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嶽青天
嶽少保起,滿洲人。
以孝廉起家。
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貪黩著,公入署時,命仆自屋宇器用皆洗滌之,曰:“勿缁染其污迹也。
”後與将軍某抗,罷官。
今上親政,首起用為山東布政使,俄調任江蘇巡撫。
公以清介自矢,夫人親掌簽押,署中僮仆不過數人。
出則驺從蕭條,屏卻輿轎,瘦骖敝服,居然寒素。
禁止遊船妓館,無事不許宴賓演劇,吳下奢侈之風為之一變,實數十年中所未有者。
其馭下甚寬,然不假以事權,嘗與客共談,指其侍從曰:“若輩惟可令其灑掃趨走,烹茶吸煙而已。
署中政事,乃天子付我輩者,安可使其與聞?從來大吏多不能令終者,皆倚任若輩為心腹故也。
”其夫人尤嚴正。
公嘗往籍畢山尚書産,歸已暮,面微醺,夫人正色告曰:“山尚書即以耽于酒色故,至于家産蕩然。
今相公觸目驚心,方畏戒之不暇,乃複效彼為耶!”公長謝乃已。
故吳民至今思之,演為《嶽青天歌》,以湯文正之後一人而已。
◎昌齡藏書 傅察太史昌齡,傅閣峰尚書子。
性耽書史,築謙益堂,丹鉛萬卷,錦軸牙簽,為一時之盛,通志堂藏書雖多,其精粹蔑如也。
今日其家式微,其遺書多為餘所購。
如宋末《江湖》諸集,多公自手鈔者,亦想見其風雅也。
◎馬壯節公 馬壯節公諱铨,初中乾隆壬申武探花,因與同僚角故罷官。
入京營為武弁,傅文忠公甚倚任之。
複中庚辰探花,世人榮之。
遊至四川提督,從征金川。
時,溫相國福擁兵不進,公慨然曰:“金川蕞爾小夷,經大兵兩度撻伐,不能獲尺寸之利,乃至屯師經年,老師縻饷,安用将帥為也!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出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将何物歸報天子?真所謂空搖羽扇,無計請纓者也。
”溫笑斥其妄。
其後木果木之敗,公殿後隊,手戮數十賊,力盡乃死。
同難者有董提督天弼、牛提督天畀,皆不及公之勇烈雲。
◎薩賴爾之叛 準夷初亂時,達什達瓦部下有宰桑薩賴爾者,不肯他屬,率千戶首先降。
純皇帝召見,詢以準夷事,薩曰:“目今諸台吉皆觊觎大位,各不相下。
達爾劄以方外之人,篡弑得國,誰肯願為其仆?況往昔噶爾丹在時,優待下屬,親如骨肉,其宰桑有功者,噶親酌酒割肉食之。
每秋末行圍,争較禽獸,彎弓馳騁,毫無君臣之别,故人樂為之用。
今達爾劄妄自尊大,仿效漢習。
每召對時,長跪請命,謦之下,死生以之。
故故舊切齒,其危亡可立待也。
”上悅,授散秩大臣。
其後,其國互相篡弑,卒如薩言。
及阿睦爾撒納叩關,薩複奏其為衆部所畏服,正可資以前驅,迅掃殘孽。
上乃拜薩為副将軍,率所降衆往讨。
及伊犁複變,班、鄂二公召薩議之,薩曰:“阿逆智勇兼備,何可以撄其鋒?不如裹糧先歸,覆命天子,将準夷全部畀之,則其禍立解也。
”鄂襄勤曰:“為王守土之臣,安可以地資賊?當此危急之時,理宜效死弗去,豈可捧首逃竄,緻對于司敗也?”薩怫然曰:“豎儒安知兵家事?”因策馬去,改易厄魯特衣冠以叛。
及策公楞收複伊犁時,薩複腼顔以歸,迎大軍于土魯番。
上命械至京,陳文勤公請首誅之,上曰:“死綏之義,惟士大夫之所宜守,薩賴爾乃藩部孱臣,安知大節?未可苛加責備。
如卿所言,反高視薩賴爾矣。
”因命其泥首于班、鄂二公之柩前,乃釋其縛。
後複授内大臣,數年始卒。
夫以亡國俘虜,因其歸誠之早,乃至諒其苦衷,曲法以貸,亦可觇純皇帝之寬仁大度矣。
◎李昭信相公 李昭信相國侍堯,為忠襄公永芳四世孫。
少以世蔭膺宿衛。
純皇帝見曰:“此天下奇才也!”立授滿洲副都統。
部臣以違例尼之,上曰:“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後任廣東将軍,即轉兩粵制府,先後幾二十餘年。
公短小精敏,機警過人,凡案籍經目,終身不忘,其下屬谒見,數語即知其才幹。
擁幾高坐,談其邑之肥瘠利害,動中要。
州縣有陰事者,公即縷縷道之,如目睹其事者,故謦之下,人皆悚栗。
然性驕奢貪黩,竭民膏脂,又善納貢獻,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從風而靡,識者譏之。
任雲貴總督,以受納下屬賄賂故下獄。
廷議大辟,上終憐其才,故緩其獄。
複曆任陝甘、兩湖、浙閩諸制府,而貪黩仍如故。
其督閩時,值台灣之變,上以常青非将材,恐不能守台郡,令其全師以歸,待福文襄王至,再籌進取。
公以台為岩邑,一旦失守,非十萬兵不易取,恐有失機宜,因将谕節去數語,錄寄常青,然後具疏請罪。
上大悅,以為處置得宜,有古大臣風度,賜雙眼孔雀翎,褒谕獎之。
其處大事,明決若此,亦未可徒責以素絲之節也。
◎烏提督 乾隆甲午,壽張民王倫作亂,孫總兵惟一舉兵剿之,衆寡不敵。
徐中丞績檄合省兵,與河督姚立德會剿,戰于柳川。
賊初起事,皆烏合衆,見官兵甚畏。
徐故書生,紀律頗疏,又令将軍器縛載後乘,倉卒遇賊,士卒皆徒手與敵,遂至大潰。
宗室某,首先逃遁,徐中丞避兵東昌,賊遂猖獗。
進圍臨清,時守将為葉清,故武科子弟,善于詩,書擘窠字,倉卒乘馬傷髀。
署知州秦震鈞與參将烏公大經任守城責,各堞立烽燧,造火器及擊木石等具,嚴察奸諜,曉谕居民,令其分地而守。
賊屢次攻之,火器驟發,斃賊無算。
賊首王倫對城張黃蓋,奏鼓樂,指揮其衆。
公令敢死士數人突出擊之,幾獲倫,其黨抵死禦之,倉卒奔去。
後舒文襄公率禁旅救之,其圍始解。
舒公召公詢其颠末,公應對詳明,舒薦于朝。
純皇帝召見,奇公貌,曰:“真将種也。
”公故修髯嶽立,望之生畏雲。
後氵存擢至甘肅提督,終于任。
◎孝感之戰 癸酉秋,餘掌棘闱搜檢事,與明參政亮同事數日,聞其談孝感戰事頗詳,故隐括其詞于卷中。
明雲:“嘉慶丙辰夏,湖北孝感滋事,毗連三省,賊衆蟻聚數萬,總統永公保屢為所敗,先後征兵數千,皆全軍覆沒。
餘方獲罪,以侍衛銜自西域歸,純皇帝命餘往代。
餘行至當陽,路谒畢制府沅,時惟有固原、西甯兵五百人,畢全畀之。
餘曰:‘今孝感嘯聚數月,已傷官兵數千,是其賊中必有知兵之士。
若不十倍其衆,難以破敵,此王翦之所以請益兵破楚也。
今若不謀而後進,以零丁積畏之兵,禦銳氣方剛之賊,是驅羊入虎,投刺待縛也。
’畢無以對。
适陝西德鎮公光率其兵三千人至,願随餘往,畢大喜曰:‘此天助将軍以成功也!其糗糧、器械吾願任之。
’餘大喜過望,鼓勵以行。
數日至楊鎮,民已逃竄,街市空阒。
賊聞餘至,皆領兵守其寨,餘率衆守橋,笑謂衆曰:‘此羸張飛尚可禦幾許敵也!’衆故餘舊部下,皆談笑以答。
餘命諸将鳴鼓吹角以緻賊師,賊果蜂湧至,餘據地勢,殺傷頗相當。
賊詫曰:‘吾侪與官軍鬥,未有不聞聲而潰者,此老子殊耐戰乃爾。
’嗣聞為餘,皆相顧欷曰:‘此老尚無恙耶!此吾侪命蹇故也。
’次日,賊繞道上北山,據建瓴以觑我,德鎮請戰,餘曰:‘賊勇狠而銳,未易藐視。
’因以千人付之。
德故未經戰陣,既見敵,未鼓而火槍驟發。
餘聞其聲,驚曰:‘孺子誤乃公事,此軍殆矣!非出奇,萬無以勝之。
’因怒馬獨出,率将士數十人行荒畦間。
繞出數裡,畦間骸屍縱橫,皆永公兵潰死者,适有江西潰卒二百自德安至,三五散坐黃金廟側,方火聚食。
餘笑曰:‘雖餘幕中謀士所資餘力者,未必如是之巧,以此破敵必矣!’遂呼其将士至,慰以善言,諸軍聞餘名,争先踴躍請戰。
餘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餘遂趨賊壘。
其壘外松棚下,餘賊方了望,餘驟發矢傷數人,賊錯愕間,江西兵展旗鳴笳以進。
賊互相踐蹈,曰:‘伏兵至矣。
’賊中有紅巾者,聲揚于衆曰:‘慎毋驚恐,速發大炮以禦。
’我兵聞皆披靡,餘诳曰:‘炮炸矣!’賊固烏合
以孝廉起家。
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貪黩著,公入署時,命仆自屋宇器用皆洗滌之,曰:“勿缁染其污迹也。
”後與将軍某抗,罷官。
今上親政,首起用為山東布政使,俄調任江蘇巡撫。
公以清介自矢,夫人親掌簽押,署中僮仆不過數人。
出則驺從蕭條,屏卻輿轎,瘦骖敝服,居然寒素。
禁止遊船妓館,無事不許宴賓演劇,吳下奢侈之風為之一變,實數十年中所未有者。
其馭下甚寬,然不假以事權,嘗與客共談,指其侍從曰:“若輩惟可令其灑掃趨走,烹茶吸煙而已。
署中政事,乃天子付我輩者,安可使其與聞?從來大吏多不能令終者,皆倚任若輩為心腹故也。
”其夫人尤嚴正。
公嘗往籍畢山尚書産,歸已暮,面微醺,夫人正色告曰:“山尚書即以耽于酒色故,至于家産蕩然。
今相公觸目驚心,方畏戒之不暇,乃複效彼為耶!”公長謝乃已。
故吳民至今思之,演為《嶽青天歌》,以湯文正之後一人而已。
◎昌齡藏書 傅察太史昌齡,傅閣峰尚書子。
性耽書史,築謙益堂,丹鉛萬卷,錦軸牙簽,為一時之盛,通志堂藏書雖多,其精粹蔑如也。
今日其家式微,其遺書多為餘所購。
如宋末《江湖》諸集,多公自手鈔者,亦想見其風雅也。
◎馬壯節公 馬壯節公諱铨,初中乾隆壬申武探花,因與同僚角故罷官。
入京營為武弁,傅文忠公甚倚任之。
複中庚辰探花,世人榮之。
遊至四川提督,從征金川。
時,溫相國福擁兵不進,公慨然曰:“金川蕞爾小夷,經大兵兩度撻伐,不能獲尺寸之利,乃至屯師經年,老師縻饷,安用将帥為也!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出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将何物歸報天子?真所謂空搖羽扇,無計請纓者也。
”溫笑斥其妄。
其後木果木之敗,公殿後隊,手戮數十賊,力盡乃死。
同難者有董提督天弼、牛提督天畀,皆不及公之勇烈雲。
◎薩賴爾之叛 準夷初亂時,達什達瓦部下有宰桑薩賴爾者,不肯他屬,率千戶首先降。
純皇帝召見,詢以準夷事,薩曰:“目今諸台吉皆觊觎大位,各不相下。
達爾劄以方外之人,篡弑得國,誰肯願為其仆?況往昔噶爾丹在時,優待下屬,親如骨肉,其宰桑有功者,噶親酌酒割肉食之。
每秋末行圍,争較禽獸,彎弓馳騁,毫無君臣之别,故人樂為之用。
今達爾劄妄自尊大,仿效漢習。
每召對時,長跪請命,謦之下,死生以之。
故故舊切齒,其危亡可立待也。
”上悅,授散秩大臣。
其後,其國互相篡弑,卒如薩言。
及阿睦爾撒納叩關,薩複奏其為衆部所畏服,正可資以前驅,迅掃殘孽。
上乃拜薩為副将軍,率所降衆往讨。
及伊犁複變,班、鄂二公召薩議之,薩曰:“阿逆智勇兼備,何可以撄其鋒?不如裹糧先歸,覆命天子,将準夷全部畀之,則其禍立解也。
”鄂襄勤曰:“為王守土之臣,安可以地資賊?當此危急之時,理宜效死弗去,豈可捧首逃竄,緻對于司敗也?”薩怫然曰:“豎儒安知兵家事?”因策馬去,改易厄魯特衣冠以叛。
及策公楞收複伊犁時,薩複腼顔以歸,迎大軍于土魯番。
上命械至京,陳文勤公請首誅之,上曰:“死綏之義,惟士大夫之所宜守,薩賴爾乃藩部孱臣,安知大節?未可苛加責備。
如卿所言,反高視薩賴爾矣。
”因命其泥首于班、鄂二公之柩前,乃釋其縛。
後複授内大臣,數年始卒。
夫以亡國俘虜,因其歸誠之早,乃至諒其苦衷,曲法以貸,亦可觇純皇帝之寬仁大度矣。
◎李昭信相公 李昭信相國侍堯,為忠襄公永芳四世孫。
少以世蔭膺宿衛。
純皇帝見曰:“此天下奇才也!”立授滿洲副都統。
部臣以違例尼之,上曰:“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後任廣東将軍,即轉兩粵制府,先後幾二十餘年。
公短小精敏,機警過人,凡案籍經目,終身不忘,其下屬谒見,數語即知其才幹。
擁幾高坐,談其邑之肥瘠利害,動中要。
州縣有陰事者,公即縷縷道之,如目睹其事者,故謦之下,人皆悚栗。
然性驕奢貪黩,竭民膏脂,又善納貢獻,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從風而靡,識者譏之。
任雲貴總督,以受納下屬賄賂故下獄。
廷議大辟,上終憐其才,故緩其獄。
複曆任陝甘、兩湖、浙閩諸制府,而貪黩仍如故。
其督閩時,值台灣之變,上以常青非将材,恐不能守台郡,令其全師以歸,待福文襄王至,再籌進取。
公以台為岩邑,一旦失守,非十萬兵不易取,恐有失機宜,因将谕節去數語,錄寄常青,然後具疏請罪。
上大悅,以為處置得宜,有古大臣風度,賜雙眼孔雀翎,褒谕獎之。
其處大事,明決若此,亦未可徒責以素絲之節也。
◎烏提督 乾隆甲午,壽張民王倫作亂,孫總兵惟一舉兵剿之,衆寡不敵。
徐中丞績檄合省兵,與河督姚立德會剿,戰于柳川。
賊初起事,皆烏合衆,見官兵甚畏。
徐故書生,紀律頗疏,又令将軍器縛載後乘,倉卒遇賊,士卒皆徒手與敵,遂至大潰。
宗室某,首先逃遁,徐中丞避兵東昌,賊遂猖獗。
進圍臨清,時守将為葉清,故武科子弟,善于詩,書擘窠字,倉卒乘馬傷髀。
署知州秦震鈞與參将烏公大經任守城責,各堞立烽燧,造火器及擊木石等具,嚴察奸諜,曉谕居民,令其分地而守。
賊屢次攻之,火器驟發,斃賊無算。
賊首王倫對城張黃蓋,奏鼓樂,指揮其衆。
公令敢死士數人突出擊之,幾獲倫,其黨抵死禦之,倉卒奔去。
後舒文襄公率禁旅救之,其圍始解。
舒公召公詢其颠末,公應對詳明,舒薦于朝。
純皇帝召見,奇公貌,曰:“真将種也。
”公故修髯嶽立,望之生畏雲。
後氵存擢至甘肅提督,終于任。
◎孝感之戰 癸酉秋,餘掌棘闱搜檢事,與明參政亮同事數日,聞其談孝感戰事頗詳,故隐括其詞于卷中。
明雲:“嘉慶丙辰夏,湖北孝感滋事,毗連三省,賊衆蟻聚數萬,總統永公保屢為所敗,先後征兵數千,皆全軍覆沒。
餘方獲罪,以侍衛銜自西域歸,純皇帝命餘往代。
餘行至當陽,路谒畢制府沅,時惟有固原、西甯兵五百人,畢全畀之。
餘曰:‘今孝感嘯聚數月,已傷官兵數千,是其賊中必有知兵之士。
若不十倍其衆,難以破敵,此王翦之所以請益兵破楚也。
今若不謀而後進,以零丁積畏之兵,禦銳氣方剛之賊,是驅羊入虎,投刺待縛也。
’畢無以對。
适陝西德鎮公光率其兵三千人至,願随餘往,畢大喜曰:‘此天助将軍以成功也!其糗糧、器械吾願任之。
’餘大喜過望,鼓勵以行。
數日至楊鎮,民已逃竄,街市空阒。
賊聞餘至,皆領兵守其寨,餘率衆守橋,笑謂衆曰:‘此羸張飛尚可禦幾許敵也!’衆故餘舊部下,皆談笑以答。
餘命諸将鳴鼓吹角以緻賊師,賊果蜂湧至,餘據地勢,殺傷頗相當。
賊詫曰:‘吾侪與官軍鬥,未有不聞聲而潰者,此老子殊耐戰乃爾。
’嗣聞為餘,皆相顧欷曰:‘此老尚無恙耶!此吾侪命蹇故也。
’次日,賊繞道上北山,據建瓴以觑我,德鎮請戰,餘曰:‘賊勇狠而銳,未易藐視。
’因以千人付之。
德故未經戰陣,既見敵,未鼓而火槍驟發。
餘聞其聲,驚曰:‘孺子誤乃公事,此軍殆矣!非出奇,萬無以勝之。
’因怒馬獨出,率将士數十人行荒畦間。
繞出數裡,畦間骸屍縱橫,皆永公兵潰死者,适有江西潰卒二百自德安至,三五散坐黃金廟側,方火聚食。
餘笑曰:‘雖餘幕中謀士所資餘力者,未必如是之巧,以此破敵必矣!’遂呼其将士至,慰以善言,諸軍聞餘名,争先踴躍請戰。
餘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餘遂趨賊壘。
其壘外松棚下,餘賊方了望,餘驟發矢傷數人,賊錯愕間,江西兵展旗鳴笳以進。
賊互相踐蹈,曰:‘伏兵至矣。
’賊中有紅巾者,聲揚于衆曰:‘慎毋驚恐,速發大炮以禦。
’我兵聞皆披靡,餘诳曰:‘炮炸矣!’賊固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