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三·科第

關燈
,而為帖括題所束縛耶?即或文思偶滞,亦何至抄錄絕不相關之題文耶?乃竟以此得元,亦奇矣哉。

    可見時藝一道,原可通融,是在慧心人能自得之耳。

     汲縣林午橋司馬溥,乾隆丙午鄉試,詩題“山呼萬歲”,因書帝謂為三擡,《詩經》“帝謂文王”,乃天帝也,遂貼出。

    時畢公沅為監臨,偶見林卷,曰:“帝謂原該三擡,豈可貼耶!”遂送彌封,是科竟中式。

    至己酉會試,捷南宮,覆試詩中出句,有“從心應莫逾”,又為閱卷大臣所貼,批雲:“逾字入七虞,從無仄用。

    ”适和相來,見此卷,遂将批條揭去,仍以進呈,莫解其故。

    鹹以為此人必有囑托,而林茫如也。

    隔數年後,讀高宗禦制詩有“從心不逾矩斯貞”之句,已作仄聲用矣,始知和相記此詩以為證耳。

     本朝同邑人而一榜及第者:康熙壬辰科,狀元長洲王世琛,探花徐葆光也。

    康熙乙未科,狀元蘇州徐陶璋,榜眼缪曰藻,傳胪李錦也。

    雍正庚戌科,狀元錢塘周{澍},探花梁詩正也。

    乾隆壬戌科,榜眼武進楊述曾,探花湯大紳也。

    乾隆乙醜科,狀元武進錢維城,榜眼莊存與也。

    嘉慶辛未科,榜眼吳縣王毓吳(複姓吳改名英),探花吳廷珍,傳胪毛鼎亨也。

     祖孫父子兄弟同科者:江西奉新縣有甘汝來,與其父萬達、弟汝逢、子禾,雍正丙午同舉于鄉。

    惟汝來官至尚書。

     國史有傳、父子同登進士者,乾隆己未科,烏程費瀛、子蘭先;甲戌科,嘉善周翼洙、子升桓;辛巳科,大興邵自鎮、子庾曾;嘉慶甲戌科,仁和陸堯春、子以ピ也。

    三世同榜者,乾隆丁酉科順天榜吳縣蔣曾煌與其弟業謙、侄元複、侄孫榮也。

    嘉慶甲子科蔣榮之子景曾與其叔祖元封同登江南榜,叔瑛順天榜,又三世同科。

     本朝同胞兄弟同登進士者:順治三年丙戌科膠州法若真、法若貞;六年己醜科烏程姚延啟、姚延著;康熙六十年辛醜科宜興儲大文會元、弟儲郁文、儲雄文俱同榜;雍正五年丁未科宜興儲方慶、儲善慶;八年庚戌科福山鹿廷瑛、鹿廷瑛;乾隆元年丙辰科歸安沈涵、沈三曾,且聯名入翰林;二年丁巳科歸安潘汝誠、潘汝龍;十三年戊辰科涿州劉湘、劉洵;三十四年己醜科長洲張學庠、張學賢,大興黃叔琬、黃叔琬,山陰沈詩李、沈詩杜,二人本孿生;乾隆二十二年丁醜科長洲彭紹觀、彭紹升;三十七年壬辰科鹹甯賈策安、賈策治;四十三年戊戌科大興邵自昌、邵自悅;五十二年丁未科靈石何元良、何道生;六十年乙卯科烏程王以钅吾中會元,胞兄王以銜即中第二,廷對狀元;嘉慶四年己未科大興俞恒澤、俞恒潤;滿洲廉善、廉能同登鄉榜,同中進士;十六年辛未科固始祝慶蕃、祝慶揚。

     同胞兄弟俱中甲科者:昆山徐乾學之子樹谷、炯、樹敏、樹屏、駿,兄弟五人,俱中進士。

    長洲張孟球之子學庠、紹賢、應造、企齡、景祁,兄弟五人,俱中鄉榜。

    學庠、紹賢同榜進士,應造亦中進士。

    大興金澍、金溶、金潢、金洪、金。

    又邵自昌、邵自華、邵自悅、邵自本、邵自和、邵自巽、邵自彭則六正榜,一副榜。

    代州馮履鹹、馮履豫、馮履泰、馮履豐、馮履謙亦同中甲科。

    又鄒平李鵬九兄弟五人,俱中鄉榜,内中兩進士。

    太倉李錫恭,兄弟五人,亦俱中鄉榜,惟錫恭中進士。

     弱冠登第者:順治丁亥王熙,年二十一;乙未伊桑阿,年十六;戊戌陳廷敬,年二十;辛醜蔣埴,年二十;康熙己未李孚青,年十六;辛未黃叔琳,年二十;庚辰史贻直,年十九;王辰舒大成,年十八;辛醜勵宗萬,年十七;雍正庚戌嵇璜,年二十;乾隆丁巳德保,年十九,蔣麟昌,年十九;乙醜夢麟,年十八;戊辰朱,年十八;壬申熊恩绂,年二十;甲戌戈源,年十九;丁醜彭紹升,年十八;辛巳秦承恩,年二十;丙戌祥鼐,年二十;甲辰蔣攸、文甯,俱十九;嘉慶辛未侯官李彥章,年十六。

    長洲一邑中,蔣埴、彭紹升二人而已。

     道光乙酉科廣東鄉試,有陸雲從者,年一百二歲,欽賜舉人。

    陸赴鹿鳴宴,房師戲謂之曰:“三場辛苦,還能耐耶?”陸對曰:“百歲蹉跎,竊自慚耳。

    ”詢其何年入泮,陸曰:“鄉先達莊有恭中狀元之年,門生已應童子試第二次,去年歲試始入泮也。

    ”其明年丙戌會試,又欽賜國子監司業銜,實年一百又三歲。

    京師哄然,鹹往觀之。

    貌如六十許人,耳聰目明,步履甚疾。

     吳門周存喜放生,嘗作《放鯉詩》,末句雲:“倘若乘龍去,還施潤物功。

    ”後入試,題為“白雲向空盡”,詩成,苦結句不佳,忽憶《放鯉詩》,因以二語作結。

    主司嘉賞,遂中式。

     陽湖趙瓯北先生,中乾隆庚午鄉榜,其外孫湯文卿錫光又中嘉慶庚午鄉榜。

    先生賦詩雲:“我方重赴鹿鳴筵,且喜東床有後賢。

    一代賓興傳異事,外孫外祖聚同年。

    ”文卿亦賦詩呈先生,雲:“騷壇一代主齊盟,少小相依識性情。

    難得母家成宅相,竟于甥館繼科名。

    翹才也算登黃閣,執拂曾經侍碧城。

    但願王筠同外祖,再看春榜問前程。

    ” ◎武科 馬全初名泉,乾隆壬申武探花,官福建遊擊。

    與同官某狎語失歡,奮拳相角,某敗走,全騎追之。

    及城濠橋上相搏,俱堕濠水中。

    觀者解紛,至督轅,全複大嘩。

    事聞制府,俱為參劾。

    時年未三十耳。

    遂罷官,流落京師。

    相國傅公惜其材勇,留京營教習。

    己卯科改名全,又中式武舉。

    其明年聯捷,廷試,技勇冠多士,又中狀元。

    前後兩榜鼎甲,亦所未聞。

     歸安胡某,恂恂為善,人極風雅。

    勉子弟讀書,不許馳射。

    所生四子:長元龍,次躍龍,三虬龍,四見龍,俱中武進士。

    元龍官廣西左江鎮總兵官,躍龍官江蘇揚州營遊擊,虬龍官陝西新安鎮總兵官,見龍官山東濟甯衛守備。

    元龍次子開琏,以武舉官廣東龍門協副将。

    躍龍二子亦中武舉。

    胡某四授诰封,年八十餘而卒。

    以同懷四人而俱中武進士,大江以南所罕見者也。

     泰州劉榮慶、劉國慶同胞兄弟為武狀元,古今未聞,亦可為熙朝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