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柴大紀及監司永福、同知楊廷理等率兵民固守,賊屢攻之不能破。
而彰化之鹿港賊已遣僞官來監稅,有泉民林湊等起義擒之,是以府城、鹿港兩海口俱未失。
閩中聞變,時總督雅德被逮,将軍常青本以甯王府長史起家,老而耄,以和相私人故,得署督印。
時毫無措置,惟檄黃仕簡及陸路提督任承恩入台擒賊。
時黃病初愈,策杖而行。
任為金川殉難總兵官任舉之子,少年世蔭,素不知兵。
二将軍倉卒入台,仕簡由廈門渡海入府城,承恩亦由蚶江渡海入鹿港,俱以五十二年正月初旬至,賊勢稍斂。
仕簡卧病床箦,因命大紀北取諸羅,總兵官郝壯猷南取鳳山。
大紀骁将也,率鄉兵數百,說以大義,轉戰賊寨間,屢擒其首,遂恢複諸羅,固守之。
壯猷南出二十裡,為賊所阻,任承恩之至鹿港也,距大裡弋賊巢僅四十裡,亦觀望不敢進,壯猷頓兵幾五十日,二月二十一日始進鳳山。
鳳山空無人,招民複業,賊即潛入其中與外賊相應。
三月十日城複陷,遊擊鄭嵩死焉,壯猷等遁歸府城。
先是,二月中,上見兩提督彼此觀望,恐不能速殄賊也,有旨命常青往督師。
青不得已,遷延入台,踞府城,百姓以青為督府,當知兵,人心稍定。
閩督李侍堯甫莅任,即預約廣督孫士毅調兵四千備緩急。
而鳳山再陷之信至,立即趣兵往,遂以三月末悉抵台,賊方攻城急,賴以不陷。
李侍堯又奏調浙兵三千,上益以駐防滿兵一千,令将軍恒瑞為參贊赴府城,提督藍元枚亦為參贊,分浙兵二千赴鹿港。
有旨以失律誅郝壯猷,于是諸将鹹思進兵,而常青畏葸,日夜惟涕泣而已。
時賊雖猖獗,勢力尚未甚大,各村民俱未為所脅也,而諸将以五月二十四日出師,城中士民鹹設犒酒以待。
甫交綏,常青戰栗,手不能舉鞭,于軍中大呼曰:“賊砍老子頭矣!”即策馬遁,諸将因之即退,賊大歡嘯而歸。
青入城,即令閉關,又請兵一萬。
賊得以暇蠶食各村,不從者辄殺,于是遍域皆賊矣。
莊大田驅以擾府城,林爽文驅以擾諸羅,勢益熾。
迨官兵從鄰省調至閩,又守風過海,凡兩三月,則我兵僅增萬,而賊已增十萬矣。
諸羅為南北之中,林爽文必欲陷之,自六月中攻圍,連日夕不止。
大紀指揮諸将雲:“語曰‘有城守責者,生死以之’,大紀雖武夫,敢棄天子所付之封疆乎?誓與此賊始終可也。
”因置酒召諸将飲,席間親酌之酒,揮涕拜諸将曰:“君等如能堅守固佳,否則斫大紀以降賊,無使蒼生遭鋒镝也。
”諸将感激用命,日夜防守甚嚴,時出軍擾賊營。
賊用呂公車,以數百人牽之,擊城北堞,城上用飛炮碎之。
賊複用火箭射雉樓,諸将預蓄水桶,随手撲滅。
賊日夜喧噪以亂軍心,城中鼓角應之,使不得聞,如是者凡百日。
諸義民鼓于忠節,各皆出饷勞軍,城賴以濟。
大紀數遣敢死士突圍出,請救于常青,青笑曰:“若是呆漢,适足以予賊,始快餘心也。
”終不發兵救之。
副将蔡攀龍請行,上複嚴旨督責,青不得已,命孱弱兵數百,使攀龍率之往援,鹹沒于敵,惟蔡僅得入城。
諸羅之圍益密,入者不能再出,大紀告急之文,用小字書寸紙,募人間道夜行,始得達府。
而賊禁粒米不得入城,城中士庶已饑疲不能支。
上谕大紀,命拔身出,大紀以士庶已共守久,恐遭賊屠戮,誓死不出。
奏聞,上垂泣曰:“大紀忠誠,雖古名将何以複加,所謂我君臣各盡其道也。
”因封大紀為一等嘉義伯,世襲罔替,賜銀一萬兩。
念諸羅被圍久,特改名嘉義,以旌士民。
時常青在府城,欲棄城遁者再,賴諸将護持,因密劄哀乞和相,請以他将往代。
和相晏見奏之,上亦預燭青必偾事。
六月中,即調陝督福康安為将軍,及領侍衛内大臣海蘭察來統兵,并發明诏,聲言調兵十餘萬來滅賊。
冬十月,所調蜀番及粵西兵共五千先至,有旨官兵不必至府城,當即往鹿港進。
會飓風不得渡,守風于崇武澳。
二十八日忽得順風,一晝夜數百艘盡抵鹿港海口,樯竿如栉,列數裡。
賊聞之,不測多寡,謂真有十萬兵至;始懼。
十一月八日,福康安等起行,賊方列拒于侖仔頂,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發矢殪數十賊,賊大驚曰:“是何老騎兵,強壯乃爾?”遂即披靡。
海蘭察笑曰:“此一群犬耳,何畏之有。
”遂麾兵入。
蓋時常青僞造蜚語,謂賊有異術,實不可撄,福康安亦先惑其言,至是始知其妄,乃沿路複擊殺之,伺隙者至朱稠山,再敗之,即以是日抵嘉義。
城中官民出迎,饑羸無人色,見福至,無不欷啜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
惟大紀以功高,與福康安抗行賓主禮,康安銜之,遂密奏其人奸詐難信。
會侍郎德成自海上監修城垣歸,複媒孽大紀之短。
上信其言,遂以前貪縱事,逮大紀及永福入,先後正法。
而大紀部下諸将李長庚、王得祿、邱良功等,後皆有所建樹,立功海上,蓋承大紀訓也。
嘉義城北有山名小半天者。
四面陡絕,賊遁而聚于此。
十八日,福康安率将士百道仰攻,又克之。
賊自猖亂以來,狃見常青畏怯,以官軍不足畏,不虞此次之難抗也,遂遁歸大裡代。
賊巢已築,土城堅固,二十四日,官兵至,賊猶數萬出拒,退而複集者數次。
既夕,我兵伏溝坎間,賊萬炬來索戰,我兵在暗中,賊不能見,而我兵視賊,則曆曆可數,發槍箭無不中賊。
賊自知失計,遽滅火,複擊鼓來攻,我兵又從鼓聲處擊之,殺死無算。
黎明進兵,遂克其城,林爽文已攜孥走,據守集集埔。
其地前臨大溪,溪之上,就高岸壘石為陡牆,長數裡,其所預營厄險處也。
十二月五日,官兵騰而上,殺千餘人,于是賊黨皆潰。
林爽文先匿其妻孥于番社,惟與死黨數十人竄窮谷叢箐中。
十三日,先獲其孥,福康安又遣使入大山,怵以兵威,生番懼,遂獻爽文出。
而莊大田雖與林爽文同逆,又各自号召不相下,乘官兵未南,益焚掠聚糧為旅拒計。
已又思出降,計未定,而福康安已于十六日抵牛莊。
大田倉猝出拒,敗而走,官軍連蹴之,累戰皆捷。
極南有地名郎峤者,負山臨海,最遼阻,莊大田力不支,與其黨潛匿焉。
福康安先遣水師由海道繞而截之于水,自以大兵環山圍之,賊沖突不能出,陣殺者數千,溺海者數千,擒而戮者亦數千,莊大田遂就獲,台灣平。
上大喜,封福康安為一等嘉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紫缰辔以旌之,其餘将士皆優赉焉。
常青以失機被逮,複以重賄賂和相,和以其年老多病語奏,上宥之。
逾年,複為禮部尚書,卒終于任。
至今台民猶有餘憾焉。
◎癸酉之變 白蓮邪教起自元末紅巾之亂,明季唐賽兒、徐鴻儒等相沿不絕,蓋由狐怪所傳,其經卷皆盜襲釋氏之文,而鄙亵不成文理。
又以“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為真言,書于白絹,暗室供之。
其教以道祖為重,又有天魔女諸名位,以持齋修善為名,而暗蓄逆志,謀為不軌。
其教自京畿迤南學習者衆,乾隆中,傅文忠任九門提督時,曾捕獲黃村妖婦某氏伏法,其黨懲治有差,其風稍熄。
而蔓延至楚、豫、秦、蜀諸省,遂有嘉慶丙辰楚北揭竿之亂,兵興九載,然後撲滅。
其傳習京畿者,久而益熾,又變為八卦、榮華、紅陽、白陽諸名,大吏相安無事,不複根究。
有林清者,本籍浙江人,久居京邸,住京南宋家莊。
幼為王提督柄弄童,随王于苗疆久,頗解武伎,遂為彼教所推,尊為法祖。
其人颀身黧面,髯張如猬,自以智謀過人,其實愚魯異常。
因掌教久,積募銀米,家業頗豐,遂蓄不逞之志。
大内太監多河間諸縣人,有劉金、劉得才等,其家即素習邪教者,選入禁中,遂與茶房太監楊進忠等傳教,羽翼頗衆,因與林清交結。
會辛未秋,彗星出西北方,欽天監又奏改癸酉閏八月于次春二月,諸賊乃以為預兆。
又其經有“八月中秋黃花落地”語,遂附會其說,以為本朝不宜閏八月,故欽天監改之,而不知康熙戊戌久有之也。
楊進忠颀而長,面目兇險,遂以鑄軍器為己任,暗于宣武門鐵市中鑄刀數百柄。
林清邀結其黨數千人,其中祝現、屈五、劉第五、劉呈祥、支進财、陳爽、李五等為巨魁,遂與劉進财等暗約,于九月十五日午時入禁城起事。
有漢軍獨石口都司曹倫者,侍郎曹瑛後也。
家素貧,嘗得林清助,遂入賊黨。
适之任所,乃命其子曹福昌勾連不軌之徒,許為城中内應。
福昌欲于十七日起事,蓋以是日上駐跸白澗,諸王大臣皆往迎銮,乘其間也。
而林清狃于經言,未及改期。
本欲聚數百人入,而諸逆監以為大内地不廣闊,難容多人,又妄恃林清果有邪術可以緻勝,而清又倚賴諸逆監谙熟禁中路,以為導引,遂以二百人為額。
然其人皆市井無賴,初無智略,又其謀不慎秘,頗為人知。
林清嘗步行街衢,風開其袂,露懸坎卦腰脾,為市人所窺見。
又飲于友人室,醉後露大逆語。
然諸有司皆以株連太監,故不敢究诘。
至黃村同知張步高與林清結為昆仲,以希他計,籲可怪也。
其黨祝現者,本豫王包衣人,居桑垡村,充豫王莊頭,家頗豐。
其弟祝嵩慶頗不善兄所為,知其反期已決,奔告豫王。
豫王裕豐初欲舉發,會有尼之者,豫王于壬申年上大閱南海子日,亦曾寓宿林清家中,故匿不敢奏聞。
盧溝司巡檢陳紹榮,因居民逃竄,訪知其謀,于數日前申報宛平縣,縣令某已有簽派弓兵翕同擒剿之劄,會亦不果。
步軍統領吉倫,貪吏也,營員久相申報,吉倫以事幹禁禦,不肯究訊。
數日前,方攜酒遊香界寺,吟詠竟日,托言迎銮白澗,是日驺從出都門。
有左營參将某,攀輿以告曰:’都中情形大有所叵測,尚書請留,以為民望。
”吉倫正襟厲色曰:“近日太平乃爾,爾作此瘋語耶?”揮輿竟去。
十四日,林清賊黨分二隊:其東自董村至者,以祝現、屈五為首,約由東華門而入;其西自黃村至者,以李五、宋進财為首,約于菜市口齊集,由西華門而入。
正陽門外開慶隆戲園劉姓者,亦其黨羽,曾授逆職為巡城禦史。
是日延李五等入其戲園觀劇,酣飲竟日,而營坊諸官莫有過而問者,其去木偶幾希矣。
十五日午,太監劉得财引祝現等由東華門入,會有賣煤者與之争道,賊脫衣露刃,為司阍官兵覺察,驟掩其扉,賊喧然出刃,闌入者陳爽等十數人,屈五等皆遁逃。
有今禮部侍郎覺羅公寶興者,侍直上書房,甫退直出,适遇賊舞刀入,白光燦然,寶踉跄奔入。
時署護軍統領為楊述曾,漢軍人,由參領起家,初無智略,因率數護軍禦之,殺數賊于協和門下,而官兵受傷者亦多。
寶侍郎遂命掩景運門,入告皇次子。
皇次子從容布置,命侍者攜鳥槍入,并嚴命禁城四門,促官兵入捕賊。
劉得财引二賊入蒼震門,欲手刃太監督領侍常永貴,洩其夙忿,為太監顧某擊擒之。
其由西華門入者,時倉卒門不及阖,遂全隊入,楊進忠與其徒高廣福引之。
尚衣監為制上服處,楊嘗乞其補綴而不與值,司衣者拒之。
楊以是隙,遂引賊入,全行屠害,存者無幾,有老婦數人藏于荊棘中獲免。
遂入文穎館,殺供事數人。
陶凫芗編修梁方校書,聞門外履聲橐然,突然問曰:“金銮殿在何所?”其愚蠢也若此。
陶仆駱升方提茶至,遂以身障凫芗,賊傷數刃,凫芗得以免。
其賊遂叢集隆宗門,門已阖,有護軍某,知事急,懷合符于身,亦被數刃,懵然卧階下,合符得以保全。
賊由門外諸廊房得逾牆窺大
而彰化之鹿港賊已遣僞官來監稅,有泉民林湊等起義擒之,是以府城、鹿港兩海口俱未失。
閩中聞變,時總督雅德被逮,将軍常青本以甯王府長史起家,老而耄,以和相私人故,得署督印。
時毫無措置,惟檄黃仕簡及陸路提督任承恩入台擒賊。
時黃病初愈,策杖而行。
任為金川殉難總兵官任舉之子,少年世蔭,素不知兵。
二将軍倉卒入台,仕簡由廈門渡海入府城,承恩亦由蚶江渡海入鹿港,俱以五十二年正月初旬至,賊勢稍斂。
仕簡卧病床箦,因命大紀北取諸羅,總兵官郝壯猷南取鳳山。
大紀骁将也,率鄉兵數百,說以大義,轉戰賊寨間,屢擒其首,遂恢複諸羅,固守之。
壯猷南出二十裡,為賊所阻,任承恩之至鹿港也,距大裡弋賊巢僅四十裡,亦觀望不敢進,壯猷頓兵幾五十日,二月二十一日始進鳳山。
鳳山空無人,招民複業,賊即潛入其中與外賊相應。
三月十日城複陷,遊擊鄭嵩死焉,壯猷等遁歸府城。
先是,二月中,上見兩提督彼此觀望,恐不能速殄賊也,有旨命常青往督師。
青不得已,遷延入台,踞府城,百姓以青為督府,當知兵,人心稍定。
閩督李侍堯甫莅任,即預約廣督孫士毅調兵四千備緩急。
而鳳山再陷之信至,立即趣兵往,遂以三月末悉抵台,賊方攻城急,賴以不陷。
李侍堯又奏調浙兵三千,上益以駐防滿兵一千,令将軍恒瑞為參贊赴府城,提督藍元枚亦為參贊,分浙兵二千赴鹿港。
有旨以失律誅郝壯猷,于是諸将鹹思進兵,而常青畏葸,日夜惟涕泣而已。
時賊雖猖獗,勢力尚未甚大,各村民俱未為所脅也,而諸将以五月二十四日出師,城中士民鹹設犒酒以待。
甫交綏,常青戰栗,手不能舉鞭,于軍中大呼曰:“賊砍老子頭矣!”即策馬遁,諸将因之即退,賊大歡嘯而歸。
青入城,即令閉關,又請兵一萬。
賊得以暇蠶食各村,不從者辄殺,于是遍域皆賊矣。
莊大田驅以擾府城,林爽文驅以擾諸羅,勢益熾。
迨官兵從鄰省調至閩,又守風過海,凡兩三月,則我兵僅增萬,而賊已增十萬矣。
諸羅為南北之中,林爽文必欲陷之,自六月中攻圍,連日夕不止。
大紀指揮諸将雲:“語曰‘有城守責者,生死以之’,大紀雖武夫,敢棄天子所付之封疆乎?誓與此賊始終可也。
”因置酒召諸将飲,席間親酌之酒,揮涕拜諸将曰:“君等如能堅守固佳,否則斫大紀以降賊,無使蒼生遭鋒镝也。
”諸将感激用命,日夜防守甚嚴,時出軍擾賊營。
賊用呂公車,以數百人牽之,擊城北堞,城上用飛炮碎之。
賊複用火箭射雉樓,諸将預蓄水桶,随手撲滅。
賊日夜喧噪以亂軍心,城中鼓角應之,使不得聞,如是者凡百日。
諸義民鼓于忠節,各皆出饷勞軍,城賴以濟。
大紀數遣敢死士突圍出,請救于常青,青笑曰:“若是呆漢,适足以予賊,始快餘心也。
”終不發兵救之。
副将蔡攀龍請行,上複嚴旨督責,青不得已,命孱弱兵數百,使攀龍率之往援,鹹沒于敵,惟蔡僅得入城。
諸羅之圍益密,入者不能再出,大紀告急之文,用小字書寸紙,募人間道夜行,始得達府。
而賊禁粒米不得入城,城中士庶已饑疲不能支。
上谕大紀,命拔身出,大紀以士庶已共守久,恐遭賊屠戮,誓死不出。
奏聞,上垂泣曰:“大紀忠誠,雖古名将何以複加,所謂我君臣各盡其道也。
”因封大紀為一等嘉義伯,世襲罔替,賜銀一萬兩。
念諸羅被圍久,特改名嘉義,以旌士民。
時常青在府城,欲棄城遁者再,賴諸将護持,因密劄哀乞和相,請以他将往代。
和相晏見奏之,上亦預燭青必偾事。
六月中,即調陝督福康安為将軍,及領侍衛内大臣海蘭察來統兵,并發明诏,聲言調兵十餘萬來滅賊。
冬十月,所調蜀番及粵西兵共五千先至,有旨官兵不必至府城,當即往鹿港進。
會飓風不得渡,守風于崇武澳。
二十八日忽得順風,一晝夜數百艘盡抵鹿港海口,樯竿如栉,列數裡。
賊聞之,不測多寡,謂真有十萬兵至;始懼。
十一月八日,福康安等起行,賊方列拒于侖仔頂,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發矢殪數十賊,賊大驚曰:“是何老騎兵,強壯乃爾?”遂即披靡。
海蘭察笑曰:“此一群犬耳,何畏之有。
”遂麾兵入。
蓋時常青僞造蜚語,謂賊有異術,實不可撄,福康安亦先惑其言,至是始知其妄,乃沿路複擊殺之,伺隙者至朱稠山,再敗之,即以是日抵嘉義。
城中官民出迎,饑羸無人色,見福至,無不欷啜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
惟大紀以功高,與福康安抗行賓主禮,康安銜之,遂密奏其人奸詐難信。
會侍郎德成自海上監修城垣歸,複媒孽大紀之短。
上信其言,遂以前貪縱事,逮大紀及永福入,先後正法。
而大紀部下諸将李長庚、王得祿、邱良功等,後皆有所建樹,立功海上,蓋承大紀訓也。
嘉義城北有山名小半天者。
四面陡絕,賊遁而聚于此。
十八日,福康安率将士百道仰攻,又克之。
賊自猖亂以來,狃見常青畏怯,以官軍不足畏,不虞此次之難抗也,遂遁歸大裡代。
賊巢已築,土城堅固,二十四日,官兵至,賊猶數萬出拒,退而複集者數次。
既夕,我兵伏溝坎間,賊萬炬來索戰,我兵在暗中,賊不能見,而我兵視賊,則曆曆可數,發槍箭無不中賊。
賊自知失計,遽滅火,複擊鼓來攻,我兵又從鼓聲處擊之,殺死無算。
黎明進兵,遂克其城,林爽文已攜孥走,據守集集埔。
其地前臨大溪,溪之上,就高岸壘石為陡牆,長數裡,其所預營厄險處也。
十二月五日,官兵騰而上,殺千餘人,于是賊黨皆潰。
林爽文先匿其妻孥于番社,惟與死黨數十人竄窮谷叢箐中。
十三日,先獲其孥,福康安又遣使入大山,怵以兵威,生番懼,遂獻爽文出。
而莊大田雖與林爽文同逆,又各自号召不相下,乘官兵未南,益焚掠聚糧為旅拒計。
已又思出降,計未定,而福康安已于十六日抵牛莊。
大田倉猝出拒,敗而走,官軍連蹴之,累戰皆捷。
極南有地名郎峤者,負山臨海,最遼阻,莊大田力不支,與其黨潛匿焉。
福康安先遣水師由海道繞而截之于水,自以大兵環山圍之,賊沖突不能出,陣殺者數千,溺海者數千,擒而戮者亦數千,莊大田遂就獲,台灣平。
上大喜,封福康安為一等嘉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紫缰辔以旌之,其餘将士皆優赉焉。
常青以失機被逮,複以重賄賂和相,和以其年老多病語奏,上宥之。
逾年,複為禮部尚書,卒終于任。
至今台民猶有餘憾焉。
◎癸酉之變 白蓮邪教起自元末紅巾之亂,明季唐賽兒、徐鴻儒等相沿不絕,蓋由狐怪所傳,其經卷皆盜襲釋氏之文,而鄙亵不成文理。
又以“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為真言,書于白絹,暗室供之。
其教以道祖為重,又有天魔女諸名位,以持齋修善為名,而暗蓄逆志,謀為不軌。
其教自京畿迤南學習者衆,乾隆中,傅文忠任九門提督時,曾捕獲黃村妖婦某氏伏法,其黨懲治有差,其風稍熄。
而蔓延至楚、豫、秦、蜀諸省,遂有嘉慶丙辰楚北揭竿之亂,兵興九載,然後撲滅。
其傳習京畿者,久而益熾,又變為八卦、榮華、紅陽、白陽諸名,大吏相安無事,不複根究。
有林清者,本籍浙江人,久居京邸,住京南宋家莊。
幼為王提督柄弄童,随王于苗疆久,頗解武伎,遂為彼教所推,尊為法祖。
其人颀身黧面,髯張如猬,自以智謀過人,其實愚魯異常。
因掌教久,積募銀米,家業頗豐,遂蓄不逞之志。
大内太監多河間諸縣人,有劉金、劉得才等,其家即素習邪教者,選入禁中,遂與茶房太監楊進忠等傳教,羽翼頗衆,因與林清交結。
會辛未秋,彗星出西北方,欽天監又奏改癸酉閏八月于次春二月,諸賊乃以為預兆。
又其經有“八月中秋黃花落地”語,遂附會其說,以為本朝不宜閏八月,故欽天監改之,而不知康熙戊戌久有之也。
楊進忠颀而長,面目兇險,遂以鑄軍器為己任,暗于宣武門鐵市中鑄刀數百柄。
林清邀結其黨數千人,其中祝現、屈五、劉第五、劉呈祥、支進财、陳爽、李五等為巨魁,遂與劉進财等暗約,于九月十五日午時入禁城起事。
有漢軍獨石口都司曹倫者,侍郎曹瑛後也。
家素貧,嘗得林清助,遂入賊黨。
适之任所,乃命其子曹福昌勾連不軌之徒,許為城中内應。
福昌欲于十七日起事,蓋以是日上駐跸白澗,諸王大臣皆往迎銮,乘其間也。
而林清狃于經言,未及改期。
本欲聚數百人入,而諸逆監以為大内地不廣闊,難容多人,又妄恃林清果有邪術可以緻勝,而清又倚賴諸逆監谙熟禁中路,以為導引,遂以二百人為額。
然其人皆市井無賴,初無智略,又其謀不慎秘,頗為人知。
林清嘗步行街衢,風開其袂,露懸坎卦腰脾,為市人所窺見。
又飲于友人室,醉後露大逆語。
然諸有司皆以株連太監,故不敢究诘。
至黃村同知張步高與林清結為昆仲,以希他計,籲可怪也。
其黨祝現者,本豫王包衣人,居桑垡村,充豫王莊頭,家頗豐。
其弟祝嵩慶頗不善兄所為,知其反期已決,奔告豫王。
豫王裕豐初欲舉發,會有尼之者,豫王于壬申年上大閱南海子日,亦曾寓宿林清家中,故匿不敢奏聞。
盧溝司巡檢陳紹榮,因居民逃竄,訪知其謀,于數日前申報宛平縣,縣令某已有簽派弓兵翕同擒剿之劄,會亦不果。
步軍統領吉倫,貪吏也,營員久相申報,吉倫以事幹禁禦,不肯究訊。
數日前,方攜酒遊香界寺,吟詠竟日,托言迎銮白澗,是日驺從出都門。
有左營參将某,攀輿以告曰:’都中情形大有所叵測,尚書請留,以為民望。
”吉倫正襟厲色曰:“近日太平乃爾,爾作此瘋語耶?”揮輿竟去。
十四日,林清賊黨分二隊:其東自董村至者,以祝現、屈五為首,約由東華門而入;其西自黃村至者,以李五、宋進财為首,約于菜市口齊集,由西華門而入。
正陽門外開慶隆戲園劉姓者,亦其黨羽,曾授逆職為巡城禦史。
是日延李五等入其戲園觀劇,酣飲竟日,而營坊諸官莫有過而問者,其去木偶幾希矣。
十五日午,太監劉得财引祝現等由東華門入,會有賣煤者與之争道,賊脫衣露刃,為司阍官兵覺察,驟掩其扉,賊喧然出刃,闌入者陳爽等十數人,屈五等皆遁逃。
有今禮部侍郎覺羅公寶興者,侍直上書房,甫退直出,适遇賊舞刀入,白光燦然,寶踉跄奔入。
時署護軍統領為楊述曾,漢軍人,由參領起家,初無智略,因率數護軍禦之,殺數賊于協和門下,而官兵受傷者亦多。
寶侍郎遂命掩景運門,入告皇次子。
皇次子從容布置,命侍者攜鳥槍入,并嚴命禁城四門,促官兵入捕賊。
劉得财引二賊入蒼震門,欲手刃太監督領侍常永貴,洩其夙忿,為太監顧某擊擒之。
其由西華門入者,時倉卒門不及阖,遂全隊入,楊進忠與其徒高廣福引之。
尚衣監為制上服處,楊嘗乞其補綴而不與值,司衣者拒之。
楊以是隙,遂引賊入,全行屠害,存者無幾,有老婦數人藏于荊棘中獲免。
遂入文穎館,殺供事數人。
陶凫芗編修梁方校書,聞門外履聲橐然,突然問曰:“金銮殿在何所?”其愚蠢也若此。
陶仆駱升方提茶至,遂以身障凫芗,賊傷數刃,凫芗得以免。
其賊遂叢集隆宗門,門已阖,有護軍某,知事急,懷合符于身,亦被數刃,懵然卧階下,合符得以保全。
賊由門外諸廊房得逾牆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