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七大憾誓天寇明 一封書開域迎敵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弩爾哈齊貝勒,自文程替他上了尊号,定了成制,建了年号,制了國書,又替他整頓兵馬,預備入塞,真個言聽計從,把文程當作活寶看待,常賜他些東珠、人參、玄狐、猞狸種種珍導之物。
諸大臣雖看了眼紅,卻不能怎生奈何他,隻得一齊拍起馬屁,摟起溝子來。
真好比白居易《長恨歌》上說的:&ldquo三千寵愛在一身。
&rdquo把文程喜的又酸又渾,就是初來時覺得那些腥膻氣難聞,此刻也漸漸一點不怕了。
再有那些支布幔,睡土坑,口含長煙管,亂嚼熟牛肉的事情,更弄得十分自如,不必求先前那個小胡兒指教。
這日,複想起他感恩知己的貝勒,屢欲入寇明邊。
今士卒既已訓成,甲仗駝馬,又盡可敷用,何不趁此機會,勸他舉動起來。
遂上了一道速興師伐明的本章,正打着貝勒的心上癢,即日召見。
文程便趁機奏道:&ldquo奴才久沐鴻恩,敢不鞠躬盡瘁。
自領命與諸臣訓練士卒,考察軍實以來,方知陛下東蕩西征,兵士原來骁勇,但兵貴有勇,尤貴知方,欲求知方,首在軍制。
蓋軍制定而後紀律明,紀律明而後将帥士卒鹹知進退攻守之策。
今欲作中原勁敵,若任其漫無紀律,竊恐遺害無窮。
奴才苟有一隙之明,斷不敢自安緘默,願陛下天聰獨斷,俾奴才有所遵循。
&rdquo貝勒可其奏,問軍制如何定法。
文程又奏道:&ldquo前此已定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令以三百人設一佐領,五佐領設一參預,五參預設一都統,并設左右副都統以佐之。
分八旗為八部統,又以兩都統各領一旗,作為騎隊。
似此條分縷晰,庶幾紀律森嚴,即平時訓練,亦可按部就班,不緻紛無頭緒。
&rdquo貝勒正倚賴文程,自無不從之理,兼之他本遊牧開國,這般煌煌議論,連做夢都不曾聽過,喜的心花怒放,忙命文程趕緊辦理,克日興兵。
看官,你道文程為何說他兵無紀律?原來滿洲雖發祥于長白山下俄朵裡城,起初地方卻不過百裡,連愛親覺羅氏共得三姓(今尚有三姓城在興京城外,松花江與胡爾喀合流對岸)。
三勝雖推他為雄長,而人口亦不滿百萬,都從事漁獵。
至于武備,毫不講究,隻仗着生性剛強,最喜馳聘山林,出入窩集,格鬥猛獸。
如今數百年後,看他那些帶解手刀,耍石鎖子的風俗,還可想見當日一種冥頑不靈的氣象。
自從這貝勒平定諸部落,版圖漸廣,人民漸多,也漸曉得用弓、矢、刀、石長槍等器械,卻是一味亂殺亂打,怎麼将将,怎麼将兵,是全不懂的,故文程有此一番劃策。
當下文程風雨無阻的弄了兩個多月,自稍有規模,請使貝勒閱兵。
又與諸大臣于赫圖阿拉西門外,胡爾喀河岸,募集許多丁役,無分晝夜,如做知縣刮地皮子,把那些堆積如山的騾屎馬糞,囗除得幹幹淨淨,現出一塊闊大的坪作為校場。
到了閱兵日子,自然另有一番氣象。
我做書的不在其場,也不必替他十分捏造。
隻是:校場上貝勒親臨,軍官林立,雖然威嚴雄壯,仍禁不住那股牛奶酪腥膻騷臭的氣味;營開去旌旗搖動,騎步紛排,雖然整整齊齊,卻帶着些騎駝,趕騾馬,打棍子,鬥畫眉的本色。
且說貝勒自這日閱兵後,頗覺滿洲兵力經文程一番擺布,竟可算無敵天兵,遂與衆臣商訣伐明之舉。
隻見班中閃出二人,齊聲奏道:、明與我緊接之地,為撫順、清河、寬甸、叆陽四處,将來在所必争,不如示以先聲,竟從撫順進發,陛下以為何如?&rdquo貝勒舉頭觀望,一是驸馬都尉費英東,一是明安哒哩。
貝勒正欲回言,文程接口道:&ldquo大貝勒等所奏極是,但撫順小小關口,不勞大兵齊往,隻二旗人馬足矣。
且該處守将李永芳,與奴才素相認識,奴才尚可修書,勸其歸順。
&rdquo貝勒喜道:&ldquo如此甚好,你也不妨替咱寫道谕敕,夾在一塊兒送去。
&rdquo又回顧衆臣道:&ldquo明兒起兵時節,爾等須代咱拟道表章,将咱與明世仇,及興師之故,布告天地祖宗,俾人皆知師出有名,并非勞民傷财之舉。
&rdquo衆臣無不欽佩。
到了次日,校場上早又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文武百官,俱辮發窄袖的兩旁排立,隻見貝勒頭戴看尖圓而高的一頂烏拉草帽,垂下外多紅纓,身穿青色箭衣,外星元黃色大褂,腳上套雙烏油長桶皮靴,跨下一匹卷毛大黑缧子,大吹大打,迎花神價簇擁着飛弄而來,至演武廳下馬。
文程與衆官三呼禮畢,呈上表章,并愉李永芳文。
貝勒大概閱過,即命排開幾案,燃着
諸大臣雖看了眼紅,卻不能怎生奈何他,隻得一齊拍起馬屁,摟起溝子來。
真好比白居易《長恨歌》上說的:&ldquo三千寵愛在一身。
&rdquo把文程喜的又酸又渾,就是初來時覺得那些腥膻氣難聞,此刻也漸漸一點不怕了。
再有那些支布幔,睡土坑,口含長煙管,亂嚼熟牛肉的事情,更弄得十分自如,不必求先前那個小胡兒指教。
這日,複想起他感恩知己的貝勒,屢欲入寇明邊。
今士卒既已訓成,甲仗駝馬,又盡可敷用,何不趁此機會,勸他舉動起來。
遂上了一道速興師伐明的本章,正打着貝勒的心上癢,即日召見。
文程便趁機奏道:&ldquo奴才久沐鴻恩,敢不鞠躬盡瘁。
自領命與諸臣訓練士卒,考察軍實以來,方知陛下東蕩西征,兵士原來骁勇,但兵貴有勇,尤貴知方,欲求知方,首在軍制。
蓋軍制定而後紀律明,紀律明而後将帥士卒鹹知進退攻守之策。
今欲作中原勁敵,若任其漫無紀律,竊恐遺害無窮。
奴才苟有一隙之明,斷不敢自安緘默,願陛下天聰獨斷,俾奴才有所遵循。
&rdquo貝勒可其奏,問軍制如何定法。
文程又奏道:&ldquo前此已定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令以三百人設一佐領,五佐領設一參預,五參預設一都統,并設左右副都統以佐之。
分八旗為八部統,又以兩都統各領一旗,作為騎隊。
似此條分縷晰,庶幾紀律森嚴,即平時訓練,亦可按部就班,不緻紛無頭緒。
&rdquo貝勒正倚賴文程,自無不從之理,兼之他本遊牧開國,這般煌煌議論,連做夢都不曾聽過,喜的心花怒放,忙命文程趕緊辦理,克日興兵。
看官,你道文程為何說他兵無紀律?原來滿洲雖發祥于長白山下俄朵裡城,起初地方卻不過百裡,連愛親覺羅氏共得三姓(今尚有三姓城在興京城外,松花江與胡爾喀合流對岸)。
三勝雖推他為雄長,而人口亦不滿百萬,都從事漁獵。
至于武備,毫不講究,隻仗着生性剛強,最喜馳聘山林,出入窩集,格鬥猛獸。
如今數百年後,看他那些帶解手刀,耍石鎖子的風俗,還可想見當日一種冥頑不靈的氣象。
自從這貝勒平定諸部落,版圖漸廣,人民漸多,也漸曉得用弓、矢、刀、石長槍等器械,卻是一味亂殺亂打,怎麼将将,怎麼将兵,是全不懂的,故文程有此一番劃策。
當下文程風雨無阻的弄了兩個多月,自稍有規模,請使貝勒閱兵。
又與諸大臣于赫圖阿拉西門外,胡爾喀河岸,募集許多丁役,無分晝夜,如做知縣刮地皮子,把那些堆積如山的騾屎馬糞,囗除得幹幹淨淨,現出一塊闊大的坪作為校場。
到了閱兵日子,自然另有一番氣象。
我做書的不在其場,也不必替他十分捏造。
隻是:校場上貝勒親臨,軍官林立,雖然威嚴雄壯,仍禁不住那股牛奶酪腥膻騷臭的氣味;營開去旌旗搖動,騎步紛排,雖然整整齊齊,卻帶着些騎駝,趕騾馬,打棍子,鬥畫眉的本色。
且說貝勒自這日閱兵後,頗覺滿洲兵力經文程一番擺布,竟可算無敵天兵,遂與衆臣商訣伐明之舉。
隻見班中閃出二人,齊聲奏道:、明與我緊接之地,為撫順、清河、寬甸、叆陽四處,将來在所必争,不如示以先聲,竟從撫順進發,陛下以為何如?&rdquo貝勒舉頭觀望,一是驸馬都尉費英東,一是明安哒哩。
貝勒正欲回言,文程接口道:&ldquo大貝勒等所奏極是,但撫順小小關口,不勞大兵齊往,隻二旗人馬足矣。
且該處守将李永芳,與奴才素相認識,奴才尚可修書,勸其歸順。
&rdquo貝勒喜道:&ldquo如此甚好,你也不妨替咱寫道谕敕,夾在一塊兒送去。
&rdquo又回顧衆臣道:&ldquo明兒起兵時節,爾等須代咱拟道表章,将咱與明世仇,及興師之故,布告天地祖宗,俾人皆知師出有名,并非勞民傷财之舉。
&rdquo衆臣無不欽佩。
到了次日,校場上早又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文武百官,俱辮發窄袖的兩旁排立,隻見貝勒頭戴看尖圓而高的一頂烏拉草帽,垂下外多紅纓,身穿青色箭衣,外星元黃色大褂,腳上套雙烏油長桶皮靴,跨下一匹卷毛大黑缧子,大吹大打,迎花神價簇擁着飛弄而來,至演武廳下馬。
文程與衆官三呼禮畢,呈上表章,并愉李永芳文。
貝勒大概閱過,即命排開幾案,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