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收藏

關燈
少。

    餘嘗在吳盤齋大令城署中觀五代時衛賢所畫《廣寒宮圖》,樓台殿閣,細逾毛發,中有一宮門,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六字。

    離宮别館,用筆若絲,刻劃精整,幾無剩意。

    其款兩字在一石隙之間,恐小李将軍亦不能過之也。

    鑲邊絹上有梁蕉林鑒賞印記,其上又有一小玺,模糊不辨,想是南宋故府之物。

     董北苑《潇湘圖》,思翁舊物也,藏畢秋帆尚書家。

    卷長丈許,神采煥然,具有遠山蒼翠、江水潆洄景象。

    中流有一舟,坐朱衣烏帽一人,旁有二姝及鼓瑟吹笙者,又岸上漁人布網漉魚者,蓋取謝宣城詩“洞庭張樂地,潇湘帝子遊”二語為境耳。

    思翁一生畫學得力于此。

    前後有三跋,《随筆》中亦載之。

    後為豪貴奪去,今不知所歸。

     ◎宋 高宗賜嶽忠武墨敕草書十四行,在朱色雲龍箋上,有“皇帝上用”“書诏之寶”兩玺。

    此敕舊藏西湖嶽廟,為奉祀孫世守。

    乾隆六十年,汪稼門先生為浙江布政使,始為裝池,題一詩一跋,刻諸石上,嵌于廟壁。

    時餘在轉運使署,因将拓本寄翁覃溪先生,先生欣然賦詩見寄,餘乃請方伯并刻之。

    自此海内之士,題詠遂遍,近已滿卷如牛腰矣。

     高、孝二陵墨迹,一高宗草書,在團扇上,書“芳草西池路,柴荊三四家,憶曾騎款段,随意入桃花”一首,後用德壽朱文玺,當為高宗晚年筆;一孝宗書“春雲初起拂青林,冉冉因風度碧岑,既解從龍作霖雨,油然出岫豈無心”廿八字,合裝一冊,為仁和趙晉齋文學所藏。

    近時士大夫題詠甚多,餘亦題二絕雲:“石經剝落長苔痕,遺恨冬青不足論。

    留得二陵真迹在,蓬門猶識趙王孫。

    ”“焚香再拜啟題封,想見揮豪德壽宮。

    龍鳳升天陵谷改,尚餘文翰扇清風。

    ” 陳簡齋詩卷,紙本,凡一百零一行,計詩二十三首。

    舊有張宣公标題,今不存。

    後朱晦庵、劉西台、危太樸諸跋,具在。

    案《宋史》,簡齋名去非,高宗時為資政殿大學士。

    太樸跋語具詳始末。

     蔡忠惠《謝賜禦書詩表》,字如指大,結構精嚴,後有文與可、米元章二跋。

    按《續書斷》載仁宗深愛君谟書,嘗以禦筆書“君谟”兩大字并詩以寵異之,君谟乃作《詩表》謝,即此卷也。

    往時見南周氏刻入《春雨樓帖》,後見墨迹,在五柳居陶蘊輝家,索價五百金,無有售者。

     又忠惠自書詩稿,計八頁,每頁十行,共七十三行。

    第一行書詩之三下書“皇五年二月”,正忠惠自福州入京一路紀行之作也。

    其第二頁《題龍紀僧居室》之下有“此一篇極有古人風格”九字,則歐陽永叔親筆也。

    是冊南宋時曾入賈似道家,前後俱有“悅生葫蘆”及長字印記,又有楊龜山、張正民、蔣璨、張天雨、張樞、胡粹中諸題。

    其書雖草草不經意,實君谟妙墨也。

     蘇文忠書,餘所見者不下十餘種,真僞參半。

    按崇甯、大觀間蔡京用事,以黨借禁蘇、黃文詞,并墨迹而毀之,至政和間始弛其禁,故後世傳者少也。

    曩在京師,見翁覃溪先生家有大書《偃松屏贊》,乃其谪惠州時為書示其子過者,第絹本毀濫不全,餘集其數句刻入《小清秘閣帖》。

    又有《九歌》六段,是從家恬齋方伯處得,雙鈎上石,未見真迹。

     又文忠書四十二章經真迹,餘于乾隆六十年二月在福州觀于汪筠莊明府齋中,書在絹素,織成朱絲闌。

    高九寸許,長七尺二寸。

    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有十數行破裂者,而後幅完好無阙。

    有宋僧悟靜、元王原吉、孛存素、石羊山樵四跋。

    吾友陳無軒載入《寓賞編》,茲不複贅。

    後為筠莊子元度攜于行箧,在晉陵舟中遇賊竊去。

    越二十餘年,京口楊子堅忽于友人家見之,今不知所在,惜哉! 又文忠《橘頌》卷,有趙松雪題跋,向藏洞庭山席氏。

    乾隆丙午,有沈某兄弟二人善作僞書,以售于人,遂借以雙鈎,與原迹無二,以示畢秋帆先生。

    時先生為河南巡撫,竟以千金得之,實僞迹也。

     黃文節《松風閣》詩卷,高九寸餘,紙本,三接,長六尺三寸,無款印。

    元至治間為皇姊大長公主收藏,不擇人而題者十四人,大半皆有官銜。

    乾隆己酉春三月,觀于鎮洋畢澗飛家。

     又文節書劉禹錫《伏波神祠》詩卷,明時為嚴分宜舊物,有張于湖、範石湖兩題,今藏諸城劉文清公家。

    信芳尚書嘗以示餘,生平所見山谷墨迹,此為第一。

     米禮部書《宗室崇國公墓志銘》,鄭居中撰文,幾二千字。

    餘所見者有大小兩本,絕似褚河南哀冊。

    後有袁桷、鄧文原、黃氵晉、柳貫、揭ι、葉盛、吳寬七跋。

    其一今藏婺源齊梅麓員外家,其一藏揚州鮑氏。

    按米襄陽《志林》,當時臨模米書酷肖可以亂真者有二人焉,一吳雲壑名琚,一陳伯修之子陳寺丞,禮部俱授以作字提筆之法,或兩人所臨也。

     又禮部《虹縣舊題》真迹卷,無款,有俨齋秘玩圖書,是華亭王氏之物。

    後有金大定間劉仲遊、元好問兩題。

    南周氏、曲阜孔氏皆鈎模入帖。

     又禮部書杜詩《王宰山水歌》墨迹卷,絹本。

    後有徐守和兩跋。

    雲南周氏曾刻《春雨樓帖》,今藏吳門汪省吾茂材家。

     朱文公注經草稿真迹,餘見者有二種,一為嘉善謝若農中翰所藏,《易·系辭》自“無咎者善補過也”起,至“凡三百有六十句”止,計六十一行;一為吳門陸謹庭孝廉所藏,《論語》“顔淵問仁”至“司馬牛問仁”,計五頁。

    近日又有人刻集注稿,行款尺寸大約相同,當是文公一手書者。

     朱文公《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北平孫退谷侍郎所藏,前有李賓之篆書“晦翁手澤”四字,後有幹文傳、黃氵晉、于淵、李東陽、吳寬、周木、陸簡、何喬新、董越、李士實、張元桢、費宏十二人題跋,楊鐵崖和詩,後又有陳白沙、謝肇浙、徐渤三題。

    其黃氵晉《書城南齋記》稱常熟錢君伯廣早從其鄉先達尚書幹先生遊,先生守婺源時,得朱子手書《城南齋二十詠》而寶愛之,卒乃歸諸伯廣,遂即所居東偏構一齋,扁曰城南,且以城南自号焉。

    按虞山譜,伯廣諱廣,千一公七世孫,柳溪先生寬之胞兄也。

     庚辰十月廿六日,偶晤趙季由太守于吳門寓齋,出示吳雲壑書《歸去來辭》真迹,筆筆飛舞,全用米法。

    後有董思翁一題,傾倒殊甚。

    惜其物已經落水,有斑痕,墨光亦退矣。

     文信國書“慈幼堂”三字,為吳中顱<囟頁>醫陳仲和所得,即以名其堂。

    後有陳繼、王鏊、劉吉、邱、費り、吳寬、楊士奇、胡氵熒、楊榮、金幼孜、李東陽、楊翥、馬紹榮、王恕、耿裕、白昂、倪嶽、陳镒、朱仲陽、張、靳貴、劉忠、毛澄、楊守址、吳俨、李傑、楊廷和、陸簡、宋二十九人題跋。

    此吳門陸謹庭孝廉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