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不解用炮,炮果裂,聲震山谷,我兵突煙而入。
餘因縱火焚其松棚,火光燎然,山上賊聞之,皆退歸巢,因阖其四門為避守計。
時德鎮所率兵亦振旅還。
其固原士卒皆争先用命,奪其西壕梁進,賊當門拒之,兵無以入。
德鎮請用蔡人擒公孫翩計,述左氏‘多則死二人’之語。
餘曰:‘彼一勇夫,故可施此計。
今賊至萬人,徒傷勇夫,非計也。
’因命積柴。
時他門外賊未覺察,适大風霾,因風施火,俄見萬廈驟焚,我兵合圍其壕。
賊無路行,突煙出者鹹堕于壕,哭聲震天,火光竟夕。
火三日始燼,于焦骨中取賊首及骸屍,其賊遂平。
捷聞,純皇帝大喜,複餘職而責永,永遂恚且恨。
至己未歲,餘方逐張漢潮于漢中(事見另卷)。
永為松尚書筠所劾,其私度為餘漏言,乃密疏劾餘。
上命那尚書彥成代領餘衆,餘已擒張漢潮,方振旅而被逮,緻使功敗垂成,殊可惜也。
”其言颠末若此。
明故宿将,談戰鬥事形狀如繪,簡兵儲糗,鹹如兵法,非他人所易及者。
餘記丙辰夏問,潘箬舟侍禦(名紹經,蕲水人)。
聞明複起用,笑謂餘曰:“吾鄉人方人制肩輿,請明入楚,吾甘心願為其輿夫也。
”雖一時戲語,亦可觇公之威望也。
◎王文雄 自嘉慶丙辰春楚匪滋事,當事者過于持重,遂至蔓延三省,用兵十載,方至撲滅。
其中殉難者,提臣為王公文雄、花公連布、富公成、穆公克登額,鎮臣則諸公神保、朱公射鬥、袁公國钅黃、何公元卿、施公缙、德公光、凝公德、紮公爾杭阿、李公紹祖。
其中死尤烈者,以王、穆、花三将為最(穆、花事見另卷)。
王公,貴州人。
由行伍氵存至通州協副将,率直隸兵往援勳陽。
時陝撫為秦公承恩,性懦弱不知兵事。
賊遂猖獗,挺入陝境,至,秦惟閉城獨守,日夕哭泣,目皆腫。
公倉卒率直兵繞道擊之,陝境保全,公之力也。
事聞,秦受上賞。
公累擊賊,賊皆畏之,恨入切骨。
庚申夏,于棧道中猝遇賊,賊觇知公兵力單弱,乃四出紛擊。
公轉戰竟日,路既險峻,糧複斷絕,遂為賊擒。
公噴血痛罵,賊首曰:“此手戮吾三十二頭目之人,不可令其速死,以洩吾憤。
”乃支解竟日,賊既退,軍士于草中尋遺骸,惟餘一臂而已。
諸大将死節慘者,莫公若也。
事聞,上震悼,賜世襲一等子。
其嗣開雲以世蔭任台谏,建白有聲,今出為順德太守。
◎楊時齋提督 國家升平日久,提、鎮皆由武科積勞以緻開阃,初未娴于武略者居多。
故川、楚之變,将帥多不知兵,以緻敗衄。
其身經百戰而功績尤著者,以楊時齋軍門為最。
公名遇春,四川人。
由武舉入營。
紅苗之變,公以材官奔走其間,福文襄王見而奇之,曰:“此将材也。
”因擢至專阃。
時宜制府綿督陝、甘,畏葸不前,公谏曰:“甘、涼兵為天下勁卒,阿文成公曾将以平西域,今諸将猶有能談及者。
制軍據河山之險,擁精銳之卒,自關、隴西下,建瓴之勢,破敵必矣!奈何以百戰之卒,而畏烏合之衆也哉?”宜不能用其策。
額經略至陝,倚公為左右手。
公修髯偉貌,善撫馭士卒,其部下皆邪匪所反正者,腰懸長刀,形狀兇險,而公頤指氣使,愛戴之如父母。
故十載之間,所至克敵,聲價赫然。
公有黃騾,日馳數百裡,公乘以退賊,未有能及之者,故賊人畏之如虎。
其部下諸将如楊公芳、遊公雲棟、吳公廷剛、祝公廷彪皆由偏裨而公拔至專阃。
有郭令公之於李西平、渾太尉之風。
白馬關叛軍之役,官兵業經敗北,公獨騎至賊隊中,說以大義,賊即抛戈而降,其為賊所佩服若此。
甲戌春,公陛見來京,上召見優獎之,賜紫禁城騎馬,乾清門侍衛裡行,武臣中罕有比者。
今鎮陝中幾十餘載,而勇健猶如故雲。
◎議政大臣 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員,皆以滿臣充之,凡軍國重務不由閣臣票發者,皆交議政大臣會議。
每朝期,坐中左門外會議,如坐朝儀。
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然猶存其名以為滿大臣兼銜。
乾隆壬子,純皇帝特旨裁之。
◎領侍衛府 國初,以八旗将士平定寰區,鑲黃等三旗為天子自将,爰選其子弟,仿周官宮伯之制,命曰侍衛。
其日侍禁廷左右供趨走曰禦前侍衛,稍次日乾清門侍衛。
其值宿宮門者統曰三旗侍衛。
設領侍衛内大臣六員,外大臣六員,散秩大臣無定員,俱以世蔭公侯并王公子弟充之。
其班列諸尚書下,侍衛跻三階。
選其才俊者充随邸協理事務,班領十二員(每旗四人)。
掌文書政令諸事。
凡其班有六,班分奇偶以為離合。
其制凡十二日為一轉,每班先于園中值宿四日,後入禁中值宿二日,空閑六日,以為休沐之暇,更番輪值。
其行幸駐跸,宿衛一如禁中之制。
扈從,後扈二人,于禦前大臣内簡命;前引十人,于内大臣、散秩大臣及禦前侍衛内簡命。
遇郊、廟諸大祭祀,升殿、慶賀及巡幸啟跸、回銮日引導,常日駕出,則以侍衛二十員充前導隊豹尾班侍衛。
選功臣後裔六十人,日以二十人直後左門,乘輿出入,以十人執豹尾槍,十人佩儀刀侍于乾清門階下左右。
駕出,侍衛殿于後,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領之。
巡幸方嶽、木蘭行圍,禦前大臣侍衛暨乾清門侍衛均随從輪直。
侍衛以二班或三班随從,日行以侍衛二十人前導,左右各十人,名曰傍扈,豹尾槍殿如常制。
次二班侍衛列隊後行,或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侍衛什長二人率黃龍大纛行,其餘仍分令稽察逾越喧嘩者。
駐跸行營,以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二人入直,分宿禦營兩廂。
禦營黃幔城旌,以侍衛二十人四隅分宿,網城門内,以侍衛什長三人率親軍校等三十人環拱宿衛。
其禦跸圓明園日,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一人,于朝房住宿,其禁城則命内大臣一員代之。
朝會班次,歲于十二月将應入坐之一品武大臣、散秩大臣、前鋒擴軍統領、暨外省來京之都統、将軍職名開列進呈,恭候欽定。
其散秩大臣世襲者數人,為蒙古明安貝勒後一人,佟忠勇公國綱後一人,李懋烈公國翰後一人,覺羅武功郡王後一人,石忠毅公廷桂後一人,楊額驸舒後一人。
每缺出時,移咨該旗,将應襲人員開送,引見補授。
其兼攝者,為上驷院侍衛,每旗七人。
其兼尚虞、鷹鹞房、鹘房、十五善射、善騎射、善射鹄、善強弓、善撲等處侍衛,各有專司,統于三旗額内。
漢侍衛其一甲一名者充頭等侍衛,一甲二名三名充二等侍衛,二甲内簡選三等侍衛,三甲則簡選藍翎侍衛,如文員之編檢焉。
◎湯文正 湯文正公斌撫吳時,以清介自勵,敦厚風化,其下屬有貪酷者,皆善為勸勉,其不改者,始以法懲之。
郭總憲時任吳江令,以貪黩聞,公檄至省,教以貞廉。
郭曰:“所以貪酷者,以供前任某撫軍之欲故也。
今公既以清廉自矢,請寬一月之期,如聲名猶若昔,請公立置典刑可也。
”歸自洗其堂庑,曰:“前令郭已死,今來者又一郭也。
”其政治為之一變。
公首薦于朝,後卒為名臣。
徐中允既殉明節,其子俟齋昭法不仕本朝,隐于支硎山中。
公重其品,屏除驺從,徒步訪之。
俟齋辭以疾,公徘徊門外,久之始延入,待以粗粝,公為之醉飽,時人兩賢之。
仁皇帝初南巡,公引駕自盤門入,以為吳郡中最冷落者,曰:“無得使上知吳奢蕩,有損聖德。
”又請免漕糧數千百石,吳民至今感之。
時納蘭太傅明珠掌朝柄,前撫軍某,歲以萬金饋之,以為常,公終年不投一刺,明銜之。
會立東宮,明告仁皇帝曰:“前星春秋方盛,不可不以正人導之,如湯某其選也。
”仁皇帝允其言,遂召公以尚書銜守詹事府事,入輔東宮。
公素嚴正,入朝多所建白,人争疾之。
嘗待漏朝房,衆方促膝歡語,見公至,皆鳥獸散,終日無一人對語者,公笑謂人曰:“吾今入啞人國矣!”明猶恚怨不釋,命翁尚書叔元明章劾之,上知其忠,故優容之。
一日赴黃木廠查木歸,晚猶健飯
餘因縱火焚其松棚,火光燎然,山上賊聞之,皆退歸巢,因阖其四門為避守計。
時德鎮所率兵亦振旅還。
其固原士卒皆争先用命,奪其西壕梁進,賊當門拒之,兵無以入。
德鎮請用蔡人擒公孫翩計,述左氏‘多則死二人’之語。
餘曰:‘彼一勇夫,故可施此計。
今賊至萬人,徒傷勇夫,非計也。
’因命積柴。
時他門外賊未覺察,适大風霾,因風施火,俄見萬廈驟焚,我兵合圍其壕。
賊無路行,突煙出者鹹堕于壕,哭聲震天,火光竟夕。
火三日始燼,于焦骨中取賊首及骸屍,其賊遂平。
捷聞,純皇帝大喜,複餘職而責永,永遂恚且恨。
至己未歲,餘方逐張漢潮于漢中(事見另卷)。
永為松尚書筠所劾,其私度為餘漏言,乃密疏劾餘。
上命那尚書彥成代領餘衆,餘已擒張漢潮,方振旅而被逮,緻使功敗垂成,殊可惜也。
”其言颠末若此。
明故宿将,談戰鬥事形狀如繪,簡兵儲糗,鹹如兵法,非他人所易及者。
餘記丙辰夏問,潘箬舟侍禦(名紹經,蕲水人)。
聞明複起用,笑謂餘曰:“吾鄉人方人制肩輿,請明入楚,吾甘心願為其輿夫也。
”雖一時戲語,亦可觇公之威望也。
◎王文雄 自嘉慶丙辰春楚匪滋事,當事者過于持重,遂至蔓延三省,用兵十載,方至撲滅。
其中殉難者,提臣為王公文雄、花公連布、富公成、穆公克登額,鎮臣則諸公神保、朱公射鬥、袁公國钅黃、何公元卿、施公缙、德公光、凝公德、紮公爾杭阿、李公紹祖。
其中死尤烈者,以王、穆、花三将為最(穆、花事見另卷)。
王公,貴州人。
由行伍氵存至通州協副将,率直隸兵往援勳陽。
時陝撫為秦公承恩,性懦弱不知兵事。
賊遂猖獗,挺入陝境,至,秦惟閉城獨守,日夕哭泣,目皆腫。
公倉卒率直兵繞道擊之,陝境保全,公之力也。
事聞,秦受上賞。
公累擊賊,賊皆畏之,恨入切骨。
庚申夏,于棧道中猝遇賊,賊觇知公兵力單弱,乃四出紛擊。
公轉戰竟日,路既險峻,糧複斷絕,遂為賊擒。
公噴血痛罵,賊首曰:“此手戮吾三十二頭目之人,不可令其速死,以洩吾憤。
”乃支解竟日,賊既退,軍士于草中尋遺骸,惟餘一臂而已。
諸大将死節慘者,莫公若也。
事聞,上震悼,賜世襲一等子。
其嗣開雲以世蔭任台谏,建白有聲,今出為順德太守。
◎楊時齋提督 國家升平日久,提、鎮皆由武科積勞以緻開阃,初未娴于武略者居多。
故川、楚之變,将帥多不知兵,以緻敗衄。
其身經百戰而功績尤著者,以楊時齋軍門為最。
公名遇春,四川人。
由武舉入營。
紅苗之變,公以材官奔走其間,福文襄王見而奇之,曰:“此将材也。
”因擢至專阃。
時宜制府綿督陝、甘,畏葸不前,公谏曰:“甘、涼兵為天下勁卒,阿文成公曾将以平西域,今諸将猶有能談及者。
制軍據河山之險,擁精銳之卒,自關、隴西下,建瓴之勢,破敵必矣!奈何以百戰之卒,而畏烏合之衆也哉?”宜不能用其策。
額經略至陝,倚公為左右手。
公修髯偉貌,善撫馭士卒,其部下皆邪匪所反正者,腰懸長刀,形狀兇險,而公頤指氣使,愛戴之如父母。
故十載之間,所至克敵,聲價赫然。
公有黃騾,日馳數百裡,公乘以退賊,未有能及之者,故賊人畏之如虎。
其部下諸将如楊公芳、遊公雲棟、吳公廷剛、祝公廷彪皆由偏裨而公拔至專阃。
有郭令公之於李西平、渾太尉之風。
白馬關叛軍之役,官兵業經敗北,公獨騎至賊隊中,說以大義,賊即抛戈而降,其為賊所佩服若此。
甲戌春,公陛見來京,上召見優獎之,賜紫禁城騎馬,乾清門侍衛裡行,武臣中罕有比者。
今鎮陝中幾十餘載,而勇健猶如故雲。
◎議政大臣 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員,皆以滿臣充之,凡軍國重務不由閣臣票發者,皆交議政大臣會議。
每朝期,坐中左門外會議,如坐朝儀。
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然猶存其名以為滿大臣兼銜。
乾隆壬子,純皇帝特旨裁之。
◎領侍衛府 國初,以八旗将士平定寰區,鑲黃等三旗為天子自将,爰選其子弟,仿周官宮伯之制,命曰侍衛。
其日侍禁廷左右供趨走曰禦前侍衛,稍次日乾清門侍衛。
其值宿宮門者統曰三旗侍衛。
設領侍衛内大臣六員,外大臣六員,散秩大臣無定員,俱以世蔭公侯并王公子弟充之。
其班列諸尚書下,侍衛跻三階。
選其才俊者充随邸協理事務,班領十二員(每旗四人)。
掌文書政令諸事。
凡其班有六,班分奇偶以為離合。
其制凡十二日為一轉,每班先于園中值宿四日,後入禁中值宿二日,空閑六日,以為休沐之暇,更番輪值。
其行幸駐跸,宿衛一如禁中之制。
扈從,後扈二人,于禦前大臣内簡命;前引十人,于内大臣、散秩大臣及禦前侍衛内簡命。
遇郊、廟諸大祭祀,升殿、慶賀及巡幸啟跸、回銮日引導,常日駕出,則以侍衛二十員充前導隊豹尾班侍衛。
選功臣後裔六十人,日以二十人直後左門,乘輿出入,以十人執豹尾槍,十人佩儀刀侍于乾清門階下左右。
駕出,侍衛殿于後,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領之。
巡幸方嶽、木蘭行圍,禦前大臣侍衛暨乾清門侍衛均随從輪直。
侍衛以二班或三班随從,日行以侍衛二十人前導,左右各十人,名曰傍扈,豹尾槍殿如常制。
次二班侍衛列隊後行,或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侍衛什長二人率黃龍大纛行,其餘仍分令稽察逾越喧嘩者。
駐跸行營,以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二人入直,分宿禦營兩廂。
禦營黃幔城旌,以侍衛二十人四隅分宿,網城門内,以侍衛什長三人率親軍校等三十人環拱宿衛。
其禦跸圓明園日,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一人,于朝房住宿,其禁城則命内大臣一員代之。
朝會班次,歲于十二月将應入坐之一品武大臣、散秩大臣、前鋒擴軍統領、暨外省來京之都統、将軍職名開列進呈,恭候欽定。
其散秩大臣世襲者數人,為蒙古明安貝勒後一人,佟忠勇公國綱後一人,李懋烈公國翰後一人,覺羅武功郡王後一人,石忠毅公廷桂後一人,楊額驸舒後一人。
每缺出時,移咨該旗,将應襲人員開送,引見補授。
其兼攝者,為上驷院侍衛,每旗七人。
其兼尚虞、鷹鹞房、鹘房、十五善射、善騎射、善射鹄、善強弓、善撲等處侍衛,各有專司,統于三旗額内。
漢侍衛其一甲一名者充頭等侍衛,一甲二名三名充二等侍衛,二甲内簡選三等侍衛,三甲則簡選藍翎侍衛,如文員之編檢焉。
◎湯文正 湯文正公斌撫吳時,以清介自勵,敦厚風化,其下屬有貪酷者,皆善為勸勉,其不改者,始以法懲之。
郭總憲時任吳江令,以貪黩聞,公檄至省,教以貞廉。
郭曰:“所以貪酷者,以供前任某撫軍之欲故也。
今公既以清廉自矢,請寬一月之期,如聲名猶若昔,請公立置典刑可也。
”歸自洗其堂庑,曰:“前令郭已死,今來者又一郭也。
”其政治為之一變。
公首薦于朝,後卒為名臣。
徐中允既殉明節,其子俟齋昭法不仕本朝,隐于支硎山中。
公重其品,屏除驺從,徒步訪之。
俟齋辭以疾,公徘徊門外,久之始延入,待以粗粝,公為之醉飽,時人兩賢之。
仁皇帝初南巡,公引駕自盤門入,以為吳郡中最冷落者,曰:“無得使上知吳奢蕩,有損聖德。
”又請免漕糧數千百石,吳民至今感之。
時納蘭太傅明珠掌朝柄,前撫軍某,歲以萬金饋之,以為常,公終年不投一刺,明銜之。
會立東宮,明告仁皇帝曰:“前星春秋方盛,不可不以正人導之,如湯某其選也。
”仁皇帝允其言,遂召公以尚書銜守詹事府事,入輔東宮。
公素嚴正,入朝多所建白,人争疾之。
嘗待漏朝房,衆方促膝歡語,見公至,皆鳥獸散,終日無一人對語者,公笑謂人曰:“吾今入啞人國矣!”明猶恚怨不釋,命翁尚書叔元明章劾之,上知其忠,故優容之。
一日赴黃木廠查木歸,晚猶健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