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收藏
關燈
小
中
大
興趙孟ぽ焚香謹贊。
”此幅往在吳門陸白齋先生家見之,曾倩南浔陸梅圃臨過一幅,後為友人攫去。
觀此兩像皆畫于正月人日,或命意有在也。
世所傳管仲姬墨竹最多,而真者絕少。
憶于甲寅三月,餘在錢塘晤鮑綠飲先生于西湖寓中,見一卷,當是夫人生平傑作。
後有夫人之姊名道杲者嫁于姚,居南浔,一詩一跋,寫作俱妙,題雲:“綠窗無長物,樹蕙與滋蘭。
光風布淑氣,揚揚畹畝閑。
窗外何所有?修竹千萬竿。
密葉敷下陰,勁節當歲寒。
方欣同臭味,且以報平安。
吾妹忽來過,綠紗生薄寒。
幔結贻佩纟襄,重之青琅。
寫真一揮灑,翰墨猶未幹。
古意鎮長在,高風渺難攀。
況有斐媲德,懿名垂不刊。
”後跋雲:“至大二年四月二日,吾妹魏國夫人仲姬見訪于南浔裡第,燕坐君子軒。
夫人笑曰:‘君子名軒,何以無竹?’爰使女奴磨墨,寫此幅于軒中。
夫婦人之事,箕帚中饋刺繡之外,無餘事矣,而吾妹則無所不能,得非所謂女丈夫乎?為吾子孫者,可不寶諸?俟他日妹丈松雪來看,當又乞題詠也。
姚管道杲識。
” 趙仲穆書畫,昔人稱其克紹家風,然用筆太重,重則近俗,無複有乃翁秀色。
因知筆墨一道,各有天分存乎其間,雖父子不能傳也。
餘弱冠時在吳門見仲穆手書長卷,所錄古今體樂府小詞共計三十五首,後題“延六年春正月寄吳德琏姊丈一觀”雲雲,後有文衡山、許初兩題,皆精。
衡山跋謂德琏者即王國器,魏公長婿也。
德琏長于新樂府,當時為楊鐵崖所稱,故此卷所書樂府為多,豈亦投其所好耶? 虞文靖公書其先世宋丞相雍國忠肅公允文所撰《誅蚊賦》,桂花紋白绫本,共計七十二行,最後十七行參錯書在紙上,蓋應其方外交閑上人所請也。
後有魯威、柯九思、蘇大年、王敬方、鄭元、楊椿并元書刻石疏共七題。
此卷明時藏沈石田家,後歸吾鄉華東沙氏,至本朝又為梁蕉林所得,畢氏《經訓堂帖》始刻之。
饒介之号醉翁,本籍江西,以元末亂隐居姑蘇,跌宕自喜,嘗與雲林生往來。
工草書,宗懷素。
餘嘗見其《蕉池積雪》詩卷,童梧岡侍郎所藏也。
後有金問、魏瀚、呂{常心}、吳昂、王淮、朱應祥、蔣宗誼、姚公绶、鮑浩、馬時正十人題跋,并卞令之、安鹿村書畫印記,惜為後人填墨,殊失真面目矣。
張伯雨書,實出自松雪翁,而又有一種逸韻,與柯丹邱異曲同工。
曩從王夢樓太守案頭見所書《台仙閣記》,殊妙,竟似松雪矣。
其片缣短幅,平生所見甚多,一時難以悉記。
趙大年《江村秋曉圖》,絹本,無款,前後有元初人圖書印三方,後有龔肅、吳讷、趙孟ぽ、陳敬宗四題,真迹也。
高房山山水簡澹超逸,可與二米相伯仲。
餘嘗見其墨竹一幅,亦可與吳仲圭、顧定之相伯仲矣。
有趙松雪一詩題其下,雲:“高侯落筆有生意,特立兩竿煙雨中。
天下幾人能解此,蕭蕭寒碧起秋風。
” 黃子久與王叔明、倪雲林、吳仲圭俱為有元一代名家,惟子久清真秀拔,煩簡得中,不特為三公之冠,實可越房山、松雪而上之。
餘曩時所見畫幅甚多,惟在京師内務府胡某家見《浮岚暖翠》一幅為最妙。
王叔明為松雪外孫,畫宗李,而皴法少異,其品在松雪、大癡之間,萬壑千岩,長松修竹,又是一種迳。
餘嘗見叔明畫《紫雲山圖》真迹,出筆奇古,與平時所作迥異,固知名家一丘一壑,無不臻妙境也。
叔明嘗為陶九成作《南村真逸圖》,餘在秋帆先生家見之,高八寸,長三尺許,紙本,不著名款,惟用“黃鶴山樵印”一方,後附孫作撰傳,王掖撰序,胡俨撰記,金聲跋語,皆一時名手。
張醜題雲:“萬曆戊午春獲于長洲吳氏,是原博太史故物也。
”又雲:“叔明與九成為中表兄弟,每過南村,辄流連不忍去,興酣落筆,郁深至,可一掃丹青故習,非《松風閣》、《聽雨樓》、《琴鶴軒》諸卷所可比倫也。
舊時尚有叔明自題篆書五字,今失去。
” 倪高士《懶遊窩》圖卷,紙本,高六寸五分,長一尺四寸。
後有記二十行,書法類右軍《東方先生畫像贊》。
題款曰“壬寅九日句吳倪瓒為安素先生寫”,最後有彭敬叔、徐乘二詩。
按《雲林集》載此文,文中所謂金君安素者,實先世永謙公也。
至正末年人,洪武初累薦辟,以人材科将授官,以疾引退,改姓金氏,字曰安素,耕讀堠山之陽以終其身,距雲林所居甚近,家譜所載。
是卷昔嘗見于陸白齋先生家,既又見一幅,有記無圖,畢秋帆尚書所藏,曾刻入《經訓堂帖》者,實僞本也。
又嘗見雲林《溪亭山色》一幅,款題“丁未五月東海倪瓒畫”。
後有吳匏庵、卞華伯二詩,吳雲:“聽松庵裡試茶還,第二泉邊更看山。
獨有去年詩興在,雲林清墨斑斑。
”卞和雲:“倪迂仙去幾時還?留得溪亭對遠山。
老我今為亭上客,啜茶閑試鹧鸪斑。
”俱是真迹。
梅花道人書畫俱妙,餘所見不下一二十種,畫竹尤多于山水。
嘉善家黼堂少宰有大幅竹最妙,次則斌笠耕少仆所藏之絹本雨竹,皆仲圭生平傑作也。
又道人有草書《心經》一卷,為诒晉齋主人所藏,後贈少宰,以少宰是嘉善人,與道人同裡也。
少宰遂屬餘刻石梅花庵,有跋記之。
顧安字定之,善畫墨竹,吳仲圭以蒼老勝,定之以秀色勝也。
揚州吳杜村觀察有小幅立軸,餘曾雙鈎刻石,贈江元卿員外。
又吳門王月軒所藏長卷中有折竹一枝,殊妙。
又在錢塘趙氏見一幅,後有屈生題雲:“海内人傳顧定之,生平畫竹發清奇。
披圖記得湘江夜,翠影參差月下時。
” 僧大書《七寶泉開山順庵主行實》并道衍書《順庵主塔銘》合卷,有錢仁夫、李應祯、戴冠三題,吳縣光福寺中舊物也。
按道衍即姚恭靖,書時在洪武十三年,是未見成祖之前。
元僧善繼三世血書《華嚴經》八十一卷,在今虎丘半塘橋龍壽山房。
相傳金華宋景濂是善繼後身,今有景濂一跋,在第二卷後。
明人題跋觀款散題于諸卷上者凡數十處,不能盡記也。
有元一代,書法大約俱由松雪門迳,如柯丹邱、白湛淵、郭天錫、張伯雨、仇山村、俞紫芝是也。
亦有獨自成家者,如虞伯生、鮮于困學、康裡子山、鄧善之、周公瑾、楊鐵崖、陸宅之是也。
有元一代畫家全講氣韻,不名一格,實能超出唐、宋人刻畫之習。
黃、王、倪、吳無論矣,生平所見者,山水則朱澤民、高房山、盛子昭、方方壺、曹雲西諸家,花卉人物則王若水、王元章、錢玉潭、孟玉澗諸家,蘭竹則鄭所南、李仲芳、蘇昌齡、顧定之、李息齋及其子遵道諸家,如過眼雲煙,不能悉記,皆所謂以氣韻勝人者也。
”此幅往在吳門陸白齋先生家見之,曾倩南浔陸梅圃臨過一幅,後為友人攫去。
觀此兩像皆畫于正月人日,或命意有在也。
世所傳管仲姬墨竹最多,而真者絕少。
憶于甲寅三月,餘在錢塘晤鮑綠飲先生于西湖寓中,見一卷,當是夫人生平傑作。
後有夫人之姊名道杲者嫁于姚,居南浔,一詩一跋,寫作俱妙,題雲:“綠窗無長物,樹蕙與滋蘭。
光風布淑氣,揚揚畹畝閑。
窗外何所有?修竹千萬竿。
密葉敷下陰,勁節當歲寒。
方欣同臭味,且以報平安。
吾妹忽來過,綠紗生薄寒。
幔結贻佩纟襄,重之青琅。
寫真一揮灑,翰墨猶未幹。
古意鎮長在,高風渺難攀。
況有斐媲德,懿名垂不刊。
”後跋雲:“至大二年四月二日,吾妹魏國夫人仲姬見訪于南浔裡第,燕坐君子軒。
夫人笑曰:‘君子名軒,何以無竹?’爰使女奴磨墨,寫此幅于軒中。
夫婦人之事,箕帚中饋刺繡之外,無餘事矣,而吾妹則無所不能,得非所謂女丈夫乎?為吾子孫者,可不寶諸?俟他日妹丈松雪來看,當又乞題詠也。
姚管道杲識。
” 趙仲穆書畫,昔人稱其克紹家風,然用筆太重,重則近俗,無複有乃翁秀色。
因知筆墨一道,各有天分存乎其間,雖父子不能傳也。
餘弱冠時在吳門見仲穆手書長卷,所錄古今體樂府小詞共計三十五首,後題“延六年春正月寄吳德琏姊丈一觀”雲雲,後有文衡山、許初兩題,皆精。
衡山跋謂德琏者即王國器,魏公長婿也。
德琏長于新樂府,當時為楊鐵崖所稱,故此卷所書樂府為多,豈亦投其所好耶? 虞文靖公書其先世宋丞相雍國忠肅公允文所撰《誅蚊賦》,桂花紋白绫本,共計七十二行,最後十七行參錯書在紙上,蓋應其方外交閑上人所請也。
後有魯威、柯九思、蘇大年、王敬方、鄭元、楊椿并元書刻石疏共七題。
此卷明時藏沈石田家,後歸吾鄉華東沙氏,至本朝又為梁蕉林所得,畢氏《經訓堂帖》始刻之。
饒介之号醉翁,本籍江西,以元末亂隐居姑蘇,跌宕自喜,嘗與雲林生往來。
工草書,宗懷素。
餘嘗見其《蕉池積雪》詩卷,童梧岡侍郎所藏也。
後有金問、魏瀚、呂{常心}、吳昂、王淮、朱應祥、蔣宗誼、姚公绶、鮑浩、馬時正十人題跋,并卞令之、安鹿村書畫印記,惜為後人填墨,殊失真面目矣。
張伯雨書,實出自松雪翁,而又有一種逸韻,與柯丹邱異曲同工。
曩從王夢樓太守案頭見所書《台仙閣記》,殊妙,竟似松雪矣。
其片缣短幅,平生所見甚多,一時難以悉記。
趙大年《江村秋曉圖》,絹本,無款,前後有元初人圖書印三方,後有龔肅、吳讷、趙孟ぽ、陳敬宗四題,真迹也。
高房山山水簡澹超逸,可與二米相伯仲。
餘嘗見其墨竹一幅,亦可與吳仲圭、顧定之相伯仲矣。
有趙松雪一詩題其下,雲:“高侯落筆有生意,特立兩竿煙雨中。
天下幾人能解此,蕭蕭寒碧起秋風。
” 黃子久與王叔明、倪雲林、吳仲圭俱為有元一代名家,惟子久清真秀拔,煩簡得中,不特為三公之冠,實可越房山、松雪而上之。
餘曩時所見畫幅甚多,惟在京師内務府胡某家見《浮岚暖翠》一幅為最妙。
王叔明為松雪外孫,畫宗李,而皴法少異,其品在松雪、大癡之間,萬壑千岩,長松修竹,又是一種迳。
餘嘗見叔明畫《紫雲山圖》真迹,出筆奇古,與平時所作迥異,固知名家一丘一壑,無不臻妙境也。
叔明嘗為陶九成作《南村真逸圖》,餘在秋帆先生家見之,高八寸,長三尺許,紙本,不著名款,惟用“黃鶴山樵印”一方,後附孫作撰傳,王掖撰序,胡俨撰記,金聲跋語,皆一時名手。
張醜題雲:“萬曆戊午春獲于長洲吳氏,是原博太史故物也。
”又雲:“叔明與九成為中表兄弟,每過南村,辄流連不忍去,興酣落筆,郁深至,可一掃丹青故習,非《松風閣》、《聽雨樓》、《琴鶴軒》諸卷所可比倫也。
舊時尚有叔明自題篆書五字,今失去。
” 倪高士《懶遊窩》圖卷,紙本,高六寸五分,長一尺四寸。
後有記二十行,書法類右軍《東方先生畫像贊》。
題款曰“壬寅九日句吳倪瓒為安素先生寫”,最後有彭敬叔、徐乘二詩。
按《雲林集》載此文,文中所謂金君安素者,實先世永謙公也。
至正末年人,洪武初累薦辟,以人材科将授官,以疾引退,改姓金氏,字曰安素,耕讀堠山之陽以終其身,距雲林所居甚近,家譜所載。
是卷昔嘗見于陸白齋先生家,既又見一幅,有記無圖,畢秋帆尚書所藏,曾刻入《經訓堂帖》者,實僞本也。
又嘗見雲林《溪亭山色》一幅,款題“丁未五月東海倪瓒畫”。
後有吳匏庵、卞華伯二詩,吳雲:“聽松庵裡試茶還,第二泉邊更看山。
獨有去年詩興在,雲林清墨斑斑。
”卞和雲:“倪迂仙去幾時還?留得溪亭對遠山。
老我今為亭上客,啜茶閑試鹧鸪斑。
”俱是真迹。
梅花道人書畫俱妙,餘所見不下一二十種,畫竹尤多于山水。
嘉善家黼堂少宰有大幅竹最妙,次則斌笠耕少仆所藏之絹本雨竹,皆仲圭生平傑作也。
又道人有草書《心經》一卷,為诒晉齋主人所藏,後贈少宰,以少宰是嘉善人,與道人同裡也。
少宰遂屬餘刻石梅花庵,有跋記之。
顧安字定之,善畫墨竹,吳仲圭以蒼老勝,定之以秀色勝也。
揚州吳杜村觀察有小幅立軸,餘曾雙鈎刻石,贈江元卿員外。
又吳門王月軒所藏長卷中有折竹一枝,殊妙。
又在錢塘趙氏見一幅,後有屈生題雲:“海内人傳顧定之,生平畫竹發清奇。
披圖記得湘江夜,翠影參差月下時。
” 僧大書《七寶泉開山順庵主行實》并道衍書《順庵主塔銘》合卷,有錢仁夫、李應祯、戴冠三題,吳縣光福寺中舊物也。
按道衍即姚恭靖,書時在洪武十三年,是未見成祖之前。
元僧善繼三世血書《華嚴經》八十一卷,在今虎丘半塘橋龍壽山房。
相傳金華宋景濂是善繼後身,今有景濂一跋,在第二卷後。
明人題跋觀款散題于諸卷上者凡數十處,不能盡記也。
有元一代,書法大約俱由松雪門迳,如柯丹邱、白湛淵、郭天錫、張伯雨、仇山村、俞紫芝是也。
亦有獨自成家者,如虞伯生、鮮于困學、康裡子山、鄧善之、周公瑾、楊鐵崖、陸宅之是也。
有元一代畫家全講氣韻,不名一格,實能超出唐、宋人刻畫之習。
黃、王、倪、吳無論矣,生平所見者,山水則朱澤民、高房山、盛子昭、方方壺、曹雲西諸家,花卉人物則王若水、王元章、錢玉潭、孟玉澗諸家,蘭竹則鄭所南、李仲芳、蘇昌齡、顧定之、李息齋及其子遵道諸家,如過眼雲煙,不能悉記,皆所謂以氣韻勝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