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三·科第

關燈
,終日兀坐,不聞有步履謦咳之聲。

    後中進士,官至尚書,立朝謇谔,為一代名臣。

     科第之得不得,在衡文之中不中,與其人之人品學問,原不相涉,不是中鼎甲、掇巍科者,就有學問也。

    《梁溪雜事》載:“明初開科時,諸生大比,文在高等者,必得缙紳三老保舉生平無過,方準入試,其結狀分款至十餘條。

    永樂初,邑中有徐紹德者,以曾共倡女飲酒,為鄰人所诘,降廪不與試。

    ”其遴選人材如此其重雲。

     狀元、會元、解元,雖三年内必有一人。

    然其名甚美,婦人女子皆所健羨。

    一隔數年,便茫然不複能記其名矣。

    須其人有功業文章脍炙人口者,方能流傳。

    即如三元,翁覃溪先生嘗考過,自唐至今計有十三人,所傳者惟宋之王曾、明之商辂而已。

     馮鈍吟先生嘗言:“子孫有一才人,不如有一長者,與其出一喪元氣的進士,不若出一能明理的秀才。

    ”昔江陰有某進士者,少無賴,不齒于人。

    中式後,鄉人不禮焉。

    有一士人曰:“公等誤矣。

    凡人中過進士,原該稱呼老先生,譬如呼牛為牛,呼馬為馬,勢不能稱其為牛馬也。

    ”故讀書人必先立品。

     ◎孝感 彭一庵名珑,字雲客,長洲人。

    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舉京兆試,谒選留都,忽心動,急南還,父病正笃,閱五晝夜而殁,人謂誠孝所感。

    服阕,補長甯令。

    潔己愛民,以不善事上官,受誣被揭。

    其子定求聞難赴粵,焚香籲天,事得白。

    公回籍,殡葬父母畢,懸親遺像于書室中,寝興出入必拜告,終其身如此。

    後定求中會元、狀元;曾孫啟豐亦會元、狀元,官至兵部尚書。

    啟豐子紹觀、紹升,孫希濂、希洛、希鄭,曾孫蘊輝,俱中進士,科甲不絕。

     吳編修廷珍,字叔琦,吳縣人。

    幼孤,奉母極孝,十八歲遊庠。

    後夢神謂曰:“汝壽止二十,汝知之乎?”吳夢中驚泣曰:“修短固定數,但無以報老母奈何!”神曰:“既有此念,自可延生,但須努力行善耳。

    ”驚而悟,即奉立命功過格,實力奉行。

    閱六年,戊辰登鄉薦。

    忽夢遊神廟,殿阙巍峨,旁有人謂曰:“汝得鄉舉,乃力行功過格之報也。

    ”從此益自奮勉,奉行愈力。

    并将功過格諸善本,參酌采輯,刊刻行世。

    嘉慶辛未,以第三人及第。

     ◎求簽 康熙己未,編修徐逸少先生公車北上,禱其鄉大乘庵土神,得一簽,後二語雲:“今日杏園沉醉後,聲聲報道狀元歸。

    ”徐大喜,以為必登大魁。

    是科一甲一名乃常熟歸允肅也,而先生亦捷南宮,授庶吉士雲。

     吾鄉王殿撰雲錦,康熙庚午舉南闱。

    至丙戌年,年五十矣,拟不與禮部試,求簽于關帝廟,有“五十功名志已灰,誰知富貴逼人來”之句。

    乃赴京,遂捷南宮,大魁天下。

     關聖帝君簽有“前三三與後三三”之句,酆小山教授雲倬為諸生時,祈得之,乾隆癸卯鄉試中三名。

    閱十年,癸醜會試中九名。

    毛養梧主政繡虎,嘉慶己卯鄉試,亦祈得之,是科中三十三名。

    道光壬午會試中式,亦三十三名,未幾殁于京邸,年三十三歲。

    又一士子祈得是簽,中六十六名。

     蘇城蔣騰越公配黃淑人,懷孕時遣妪禱于韋馱神,得一簽雲:“懷孕生男已有期,後來金榜挂名時。

    ”旋生長子曾斤。

    越十年,複懷孕,又得是簽,生四子曾煌。

    後兄弟俱中甲乙科。

    曾斤為長沙知府,曾煌為郴州知州。

    又是簽旁注有“綿長寶貴”字,曾斤于長沙任題升長寶道,尤驗。

     嘉慶甲子科江南鄉試,長洲蔣廣文景曾于關帝廟祈得一簽,有雲:“自南自北自西東。

    ”及入場,首題為“謹權量至四方之政行焉”,文後比即用此句,下股對“無黨無偏無反側”。

    主考戴可亭先生以經語現成,密圈批中。

     ◎夢 朱竹檢讨于康熙辛酉主試江南,拔胡任輿領解。

    初,胡夢有人授以詩,有“手弄雙丸小天下”之句,而久困公車。

    至甲戌會試,題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章,試後,谒其房師趙恒夫于寄園,恒夫曰:“子必大魁也。

    ”廷對果第一。

     吾邑趙舜儀,寄居妻族,康熙乙酉春,夢有人告曰:“今科解元,教場巷趙姓也。

    ”趙訪之巷中,并無趙姓應試者。

    舜儀乃重價得巷内數椽,遷居以應所夢。

    及榜發,解元為黃音,果居巷内,庠姓趙也。

    鬼神之弄人,殆不可曉。

     康熙戊子科,蘭溪鄭孝廉集素有弱症,入闱複發,倦極朦胧,夢人語雲:“子中式須待一千五百年。

    ”醒而大恚。

    明早得《孟子》題,乃由堯、舜至于湯三節也,甚喜,揮毫如意,遂與鄉薦。

     雍正癸卯,以登極連開鄉會恩科,範浣浦鹹先一歲夢泥金報捷有“齊第五”三字。

    及鄉試,題乃“子華使于齊”一節,會試乃“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一節,皆“齊”字在第五。

    範遂聯捷入翰林。

     甯河崔解元鳳集,乾隆庚辰赴試,祈夢有“功名祗在草橋頭”之句。

    醒而不解,行至草橋,正演《紅梨記》趙解元事,是科果掄元。

     吾鄉有顧東田者,名與沐。

    曾宿關帝廟,夢一人屠狗而去其心,又一人殺牛而去其首,皆置東田前。

    醒而惡其不祥。

    後中式戊午科舉人,始悟“戌”去心為“戊”,“牛”去首為“午”也。

     蘇州蔣古愚學博,秉铎颍上,督課諸子甚嚴。

    時颍上人有“兒童都識孔夫子,祖父當如蔣老師”之句。

    古愚子國華,乾隆庚午舉人,丁醜進士,官至永平守;國萃庚辰、辛巳聯捷,官中翰。

    惟長子學文富于學,屢踬南北闱,古愚憂之。

    甲申元旦,夢家中廳聯更換,上聯“長子克家居易俟命”,下聯“二人同心頌詩讀書”,落款“鐘離子彭書”。

    古愚醒後,以告學文,學文愈加發憤。

    每日三文一詩,寒暑不辍。

    明年乙酉舉京兆試書經房南元,次題“君子居易以俟命”一節,從弟禹邁同榜,以詩經房中式。

    主考同鄉彭芝庭大司馬為正,滿洲鐘公名音為副也。

     吳香亭玉綸登乾隆辛巳恩科進士,先于戊寅年除夕,夢竈神引至一處,列坐十神,而九神起立開鐵櫃,示以金牌,有古篆二十餘字可辨。

    送公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