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錄卷一

關燈
北宋諸家,無不畢肖。

    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實為一時之盛。

    其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或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具也。

     ◎廷寄 列聖天縱聰明,凡诏谕外吏,剀切機宜,辄中要。

    恐傳抄後有所洩漏,反使幹臣難以施為,故一時機密事件,皆命軍機大臣封緘嚴密,由驿傳遞,名曰廷寄。

    向例封面标軍機首揆名姓,自阿文成公沒後,純皇帝嫌涉專擅,命改為軍機大臣等寄雲。

    每月兵部将所寄封數,及寄外任何人名目,彙奏一次,蓋亦杜大臣有所私請托。

    實一代之良法,較諸前代綸音未降而輿隸鹹聞者,真不啻霄壤之别也。

     ◎上谕館 本朝列聖,家法相承,谕旨頒自樞府,或每谕萬言,或日數旨。

    綸式昭,積累繁富,恐有所遺漏,故特立上谕館,設主事二人,筆帖式若幹人,專司恭錄清、漢谕旨。

    每數月後彙奏一次,交起居注收藏。

    特簡閣臣二人綜理其事。

    真遠勝往代惟命詞臣視草诰制,又以骈體膚闊,陳陳相因,所謂依樣畫葫蘆者,真無濟于實事也。

     ◎國史館 國初沿明舊制,惟修列聖實錄,附載諸勳臣于内,祗履曆官階而已。

    康熙中,仁皇帝欽定功臣傳一百六十餘人,名曰《三朝功臣傳》,藏于内府。

    雍正中,修《八旗通志》,諸王公、大臣傳始備,然惟載豐沛世家,其他中州士族勳業茂著者,仍缺如也。

    其所取材,皆憑家乘,秉筆詞臣,又複視其好惡,任意褒貶,如開國名臣何溫順公和理、費直義公英東等諸傳,其文寥寥數則,而如蔡綏遠毓榮、蘇侍郎拜幾至萬言,皆剽竊碑版中語也。

    純皇帝夙知其弊,于乾隆庚辰,特命開國史館于東華門内,重簡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

    将舊傳盡行删,惟遵照實錄、檔冊諸籍所載,詳錄其人生平功罪,案而不斷,以待千古公論,真修史之良法也。

    後又重修《王公功績表傳》、《恩封王公表》、《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等書,一遵是例焉。

    嘉慶庚申,上複命補修列聖本紀,及天文、地理諸志乘,儒林、烈女等傳附之,一代之史畢具矣。

    其續錄者,以十年為則,陸續修之,以為萬祀之計也。

     ◎本朝欽定諸書 列聖萬幾之暇,乙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宮,以為士子仿模規範,實為萬目之巨觀也,今胪列其目于左。

    經部:《易經通注》四卷。

    《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

    《禦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禦纂周易述義》十卷。

    《日講書經解義》十三卷。

    《欽定書經傳說彙纂》二十四卷。

    《欽定詩經傳說彙纂》二十卷。

    《禦纂詩義折中》二十卷。

    《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

    《欽定儀禮義疏》四十八卷。

    《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

    《日講禮記解義》二十卷。

    《日講春秋解義》六十四卷。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三十八卷。

    《禦纂春秋直解》十六卷。

    《禦注孝經》一卷。

    《禦纂孝經集注》一卷。

    《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

    《禦纂律呂正義》五卷。

    《禦纂律呂正義後編》一百二十卷。

    《禦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

    《禦定音韻闡微》十八卷。

    《欽定同文統韻》六卷。

    《欽定葉韻彙輯》五十八卷。

    《欽定音韻述微》一百六卷。

    史部:《欽定明史》三百六十卷。

    《禦批通鑒輯覽》一百二十卷。

    《禦定通鑒綱目三編》四十卷。

    《開國方略》三十二卷。

    《禦定三逆方略》。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

    《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

    《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五十四卷、《正編》八十五卷、《續編》三十三卷。

    《平定兩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

    《臨清紀略》十六卷。

    《蘭州紀略》。

    《石峰堡紀略》。

    《台灣紀略》。

    《平定廓爾喀紀略》。

    《平苗紀略》。

    《平定三省教匪紀略》。

    《辛酉工赈紀略》。

    《太祖高皇帝聖訓》四卷。

    《太宗文皇帝聖訓》六卷。

    《世祖章皇帝聖訓》六卷。

    《聖祖仁皇帝聖訓》六十卷。

    《世宗憲皇帝聖訓》三十六卷。

    《高宗純皇帝聖訓》三百卷。

    《上谕内閣》一百五十九卷。

    《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

    《欽定明臣奏議》二十卷。

    《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

    《欽定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六十卷。

    《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

    《禦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

    《大清一統志》五百卷。

    《欽定熱河志》八十卷。

    《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三十卷。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

    《皇清職貢圖》九卷。

    《欽定盛京通志》一百卷。

    《詞林典故》八卷。

    《續詞林典故》□卷。

    《欽定曆代職官表》□□卷。

    《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

    《新定大清會典》□□卷。

    《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

    《新定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

    《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二卷。

    《欽定皇朝文獻通考》二百六十二卷。

    《欽定續通志》一百四十四卷。

    《欽定皇朝通志》一百卷。

    《欽定皇朝通典》二百卷。

    《幸魯盛典》四十卷。

    《萬壽盛典》一百二十卷。

    《欽定大清通禮》四十卷。

    《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

    《皇朝禮器圖式》二十八卷。

    《國朝宮史》三十六卷。

    《續國朝宮史》□□卷。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

    《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

    《八旗通志二集》□□□卷。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

    《欽定天祿琳琅》十卷。

    《禦制詳鑒闡要》二十卷。

    子部:《禦撰資政要覽》三卷、《後序》一卷。

    《聖谕廣訓》一卷。

    《庭訓格言》一卷。

    《禦制人臣儆心錄》一卷。

    《禦制日知荟要》一卷。

    《禦定孝經衍義》一百卷。

    《禦定内則衍義》十六卷。

    《禦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禦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禦定執法成憲》八卷。

    《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

    《欽定醫宗金鑒》九十卷。

    《禦定曆象考成》四十二卷。

    《禦定曆象考成後編》十卷。

    《禦定儀象考成》三十二卷。

    《禦制數理精蘊》五十三卷。

    《禦定星曆考源》六卷。

    《欽定協記辨方書》三十六卷。

    《欽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

    《石渠寶笈》四十四卷。

    《續石渠寶笈》□□卷。

    《錢錄》十六卷。

    《欽定西清古鑒》四十卷。

    《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

    《禦定古今圖書集成》五千二百卷。

    《欽定淵鑒類函》四百五十卷。

    《禦定骈字類篇》二百四十卷。

    《禦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

    《禦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

    《禦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二卷。

    《禦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

    《禦注道德經》二卷。

    集部:《聖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

    《世宗憲皇帝文集》三十卷。

    《高宗純皇帝樂善堂全集》三十卷。

    《禦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餘集》二卷。

    《禦制詩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餘集》□卷。

    今上皇帝《味餘書室集》□□卷。

    《禦制文初集》□□卷。

    《禦制詩初集》□□卷、《二集》□□卷。

    《禦定全唐文》五千卷。

    《禦選古文淵鑒》六十四卷。

    《禦定賦彙》一百四十卷、《外集》□□卷、《補遺》二十二卷。

    《禦定全唐詩》九百卷。

    《禦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四百八十二卷。

    《禦定曆代題畫詩類》一百二十卷。

    《禦選四朝詩》二百九十二卷。

    《禦定全金詩》七十四卷。

    《禦選唐詩》三十二卷。

    《禦選唐宋文醇》五十卷。

    《禦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

    《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

    《續皇清文穎》□□卷。

    《欽定四書文》四十一卷。

    《禦定曆代詩餘》一百二十卷。

    《禦定詞譜》四十卷。

    《禦定曲譜》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