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記辛亥敗兵事
康熙丁醜,仁皇帝親征沙漠,噶爾丹窮蹙自缢,其侄策零多爾濟奔竄阿爾泰山北,稽首稱臣。
仁皇帝受降凱旋,朔漠蕩平。
其後數歲,策逆休養生息,招徕噶爾丹藩臣,部落漸強,侵犯喀爾喀部落。
仁皇震怒,練兵籌饷,為深入計。
憲皇帝踐祚,欲竟仁皇帝未竟之緒。
會策逆死,其子噶爾丹策零嗣立。
噶少年聰黠,善馭士卒,諸台吉樂為之用,憲皇帝遂決議讨之。
朱文端公轼、沈總憲近思皆以為天時未至,惟張文和公力為慫恿。
時費直烈公嗣爵傅爾丹者,颀然嶽立,面微,美須髯,有名将風,張薦以為帥。
築大将壇,率滿洲、綠營等五萬兵讨之,諸蒙古藩臣皆執勺以從。
時達忠烈公福力谏不可,上曰:“策零殂落,噶逆新立,彼境分崩之勢,何雲不可?”達曰:“策零雖死,其老臣固在。
噶逆親賢使能,諸酋長感其先人之德,力為禦。
主少則易谏,臣強則制專。
我以千裡轉饷之勞,攻彼效死之士,臣未見其可。
況天溽暑,未易興師。
”張文和旁贊曰:“六月興師,載諸《小雅》,君未果知耶?”上曰:“達福患暑疾,盍以鹵汁灌之。
”達詞色愈厲。
上曰:“然則命汝副傅以行,尚敢辭耶?”達語塞,遂叩首出,禱于明堂。
上親酌傅公,以寵其行。
是日,大雨如注,旗纛盡濕,狼狽出國門,識者以為不祥。
時從征為查副将軍弼納,巴将軍賽,副都統戴公豪、海公蘭、西公彌賴、定公壽、蘇公圖、馬公爾齊,侍郎永公國、塔公爾岱,皆一時将帥之選焉。
八月,會師于科布多城。
噶逆遣将僞降,言其國攜貳,與喻薩克疊戰經年,馬駝羸弱,可襲滅其部落。
傅公信其言,欲進師,定公壽曰:“噶逆聞警,斂師境内,靜以觀變,其謀可知。
我師莫如耀兵境上,以揚我武,全師凱旋,策之上也。
安可信俘虜片言,突入敵壘,以黩其武哉?”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彼窮蹙之餘,安能敵精強之士?不禦敵非勇也,汝何懦怯自損其威也。
”定默然出,以袍付仆曰:“汝持此以歸葬焉!生子名壽,以志難也。
”永公國曰:“國聞用師乘瑕而戰,未聞無隙而能緻勝者。
今噶逆親親用能,人惟求舊,選不失材,賢不失位,疆圉遠辟,牧養蕃滋。
彼雖犯我師旅,尚當良籌以禦之,而況斂兵蓄銳,乃可深入自暴其師乎?”海公蘭曰:“量敵而入,将之能謀也。
知難而退,武之善經也。
敵未可輕,武未可黩,俘虜之言奚足為信?羸師待敵,外夷之故智,君其防之。
”傅然曰:“我國家之所以無敵者,以武臣不畏死耳!君等安可蹈漢兒之習,自弱其勢哉?”因命整軍以進。
主事何公溥執辔以谏,傅曰:“蕞爾豎儒,安識兵家事?”因以鞭揮何手而去。
馬公退告衆曰:“此師殆哉!”戴公豪曰:“帶組具存,何畏死無具也?”查公弼納曰:“餘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查前因允糖朋黨故,廷議大辟,上特宥之,故查益感激用命。
及出境數百裡不見賊壘,獲偵者,雲在博克托嶺,傅遣蘇公圖往剿。
未數裡,聞胡笳聲遠作,氈裘四合如黑雲蔽日,傅懼,移師東,陷和通淖爾,華言大澤也。
定公謂傅曰:“違衆陷師,誰之咎也?”傅默然無語。
定公曰:“言在先,敢辭死乎?”遂與馬公爾齊率師援蘇。
兵既接,忽大風蔽日,雹如牛首,我兵血戰間後無繼師,定公壽中矢殒,蘇公等俱沒于陣。
西公彌賴率本部援之,兵潰身殉。
賊遂犯大營,傅命蒙古兵禦之。
定制,科爾沁王公樹紅纛,土默特旌樹白纛,以為志。
轉戰間,科爾沁王某偃旗首遁,土默特公沙津達賴奮身入賊壘,白旌耀然。
衆知蒙古兵敗,曰:“白纛兵入賊隊矣!”諸軍遂大潰,終夜甲仗聲不絕。
傅舉趾失措,惟撫馭滿洲士卒曰:“慎無堕家聲也。
”永公國刎頸死,戴公豪、海公蘭自缢于幕弋上,何公溥儒服雅步曰:“死為國殇,永享俎豆,榮矣!”遇賊而死。
有蒙古參領某,潛渡淖,遇婦人騎以追,推某河中,水淺得不死,醫士湯某,蒼黃奔竄,揚言曰:“餘有丹藥,翕之可以免渴。
”卒無應者,陷于賊。
傅雜士伍奔竄出,查公弼納躍馬舞刀,賊皆披靡,潰圍而出。
不見傅,以其已死,恐蒙陷帥罪,曰:“頒白之年,豈可複對獄吏?”遂複入陣而死。
達公福殿軍被殺,巴公賽血戰死之(另見下卷)。
惟塔公爾岱冒鋒矢出,中槍穿胫,血殷征衫,蒙古醫以羊皮蒙之,三日始蘇。
賊獲諸士卒,皆以皮繩穿其胫,盛以皮袋,載諸馬後,從容唱胡歌而返。
蒙古科爾沁王逃匿萑苻中,以千金賂傅,傅受賄,揚言于衆中:“蒙古白纛者先敗。
”乃收公沙津斬之,蒙古士卒皆忿怒潰軍。
事聞,上震悼,曰:“朕悔不聽達福言,今無及矣!”乃厚恤其家。
達故權臣鳌拜孫,恥其祖所為,故盡節雲。
乃斥傅爵賞恤諸潰卒。
後二年,噶逆衆大入,賴額驸超勇親王戰于光顯寺(事另見)。
其勢始衰,遂講和焉。
初,上命傅爾丹與嶽威信公鐘琪會議進兵策,嶽公赴傅穹廬中,見壁上刀槊森然,問傅何所用。
傅曰:“此皆吾所素習者,懸以勵衆。
”嶽笑而漫應之。
出語人曰:“為大将者不恃謀而恃勇,亡無日矣!”後卒如嶽公所料雲。
◎郭劉二疏 國朝懲明代之失,罔許言官挾私言事,紊亂綱紀。
然遇骨鲠之士彈劾權要,列聖必立加獎勸,以旌其直。
如郭華野之劾明、餘二相及王、高諸人,劉文正之劾果毅、勤宣,皆侃侃正論有足取者,備錄其疏于左。
郭疏雲:“明珠與餘國柱背公營私諸款:一,凡閣中票拟俱由明珠指麾,輕重任意。
餘國柱承其風旨,即有舛錯,同官莫敢駁正。
聖明時有诘責,漫無省議。
即如陳紫芝之參劾張,内并請議處保舉之人,上面谕九卿宜一體嚴處,票拟竟不之及。
一,明珠凡奉谕旨或稱其賢,則向彼曰:‘由我力薦。
’或稱其不善,則向彼曰:‘上意不測,吾當從容援救。
’且任意增添,以市恩立威,因而要結群心,挾取貨賄。
至每日奏畢,出中左門,滿、漢部院諸臣及腹心拱立以待,即密語移時,上意無不宣露。
部院衙門稍有關系之事,必請命而行。
一,明珠結連黨羽,滿洲則佛倫、格斯特及其族侄富拉塔、錫珠等,漢人之總彙者為餘國柱,結為死黨,寄以腹心。
凡會議、會推,皆佛倫、格斯特等把持,而國柱更為之囊橐,惟命是聽。
一,督、撫、藩、臬缺出,餘國柱等無不輾轉販鬻,必索其滿欲而後止。
是以督撫等官,遇事剝削,小民柔困。
遭遇聖主,愛民如子,而民間猶有未沾足者,皆債官搜索以奉私門之所緻也。
一,康熙二十三年學道報滿之時,應升學道之人,率往論價。
九卿選擇時,公然承風,缺皆預定,由是學道皆多端取賄,士風文教因之大壞。
一,靳輔與明珠、餘國柱交相固結,每年糜費河銀,大半分肥,所提用河官,多出指示,是以極力庇護。
當下河初議開時,彼以為必委任靳輔,欣然欲行,九卿亦無異詞。
及上另欲委人,則以于成龍方沐聖眷,必當上旨。
而成龍官止臬司,可以統攝,于是議題奏仍屬靳輔,此時未有阻撓議也。
及靳輔張大其事,與成龍議不合,始一力阻撓,皆由倚托大臣,故敢如此。
一,科道有内升及出差者,明珠、餘國柱率皆居功要索。
至于考選科道,既與之訂約,凡有本章必須先行請問,由是言官多受其牽制。
一,明珠自知罪戾,見人辄用柔言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螫害,意陰謀險。
最畏者言官,恐發其奸狀。
當佛倫為總憲時,見禦史李時謙累奏稱旨,禦史吳霁方頗有參劾,即令借事排陷,聞者駭懼。
以上各款,俱略指參。
總之,明珠一人,其智術足以彌縫過惡,又有餘國柱奸謀附和,負恩之罪,罄竹難書。
伏祈霆威,立加嚴譴,天下人情無不欣暢矣。
” 其劾王鴻緒、高士奇奏疏雲:“皇上宵旰焦勞,勵精圖治,用人行政,皆出睿裁,未嘗纖毫假手左右
仁皇帝受降凱旋,朔漠蕩平。
其後數歲,策逆休養生息,招徕噶爾丹藩臣,部落漸強,侵犯喀爾喀部落。
仁皇震怒,練兵籌饷,為深入計。
憲皇帝踐祚,欲竟仁皇帝未竟之緒。
會策逆死,其子噶爾丹策零嗣立。
噶少年聰黠,善馭士卒,諸台吉樂為之用,憲皇帝遂決議讨之。
朱文端公轼、沈總憲近思皆以為天時未至,惟張文和公力為慫恿。
時費直烈公嗣爵傅爾丹者,颀然嶽立,面微,美須髯,有名将風,張薦以為帥。
築大将壇,率滿洲、綠營等五萬兵讨之,諸蒙古藩臣皆執勺以從。
時達忠烈公福力谏不可,上曰:“策零殂落,噶逆新立,彼境分崩之勢,何雲不可?”達曰:“策零雖死,其老臣固在。
噶逆親賢使能,諸酋長感其先人之德,力為禦。
主少則易谏,臣強則制專。
我以千裡轉饷之勞,攻彼效死之士,臣未見其可。
況天溽暑,未易興師。
”張文和旁贊曰:“六月興師,載諸《小雅》,君未果知耶?”上曰:“達福患暑疾,盍以鹵汁灌之。
”達詞色愈厲。
上曰:“然則命汝副傅以行,尚敢辭耶?”達語塞,遂叩首出,禱于明堂。
上親酌傅公,以寵其行。
是日,大雨如注,旗纛盡濕,狼狽出國門,識者以為不祥。
時從征為查副将軍弼納,巴将軍賽,副都統戴公豪、海公蘭、西公彌賴、定公壽、蘇公圖、馬公爾齊,侍郎永公國、塔公爾岱,皆一時将帥之選焉。
八月,會師于科布多城。
噶逆遣将僞降,言其國攜貳,與喻薩克疊戰經年,馬駝羸弱,可襲滅其部落。
傅公信其言,欲進師,定公壽曰:“噶逆聞警,斂師境内,靜以觀變,其謀可知。
我師莫如耀兵境上,以揚我武,全師凱旋,策之上也。
安可信俘虜片言,突入敵壘,以黩其武哉?”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彼窮蹙之餘,安能敵精強之士?不禦敵非勇也,汝何懦怯自損其威也。
”定默然出,以袍付仆曰:“汝持此以歸葬焉!生子名壽,以志難也。
”永公國曰:“國聞用師乘瑕而戰,未聞無隙而能緻勝者。
今噶逆親親用能,人惟求舊,選不失材,賢不失位,疆圉遠辟,牧養蕃滋。
彼雖犯我師旅,尚當良籌以禦之,而況斂兵蓄銳,乃可深入自暴其師乎?”海公蘭曰:“量敵而入,将之能謀也。
知難而退,武之善經也。
敵未可輕,武未可黩,俘虜之言奚足為信?羸師待敵,外夷之故智,君其防之。
”傅然曰:“我國家之所以無敵者,以武臣不畏死耳!君等安可蹈漢兒之習,自弱其勢哉?”因命整軍以進。
主事何公溥執辔以谏,傅曰:“蕞爾豎儒,安識兵家事?”因以鞭揮何手而去。
馬公退告衆曰:“此師殆哉!”戴公豪曰:“帶組具存,何畏死無具也?”查公弼納曰:“餘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查前因允糖朋黨故,廷議大辟,上特宥之,故查益感激用命。
及出境數百裡不見賊壘,獲偵者,雲在博克托嶺,傅遣蘇公圖往剿。
未數裡,聞胡笳聲遠作,氈裘四合如黑雲蔽日,傅懼,移師東,陷和通淖爾,華言大澤也。
定公謂傅曰:“違衆陷師,誰之咎也?”傅默然無語。
定公曰:“言在先,敢辭死乎?”遂與馬公爾齊率師援蘇。
兵既接,忽大風蔽日,雹如牛首,我兵血戰間後無繼師,定公壽中矢殒,蘇公等俱沒于陣。
西公彌賴率本部援之,兵潰身殉。
賊遂犯大營,傅命蒙古兵禦之。
定制,科爾沁王公樹紅纛,土默特旌樹白纛,以為志。
轉戰間,科爾沁王某偃旗首遁,土默特公沙津達賴奮身入賊壘,白旌耀然。
衆知蒙古兵敗,曰:“白纛兵入賊隊矣!”諸軍遂大潰,終夜甲仗聲不絕。
傅舉趾失措,惟撫馭滿洲士卒曰:“慎無堕家聲也。
”永公國刎頸死,戴公豪、海公蘭自缢于幕弋上,何公溥儒服雅步曰:“死為國殇,永享俎豆,榮矣!”遇賊而死。
有蒙古參領某,潛渡淖,遇婦人騎以追,推某河中,水淺得不死,醫士湯某,蒼黃奔竄,揚言曰:“餘有丹藥,翕之可以免渴。
”卒無應者,陷于賊。
傅雜士伍奔竄出,查公弼納躍馬舞刀,賊皆披靡,潰圍而出。
不見傅,以其已死,恐蒙陷帥罪,曰:“頒白之年,豈可複對獄吏?”遂複入陣而死。
達公福殿軍被殺,巴公賽血戰死之(另見下卷)。
惟塔公爾岱冒鋒矢出,中槍穿胫,血殷征衫,蒙古醫以羊皮蒙之,三日始蘇。
賊獲諸士卒,皆以皮繩穿其胫,盛以皮袋,載諸馬後,從容唱胡歌而返。
蒙古科爾沁王逃匿萑苻中,以千金賂傅,傅受賄,揚言于衆中:“蒙古白纛者先敗。
”乃收公沙津斬之,蒙古士卒皆忿怒潰軍。
事聞,上震悼,曰:“朕悔不聽達福言,今無及矣!”乃厚恤其家。
達故權臣鳌拜孫,恥其祖所為,故盡節雲。
乃斥傅爵賞恤諸潰卒。
後二年,噶逆衆大入,賴額驸超勇親王戰于光顯寺(事另見)。
其勢始衰,遂講和焉。
初,上命傅爾丹與嶽威信公鐘琪會議進兵策,嶽公赴傅穹廬中,見壁上刀槊森然,問傅何所用。
傅曰:“此皆吾所素習者,懸以勵衆。
”嶽笑而漫應之。
出語人曰:“為大将者不恃謀而恃勇,亡無日矣!”後卒如嶽公所料雲。
◎郭劉二疏 國朝懲明代之失,罔許言官挾私言事,紊亂綱紀。
然遇骨鲠之士彈劾權要,列聖必立加獎勸,以旌其直。
如郭華野之劾明、餘二相及王、高諸人,劉文正之劾果毅、勤宣,皆侃侃正論有足取者,備錄其疏于左。
郭疏雲:“明珠與餘國柱背公營私諸款:一,凡閣中票拟俱由明珠指麾,輕重任意。
餘國柱承其風旨,即有舛錯,同官莫敢駁正。
聖明時有诘責,漫無省議。
即如陳紫芝之參劾張,内并請議處保舉之人,上面谕九卿宜一體嚴處,票拟竟不之及。
一,明珠凡奉谕旨或稱其賢,則向彼曰:‘由我力薦。
’或稱其不善,則向彼曰:‘上意不測,吾當從容援救。
’且任意增添,以市恩立威,因而要結群心,挾取貨賄。
至每日奏畢,出中左門,滿、漢部院諸臣及腹心拱立以待,即密語移時,上意無不宣露。
部院衙門稍有關系之事,必請命而行。
一,明珠結連黨羽,滿洲則佛倫、格斯特及其族侄富拉塔、錫珠等,漢人之總彙者為餘國柱,結為死黨,寄以腹心。
凡會議、會推,皆佛倫、格斯特等把持,而國柱更為之囊橐,惟命是聽。
一,督、撫、藩、臬缺出,餘國柱等無不輾轉販鬻,必索其滿欲而後止。
是以督撫等官,遇事剝削,小民柔困。
遭遇聖主,愛民如子,而民間猶有未沾足者,皆債官搜索以奉私門之所緻也。
一,康熙二十三年學道報滿之時,應升學道之人,率往論價。
九卿選擇時,公然承風,缺皆預定,由是學道皆多端取賄,士風文教因之大壞。
一,靳輔與明珠、餘國柱交相固結,每年糜費河銀,大半分肥,所提用河官,多出指示,是以極力庇護。
當下河初議開時,彼以為必委任靳輔,欣然欲行,九卿亦無異詞。
及上另欲委人,則以于成龍方沐聖眷,必當上旨。
而成龍官止臬司,可以統攝,于是議題奏仍屬靳輔,此時未有阻撓議也。
及靳輔張大其事,與成龍議不合,始一力阻撓,皆由倚托大臣,故敢如此。
一,科道有内升及出差者,明珠、餘國柱率皆居功要索。
至于考選科道,既與之訂約,凡有本章必須先行請問,由是言官多受其牽制。
一,明珠自知罪戾,見人辄用柔言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螫害,意陰謀險。
最畏者言官,恐發其奸狀。
當佛倫為總憲時,見禦史李時謙累奏稱旨,禦史吳霁方頗有參劾,即令借事排陷,聞者駭懼。
以上各款,俱略指參。
總之,明珠一人,其智術足以彌縫過惡,又有餘國柱奸謀附和,負恩之罪,罄竹難書。
伏祈霆威,立加嚴譴,天下人情無不欣暢矣。
” 其劾王鴻緒、高士奇奏疏雲:“皇上宵旰焦勞,勵精圖治,用人行政,皆出睿裁,未嘗纖毫假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