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六·精怪

關燈
人間。

    又挾華遍遊天下諸名勝,悉記其聯額,筆之書。

    然華體日羸困不能支,心亦疑為妖,而遠之無計。

    一友教以銀朱塗其額,如其言,女不覺也。

    試蹤迹于學宮,見碑趺石龜首有朱焉,乃具呈于官。

    集衆碎其首,中有小圓石,堅如鐵,斧不能傷,火不能焚也,乃舉而投諸湖,絕迹者旬餘。

    一夕,女複至,衣袂皆濕,曰:“吾固無恙,但來路稍遠,今住此不複返矣。

    ”自是常居其家,日中亦不避,女工精絕,華妻怒甚,及見之,反轉怒為喜,不知其所以然。

    至明年春二月,惠山神誕,賽會甚盛,且聞張真人将過境,華匍匐行至南郭,憊甚,憩驿前石上。

    見一道人,豐神特異,謂華曰:“子訪真人,無為也。

    ”華曰:“子能治妖乎?”道人曰:“易耳。

    ”華遂跪求,道人出二符,曰:“一粘于房門,一粘于卧榻。

    吾今有事,期中秋為子除之。

    ”華曰:“吾憊甚,不能歸,奈何?”道人偕至道旁酒肆中,取酒一杯,書符其中,令華飲之。

    華故能飲,持杯覺重甚,飲不能盡。

    道人取杯盡之,曰:“子緣淺,可惜也!”道人徑去。

    而華覺足有力,歸如誡粘符。

    女至門,不能入,越窗而進,至卧榻,不能上,惟抱床足痛哭而已,曆數往日恩情曰:“奈何遽絕我?”華寂不為動。

    自後,女雖居其家,不能近矣。

    至中秋夕,華方夜飲,耳中忽聞呼華子旦名,知道人至,尋聲至後園,見道人背劍系胡蘆立月下,出一符,令華偕其妻縛妖出,妖曰:“吾至此,複何言!但祈置我于暗處。

    ”乃出,擲于牆邊。

    見道人仗劍指妖,有氣一條如白練,繞劍而上,插于胡蘆中,遂不見。

    後張真人過錫山,索其符觀之,曰:“此呂祖親筆篆也。

    ”後子旦年至八十餘而殁。

    康熙初年事。

    (憶餘于嘉慶二十年秋,偶拜無錫校官郭晴川先生,于明倫堂後見一美婢,年可十六七,手抱嬰孩,舉止閑雅,衣妝亦華麗絕俗,意謂是門鬥之女。

    餘時正欲買妾,使人訪之,佥雲并無其人,異哉!或此怪尚在學舍中耶?) ◎小三娘 湖廣麻陽縣方壽山中有女妖,白晝現形空中,聞語自稱小三娘。

    為民厲,民懼,多遷徙避之。

    縣令設醮驅之,不去。

    時蘇州蔣敬夫名焘,官辰州知府,手草檄文,率役數十人,操一豚蹄、一盂酒,親履其地,詢妖所在。

    土人曰:“山陰有一洞,時聞異聲,窺者辄暴死,人莫敢近。

    ”蔣曰:“居官不避難,遇難而死,無所悔也。

    況吾為天子吏,為忠臣孝子之裔,雖有妖,足以制之。

    ”吏胥相顧驚愕,紳士再三勸阻。

    蔣曰:“諸君豈不知韓昌黎之驅鳄魚乎?諸君視吾為何如人,而虞吾不能步昌黎後塵乎?”即至其處,吏胥勉強相從。

    洞口極狹,投以豚酒,焚檄咒之。

    俄頃,洞中黑風旋起,草木皆鳴。

    蔣曰:“妖能作祟,現形我前,我坐此待之。

    ”良久無所見,率衆歸。

    路旁見繡鞋一雙,皆曰:“是矣,妖所履也。

    ”蔣曰:“妖已遁,民可無恐矣。

    ”此康熙六十一年事。

     ◎石虎 蔣光祿公茔在婁門外壩基橋,康熙四十年間,有墳之鄰近一養媳,買面過蔣墳,稍伫立,倏失去,覓之不得。

    歸而告其姑,姑怒疑其诳也,罵之。

    養媳哭泣至蔣墳,向天拜禱,回視兩旁石獸,有石虎口吐面一縷,因拉姑觀之,怒始息。

    是夕有人見茔前神燈照耀,逾時滅。

    明日視之,虎已缺其口,後不複怪矣。

     ◎寄橐緻富 吳門有某行賈虧本,抑郁無寥。

    一日,有老翁來寄橐,甚重。

    一去年餘,并無蹤迹。

    因發之,盡黃白物也。

    暫取運用,緻赀巨萬。

    越數年,翁忽至,詢知其故,故數還之。

    翁笑曰:“我欲此物何為?我實仙也。

    汝命應富,但須祀我一室,每晨以火酒一杯、雞子十枚供我座前便足矣。

    ”如其言,如此者數十年。

    後其子孫不甚信,祀奉稍怠,遂屢患火災,不十年而大敗。

     ◎龜祟 嘉定外岡鎮錢又任,途遇人攜一小龜,背穹窿如塔,詫而市之,畜諸甕中,或取置之地。

    龜亦時行時止,不背人,亦不行他處。

    鄰人吳鼎之妻,頗有姿色,嘗坐檐下績,以口擘麻,亂者即吐棄之,龜時至,食其吐餘。

    未匝月,吳妻忽見一客,衣黑衣,軒然而來,方趨避間,客突入抱,吳妻宛如夢寐,遂為淫亵。

    自是無夜不來,婦日就瘠。

    诘其由,乃知龜之為祟也。

    遂殺龜,婦忽大呼曰:“是不可饒也!”氣頓絕矣。

    無何而鼎亦亡。

     ◎蛇妻 湖州歸安縣菱湖鎮某姓者,以賣碗為業,納一妻甚美,而持家勤儉,異于常人。

    一日謂其夫曰:“我見子作此生涯,饑寒如舊,非計也,子如信吾言,自有利益。

    ”其夫聽之,遂棄舊業,買賣負販,一如妻言,不及十年,遂至大富。

    生二子,俱聰慧,延師上學。

    惟每年端午辄病,而拒人入房,其夫不覺也。

    長子方九歲,偶至母所,見大青蛇蟠結于床,遂驚叫反走,回視則母也。

    因告于師,師故村學究,以禍福之說聳動其夫。

    妻已知之,遂謾罵曰:“吾家家事何與先生!”是夕忽不見。

    乾隆初年事。

     ◎妖人 吳門有素封某,以赀為郎,人亦恂恂儒雅,居城東隅。

    于井中見黑氣,召巫視之,曰:“此冤孽也,須令道士牒往酆都。

    ”如其言,而黑氣滅。

    後三年,氣又從井中出,缭繞屋宇。

    巫曰:“孽已深,須再牒。

    ”又從之而滅。

    複三年,氣再見,巫曰:“孽不可逭矣,須以某道士來收治之。

    ”某道士者,善符水,精敕勒術,重币延請始至,雲:“法事須百金,三日可滅,但需先付其半。

    ”從之。

    第一夕,道士誦咒持燈,黑影繞燈旁。

    第二夕,黑影入燈内。

    道士雲:“明日須付清百金,妖始滅。

    ”不從,僅付二十金,曰:“且俟妖滅始清付。

    ”道士怒,碎燈而去。

    但見黑影滿帳,鬼聲啾啾,而病者卒矣。

    或曰道士善隐形術,能召鬼,妖皆由道士所遣也。

    聞此道士每夜宿,必獨居一室,有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