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錄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如此則四時之氣常正,歲政不相淩奪,日月五星亦自從之。
如此則算術豈不簡易端平,上符天運,無補綴之勞”雲。
按泰西之法,本以日紀歲,初無置閏之法。
入中國後始增置閏之條,括當時聲教不通,乃其論與西法暗合,亦精于算律矣。
◎牧庵相國 牧庵相公長麟,景祖翼皇帝裔也。
成乙未進士,以部曹氵存至督撫。
性聰敏,曆任封圻,以廉明稱。
任吳撫時,擒獲強暴,禁止奢侈,嘗私行市井間訪察民隐,每就食于面館,吳人傳為美談。
撫晉時,和相觊觎上公之爵,乃因市人董二誣告逆匪王倫潛匿晉省某家,和相因公陛見至京,握手宮門柳下,囑托再三,曰:“無論其真僞,務坐為逆黨,吾與公偕得上賞矣。
”公至晉訪之,皆無實據,某實董仇家,故欲傾陷。
公慨然曰:“吾發垂白,奈何滅人九族以媚權相也。
”因坐董二以誣告,大忤和相意。
後因閩中事牽連,谪戍西域,蓋為之報複也。
今上親政後召入,曆任閩、陝諸制府。
後以母老入都參知政事,以目眚緻仕,久之乃卒。
餘嘗與公直宿禁中,問其私行,餘以節钺大員小民皆所熟識,恐無濟于實事。
公曰:“吳中風俗狙詐,故欲其知吾私行以警衆也。
”餘服其言。
公赤晰,修髯偉貌,言語隽雅,坐談竟日,使人忘倦,人亦樂與之交。
然性好奢華,置私宅數千廈,毗連街巷。
鐵冶亭冢宰嘗規之,公曰:“吾久曆外任,亦知置宅過多,但日後使此巷人知有長制府之名足矣。
”亦善為拒谏也。
任司寇時,比昵某尚書,故治廣赓侍郎之獄頗急,又誤判巫蠱事緻傷多人,頗為人口實雲。
◎李赓芸之死 李公赓芸,江蘇奉賢人。
成庚戌進士,曆任郡縣,以廉能稱。
屢登薦牍,時以為天下清官第一。
累遷至閩藩,時汪公志伊為閩制府。
汪故老吏,以布粟起家,矯為廉潔,嘗刊《小學規範》諸書行世,李公素輕之。
嘗乘新轎入督府,汪公訓之曰:“奢者必貪。
君初為方面大員,慎勿美于服飾,蹈往昔窠臼也。
”公憤然曰:“芸雖不肖,為天子大吏,稍飾輿服,誠不為過,實恥效布被脫粟之平津侯以欺罔朝廷也。
”汪公心銜其語。
會有改教縣令朱履中讦公受其陋規,及其仆黃元索詐赕錢數百元,皆系相沿舊規,汪公乃露章劾之。
命福州守塗以羅織其獄,塗希汪意,私具狀逼公畫諾。
公不服,以拍案厲聲诟之,日夜鍛煉不休。
公怫然入寓,懷冤狀自缢死。
事聞,上命侍郎熙公昌、王公引之往鞫其獄,閩中士大夫争伏欽差寓門,以鳴公冤。
汪公不得已引疾緻仕,熙、王二公乃力反其獄。
事聞,上震怒,褫汪公及巡撫王紹蘭職,塗以以迎合故,遣戍黑龍江,複命荷校三月于戍所,公冤乃白。
閩中鄉紳複建公祠于省中,春秋,以報其德雲。
餘向不識汪公,素聞其廉名,心甚折服。
辛未夏,會汪于靜明園柳蔭下,聽其談吐矯飾,頗不惬意,然震其名,亦未敢加輕薄。
又聞王河帥秉韬雲:“長三、汪六皆矯名之士,未足為貴。
”心嘗疑之。
後遇牧庵參政于朝,悉知其人,于汪公終有所惑。
不意終身之名敗于末路,亦可以戒仕途之矯詐者矣。
◎刑部郎官 乾隆末,福文襄王征廓爾喀時,有刑部郎中某以薦擢召見。
上問福康安、海蘭察二人外間聲名如何,某應聲曰:“外間鹹服二人将略,比古羅成、敬德也。
”上笑遣之出。
阿文成公悔之,告于人曰:“老夫以某相貌豐偉,故登薦牍,孰意為熟請小說人也。
”人傳為笑柄雲。
◎阿爾稗畫 舒穆祿武勳王之侄都統公譚泰,以武勇聞。
大兵下江南時,曾射江甯太平門,洞穿其扉,人服公勇。
後坐事誅。
其孫少冢宰公阿爾稗,幼育溧陽相公家,精于繪事,蓋譚公與陳相比昵故也。
曾以畫虎著名,賞鑒家寶之,以比僧繇龍雲。
又繪《西域貢獅圖》,見紀文達《灤陽消夏錄》中。
今于秀峰主人庭上見公畫鷹,怒目炯裂,勁翮鋒棱,有風雲扶抟之勢,信非他人所可及也。
◎煤駝禦史 憲皇帝時,求谏甚切,凡滿、漢科道皆令輪班奏事,如曠職者,立加罷斥。
有滿洲禦史某,奏禁賣煤人毋許橫騎駝背,以防颠越,上斥其官。
時傳以為笑柄,謂之煤駝禦史雲。
◎國朝詩别裁集 沈歸愚宗伯選《國朝詩别裁集》進呈禦覽,純皇帝以其去取纰缪,令内廷詞臣更為删定行世。
然其中猶有未及改者,如閨秀畢著《紀事詩》,乃崇德癸未饒餘親王伐明,自薊州入邊,其父戰死,故詩有薊邱語,非死流寇難也。
當其時,海宇未一,不妨屬詞憤激,歸愚選入,已為失于檢閱。
而内廷諸公仍其纰缪,此與商辂《續綱目》滁州之戰,書明太祖為賊兵同一笑柄。
又黃子雲詩以舒穆祿少宰阿爾稗為元人。
蓋野鴻未登朝籍,故引證或有所錯誤,而詞臣輩亦沿其失,何其舛也。
◎吳制府 吳公達善任楚督時,擒捕江洋大盜甚夥,已載之前卷矣。
近聞其鄉人言,有童子竊蔥數莖,為肆人告發,公即請王命誅之,人皆以為過當。
公曰:“數歲童子即兇殘若是,俟其成立,為大盜無疑義矣!”其嗜殺也若此。
又聞其父為西安駐防,家甚富,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锱铢,其父猶以為未足。
主算者艴然曰:“然則一本萬利,莫讀書若也。
”其父恍然悅服,因延名師,督課嚴肅。
故公昆仲者以科第起家,至今為巨族雲。
◎瑚合庵 瑚合庵太宰任楚撫時,有下僚進谒,以事為公訓責。
下僚請罪,自稱糊塗該死者再。
公以犯其嫌名,因曰:“糊塗又複無禮,此所以宜責也。
”其人始悟。
人傳為笑柄雲。
◎晝晦 戊寅春,雨澤稀少,狂風日起。
浴佛日,餘結伴遊萬壽寺,時天氣晴和,熱甚,着單衫猶覺揮汗。
午後黑雲由東南來,風沙霾暗,餘即驅車歸,甫入室,猶未解衣,天頓昏黑,室中燃燭始能辨物。
至逾時頃,火雲四起,天漸明朗而暴風愈甚,竟夕乃已,亦一異也。
聞市廛車馬沸喧,路人皆不敢行,有老妪佝偻為風吹斃者,又有遺失幼孩者,一時傳為談柄雲。
◎孫文正取四城 嘗讀孫征君《夏峰集》中《孫高陽相公行狀》,載崇祯庚午收複永平四城,頗多偉績,以為谀墓之文,例多溢美。
近讀《八旗通志》,乃知當時文皇帝雖東歸,所留守者皆一時勇将謀士,如圖雄勇公賴、圖果毅公爾格、範文肅公文程及勞薩、葉臣等俱在圍中。
高陽能以新集烏合之兵力撄其鋒,使諸名将棄城遠去,實一時之奇捷,較之韓蕲王大儀鎮、嶽武穆朱仙鎮之功,有過之無不及者。
明莊烈帝乃視為泛常,僅蔭一錦衣指揮,其後因淩河之役,立加罷斥,真賞不酬功矣。
然則亡國非不幸也。
◎法時帆谑語 某司空督學中州時,好出搭題以防剿襲之弊,緻經文多割裂,法時帆學士心惡其行。
其後某複督學楚中,往辭法公,公多所獎譽,某心喜悅。
及臨行時,時帆送至中庭曰:“楚中有一故交,代為诿讠垂可乎?”某詢其姓氏,時帆曰:“孔、孟二夫子著述已千載,請公慎勿将其文再行割裂也。
”聞者撫掌。
◎睿忠王緻史閣部書 純皇帝嘗閱《睿忠王傳》,以其緻明史忠正公書未經具載回劄,因命将内閣庫中所貯原稿補行載入,以備傳世,真大聖人之所用心,初不分町畦也。
嘗聞法時帆言,忠王緻書乃李舒章雯捉刀,答書為侯朝宗方域之筆也。
二公皆當時文章巨手,故緻書察時明理,答書義嚴詞正,不惟颉颃一時,洵足以傳千古,亦有賴忠王、閣部二人之名節昭著故也。
◎洛翰 高皇帝創業之初,有洛翰者,本劉姓,中原人,以傭至遼。
初給事于建州,頗勤儉有勇力,高皇帝賞識,拔為侍衛。
覺羅龍某叛時,陰夜懷刃入高皇帳,公覺,以手格之,四指皆落,卒衛上以出。
後猶能執銳禦敵,高皇帝嘉之,倚如左右手。
卒于起義之前,故不得預五大臣之列,今其裔隸内府。
聞先恭王言,王若霖太史曾為公作行狀,手書镌以行世,惜未睹其本也。
◎侍衛結銜之誤 國朝定制,凡禦前朝夕侍側者,名禦前侍衛,其次日乾清門侍衛,無論王、公、武大臣、侍衛等皆充之。
其六班值宿者,統名領侍衛府侍衛,以分等級。
近日武進士改充侍衛者,其門榜皆書禦前侍衛,相沿成習,實為僭妄。
餘為散秩大臣時,曾屢向侍衛處主事等言之,令其回堂饬禁,彼皆以為不急之務,未即更正,不知實為紊亂官階也。
近讀錢辛楣詹事所作《許提督成麟神道碑》,亦誤書為禦前侍衛。
公為當代考據名家,乃亦未谙本朝典故,何也? ◎魏柏鄉相公 國初名臣二魏公,世人多以蔚州為巨擘。
今觀二公家乘,蔚州初為馮铨所重,雖雲座主,究系比昵匪人。
後又以海昌株連罷官,及複召後,以撤藩事
如此則算術豈不簡易端平,上符天運,無補綴之勞”雲。
按泰西之法,本以日紀歲,初無置閏之法。
入中國後始增置閏之條,括當時聲教不通,乃其論與西法暗合,亦精于算律矣。
◎牧庵相國 牧庵相公長麟,景祖翼皇帝裔也。
成乙未進士,以部曹氵存至督撫。
性聰敏,曆任封圻,以廉明稱。
任吳撫時,擒獲強暴,禁止奢侈,嘗私行市井間訪察民隐,每就食于面館,吳人傳為美談。
撫晉時,和相觊觎上公之爵,乃因市人董二誣告逆匪王倫潛匿晉省某家,和相因公陛見至京,握手宮門柳下,囑托再三,曰:“無論其真僞,務坐為逆黨,吾與公偕得上賞矣。
”公至晉訪之,皆無實據,某實董仇家,故欲傾陷。
公慨然曰:“吾發垂白,奈何滅人九族以媚權相也。
”因坐董二以誣告,大忤和相意。
後因閩中事牽連,谪戍西域,蓋為之報複也。
今上親政後召入,曆任閩、陝諸制府。
後以母老入都參知政事,以目眚緻仕,久之乃卒。
餘嘗與公直宿禁中,問其私行,餘以節钺大員小民皆所熟識,恐無濟于實事。
公曰:“吳中風俗狙詐,故欲其知吾私行以警衆也。
”餘服其言。
公赤晰,修髯偉貌,言語隽雅,坐談竟日,使人忘倦,人亦樂與之交。
然性好奢華,置私宅數千廈,毗連街巷。
鐵冶亭冢宰嘗規之,公曰:“吾久曆外任,亦知置宅過多,但日後使此巷人知有長制府之名足矣。
”亦善為拒谏也。
任司寇時,比昵某尚書,故治廣赓侍郎之獄頗急,又誤判巫蠱事緻傷多人,頗為人口實雲。
◎李赓芸之死 李公赓芸,江蘇奉賢人。
成庚戌進士,曆任郡縣,以廉能稱。
屢登薦牍,時以為天下清官第一。
累遷至閩藩,時汪公志伊為閩制府。
汪故老吏,以布粟起家,矯為廉潔,嘗刊《小學規範》諸書行世,李公素輕之。
嘗乘新轎入督府,汪公訓之曰:“奢者必貪。
君初為方面大員,慎勿美于服飾,蹈往昔窠臼也。
”公憤然曰:“芸雖不肖,為天子大吏,稍飾輿服,誠不為過,實恥效布被脫粟之平津侯以欺罔朝廷也。
”汪公心銜其語。
會有改教縣令朱履中讦公受其陋規,及其仆黃元索詐赕錢數百元,皆系相沿舊規,汪公乃露章劾之。
命福州守塗以羅織其獄,塗希汪意,私具狀逼公畫諾。
公不服,以拍案厲聲诟之,日夜鍛煉不休。
公怫然入寓,懷冤狀自缢死。
事聞,上命侍郎熙公昌、王公引之往鞫其獄,閩中士大夫争伏欽差寓門,以鳴公冤。
汪公不得已引疾緻仕,熙、王二公乃力反其獄。
事聞,上震怒,褫汪公及巡撫王紹蘭職,塗以以迎合故,遣戍黑龍江,複命荷校三月于戍所,公冤乃白。
閩中鄉紳複建公祠于省中,春秋,以報其德雲。
餘向不識汪公,素聞其廉名,心甚折服。
辛未夏,會汪于靜明園柳蔭下,聽其談吐矯飾,頗不惬意,然震其名,亦未敢加輕薄。
又聞王河帥秉韬雲:“長三、汪六皆矯名之士,未足為貴。
”心嘗疑之。
後遇牧庵參政于朝,悉知其人,于汪公終有所惑。
不意終身之名敗于末路,亦可以戒仕途之矯詐者矣。
◎刑部郎官 乾隆末,福文襄王征廓爾喀時,有刑部郎中某以薦擢召見。
上問福康安、海蘭察二人外間聲名如何,某應聲曰:“外間鹹服二人将略,比古羅成、敬德也。
”上笑遣之出。
阿文成公悔之,告于人曰:“老夫以某相貌豐偉,故登薦牍,孰意為熟請小說人也。
”人傳為笑柄雲。
◎阿爾稗畫 舒穆祿武勳王之侄都統公譚泰,以武勇聞。
大兵下江南時,曾射江甯太平門,洞穿其扉,人服公勇。
後坐事誅。
其孫少冢宰公阿爾稗,幼育溧陽相公家,精于繪事,蓋譚公與陳相比昵故也。
曾以畫虎著名,賞鑒家寶之,以比僧繇龍雲。
又繪《西域貢獅圖》,見紀文達《灤陽消夏錄》中。
今于秀峰主人庭上見公畫鷹,怒目炯裂,勁翮鋒棱,有風雲扶抟之勢,信非他人所可及也。
◎煤駝禦史 憲皇帝時,求谏甚切,凡滿、漢科道皆令輪班奏事,如曠職者,立加罷斥。
有滿洲禦史某,奏禁賣煤人毋許橫騎駝背,以防颠越,上斥其官。
時傳以為笑柄,謂之煤駝禦史雲。
◎國朝詩别裁集 沈歸愚宗伯選《國朝詩别裁集》進呈禦覽,純皇帝以其去取纰缪,令内廷詞臣更為删定行世。
然其中猶有未及改者,如閨秀畢著《紀事詩》,乃崇德癸未饒餘親王伐明,自薊州入邊,其父戰死,故詩有薊邱語,非死流寇難也。
當其時,海宇未一,不妨屬詞憤激,歸愚選入,已為失于檢閱。
而内廷諸公仍其纰缪,此與商辂《續綱目》滁州之戰,書明太祖為賊兵同一笑柄。
又黃子雲詩以舒穆祿少宰阿爾稗為元人。
蓋野鴻未登朝籍,故引證或有所錯誤,而詞臣輩亦沿其失,何其舛也。
◎吳制府 吳公達善任楚督時,擒捕江洋大盜甚夥,已載之前卷矣。
近聞其鄉人言,有童子竊蔥數莖,為肆人告發,公即請王命誅之,人皆以為過當。
公曰:“數歲童子即兇殘若是,俟其成立,為大盜無疑義矣!”其嗜殺也若此。
又聞其父為西安駐防,家甚富,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锱铢,其父猶以為未足。
主算者艴然曰:“然則一本萬利,莫讀書若也。
”其父恍然悅服,因延名師,督課嚴肅。
故公昆仲者以科第起家,至今為巨族雲。
◎瑚合庵 瑚合庵太宰任楚撫時,有下僚進谒,以事為公訓責。
下僚請罪,自稱糊塗該死者再。
公以犯其嫌名,因曰:“糊塗又複無禮,此所以宜責也。
”其人始悟。
人傳為笑柄雲。
◎晝晦 戊寅春,雨澤稀少,狂風日起。
浴佛日,餘結伴遊萬壽寺,時天氣晴和,熱甚,着單衫猶覺揮汗。
午後黑雲由東南來,風沙霾暗,餘即驅車歸,甫入室,猶未解衣,天頓昏黑,室中燃燭始能辨物。
至逾時頃,火雲四起,天漸明朗而暴風愈甚,竟夕乃已,亦一異也。
聞市廛車馬沸喧,路人皆不敢行,有老妪佝偻為風吹斃者,又有遺失幼孩者,一時傳為談柄雲。
◎孫文正取四城 嘗讀孫征君《夏峰集》中《孫高陽相公行狀》,載崇祯庚午收複永平四城,頗多偉績,以為谀墓之文,例多溢美。
近讀《八旗通志》,乃知當時文皇帝雖東歸,所留守者皆一時勇将謀士,如圖雄勇公賴、圖果毅公爾格、範文肅公文程及勞薩、葉臣等俱在圍中。
高陽能以新集烏合之兵力撄其鋒,使諸名将棄城遠去,實一時之奇捷,較之韓蕲王大儀鎮、嶽武穆朱仙鎮之功,有過之無不及者。
明莊烈帝乃視為泛常,僅蔭一錦衣指揮,其後因淩河之役,立加罷斥,真賞不酬功矣。
然則亡國非不幸也。
◎法時帆谑語 某司空督學中州時,好出搭題以防剿襲之弊,緻經文多割裂,法時帆學士心惡其行。
其後某複督學楚中,往辭法公,公多所獎譽,某心喜悅。
及臨行時,時帆送至中庭曰:“楚中有一故交,代為诿讠垂可乎?”某詢其姓氏,時帆曰:“孔、孟二夫子著述已千載,請公慎勿将其文再行割裂也。
”聞者撫掌。
◎睿忠王緻史閣部書 純皇帝嘗閱《睿忠王傳》,以其緻明史忠正公書未經具載回劄,因命将内閣庫中所貯原稿補行載入,以備傳世,真大聖人之所用心,初不分町畦也。
嘗聞法時帆言,忠王緻書乃李舒章雯捉刀,答書為侯朝宗方域之筆也。
二公皆當時文章巨手,故緻書察時明理,答書義嚴詞正,不惟颉颃一時,洵足以傳千古,亦有賴忠王、閣部二人之名節昭著故也。
◎洛翰 高皇帝創業之初,有洛翰者,本劉姓,中原人,以傭至遼。
初給事于建州,頗勤儉有勇力,高皇帝賞識,拔為侍衛。
覺羅龍某叛時,陰夜懷刃入高皇帳,公覺,以手格之,四指皆落,卒衛上以出。
後猶能執銳禦敵,高皇帝嘉之,倚如左右手。
卒于起義之前,故不得預五大臣之列,今其裔隸内府。
聞先恭王言,王若霖太史曾為公作行狀,手書镌以行世,惜未睹其本也。
◎侍衛結銜之誤 國朝定制,凡禦前朝夕侍側者,名禦前侍衛,其次日乾清門侍衛,無論王、公、武大臣、侍衛等皆充之。
其六班值宿者,統名領侍衛府侍衛,以分等級。
近日武進士改充侍衛者,其門榜皆書禦前侍衛,相沿成習,實為僭妄。
餘為散秩大臣時,曾屢向侍衛處主事等言之,令其回堂饬禁,彼皆以為不急之務,未即更正,不知實為紊亂官階也。
近讀錢辛楣詹事所作《許提督成麟神道碑》,亦誤書為禦前侍衛。
公為當代考據名家,乃亦未谙本朝典故,何也? ◎魏柏鄉相公 國初名臣二魏公,世人多以蔚州為巨擘。
今觀二公家乘,蔚州初為馮铨所重,雖雲座主,究系比昵匪人。
後又以海昌株連罷官,及複召後,以撤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