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七·臆論

關燈
處富者常亟亟,天下皆是,處貧者常欣欣,實少其人。

    故孔子曰,“貧而樂,富而好禮”,皆為人所難。

    若顔子箪瓢陋巷,不改其樂,非有聖賢工夫,未易言也。

     ◎貧富 貧者是天下最妙字,但守之則高,言之則賤。

    每見人動辄言貧,或見人誇富,最為賤相。

    餘則謂動辄言貧,其人必不貧,見人誇富,其人必不富。

    乃知處富者不言富,乃是真富,處貧者不言貧,方是安貧。

     ◎刻薄 吾鄉有富翁,最喜作刻薄語,嘗謂人曰:“錢财,吾使役也;百工技藝,吾子孫也;官吏紳,亦吾子孫也。

    ”人有诘之者,富翁答曰:“吾以錢财役諸子孫,焉有不順命者乎?”語雖刻薄,而切中人情。

     餘嘗謂發财人必刻薄,惟其刻薄,所以發财;倒運人必忠厚,惟其忠厚,所以倒運。

     ◎同此心 同此心也,而所用各有不同,用之于善則善矣,用之于惡則惡矣。

    故曰,人能以待己之心待其君,便是忠臣;以愛子之心愛其親,即為孝子。

     童蒙初入學舍,即有功名科第之心,官宦初曆仕途,先存山林逸樂之想,故讀書鮮有成,而仁宦鮮有廉也。

     安心于行樂者,雖朝市亦似山林;醉心于富貴者,雖山林亦同朝市。

     ◎不足畏 王安石以新法緻宰相,專以理财用刑惑亂其君,且謂“天變不足畏”,此其所以為小人也。

    餘謂譬如父母教子,繼之以怒,将鞭撻之,亦可雲不足畏乎?是必當遷善改過,方可以為人子。

     ◎關學問 水火、盜賊、兵刑、兇荒、徭役及一切人世艱難之事,無不可以老我之才,增我之智,勿謂無關學問也。

     ◎不會做 後生家每臨事,辄曰“吾不會做”,此大謬也。

    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謬也。

    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記于此:“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将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 ◎大才智 有才而急欲見其才,小才也;有智而急欲見其智,小智也。

    惟默觀事會之來,不動聲色,而先機調處,思患預防,斯可謂大才智。

     ◎回頭看 餘見市中賣畫者,有一幅,前一人跨馬,後一人騎驢,最後一人推車而行,上有題雲:“别人騎馬我騎驢,後邊還有推車漢。

    ”此醒世語,所謂将有餘比不足也。

    有題張果老像曰:‘舉世千萬人,誰比這老漢?不是倒騎驢,凡事回頭看。

    ”此亦妙語。

     ◎人身一小天地 人禀天地之氣以為生,故人身似一小天地,陰陽五行,四時八節,一身之中,皆能運會。

    始生至十五六,春也;十五六至三十餘,夏也;三十至四十餘,秋也;五十、六十則全是冬景矣。

    故二十歲以前,病一番,長成一番,若四十歲以後,病一番,則衰老一番。

    猶之春時,雨一番,暖一番,秋時,雨一番,涼一番也。

     ◎凡事做到八分 風雨不可無也,過則為狂風淫雨。

    故凡人處事,不使過之,隻需做到八分,若十分便過矣。

    如必要做到恰好處,非真有學問者不能。

     ◎厚道勢利之别 凡遇忠臣孝子及行誼可師文章傳世者之子弟,必竦然敬禮焉,此厚道之人也。

    凡遇大臣貴戚及豪強富商有錢有勢者之子弟,必竦然敬禮焉,此勢利之徒也。

     ◎得氣長短厚薄 人得天地之氣,有長短厚薄之不同,萬物皆然,而況人乎?試看花草之屬,有春而槁者,有夏而槁者,有秋而稿者,有冬而槁者。

    雖松柏經霜未嘗凋謝,然至明年,春氣一動,亦要堕葉。

    故知人有夭殇者,有盛年死者,有壽至七八九十至百歲者,不過得氣之長短厚薄耳。

     ◎過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隻要勿憚改而已,改過遷善而已。

    天下但有有過之君子,斷無無過之小人。

    吾輩與人交接,舍短而取長可也,但要辦明君子、小人之界限。

    蘇文忠公雲:“我眼中所見,無一個不是好人。

    ”是真君子之存心也,所以一生吃虧,然亦一生堕小人術中而終免于禍。

     ◎儉 《晏子春秋》雲:“啬于己,不啬于人,謂之儉。

    ”譚子《化書》雲:“奢者心常貧,儉者心常富。

    ”故吾人立品,當自儉始。

    凡事一儉,則謀生易足,謀生易足,則于人無争,亦于人無求。

    無求無争,則閉門靜坐,讀書談道,品焉得而不高哉! ◎苦 鄉曲農民入城,見官長出入,儀仗肅然,便羨慕之,視有仙凡之隔,而不知官長簿書之積,訟獄之繁,其苦十倍于農民也。

    而做官者于公事掣肘送往迎來之候,辄曰:“何時得遂歸田之樂,或采于山,或釣于水乎?”而不知漁樵耕種之事,其苦又十倍于官長也。

     ◎悭 或問有緻富之術乎?曰有,譬如為山,将土一篑一篑堆積上去,自然富矣。

    然有三大關焉:自十金積到百金最難,是進第一關;自百金積到千金更難,是進第二關;自幹金積到萬金尤難,是進第三關。

    過此三關,日積日富矣。

    亦尚有秘訣焉,問何訣,曰“悭”。

     ◎累 古人有雲,多男多累。

    餘謂凡天下有一事必有一累,有一物必有一累。

    富貴功名,情欲嗜好,何莫非累,豈獨多男哉?故君子知其累也,而必行之以仁義,則其累漸輕。

    小人不知其累也,而反滋之以私欲,則其累愈重。

    是以道家無累,尚清靜也;佛家無累,悟空虛也;聖人無累,行仁義也。

     田為利之源,亦為累之首,何也?蓋天下治,則為利,天下不治,則為累。

    以田為利,大富将至;以田為累,大患将至。

     ◎醒 人生一切功名富貴得意之事,隻要一死,即成子虛,夢中一切功名富貴得意之事,隻要一醒,亦歸烏有。

    當其生時,豈複計死,當其夢時,豈複計醒耶?是以人生一世,變化萬端,若能凡事看空,即謂之仙佛可也;若能凡事循理,即謂之聖賢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