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關燈
小
中
大
:“閣下是誰?”
花白胡子的老人含笑道:“老漢是楊開泰。
” 李烈這會兒才發現楊開泰腰際挂着一口鑲銀睚毗刀。
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之一,名叫“睚毗”,性嗜殺。
楊開泰的這把刀做得很精緻,那睚毗龍口張着,吐出舌頭,看來相當名貴。
李烈漫聲道:“哦?你這老家夥,不是窩在家裡設計害人嗎?怎麼有這份閑情逸緻來招呼我?” 楊開泰勉強笑道:“李壯士不必客氣。
徐氏四處在甘泉縣和李壯士動武,實在是出于一場誤會,雙方都是不打不相識。
我替四虎向李壯士陪罪。
” 李烈按捺不住怒火,霍地拔出青鋼刀來,切齒道:“老賊來得正好,我正愁出不了這口烏氣。
你自己說說看,是不是因為你今年六十大壽,怕荒民搔擾,特别派徐氏四虎送二千兩銀子買通白有情,設下伏殺百姓的毒計?像你這種狼心狗肺的老家夥,我不必跟你多費唇舌,刀上來說話!” 楊開泰沒有絲毫怒色,反而回過頭,啪啪!在徐禮、徐朋臉上打了兩巴掌,朝二虎厲聲道:“你們這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做錯了事,還不快向李壯士陪禮!” 徐禮和徐朋頓時雙膝一軟,向李烈跪下,磕了一個頭。
徐禮哭喪着臉哀告道:“小弟們有眼無珠,得罪了李大俠。
其實,這一切都是白有情搞出來的花樣,楊老爺是一片好心,教小弟們送二千銀子,要白有情代為在甘泉縣散發赈災,最好讓災民避開耀州,到他處安頓。
我們兄弟夥聽了白有情的話,便将銀子瓜分吞沒。
白有情保證,他有方法可以使災民不到耀州去。
我等一時昧心,才做出這件糊塗事來,這一些後果,都跟楊老爺無關。
” 徐朋說到傷心處,不由嚎啕大哭。
徐禮也跟着垂淚。
李烈覺得這番說詞極端可疑。
第一,楊開泰惡迹昭彰,絕不肯出二千兩銀子去散赈。
第二,就算楊開泰散赈之事,出于真心恤民,災民也不會因而放棄前去耀州避災。
這分明是出苦肉計。
李烈将臉一沉,緩緩道:“你們說的這些話,我不會相信。
姓楊的,我隻等你一句話,我後面馬上就有三千多災民趕來,準備到耀州落腳,你還阻止不?” 楊開泰掀髯微笑道:“老漢怎麼會阻止災民到耀州去?我希望災民不要去耀州,這也是人情之常。
不管那個縣城裹,都不歡迎有災民去。
如果一定要去,不過是多化些銀錢,開倉赈濟,也是本份事。
老漢今年六十歲,幾個朋友想趁此熱鬧一下,我希望到時氣氛融洽,怎麼會無由的去傷人性命?” 李烈越來越覺得楊開泰一肚子鬼胎,他既然這樣表示,不妨放棄再作口舌之争。
“那麼就這麼辦。
”李烈容顔稍霁:“楊老前輩這樣慷慨,我們也不擔心了。
甘泉縣的災民,就請老前輩帶上耀州住些時候,這一切都托前輩洪福。
” 楊開泰笑道:“這是那兒的話,怎麼如此見外?這些過節的發生都該派白有情的不是,我交銀兩叫他散赈,他竟然貪财忘義。
唉!徐氏四虎又如此的不知好歹輕重……李壯士千萬不要再誤會了,我這把年紀了,還不修修陰德,倒會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李烈難掃疑惑之心。
楊開泰似乎也看出李烈的狐疑态度,按着說道:“老漢現在就先回耀州去。
吩咐備好地方,多準備些柴草鍋竈,預作接待工作。
憑良心說,二千人我還安頓得了。
” 李烈拱手相謝道:“老前輩請先走一步,我們随後就到。
” 吳春牛目送楊開泰跟二虎騎馬走遠,憋不住道:“師父,這連三歲的小孩都看得出他老賊在耍詐,我們信他不得。
” 李烈一拍刀柄,笑道:“是詐也要去,不是詐也要去。
我們手上都有刀,還怕他使出什麼花樣?” 吳春牛雙眼圓睜道:“知道他是詐,為什麼不在這裹結果了他呢?” 李烈道:“春牛,你的牛脾氣又來了!動手就要結仇,我們是但願一路平安無事,兵來将擋,隻希望能臨機應變化災解厄,将三千災民帶到安全地帶,千萬魯莽不得。
” 師徒二人跟十個弟兄,便在城外等待。
隻半天功夫,後面的逃荒災民,便趕到了。
隊伍由李烈等人引導,浩浩蕩蕩的沿着大道,慢慢地向耀州府而來。
耀州是個大地方,這裹是到富庶的關中平原的咽喉要道,也是古時的邊防要沖。
楊開泰的田産廣布富平、三原等縣,他有了錢,便在州城北面的步壽原上,修建了一座美侖美奂的宅第,雄視一州。
漢宣帝曾建步壽宮,而楊開泰便是在廢址上面,重華廈,規模與雄偉絕不遜當年的步壽宮殿。
耀州首富所積下的糧食,以楊開泰一家最多。
有錢好辦事,刀客多數都買楊開泰的賬。
他享了二十幾年清福,正巧在六十大慶的當兒,偏遇荒災。
二虎逃回,述明铩羽經過,楊開泰駭然失色,私心也怕快刀李烈這個人,隻得親自出馬應付。
李烈等一行人到了耀州,楊開泰果然預作布置。
在耀州城内,已經空出兩條街的民房,讓災民住進去。
每個災民,都發了兩錢銀子,五斤小米。
楊開泰會同知縣孫吉甫,親向災民慰問,說大家可以放心住下去,不過時間不能太長,十天半個月還接濟得上,以後則不敢打包票能幫得上忙。
災民們當然是喜出望外,感激不已。
楊開泰安排好災民,便全力籌備自己的六十華誕。
那位耀州知縣孫吉甫,聽說李烈是關西着名的刀客,一點也不擺架子,反倒請李烈入衙 話,跟李烈稱兄道弟起來。
李烈對于孫吉甫的熱情款待,并沒有一絲感到奇怪。
因為當時在陝北當父母官的人,都了解此地的民風,比較消極的作法是對刀客的公然出現,不如聞問。
手段是活些的,就會私下與刀客交結,以免觸犯了刀客,導緻身敗名裂的下場。
李烈目前在關帝廟歇腳。
孫吉甫知道後,誠懇地表示:“那個地方不是李英雄住的,不如搬進衙裡來吧。
” 李烈正容道:“謝謝老大人操心。
在下餐風露宿,什麼環境都待過,一向随便慣了,住幾天以後,就要離開。
” 孫吉甫不好勉強,轉換話題道:“後天便是楊開泰的正壽,明天是暖壽,各路英雄好漢聚集一堂,到時一定熱鬧非凡。
” 李烈這才想起楊開泰的壽辰,含笑道:“到了正壽,我一定去拜。
” 既然彼此還沒有動幹戈,到了正壽那天,李烈當然要去拜賀一下。
他主要的任務是将這些災民平安送過幾個縣份,像周遊列國似的,走上三兩個月,再回鄉準備春耕。
李烈回到了關帝廟。
吳春牛迎上來道:“師父,現在耀州城裹,大家都在談論楊開泰的六十壽辰。
所說不止是關中、隴西有人來,就是北京十天津各地,也有人前來。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也自外地回來。
天津的郝天蔚,四川的王銀海……” 吳春牛扳着指頭數着,李烈聽到這裹,不禁聳然動容。
“實在想不到,竟有這麼多人要來巴結楊開泰。
其他的人倒沒有什麼,隻是天津的郝天蔚是個狠角色。
” 李烈繼續道:“郝天蔚所練的是“金鐘罩、鐵布衫”功夫,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在北五省是第一号能人。
他比當年北京的飛賊李七還厲害。
這幾年,他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聚了不少徒衆,聲勢浩大。
在北京的幾個王府裹,郝天蔚坐着大轎出入,相當吃得開。
” 吳春牛道:“師父,你認為郝天蔚到陝西來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李烈蹙額道:“我也想不通。
這樣看來,明天暖壽時,我先到步壽原走一趟,先會會這些人物。
如能和郝天蔚見一面,也是件好事。
” 吳春牛道:“聽說郝天蔚和王銀海這些遠客,還沒有趕到。
” 李烈笑道:“見不着遠客,也見得着近客。
”
” 李烈這會兒才發現楊開泰腰際挂着一口鑲銀睚毗刀。
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之一,名叫“睚毗”,性嗜殺。
楊開泰的這把刀做得很精緻,那睚毗龍口張着,吐出舌頭,看來相當名貴。
李烈漫聲道:“哦?你這老家夥,不是窩在家裡設計害人嗎?怎麼有這份閑情逸緻來招呼我?” 楊開泰勉強笑道:“李壯士不必客氣。
徐氏四處在甘泉縣和李壯士動武,實在是出于一場誤會,雙方都是不打不相識。
我替四虎向李壯士陪罪。
” 李烈按捺不住怒火,霍地拔出青鋼刀來,切齒道:“老賊來得正好,我正愁出不了這口烏氣。
你自己說說看,是不是因為你今年六十大壽,怕荒民搔擾,特别派徐氏四虎送二千兩銀子買通白有情,設下伏殺百姓的毒計?像你這種狼心狗肺的老家夥,我不必跟你多費唇舌,刀上來說話!” 楊開泰沒有絲毫怒色,反而回過頭,啪啪!在徐禮、徐朋臉上打了兩巴掌,朝二虎厲聲道:“你們這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做錯了事,還不快向李壯士陪禮!” 徐禮和徐朋頓時雙膝一軟,向李烈跪下,磕了一個頭。
徐禮哭喪着臉哀告道:“小弟們有眼無珠,得罪了李大俠。
其實,這一切都是白有情搞出來的花樣,楊老爺是一片好心,教小弟們送二千銀子,要白有情代為在甘泉縣散發赈災,最好讓災民避開耀州,到他處安頓。
我們兄弟夥聽了白有情的話,便将銀子瓜分吞沒。
白有情保證,他有方法可以使災民不到耀州去。
我等一時昧心,才做出這件糊塗事來,這一些後果,都跟楊老爺無關。
” 徐朋說到傷心處,不由嚎啕大哭。
徐禮也跟着垂淚。
李烈覺得這番說詞極端可疑。
第一,楊開泰惡迹昭彰,絕不肯出二千兩銀子去散赈。
第二,就算楊開泰散赈之事,出于真心恤民,災民也不會因而放棄前去耀州避災。
這分明是出苦肉計。
李烈将臉一沉,緩緩道:“你們說的這些話,我不會相信。
姓楊的,我隻等你一句話,我後面馬上就有三千多災民趕來,準備到耀州落腳,你還阻止不?” 楊開泰掀髯微笑道:“老漢怎麼會阻止災民到耀州去?我希望災民不要去耀州,這也是人情之常。
不管那個縣城裹,都不歡迎有災民去。
如果一定要去,不過是多化些銀錢,開倉赈濟,也是本份事。
老漢今年六十歲,幾個朋友想趁此熱鬧一下,我希望到時氣氛融洽,怎麼會無由的去傷人性命?” 李烈越來越覺得楊開泰一肚子鬼胎,他既然這樣表示,不妨放棄再作口舌之争。
“那麼就這麼辦。
”李烈容顔稍霁:“楊老前輩這樣慷慨,我們也不擔心了。
甘泉縣的災民,就請老前輩帶上耀州住些時候,這一切都托前輩洪福。
” 楊開泰笑道:“這是那兒的話,怎麼如此見外?這些過節的發生都該派白有情的不是,我交銀兩叫他散赈,他竟然貪财忘義。
唉!徐氏四虎又如此的不知好歹輕重……李壯士千萬不要再誤會了,我這把年紀了,還不修修陰德,倒會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李烈難掃疑惑之心。
楊開泰似乎也看出李烈的狐疑态度,按着說道:“老漢現在就先回耀州去。
吩咐備好地方,多準備些柴草鍋竈,預作接待工作。
憑良心說,二千人我還安頓得了。
” 李烈拱手相謝道:“老前輩請先走一步,我們随後就到。
” 吳春牛目送楊開泰跟二虎騎馬走遠,憋不住道:“師父,這連三歲的小孩都看得出他老賊在耍詐,我們信他不得。
” 李烈一拍刀柄,笑道:“是詐也要去,不是詐也要去。
我們手上都有刀,還怕他使出什麼花樣?” 吳春牛雙眼圓睜道:“知道他是詐,為什麼不在這裹結果了他呢?” 李烈道:“春牛,你的牛脾氣又來了!動手就要結仇,我們是但願一路平安無事,兵來将擋,隻希望能臨機應變化災解厄,将三千災民帶到安全地帶,千萬魯莽不得。
” 師徒二人跟十個弟兄,便在城外等待。
隻半天功夫,後面的逃荒災民,便趕到了。
隊伍由李烈等人引導,浩浩蕩蕩的沿着大道,慢慢地向耀州府而來。
耀州是個大地方,這裹是到富庶的關中平原的咽喉要道,也是古時的邊防要沖。
楊開泰的田産廣布富平、三原等縣,他有了錢,便在州城北面的步壽原上,修建了一座美侖美奂的宅第,雄視一州。
漢宣帝曾建步壽宮,而楊開泰便是在廢址上面,重華廈,規模與雄偉絕不遜當年的步壽宮殿。
耀州首富所積下的糧食,以楊開泰一家最多。
有錢好辦事,刀客多數都買楊開泰的賬。
他享了二十幾年清福,正巧在六十大慶的當兒,偏遇荒災。
二虎逃回,述明铩羽經過,楊開泰駭然失色,私心也怕快刀李烈這個人,隻得親自出馬應付。
李烈等一行人到了耀州,楊開泰果然預作布置。
在耀州城内,已經空出兩條街的民房,讓災民住進去。
每個災民,都發了兩錢銀子,五斤小米。
楊開泰會同知縣孫吉甫,親向災民慰問,說大家可以放心住下去,不過時間不能太長,十天半個月還接濟得上,以後則不敢打包票能幫得上忙。
災民們當然是喜出望外,感激不已。
楊開泰安排好災民,便全力籌備自己的六十華誕。
那位耀州知縣孫吉甫,聽說李烈是關西着名的刀客,一點也不擺架子,反倒請李烈入衙 話,跟李烈稱兄道弟起來。
李烈對于孫吉甫的熱情款待,并沒有一絲感到奇怪。
因為當時在陝北當父母官的人,都了解此地的民風,比較消極的作法是對刀客的公然出現,不如聞問。
手段是活些的,就會私下與刀客交結,以免觸犯了刀客,導緻身敗名裂的下場。
李烈目前在關帝廟歇腳。
孫吉甫知道後,誠懇地表示:“那個地方不是李英雄住的,不如搬進衙裡來吧。
” 李烈正容道:“謝謝老大人操心。
在下餐風露宿,什麼環境都待過,一向随便慣了,住幾天以後,就要離開。
” 孫吉甫不好勉強,轉換話題道:“後天便是楊開泰的正壽,明天是暖壽,各路英雄好漢聚集一堂,到時一定熱鬧非凡。
” 李烈這才想起楊開泰的壽辰,含笑道:“到了正壽,我一定去拜。
” 既然彼此還沒有動幹戈,到了正壽那天,李烈當然要去拜賀一下。
他主要的任務是将這些災民平安送過幾個縣份,像周遊列國似的,走上三兩個月,再回鄉準備春耕。
李烈回到了關帝廟。
吳春牛迎上來道:“師父,現在耀州城裹,大家都在談論楊開泰的六十壽辰。
所說不止是關中、隴西有人來,就是北京十天津各地,也有人前來。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也自外地回來。
天津的郝天蔚,四川的王銀海……” 吳春牛扳着指頭數着,李烈聽到這裹,不禁聳然動容。
“實在想不到,竟有這麼多人要來巴結楊開泰。
其他的人倒沒有什麼,隻是天津的郝天蔚是個狠角色。
” 李烈繼續道:“郝天蔚所練的是“金鐘罩、鐵布衫”功夫,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在北五省是第一号能人。
他比當年北京的飛賊李七還厲害。
這幾年,他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聚了不少徒衆,聲勢浩大。
在北京的幾個王府裹,郝天蔚坐着大轎出入,相當吃得開。
” 吳春牛道:“師父,你認為郝天蔚到陝西來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李烈蹙額道:“我也想不通。
這樣看來,明天暖壽時,我先到步壽原走一趟,先會會這些人物。
如能和郝天蔚見一面,也是件好事。
” 吳春牛道:“聽說郝天蔚和王銀海這些遠客,還沒有趕到。
” 李烈笑道:“見不着遠客,也見得着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