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方槍槍戀愛了。
他愛上全校少先隊的大頭目,年輕的輔導員胡老師。
這位胡老師她有一副少兒節目主持人般的标緻的娃娃臉,短小玲珑的身材,總是穿着柬腰的隊眼系着紅領巾腳下一雙白球鞋在校園裡朝氣蓬勃地走動,說起話來尖着嗓子,拿腔拿調,既嘹亮又童聲童氣。
這是一個幼稚化的大姑娘。
那種天真無邪的成熟、老練刻意的活潑對孩子發散出一股近乎催眠般的魔力,好像這是上天送給孩子的一件禮物:一個模仿他們、學他們說話、卻有着比他們更聰明頭腦的玩具娃娃。
人人都想網羅好看的女人進自己家,與她們産生親密的關系。
方槍槍也不例外,他想當胡老師的孩子,那樣他就有把握得到美女永不改變的青睐,人人羨慕,那他就與美同在了。
想想也是喜人的,全校最好看的老師和我有那麼一層特殊的關系,别人都想獲得她的好感,我在一旁默默地不為衆人察覺地坐享其成。
我們娘兒倆守口如瓶,誰都不知道我是她的秘密的孩子。
我媽對我也不特别好,跳着班地專門跑到一年級六班批評我,對我要求格外嚴,别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我知道那沒事兒。
直到有一天,這事被不知哪個快嘴傳了出去(必須傳給大家知道,否則也沒意思)。
我再到學校,發現大家看我的眼神變了,我成了全校名人。
這思想與其說是愛美,不如說是不勞而獲。
這麼想時他完全把自個親爹親媽抛到九霄雲外隻顧自己。
父母在他心目中不是一種不可更動的關系,更像一筆銀行存款,是錢就需要增值,他常拿這筆存款去交換他認為更寶貴的東西。
那真是與往不同的感受。
大的,成年女人的好看和小的、女孩子的好看給人截然相反的刺激。
好看的女孩使人親近,總要想方設法去欺負一下人家,惹得人家尖叫、大哭,才表達得出自己的喜愛。
好看的女人,一見之下便感到畏縮、懾服,人家還沒看你一低頭先躲開了,遠遠站在人群之外才敢放腿無比深情地望着人家。
心中立誓:從此發奮,完成偉業,不單槍匹馬解放了台灣不叫她知道自己的存在。
那時候,多年以後,偉大的将軍方槍槍前來視察“翠小”,校長老師們都立正站成一排迎接他,将軍隻向胡老師伸出手,握着她的手問:是小胡吧。
她會多麼受寵若驚啊。
上隊課的日子,是方槍槍的幸福時光。
上課鈴一響,他的臉就紅了,不得不低着頭,假裝漫不經心地玩什麼或者幹脆趴在桌上裝睡以示他對胡老師根本不在乎。
胡老師進來後,陳北燕喊起立,全班同學刷地站起來,隻有他,慢慢騰騰,搖搖晃晃,站起來也是三道彎,扭臉看着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他以為這才像嬌子見了媽。
那是他的特權,别人這樣他可不依。
胡老師來上隊課是要讓孩子們了解少先隊怎麼來的。
那不光是為了好看、好玩心血來潮給孩子搞的化裝舞會。
早年間,誰也說不清哪位起的頭,一幫孩子自個或經過教唆就組織起來了。
他們大都是些農村的窮孩子,配備有古老的紅纓槍,想着自己是個正經八百的軍事團體,給自己起了個名:兒童團。
戰争年代這個團封鎖了各村的路口,檢查過往旅客,将可疑人士扭送駐軍和民兵隊,有點像咱們今天那些見義勇為的好漢子。
很多壞人被他們抓住,個别過分熱心鬧得歡的團員也出過事,被攜帶手槍的流竄犯擊斃。
不管怎麼說,他們給軍隊省了心,少站不少崗,也成就了“人民戰争”這一說法。
男女老少齊參戰使我們并不總是兵強馬壯的軍隊托了底。
你可以說我們的軍隊對人民戰争抱有一種信念,再添多少坦克大炮,開起戰來沒有婦女兒童助陣也有點含糊。
所以,到今天也不想小孩解散,還叫自己的孩子按軍隊進行編制,另起了一個名,明點他們一有事時的位置:少年先鋒隊。
組織上大重視咱們了——方槍槍一幫小孩聽到此處,百目交流,心中豪邁:請祖國放心,一旦天下有難,全瞧我們這幫孩子啦。
胡老師講課很煽情,很有年輕姑娘那種善于營造情調,神秘兮兮,幾句話後就扯得很遠的特點。
她舉着一條紅領巾問大家:它為什麼是紅的。
那當然是染坊工人用紅顔色染的。
不對。
她說,那是烈士鮮血染紅的。
為什麼它是三角形?其實誰也沒見過有人拿一塊大方巾或大圓巾紮脖子上。
她有學問,說這是紅旗的一角。
這可明白了。
紅領巾是無數革命先烈血濺上去的,也是個紀念,記着我們今天這日子來得不易。
我們跟着胡老師懂了什麼叫象征。
那意思就是接着點邊兒就拉到一塊堆兒,把可能發生的事說成就這麼幹的。
聽胡老師的意思,我們有點孤立,外國人都不喜歡我們。
咱們國家有些事還沒幹利索,好些地主資本家都沒消滅光,給人家跑了,在一個叫台灣的海島上天天磨刀,準備有一天殺回來。
世界各地我們有一些哥們兒,都還不太成勢,幫不上我們還淨盼着我們拉他們一把。
按胡考師所言,我們這兒是個好地方,人間天堂也叫大肥肉。
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反動派這仨人都想吃。
過去是人家
他愛上全校少先隊的大頭目,年輕的輔導員胡老師。
這位胡老師她有一副少兒節目主持人般的标緻的娃娃臉,短小玲珑的身材,總是穿着柬腰的隊眼系着紅領巾腳下一雙白球鞋在校園裡朝氣蓬勃地走動,說起話來尖着嗓子,拿腔拿調,既嘹亮又童聲童氣。
這是一個幼稚化的大姑娘。
那種天真無邪的成熟、老練刻意的活潑對孩子發散出一股近乎催眠般的魔力,好像這是上天送給孩子的一件禮物:一個模仿他們、學他們說話、卻有着比他們更聰明頭腦的玩具娃娃。
人人都想網羅好看的女人進自己家,與她們産生親密的關系。
方槍槍也不例外,他想當胡老師的孩子,那樣他就有把握得到美女永不改變的青睐,人人羨慕,那他就與美同在了。
想想也是喜人的,全校最好看的老師和我有那麼一層特殊的關系,别人都想獲得她的好感,我在一旁默默地不為衆人察覺地坐享其成。
我們娘兒倆守口如瓶,誰都不知道我是她的秘密的孩子。
我媽對我也不特别好,跳着班地專門跑到一年級六班批評我,對我要求格外嚴,别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我知道那沒事兒。
直到有一天,這事被不知哪個快嘴傳了出去(必須傳給大家知道,否則也沒意思)。
我再到學校,發現大家看我的眼神變了,我成了全校名人。
這思想與其說是愛美,不如說是不勞而獲。
這麼想時他完全把自個親爹親媽抛到九霄雲外隻顧自己。
父母在他心目中不是一種不可更動的關系,更像一筆銀行存款,是錢就需要增值,他常拿這筆存款去交換他認為更寶貴的東西。
那真是與往不同的感受。
大的,成年女人的好看和小的、女孩子的好看給人截然相反的刺激。
好看的女孩使人親近,總要想方設法去欺負一下人家,惹得人家尖叫、大哭,才表達得出自己的喜愛。
好看的女人,一見之下便感到畏縮、懾服,人家還沒看你一低頭先躲開了,遠遠站在人群之外才敢放腿無比深情地望着人家。
心中立誓:從此發奮,完成偉業,不單槍匹馬解放了台灣不叫她知道自己的存在。
那時候,多年以後,偉大的将軍方槍槍前來視察“翠小”,校長老師們都立正站成一排迎接他,将軍隻向胡老師伸出手,握着她的手問:是小胡吧。
她會多麼受寵若驚啊。
上隊課的日子,是方槍槍的幸福時光。
上課鈴一響,他的臉就紅了,不得不低着頭,假裝漫不經心地玩什麼或者幹脆趴在桌上裝睡以示他對胡老師根本不在乎。
胡老師進來後,陳北燕喊起立,全班同學刷地站起來,隻有他,慢慢騰騰,搖搖晃晃,站起來也是三道彎,扭臉看着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他以為這才像嬌子見了媽。
那是他的特權,别人這樣他可不依。
胡老師來上隊課是要讓孩子們了解少先隊怎麼來的。
那不光是為了好看、好玩心血來潮給孩子搞的化裝舞會。
早年間,誰也說不清哪位起的頭,一幫孩子自個或經過教唆就組織起來了。
他們大都是些農村的窮孩子,配備有古老的紅纓槍,想着自己是個正經八百的軍事團體,給自己起了個名:兒童團。
戰争年代這個團封鎖了各村的路口,檢查過往旅客,将可疑人士扭送駐軍和民兵隊,有點像咱們今天那些見義勇為的好漢子。
很多壞人被他們抓住,個别過分熱心鬧得歡的團員也出過事,被攜帶手槍的流竄犯擊斃。
不管怎麼說,他們給軍隊省了心,少站不少崗,也成就了“人民戰争”這一說法。
男女老少齊參戰使我們并不總是兵強馬壯的軍隊托了底。
你可以說我們的軍隊對人民戰争抱有一種信念,再添多少坦克大炮,開起戰來沒有婦女兒童助陣也有點含糊。
所以,到今天也不想小孩解散,還叫自己的孩子按軍隊進行編制,另起了一個名,明點他們一有事時的位置:少年先鋒隊。
組織上大重視咱們了——方槍槍一幫小孩聽到此處,百目交流,心中豪邁:請祖國放心,一旦天下有難,全瞧我們這幫孩子啦。
胡老師講課很煽情,很有年輕姑娘那種善于營造情調,神秘兮兮,幾句話後就扯得很遠的特點。
她舉着一條紅領巾問大家:它為什麼是紅的。
那當然是染坊工人用紅顔色染的。
不對。
她說,那是烈士鮮血染紅的。
為什麼它是三角形?其實誰也沒見過有人拿一塊大方巾或大圓巾紮脖子上。
她有學問,說這是紅旗的一角。
這可明白了。
紅領巾是無數革命先烈血濺上去的,也是個紀念,記着我們今天這日子來得不易。
我們跟着胡老師懂了什麼叫象征。
那意思就是接着點邊兒就拉到一塊堆兒,把可能發生的事說成就這麼幹的。
聽胡老師的意思,我們有點孤立,外國人都不喜歡我們。
咱們國家有些事還沒幹利索,好些地主資本家都沒消滅光,給人家跑了,在一個叫台灣的海島上天天磨刀,準備有一天殺回來。
世界各地我們有一些哥們兒,都還不太成勢,幫不上我們還淨盼着我們拉他們一把。
按胡考師所言,我們這兒是個好地方,人間天堂也叫大肥肉。
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反動派這仨人都想吃。
過去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