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
關燈
小
中
大
住了半年,始終沒見過一回白人的小孩與東方小孩在一塊玩耍。
這給我很大的刺激,所以我願把東方小孩全拉到一處去玩,将來也許立在同一戰線上去争戰!同時,我也很明白廣東與福建人中間的沖突與不合作,馬來與印度人間的愚昧與散漫。
這些實際上的缺欠,我都在小孩們一塊玩耍時随手兒諷刺出。
可是,寫着寫着我又似乎把這個忘掉,而沈醉在小孩的世界裡,大概此書中最可喜的一些地方就是這當我忘了我是成人的時候。
現在看來,我後悔那時候我是那麼拿不定主意;可是我對這本小書仍然最滿意,不是因為别的,是因為我深喜自己還未全失赤子之心——那時我已經三十多歲了。
最使我得意的地方是文字的淺明簡确。
有了《小坡的生日》,我才真明白了白話的力量;我敢用最簡單的話,幾乎是兒童的話,描寫一切了。
我沒有算過,《小坡的生日》中一共到底用了多少字;可是它給我一點信心,就是用平民千字課的一千個字也能寫出很好的文章。
我相信這個,因而越來越恨“迷惘而蒼涼的沙漠般的故城喲”這種句子。
有人批評我,說我的文字缺乏書生氣,太俗,太貧,近于車夫走卒的俗鄙;我一點也不以此為恥! 在上海寫完了,就手兒便把它交給了西谛,還在《小說月報》發表。
登完,單行本已打好底版,被“一二八”的大火燒掉;所以在去年才又交給生活書店印出來。
希望還能再寫一兩本這樣的小書,寫這樣的書使我覺得年輕,使我快活;我願永遠作“孩子頭兒”。
對過去的一切,我不十分敬重;曆史中沒有比我們正在創造的這一段更有價值的。
我愛孩子,他們是光明,他們是曆史的新頁,印着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兒——我們隻能向那裡望一望,可也就夠痛快的了,那裡是希望。
得補上一些。
在到新加坡以前我還寫過一本東西呢。
在大陸上寫了些,在由馬賽到新加坡的船上寫了些,一共寫了四萬多字。
到了新加坡,我決定抛棄了它,書名是“大概如此”。
為什麼中止了呢?慢慢的講吧。
這本書和《二馬》差不多,也是寫在倫敦的中國人。
内容可是沒有《二馬》那麼複雜,隻有一男一女。
男的窮而好學,女的富而遭了難。
窮男人救了富女的,自然喽跟着就得戀愛。
男的是真落于情海中,女的隻拿愛作為一種應酬與報答,結果把男的毀了。
文字寫得并不錯,可是我不滿意這個題旨。
設若我還住在歐洲,這本書一定能寫完。
可是我來到新加坡,新加坡使我看不起這本書了。
在新加坡,我是在一個中學裡教幾點鐘國文。
我教的學生差不多都是十五六歲的小人兒們。
他們所說的,和他們在作文時所寫的,使我驚異。
他們在思想上的激進,和所要知道的問題,是我在國外的學校五年中所未遇到過的。
不錯,他們是很浮淺;但是他們的言語行動都使我不敢笑他們,而開始覺到新的思想是在東方,不是在西方。
在英國,我聽過最激烈的講演,也知道有專門售賣所謂帶危險性書籍的鋪子。
但是大概的說來,這些激烈的言論與文字隻是宣傳,而且對普通人很少影響。
學校裡簡直聽不到這個。
大學裡特設講座,講授政治上經濟上的最新學說與設施;可是這隻限于講授與研究,并沒成為什麼運動與主義;大多數的将來的碩士博士還是叼着煙袋談“學生生活”,幾乎不曉得世界上有什麼毛病與缺欠。
新加坡的中學生設若與倫敦大學的學生談一談,滿可以把大學生說得瞪了眼,自然大學生可别刨根問底的細問。
有件小事很可以幫助說明我的意思:有一天,我到圖書館裡去找本小說念,找到了本梅·辛克來(MaySinclair)①的ArnoldWaterlow(阿諾德·沃特洛)。
别的書都帶着“圖書館氣”,污七八黑的;隻有這本是白白的,顯然的沒人借讀過。
我很納悶,館中為什麼買這麼一本書呢?我問了問,才曉得館中原是去買大家所知道的那個辛克來(UptonSinclair)②的著作,而錯把這位女寫家的作品買來,所以誰也不注意它。
我明白了!以文筆來講,男辛克來的是低等的新聞文學,女辛克來的是熱情與機智兼具的文藝。
以内容言,男辛克來的是作有目的的宣傳,而女辛克來隻是空洞的反抗與破壞。
女辛克來在西方很有個名聲,而男辛克來在東方是聖人。
東方人無暇管文藝,他們要炸彈與狂呼。
西方的激烈思想似乎是些好玩的東西,東方才真以它為寶貝。
新加坡的學生差不多都是家中很有幾個錢的,可是他們想打倒父兄,他們捉住一些新思想就不再松手,甚至于寫這樣的句子:“自從母親流産我以後”——他愛“流産”,而不惜用之于己身,雖然他已活了十六七歲。
在今日而想明白什麼叫作革命,隻有到東方來,因為東方民族是受着人類所有的一切壓迫;從哪兒想,他都應當革命。
這就無怪乎英國中等階級的兒女根本不想天下大事,而新加坡中等階級的兒女除了天下大事什麼也不想了。
雖然光想天下大事,而永遠不肯交作文與算術演草簿的小人兒們也未必真有什麼用處,可是這種現象到底是應該注意的。
我一遇見他們,就沒法不中止寫“大概如此”了。
一到新加坡,我的思想猛的前進了好幾丈,不能再寫愛情小說了!這個,也就使我決定趕快回國來看看了。
這給我很大的刺激,所以我願把東方小孩全拉到一處去玩,将來也許立在同一戰線上去争戰!同時,我也很明白廣東與福建人中間的沖突與不合作,馬來與印度人間的愚昧與散漫。
這些實際上的缺欠,我都在小孩們一塊玩耍時随手兒諷刺出。
可是,寫着寫着我又似乎把這個忘掉,而沈醉在小孩的世界裡,大概此書中最可喜的一些地方就是這當我忘了我是成人的時候。
現在看來,我後悔那時候我是那麼拿不定主意;可是我對這本小書仍然最滿意,不是因為别的,是因為我深喜自己還未全失赤子之心——那時我已經三十多歲了。
最使我得意的地方是文字的淺明簡确。
有了《小坡的生日》,我才真明白了白話的力量;我敢用最簡單的話,幾乎是兒童的話,描寫一切了。
我沒有算過,《小坡的生日》中一共到底用了多少字;可是它給我一點信心,就是用平民千字課的一千個字也能寫出很好的文章。
我相信這個,因而越來越恨“迷惘而蒼涼的沙漠般的故城喲”這種句子。
有人批評我,說我的文字缺乏書生氣,太俗,太貧,近于車夫走卒的俗鄙;我一點也不以此為恥! 在上海寫完了,就手兒便把它交給了西谛,還在《小說月報》發表。
登完,單行本已打好底版,被“一二八”的大火燒掉;所以在去年才又交給生活書店印出來。
希望還能再寫一兩本這樣的小書,寫這樣的書使我覺得年輕,使我快活;我願永遠作“孩子頭兒”。
對過去的一切,我不十分敬重;曆史中沒有比我們正在創造的這一段更有價值的。
我愛孩子,他們是光明,他們是曆史的新頁,印着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兒——我們隻能向那裡望一望,可也就夠痛快的了,那裡是希望。
得補上一些。
在到新加坡以前我還寫過一本東西呢。
在大陸上寫了些,在由馬賽到新加坡的船上寫了些,一共寫了四萬多字。
到了新加坡,我決定抛棄了它,書名是“大概如此”。
為什麼中止了呢?慢慢的講吧。
這本書和《二馬》差不多,也是寫在倫敦的中國人。
内容可是沒有《二馬》那麼複雜,隻有一男一女。
男的窮而好學,女的富而遭了難。
窮男人救了富女的,自然喽跟着就得戀愛。
男的是真落于情海中,女的隻拿愛作為一種應酬與報答,結果把男的毀了。
文字寫得并不錯,可是我不滿意這個題旨。
設若我還住在歐洲,這本書一定能寫完。
可是我來到新加坡,新加坡使我看不起這本書了。
在新加坡,我是在一個中學裡教幾點鐘國文。
我教的學生差不多都是十五六歲的小人兒們。
他們所說的,和他們在作文時所寫的,使我驚異。
他們在思想上的激進,和所要知道的問題,是我在國外的學校五年中所未遇到過的。
不錯,他們是很浮淺;但是他們的言語行動都使我不敢笑他們,而開始覺到新的思想是在東方,不是在西方。
在英國,我聽過最激烈的講演,也知道有專門售賣所謂帶危險性書籍的鋪子。
但是大概的說來,這些激烈的言論與文字隻是宣傳,而且對普通人很少影響。
學校裡簡直聽不到這個。
大學裡特設講座,講授政治上經濟上的最新學說與設施;可是這隻限于講授與研究,并沒成為什麼運動與主義;大多數的将來的碩士博士還是叼着煙袋談“學生生活”,幾乎不曉得世界上有什麼毛病與缺欠。
新加坡的中學生設若與倫敦大學的學生談一談,滿可以把大學生說得瞪了眼,自然大學生可别刨根問底的細問。
有件小事很可以幫助說明我的意思:有一天,我到圖書館裡去找本小說念,找到了本梅·辛克來(MaySinclair)①的ArnoldWaterlow(阿諾德·沃特洛)。
别的書都帶着“圖書館氣”,污七八黑的;隻有這本是白白的,顯然的沒人借讀過。
我很納悶,館中為什麼買這麼一本書呢?我問了問,才曉得館中原是去買大家所知道的那個辛克來(UptonSinclair)②的著作,而錯把這位女寫家的作品買來,所以誰也不注意它。
我明白了!以文筆來講,男辛克來的是低等的新聞文學,女辛克來的是熱情與機智兼具的文藝。
以内容言,男辛克來的是作有目的的宣傳,而女辛克來隻是空洞的反抗與破壞。
女辛克來在西方很有個名聲,而男辛克來在東方是聖人。
東方人無暇管文藝,他們要炸彈與狂呼。
西方的激烈思想似乎是些好玩的東西,東方才真以它為寶貝。
新加坡的學生差不多都是家中很有幾個錢的,可是他們想打倒父兄,他們捉住一些新思想就不再松手,甚至于寫這樣的句子:“自從母親流産我以後”——他愛“流産”,而不惜用之于己身,雖然他已活了十六七歲。
在今日而想明白什麼叫作革命,隻有到東方來,因為東方民族是受着人類所有的一切壓迫;從哪兒想,他都應當革命。
這就無怪乎英國中等階級的兒女根本不想天下大事,而新加坡中等階級的兒女除了天下大事什麼也不想了。
雖然光想天下大事,而永遠不肯交作文與算術演草簿的小人兒們也未必真有什麼用處,可是這種現象到底是應該注意的。
我一遇見他們,就沒法不中止寫“大概如此”了。
一到新加坡,我的思想猛的前進了好幾丈,不能再寫愛情小說了!這個,也就使我決定趕快回國來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