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講藝論文友朋結社 開筵演劇賓客盈庭

關燈
深深萬福。

    蘭音連忙作揖回禮。

    如玉又謝了蕙芳郡主。

    隻見丫環走來禀道:“啟上娘娘,外邊執事人員都在前廳伺候,恭請娘娘啟駕。

    ”如玉道:“知道了。

    ”當下遂别了蘭音夫婦,輕移蓮步,往外而來。

    郡主與郡馬殷勤相送,老國舅夫婦也來送行。

    禦妹再三辭謝,衆人送至大廳。

    娘娘升坐銮輿,珍重而别。

    前面鋪兵開道,半朝銮駕,黃羅傘蓋,頂馬人員,還有那許多護衛的旗牌官兒。

    提爐過處,香氣氤氲。

    接着一對對宮燈,宮娥簇擁着娘娘的鳳辇,一路上肅靜無嘩,直到禦妹的賜第府中。

    府前早有許多員役迎接娘娘,禦妹着令退去。

    蕩寇伯花逢春也來迎接阿姊。

    姊弟二人進了大廳,娘娘傳谕執事人員,速往碼頭迎接太夫人進府。

    衆人一聲答應而去。

     原來花如玉的阿母葉氏年雖五九,精神強健,鬓發未斑,身材肥胖,面無皺紋。

    本是滿嘴烏須,數年前把他剃去,抹了西施散,也是颏下光光的了。

    丈夫在日為官,生了一子一女,已經亡過了多年。

    家中頗有田園,兒女多喜習武。

    自從奉旨招賢,教場比武,女為元帥,兒作先鋒。

    幸而得勝回朝,孩兒封了蕩寇伯,女兒認作禦妹,敕賜府第。

    家中托與族人照管,雇了數号大船,由水道而來。

    船抵碼頭,太夫人正在中艙盼望,忽聞鳴鑼喝道之聲,家人禀報道:“啟上大夫人,今有娘娘府中執事前來迎接。

    ”早有宮娥走進中艙,跪下禀道:“太夫人在上,娘娘命奴婢們來請太夫人登岸。

    ”葉氏見那些宮娥們都生得袅袅婷婷,金蓮小足,便道:“你們起去。

    ”當下起身,邁動金蓮,到了外艙。

    船家打好扶手,宮娥左右挽扶着太夫人上岸,升坐鸾軿。

    一路上威威武武,直到禦妹府第。

    花逢春早在轅門外躬身迎接母親,由甬道直至大廳。

    花如玉也來迎接,挽了阿母的手,輕移蓮步,同來後院。

    姊弟雙雙拜見。

    問安已畢,家人、使女、仆婦、宮娥,部來叩見。

    府中員役都稱葉氏做太夫人、如玉為娘娘、逢春為爵爺。

     那禦妹府造得十分華麗,制度恢宏,峻宇雕牆,翚飛鳥革。

    外面東西轅門,設立着巡捕官兒。

    大門有總管看守,裡面便是大廳。

    大廳之後,院落深沉,回廊曲折。

    中堂左側,造一座大大的花園,取名“荟芳園”,地位足有四十餘畝,台榭池塘,軒齋樓閣,八節有長春之景,四時有不謝之花,足供玩賞。

    太夫人與娘娘、爵爺到各處略略看了一周。

    鋪設得甚是齊整。

    園中有座景星堂,對面造成一座戲台,極其寬敞。

    如玉道:“阿母,女兒想朝中的文武官員定來賀喜,何不索性備了請帖,就在這裡開筵演戲?雇一班名伶。

    正廳坐了男賓,樓上請了女客。

    不知好否。

    ”葉氏道:“有何不可?”如玉便命宮娥去寫請帖,準于後日優觞款客。

    命人分頭前去邀請不題。

     當晚葉氏母女、姊弟各歸卧房安寝,一宵無話。

    次日懸燈結彩,自東西轅門起,直至荟芳園,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廚房中置備了數十席極盛的華筵,真是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先期一日,俱已齊備。

    約略辰初時分,滿朝文武都來恭賀遷喬,趨承恐後。

    外面大廳自有爵爺酬應,裡面自有太夫人與娘娘接待。

    不一時,枝蘭音、盧紫萱、黎紅薇并國丈周成美等幾位侯相也來道賀,熱鬧異常。

    未幾,韋麗貞、坤蕙芳、梅鳳英、韋寶英四位郡君娘娘,與許多女客也都到了。

    太夫人與娘娘接進中堂,先與太夫人賀喜,然後衆姊妹各各賀喜。

    宮娥們送上香茗。

    茶畢收杯。

    娘娘起身邀那女客進園。

    衆姊妹款動金蓮,進了垂花門,穿過桃源洞,滿園好景,遊玩不盡。

    寶英對如玉道:“五妹妹,你聽那邊鑼鼓已開場了。

    咱們且去聽戲罷。

    ”又附如玉耳邊道:“今日愚姊穿了新鞋,有些跑不動,倒是歇息歇息的好。

    ”麗貞道:“今日賀客盈庭,五妹妹酬應賓客,分身不開。

    園中如此勝景,不可無詩,以伸雅懷。

    不如過了幾天,咱們姊妹再到這裡來,鎮日清遊,拈題覓句,共賞良辰,豈不有興麼?”如玉道:“大姊姊既是有興,便請大姊夫出個題目,後天便來起個詩會何如?”麗貞道:“使得。

    ”于是姊妹五人攜手同行,都來景星堂上觀劇。

    隻見賓朋滿座,袍笏登場,演的是《蘇秦六國封相》的正本,摹寫蘇秦得意而歸,與其嫂道旁匍匐、趨炎慕勢的意态,惟妙惟肖。

    堂上座客齊聲喝彩。

    這裡樓上大張筵席,地位極其寬敞。

    對面便是戲台。

    姊妹五人同坐一席,暢飲談心。

    又見那王親國戚、文武大員的内眷,陸續上樓,前來觀劇飲宴。

    如玉起身,招接讓坐。

    各就相知喁喁細語,直飲到日色西沉,戲完席散,男賓女客各自謝别,紛紛上馬,登輿回府。

    未識衆姊妹後日果到荟芳園賦詩與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