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
關燈
小
中
大
離開倫敦,我到大陸上玩了三個月,多半的時間是在巴黎。
在巴黎,我很想把馬威調過來,以巴黎為背景續成《二馬》的後半。
隻是想了想,可是:憑着幾十天的經驗而動筆寫象巴黎那樣複雜的一個城,我沒那個膽氣。
我希望在那裡找點事作,找不到;馬威隻好老在逃亡吧,我既沒法在巴黎久住,他還能在那裡立住腳麼! 離開歐洲,兩件事決定了我的去處:第一,錢隻夠到新加坡的;第二,我久想看看南洋。
于是我就坐了三等艙到新加坡下船。
為什麼我想看看南洋呢?因為想找寫小說的材料,像康拉德的小說中那些材料。
不管康拉德有什麼民族高下的偏見沒有,他的著作中的主角多是白人;東方人是些配角,有時候隻在那兒作點綴,以便增多一些顔色——景物的斑斓還不夠,他還要各色的臉與服裝,作成個“花花世界”。
我也想寫這樣的小說,可是以中國人為主角,康拉德有時候把南洋寫成白人的毒物——征服不了自然便被自然吞噬,我要寫的恰與此相反,事實在那兒擺着呢:南洋的開發設若沒有中國人行麼?中國人能忍受最大的苦處,中國人能抵抗一切疾痛:毒蟒猛虎所盤據的荒林被中國人鏟平,不毛之地被中國人種滿了菜蔬。
中國人不怕死,因為他曉得怎樣應付環境,怎樣活着。
中國人不悲觀,因為他懂得忍耐而不惜力氣。
他坐着多麼破的船也敢沖風破浪往海外去,赤着腳,空着拳,隻憑那口氣與那點天賦的聰明,若能再有點好運,他便能在幾年之間成個财主。
自然,他也有好多毛病與缺欠,可是南洋之所以為南洋,顯然的大部分是中國人的成績。
國内人隻知道在南洋容易掙錢,而華僑都是胖胖的财主,所以凡有點勢力的人就派個代表在那兒募捐。
隻知道要錢,不曉得華僑所受的困苦,更想不到怎樣去幫忙。
另有一些人以為華僑是些在國内無法生存而到國外碰運氣的,一伸手也許摸着個金礦,馬上便成百萬之富。
這樣的人是因為輕視自己所以也忽略了中國人能力的偉大。
還有些人以為華僑漫無組織,所以今天暴富而富得不得其道,明天忽然失敗又正自理當如此;說這樣現成話的人是隻看見了華僑的短處,而忘了國家對這些在海外冒險的人可曾有過幫助與指導沒有。
華僑的失敗也就是國家的失敗。
無論怎樣吧,我想寫南洋,寫中國人的偉大;即使僅能寫成個羅曼司,南洋的顔色也正是豔麗無匹的。
可是,這有三件必須預備的事:第一,得在城市中研究經濟的情形。
第二,到内地觀察老華僑的生活,并探聽他們的曆史。
第三,得學會廣東話,福建話,與馬來話。
哎呀,這至少須花費幾年的工夫呀!我恰巧花費不起這麼多的工夫。
我找不到相當的事作。
隻能在中學裡去教書,而教書就把我拴在了一個地方,時間與金錢都不許我到各處去觀察。
我的心慢慢涼起來。
我是在新加坡教書,假若我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除非是我能在别處找到教書的機會,機會哪能那麼容易得呢。
即使有機會,還不是仍得教書,錢不夠花而時間不屬于我?我沒辦法。
我的夢想眼看着将永成為夢想了。
打了個大大的折扣,我開始寫《小坡的生日》。
我愛小孩,我注意小孩子們的行動。
在新加坡,我雖沒工夫去看成人的活動,可是街上跑來跑去的小孩,各種各色的小孩,是有意思的,可以随時看到的。
下課之後,立在門口,就可以看到一兩個中國的或馬來的小兒在林邊或路畔玩耍。
好吧,我以小人兒們作主人翁來寫出我所知道的南洋吧——恐怕是最小最小的那個南洋吧! 上半天完全消費在上課與改卷子上。
下半天太熱。
非四點以後不能作什麼。
我隻能在晚飯後寫一點。
一邊寫一邊得驅逐蚊子,而老鼠與壁虎的搗亂也使我心中不甚太平,況且在熱帶的晚間獨抱一燈,低着頭寫字,更仿佛有點說不過去:屋外的蟲聲,林中吹來的濕而微甜的晚風,道路上印度人的歌聲,婦女們木闆鞋的輕響,都使人覺得應到外邊草地上去,卧看星天,永遠不動一動。
這地方的情調是熱與軟,它使人從心中覺到不應當作什麼。
我呢,一氣寫出一千字已極不容易,得把外間的一切都忘了才能把筆放在紙上。
這需要極大的注意與努力,結果,寫一千來字已是筋疲力盡,好似打過一次交手仗。
朋友們稍微點點頭,我就放下筆,随他們去到林邊的一間門面的茶館去喝咖啡了。
從開始寫直到離開此地,至少有四個整月,我一共才寫成四萬字,沒法兒再快。
這本東西通體有六萬字,那末後兩萬是在上海鄭西谛兄家中補成的。
以小孩為主人翁,不能算作童話。
可是這本書的後半又全是描寫小孩的夢境,讓貓狗們也會說話,仿佛又是個童話。
此書的形式因此極不完整:非大加删改不可。
前半雖然是描寫小孩,可是把許多不必要的實景加進去;後半雖是夢境,但也時時對南洋的事情作小小的諷刺。
總而言之,這是幻想與寫實夾雜在一處,而成了個四不像了。
這個毛病是因為我是腳踩兩隻船:既舍不得小孩的天真,又舍不得我心中那點不屬于兒童世界的思想。
我願與小孩們一同玩耍,又忘不了我是大人。
這就糟了。
所謂不屬于兒童世界的思想是什麼呢?是聯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奮鬥。
此書中有中國小孩,馬來小孩,印度小孩,而沒有一個白色民族的小孩。
在事實上,真的,在新加坡
在巴黎,我很想把馬威調過來,以巴黎為背景續成《二馬》的後半。
隻是想了想,可是:憑着幾十天的經驗而動筆寫象巴黎那樣複雜的一個城,我沒那個膽氣。
我希望在那裡找點事作,找不到;馬威隻好老在逃亡吧,我既沒法在巴黎久住,他還能在那裡立住腳麼! 離開歐洲,兩件事決定了我的去處:第一,錢隻夠到新加坡的;第二,我久想看看南洋。
于是我就坐了三等艙到新加坡下船。
為什麼我想看看南洋呢?因為想找寫小說的材料,像康拉德的小說中那些材料。
不管康拉德有什麼民族高下的偏見沒有,他的著作中的主角多是白人;東方人是些配角,有時候隻在那兒作點綴,以便增多一些顔色——景物的斑斓還不夠,他還要各色的臉與服裝,作成個“花花世界”。
我也想寫這樣的小說,可是以中國人為主角,康拉德有時候把南洋寫成白人的毒物——征服不了自然便被自然吞噬,我要寫的恰與此相反,事實在那兒擺着呢:南洋的開發設若沒有中國人行麼?中國人能忍受最大的苦處,中國人能抵抗一切疾痛:毒蟒猛虎所盤據的荒林被中國人鏟平,不毛之地被中國人種滿了菜蔬。
中國人不怕死,因為他曉得怎樣應付環境,怎樣活着。
中國人不悲觀,因為他懂得忍耐而不惜力氣。
他坐着多麼破的船也敢沖風破浪往海外去,赤着腳,空着拳,隻憑那口氣與那點天賦的聰明,若能再有點好運,他便能在幾年之間成個财主。
自然,他也有好多毛病與缺欠,可是南洋之所以為南洋,顯然的大部分是中國人的成績。
國内人隻知道在南洋容易掙錢,而華僑都是胖胖的财主,所以凡有點勢力的人就派個代表在那兒募捐。
隻知道要錢,不曉得華僑所受的困苦,更想不到怎樣去幫忙。
另有一些人以為華僑是些在國内無法生存而到國外碰運氣的,一伸手也許摸着個金礦,馬上便成百萬之富。
這樣的人是因為輕視自己所以也忽略了中國人能力的偉大。
還有些人以為華僑漫無組織,所以今天暴富而富得不得其道,明天忽然失敗又正自理當如此;說這樣現成話的人是隻看見了華僑的短處,而忘了國家對這些在海外冒險的人可曾有過幫助與指導沒有。
華僑的失敗也就是國家的失敗。
無論怎樣吧,我想寫南洋,寫中國人的偉大;即使僅能寫成個羅曼司,南洋的顔色也正是豔麗無匹的。
可是,這有三件必須預備的事:第一,得在城市中研究經濟的情形。
第二,到内地觀察老華僑的生活,并探聽他們的曆史。
第三,得學會廣東話,福建話,與馬來話。
哎呀,這至少須花費幾年的工夫呀!我恰巧花費不起這麼多的工夫。
我找不到相當的事作。
隻能在中學裡去教書,而教書就把我拴在了一個地方,時間與金錢都不許我到各處去觀察。
我的心慢慢涼起來。
我是在新加坡教書,假若我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除非是我能在别處找到教書的機會,機會哪能那麼容易得呢。
即使有機會,還不是仍得教書,錢不夠花而時間不屬于我?我沒辦法。
我的夢想眼看着将永成為夢想了。
打了個大大的折扣,我開始寫《小坡的生日》。
我愛小孩,我注意小孩子們的行動。
在新加坡,我雖沒工夫去看成人的活動,可是街上跑來跑去的小孩,各種各色的小孩,是有意思的,可以随時看到的。
下課之後,立在門口,就可以看到一兩個中國的或馬來的小兒在林邊或路畔玩耍。
好吧,我以小人兒們作主人翁來寫出我所知道的南洋吧——恐怕是最小最小的那個南洋吧! 上半天完全消費在上課與改卷子上。
下半天太熱。
非四點以後不能作什麼。
我隻能在晚飯後寫一點。
一邊寫一邊得驅逐蚊子,而老鼠與壁虎的搗亂也使我心中不甚太平,況且在熱帶的晚間獨抱一燈,低着頭寫字,更仿佛有點說不過去:屋外的蟲聲,林中吹來的濕而微甜的晚風,道路上印度人的歌聲,婦女們木闆鞋的輕響,都使人覺得應到外邊草地上去,卧看星天,永遠不動一動。
這地方的情調是熱與軟,它使人從心中覺到不應當作什麼。
我呢,一氣寫出一千字已極不容易,得把外間的一切都忘了才能把筆放在紙上。
這需要極大的注意與努力,結果,寫一千來字已是筋疲力盡,好似打過一次交手仗。
朋友們稍微點點頭,我就放下筆,随他們去到林邊的一間門面的茶館去喝咖啡了。
從開始寫直到離開此地,至少有四個整月,我一共才寫成四萬字,沒法兒再快。
這本東西通體有六萬字,那末後兩萬是在上海鄭西谛兄家中補成的。
以小孩為主人翁,不能算作童話。
可是這本書的後半又全是描寫小孩的夢境,讓貓狗們也會說話,仿佛又是個童話。
此書的形式因此極不完整:非大加删改不可。
前半雖然是描寫小孩,可是把許多不必要的實景加進去;後半雖是夢境,但也時時對南洋的事情作小小的諷刺。
總而言之,這是幻想與寫實夾雜在一處,而成了個四不像了。
這個毛病是因為我是腳踩兩隻船:既舍不得小孩的天真,又舍不得我心中那點不屬于兒童世界的思想。
我願與小孩們一同玩耍,又忘不了我是大人。
這就糟了。
所謂不屬于兒童世界的思想是什麼呢?是聯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奮鬥。
此書中有中國小孩,馬來小孩,印度小孩,而沒有一個白色民族的小孩。
在事實上,真的,在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