奏邊事且覲母事入京。
上引見,賜酒,賜錦二匹,段二匹。
○傳曰:「申砬有用處,不可長守孤城。
其遞差,十分擇遣事,言于備邊司。
」 ○傳曰:「鹹鏡監司,雖在平時,不可不擇,況今日乎?權克禮久在近侍,非不知予意,而當此之時,乃接待私行,豐備飮食,他可類推也。
予深以爲未洽,察啓事,言于備邊司。
」備邊司回啓:「權克禮可遞。
」 3月11日 ○戊子,以柳塤拜鹹鏡監司,申砬拜北道兵使,李璞鍾城府使,李瑛拜穩城府使。
○傳于吏批曰:「內宦之職,常時無陞敍之規,但舊時之宦,以次作古,零落殆盡。
雖有堂上數人,或老劣無用,掖庭之事,將不成體貌。
玆欲陞品而用之,恐外人不知予意而緻疑故言之。
卿等以爲何如?」回啓曰:「伏覩下敎,隻慮掖庭之事不成體貌,玆欲陞用,聖意所知,人孰
故論之矣。
」答曰:「善於趨時,以媒進取之言,何謂耶?分明回啓。
」執義丁允福,掌令尹希吉、許銘,持平黃赫避嫌,啓曰:「臣等忝耳目之官,隨事論列,李純仁一事,本非大段擧措,而自上嚴加辨詰,若以窮言者之口,由臣等無狀之緻。
請賜罷斥。
」答曰:「初若分明啓之,則予豈勞爲下問乎?爲言官者,言當仔細,豈可朦朧乎?勿辭。
且趨附何人耶?」回啓曰:「純仁,初結趙瑗,又附李潑。
至如李珥,乃其自小相善之友,而觀其冷暖,以爲向背,純仁之行已於此可知矣。
」答曰:「純仁侍講不久,又不任事,予不知其爲人如何,故問之。
爾如是論之,可遞。
」 2月23日 ○庚午,大司憲鄭澈肅拜後,辭職箚子入啓,答曰:「勿辭。
」 2月24日 ○辛未,大司諫尹根壽,肅拜後辭免,答曰:「可合,勿辭。
」 ○大提學李山海,肅拜後辭免。
三啓,不允。
○工曹判書安自裕,肅拜後辭免,答曰:「卿淸素勤節,出類超群。
有此大德,玆授本職。
勿辭。
」 2月27日 ○甲戌,司憲府啓:「鹹鏡監司權克禮,接待私行,饌品不從簡約,請推考。
且下書八道,饌品皆務簡約,依《經濟六典》行之。
鎭川縣監金李胤不謹,請罷。
」如啓。
2月28日 ○乙亥,仁政殿儒生庭試,生員李好閔居首,直赴殿試。
三月 3月1日 ○朔戊寅,有政。
都承旨李友直特拜刑曹判書,李山甫拜大司成,李潤德拜平安兵使,李敬中拜執義,韓應寅、李弘仁拜持平,黃廷彧拜同副承旨,黃廷式拜司諫。
3月4日 ○辛巳,禦朝講。
○傳曰:「沈喜壽,予初見,固不知其爲何如人也,但今日言辭,頗爲詭怪。
夫言者,心之聲,因其言可測其心矣。
予於李珥身死之後,別無異待之事,而乃敢曰:『待之之道,生死有異,想必自上有其意。
』雲雲,是陰試予淺深也。
又曰:」李珥排衆論,而用之。
』雲,予之排之者,乃其奸臣構陷之邪說也,尙可曰排衆論也乎?至於庶孽許通事,則雖甚苟且,而悶其祖宗土地亡在朝夕,爲是不得已之擧,珥豈預知其身之早死,而爲孽子之所哉?今乃曰:『人必以其子之故,而設此納粟之法也。
』雲,是泛托外人之假說,而實斥其所爲也。
至於夢見竄謫之臣,形諸吟詠隱然書入,無非陰術也。
蟬噪之吟,固不足數,而第人君用人之道,不可不辨之於早。
大抵其爲人也,敏於言語,或出於偶然,是未可知也。
然予意如此,故不得不言。
政院以爲何如耶?「回啓曰:」伏聞沈喜壽啓達之辭,非有他意。
平日景慕李珥誠心國事,不顧家契,身死之後,妻孥無依,常懷痛惜之意,庶幾自上別加恩數,以酬其勞。
而但以言語輕率,不能裁度而已,小無他意於其間也。
「傳曰:」知道。
「 ○朝講,領相樸淳啓曰:「卒判書李珥,誠心國事,盡瘁爲期,不意身死,其愛君憂國之心,未得施設,誠可矜惻。
似有追崇之典。
」傳曰:「議而爲之。
」 3月6日 ○癸未,大臣議,李珥依樸淳所啓,追崇事入啓,傳曰:「李珥予洞知其爲人,自下更無啓達之事矣。
官至贊成,其品已極,追贈何關焉?但其妻子向坡州,又向海州雲,令一路護送,永葬時,諸事顧護事,諭于其道。
」 3月8日 ○乙酉,穩城府使申砬,以陳奏邊事且覲母事入京。
上引見,賜酒,賜錦二匹,段二匹。
○傳曰:「申砬有用處,不可長守孤城。
其遞差,十分擇遣事,言于備邊司。
」 ○傳曰:「鹹鏡監司,雖在平時,不可不擇,況今日乎?權克禮久在近侍,非不知予意,而當此之時,乃接待私行,豐備飮食,他可類推也。
予深以爲未洽,察啓事,言于備邊司。
」備邊司回啓:「權克禮可遞。
」 3月11日 ○戊子,以柳塤拜鹹鏡監司,申砬拜北道兵使,李璞鍾城府使,李瑛拜穩城府使。
○傳于吏批曰:「內宦之職,常時無陞敍之規,但舊時之宦,以次作古,零落殆盡。
雖有堂上數人,或老劣無用,掖庭之事,將不成體貌。
玆欲陞品而用之,恐外人不知予意而緻疑故言之。
卿等以爲何如?」回啓曰:「伏覩下敎,隻慮掖庭之事不成體貌,玆欲陞用,聖意所知,人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