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
關燈
小
中
大
(甲申)十七年大明萬曆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卯,以庭濕,停望闕禮。
1月3日 ○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
以初二日,仁順王後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
1月4日 ○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
1月14日 ○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府啓:「執義申點望輕,請遞。
」依允。
○先是,備邊司以北道都巡察使下去經年,而戰守之策,茫無措畫,請遣諳練才略文官,體訪邊情,可戰可守之策,與巡察使十分商確以來。
乃以前郡守徐益敍用爲宗薄僉正下送,而備邊司以爲:「責任重大,請稱號爲巡問禦史。
」上命稱巡問官。
再啓:「名稱不重,則事體亦輕,請稱禦史。
」答曰:「元帥處,遣禦史乎?不可爲也。
」 ○傳曰:「賊胡尼湯介入寇,非一非再,而一不創乂。
彼之佯爲歸順,不過欲緩我問罪之師耳。
今已江氷將解,勢難擧事,自今措置征討之具,來秋冬間,大發兵四五運,自賊巢以南藩胡之從逆者,無遺蕩滅,以示一怒之威。
至如栗胡窟穴,則其距不遠,而比尼胡爲弱,兵法當先攻弱,宜先剪栗胡部落,以孤尼胡之勢。
此意面授徐益,問于都巡察使。
」又傳曰:「有司措置解弛,今年屯田亦將難期,北方之事,可虞者多矣。
慶尙道穀數萬石,解氷卽時移運北道事議啓。
」又傳曰:「北道邊事甚緊,設或賊魁見誅,數年間防戍,不可弛也。
來秋冬間,又擧別試,取武士數百如何?中外之人,知有此擧,則業武者衆矣。
以時事見之,國家之運非亨泰,安知不有南倭之變,域中之賊,又從而起乎?予之所憂,不止北虜而已,議啓。
」 ○傳曰:「今觀巡察使書狀:『安原權管李超,反不如前任金汝弼。
』雲,自上擇差之意,每爲下敎,而不爲奉行,色郞廳及堂上推考。
」 1月16日 ○甲午,吏曹判書李珥卒。
1月22日 ○庚子,以金命元拜兵曹參判,都承旨李齊閔特加拜京畿監司。
1月23日 ○辛醜,參知樸漸,以黃海監司,遞任上來。
前日三司彈論樸淳時,所謂用情科第者,指漸也。
上疏自辨,且辭職,答曰:「勿辭。
」 1月24日 ○壬寅,前靈川尉申檥卒。
停朝市二日。
傳曰:「靈川尉身死,其家無喪主,公主且無所依,大興定配申士楨放送。
」 1月26日 ○甲辰,府啓:「申士楨與其父有同仇讐,不可放送。
請收成命。
」不允。
1月27日 ○乙巳,傳曰:「韓戭、李仁老、崔夢麟除刑推,減死照律。
」 二月 2月1日 ○朔戊申,司諫院啓:「申士楨不可輕放。
且擅離配所,請依律施行。
」答曰:「依啓。
」 2月5日 ○壬子,司憲府啓:「陰竹縣監李天祐,貪鄙請罷。
靑巖察訪黃珷,奉親無狀,請罷職不敍。
」依啓。
2月6日 ○癸醜,吏曹判書李山海肅拜後辭免,上奬諭備至,命勿辭。
2月9日 ○丙辰,日暈,白虹貫日。
2月10日 ○丁巳,吏曹參判成渾,身病出仕,肅拜後辭免,答曰:「頃失賢宰,寢不帖席。
方今共圖國政者,非卿而誰耶?勿遽爲退去之計也。
」再啓,不允。
○前兵使李濟臣,在義州麟山鎭配所卒逝。
經筵官李友直啓請還給職牒,上命議于大臣。
大臣議;「皆以李濟臣持身有淸操,死後家無甔石之儲,且變起倉卒,而乃能率殘兵,焚蕩賊巢,軍律甚嚴,將士用命,雖有差誤之罪,不可論以全律。
請上裁。
」傳曰:「李濟臣淸操出常雲,極爲可嘉。
人臣苟有淸節,雖大罪猶當曲赦之,況其身已死乎?職牒還給。
」 2月18日 ○乙醜,以尹根壽拜大司諫,忠淸監司黃廷彧拜宗系奏請使,金億齡拜忠淸監司。
2月21日 ○戊辰,司憲府啓:「直提學李純仁,趨合時好,以媒進取,素多物議,請遞。
」答曰:「李純仁,何事耶?」回啓曰:「純仁隨時觀勢,趨合取容,搖漾不定,物議鄙之矣。
」答曰:「附於何人耶?仔細回啓。
」回啓曰:「退與同僚議啓。
」 ○以安自裕淸操,特拜工曹判書。
2月22日 ○己巳,司憲府啓:「李純仁生踈迂暗,善於趨時,至發於言論而中止者,非止一再。
而
1月3日 ○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
以初二日,仁順王後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
1月4日 ○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
1月14日 ○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府啓:「執義申點望輕,請遞。
」依允。
○先是,備邊司以北道都巡察使下去經年,而戰守之策,茫無措畫,請遣諳練才略文官,體訪邊情,可戰可守之策,與巡察使十分商確以來。
乃以前郡守徐益敍用爲宗薄僉正下送,而備邊司以爲:「責任重大,請稱號爲巡問禦史。
」上命稱巡問官。
再啓:「名稱不重,則事體亦輕,請稱禦史。
」答曰:「元帥處,遣禦史乎?不可爲也。
」 ○傳曰:「賊胡尼湯介入寇,非一非再,而一不創乂。
彼之佯爲歸順,不過欲緩我問罪之師耳。
今已江氷將解,勢難擧事,自今措置征討之具,來秋冬間,大發兵四五運,自賊巢以南藩胡之從逆者,無遺蕩滅,以示一怒之威。
至如栗胡窟穴,則其距不遠,而比尼胡爲弱,兵法當先攻弱,宜先剪栗胡部落,以孤尼胡之勢。
此意面授徐益,問于都巡察使。
」又傳曰:「有司措置解弛,今年屯田亦將難期,北方之事,可虞者多矣。
慶尙道穀數萬石,解氷卽時移運北道事議啓。
」又傳曰:「北道邊事甚緊,設或賊魁見誅,數年間防戍,不可弛也。
來秋冬間,又擧別試,取武士數百如何?中外之人,知有此擧,則業武者衆矣。
以時事見之,國家之運非亨泰,安知不有南倭之變,域中之賊,又從而起乎?予之所憂,不止北虜而已,議啓。
」 ○傳曰:「今觀巡察使書狀:『安原權管李超,反不如前任金汝弼。
』雲,自上擇差之意,每爲下敎,而不爲奉行,色郞廳及堂上推考。
」 1月16日 ○甲午,吏曹判書李珥卒。
1月22日 ○庚子,以金命元拜兵曹參判,都承旨李齊閔特加拜京畿監司。
1月23日 ○辛醜,參知樸漸,以黃海監司,遞任上來。
前日三司彈論樸淳時,所謂用情科第者,指漸也。
上疏自辨,且辭職,答曰:「勿辭。
」 1月24日 ○壬寅,前靈川尉申檥卒。
停朝市二日。
傳曰:「靈川尉身死,其家無喪主,公主且無所依,大興定配申士楨放送。
」 1月26日 ○甲辰,府啓:「申士楨與其父有同仇讐,不可放送。
請收成命。
」不允。
1月27日 ○乙巳,傳曰:「韓戭、李仁老、崔夢麟除刑推,減死照律。
」 二月 2月1日 ○朔戊申,司諫院啓:「申士楨不可輕放。
且擅離配所,請依律施行。
」答曰:「依啓。
」 2月5日 ○壬子,司憲府啓:「陰竹縣監李天祐,貪鄙請罷。
靑巖察訪黃珷,奉親無狀,請罷職不敍。
」依啓。
2月6日 ○癸醜,吏曹判書李山海肅拜後辭免,上奬諭備至,命勿辭。
2月9日 ○丙辰,日暈,白虹貫日。
2月10日 ○丁巳,吏曹參判成渾,身病出仕,肅拜後辭免,答曰:「頃失賢宰,寢不帖席。
方今共圖國政者,非卿而誰耶?勿遽爲退去之計也。
」再啓,不允。
○前兵使李濟臣,在義州麟山鎭配所卒逝。
經筵官李友直啓請還給職牒,上命議于大臣。
大臣議;「皆以李濟臣持身有淸操,死後家無甔石之儲,且變起倉卒,而乃能率殘兵,焚蕩賊巢,軍律甚嚴,將士用命,雖有差誤之罪,不可論以全律。
請上裁。
」傳曰:「李濟臣淸操出常雲,極爲可嘉。
人臣苟有淸節,雖大罪猶當曲赦之,況其身已死乎?職牒還給。
」 2月18日 ○乙醜,以尹根壽拜大司諫,忠淸監司黃廷彧拜宗系奏請使,金億齡拜忠淸監司。
2月21日 ○戊辰,司憲府啓:「直提學李純仁,趨合時好,以媒進取,素多物議,請遞。
」答曰:「李純仁,何事耶?」回啓曰:「純仁隨時觀勢,趨合取容,搖漾不定,物議鄙之矣。
」答曰:「附於何人耶?仔細回啓。
」回啓曰:「退與同僚議啓。
」 ○以安自裕淸操,特拜工曹判書。
2月22日 ○己巳,司憲府啓:「李純仁生踈迂暗,善於趨時,至發於言論而中止者,非止一再。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