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海人獻冰蠶繭 堯教子朱圍棋
關燈
小
中
大
層都不必慮。
員峤山在東,中國在西,隻要以太陽月亮為标準,就可以不會歧誤,至于糧食問題,員峤山上出一種粟,叫作不周之粟,粟穗高到三丈,它結的顆粒皎潔如玉,吃了一餐之後,可以曆數月而不饑。
小人從前在山上的時候,吃的就是這種。
所以在那邊雖則住了十多年,而計算吃飯的總數,不過三四十餐。
此次動身,預備全船人兩三餐之糧,但是三個月宋亦隻吃了一餐。
所以到了中國之後,盡有得多,已經分給各親友攜去了。
海中所最欠缺的,就是淡水。
但是糧食既然不必多備,自有餘地,可以多儲淡水,所以一路行來,尚不感到困難。
” 大司農是最注重民食的人,聽到這話,忙問道:“這種不周之粟,是一年收獲一次嗎?”那老百姓應道:“是。
”大司農道:“這粟既然吃一餐可以曆數月而不饑,那麼當然消耗少;又一年一獲,當然出産甚多,這些粟堆積起來,做什麼用呢?”那老百姓道:“他們亦早慮到此,所以有一個通盤計算,全山人口共總有多少,每人每年要吃多少餐,每餐需多少粒粟,每畝每株可以結幾粒粟,統統都預算好了。
所以他們每年所種,都有定額,不過較消耗之數略多而已。
其餘田畝,悉數栽種他物,因此米粟一項,不會有供過于求之患。
”大司農聽了,連說:“可惜,可惜,你沒有将那粟的種子帶回來,假使帶了回來,我們種植起來,無論如何荒年我們都不怕了。
”篯铿道:“某聽見尹老師說,東海之濱常有大鳥飛過,墜下所銜的米粟來,煮而熟之,其長徑尺,食之可以終歲不饑,不要就是這不周之粟嗎?”那老百姓接着說道:“那邊山上的大鳥确系甚多。
有一種鵲,其高約一丈,最喜歡吃這種粟,不要就是它銜來的嗎?”大司農道:“果然是此鳥銜來,想來決不止一顆,亦決不會顆顆都被人遇到,拿去煮食。
那些落在地下的,何以不聽見滋生起來呢?或者土性不宜,遷地弗良,那麼就使拿了種子回來,亦是無益呢。
” 當下衆人又談論了一會,帝堯叫人取了許多布帛,賞賜那老面姓,強之再三,方才收受,稱謝而去。
群臣亦各散出。
帝堯饬人将那擔冰蠶繭挑至宮中,正妃散宜氏及諸妃宮人等看了,都不勝歡喜。
次日就動手親自缫起絲來,缫完之後,散宜氏又親自紡織,然後做成一套黼黻,真乃華美異常。
還有剩餘的,正要想藏起來留作别用,哪知忽然尋找不到,原來已被帝子丹朱拿去了。
這時帝子丹朱已有十幾歲,姿質既不高明,性質又非常頑劣,而且甚不喜歡讀書,最愛的是遊戲玩耍。
帝堯退朝之暇,亦常常教導他,然而當面唯唯,或則絕不作聲,一到離開了帝堯之後,依舊無所不為。
帝堯雖則是至聖之君,但亦無可如何。
這次他看見冰蠶絲華美異常,不勝豔羨,又聽說是能夠人水不濡,人火不燒的,尤其動了好奇之心,一定要向散宜氏乞些去試驗試驗。
散宜氏道:“這是寶貴之物,不可輕易糟蹋的。
且等将來,果然有得多,再給你些吧。
”哪知帝子丹朱不等散宜氏吩咐,竟将她剩餘的統統拿去,剪得粉碎,或放在水裡,或放在火裡,不住的試驗,及至散宜氏查覺,已經毀壞完了。
散宜氏不覺歎息,就訓責他道:“你不等我答應,擅自取去,這個就是非禮的舉動。
物件不是你的,你怎樣可以擅取呢?第二項,不禀命于父母,更是不孝的行為。
這許多剩下的冰蠶絲錦,還有小衣裳好做呢,你弄得如此粉碎,這又是不惜物力,暴殄天物。
這三種都是你的錯處,你知道嗎?” 帝子雖則照例不做聲,但是卻無愧悔之意。
适值帝堯走進來,知道了這回事,亦懇懇切切的訓責了他一番。
散宜氏問帝堯道:“朱兒年紀漸大了,如此下去,如何是好?帝總須設法教導才是。
”帝堯聽了,半晌不言。
停了一會才說道:“過幾日再講吧。
” 過了幾日,帝子丹朱正在那裡漫遊玩耍,忽有一個内臣走來叫他,說道:“帝召你呢。
”帝于丹朱聽了,頓然失色,知道又要聽訓話了。
但是又不能不去,隻得随了内臣,趑趄而前。
員峤山在東,中國在西,隻要以太陽月亮為标準,就可以不會歧誤,至于糧食問題,員峤山上出一種粟,叫作不周之粟,粟穗高到三丈,它結的顆粒皎潔如玉,吃了一餐之後,可以曆數月而不饑。
小人從前在山上的時候,吃的就是這種。
所以在那邊雖則住了十多年,而計算吃飯的總數,不過三四十餐。
此次動身,預備全船人兩三餐之糧,但是三個月宋亦隻吃了一餐。
所以到了中國之後,盡有得多,已經分給各親友攜去了。
海中所最欠缺的,就是淡水。
但是糧食既然不必多備,自有餘地,可以多儲淡水,所以一路行來,尚不感到困難。
” 大司農是最注重民食的人,聽到這話,忙問道:“這種不周之粟,是一年收獲一次嗎?”那老百姓應道:“是。
”大司農道:“這粟既然吃一餐可以曆數月而不饑,那麼當然消耗少;又一年一獲,當然出産甚多,這些粟堆積起來,做什麼用呢?”那老百姓道:“他們亦早慮到此,所以有一個通盤計算,全山人口共總有多少,每人每年要吃多少餐,每餐需多少粒粟,每畝每株可以結幾粒粟,統統都預算好了。
所以他們每年所種,都有定額,不過較消耗之數略多而已。
其餘田畝,悉數栽種他物,因此米粟一項,不會有供過于求之患。
”大司農聽了,連說:“可惜,可惜,你沒有将那粟的種子帶回來,假使帶了回來,我們種植起來,無論如何荒年我們都不怕了。
”篯铿道:“某聽見尹老師說,東海之濱常有大鳥飛過,墜下所銜的米粟來,煮而熟之,其長徑尺,食之可以終歲不饑,不要就是這不周之粟嗎?”那老百姓接着說道:“那邊山上的大鳥确系甚多。
有一種鵲,其高約一丈,最喜歡吃這種粟,不要就是它銜來的嗎?”大司農道:“果然是此鳥銜來,想來決不止一顆,亦決不會顆顆都被人遇到,拿去煮食。
那些落在地下的,何以不聽見滋生起來呢?或者土性不宜,遷地弗良,那麼就使拿了種子回來,亦是無益呢。
” 當下衆人又談論了一會,帝堯叫人取了許多布帛,賞賜那老面姓,強之再三,方才收受,稱謝而去。
群臣亦各散出。
帝堯饬人将那擔冰蠶繭挑至宮中,正妃散宜氏及諸妃宮人等看了,都不勝歡喜。
次日就動手親自缫起絲來,缫完之後,散宜氏又親自紡織,然後做成一套黼黻,真乃華美異常。
還有剩餘的,正要想藏起來留作别用,哪知忽然尋找不到,原來已被帝子丹朱拿去了。
這時帝子丹朱已有十幾歲,姿質既不高明,性質又非常頑劣,而且甚不喜歡讀書,最愛的是遊戲玩耍。
帝堯退朝之暇,亦常常教導他,然而當面唯唯,或則絕不作聲,一到離開了帝堯之後,依舊無所不為。
帝堯雖則是至聖之君,但亦無可如何。
這次他看見冰蠶絲華美異常,不勝豔羨,又聽說是能夠人水不濡,人火不燒的,尤其動了好奇之心,一定要向散宜氏乞些去試驗試驗。
散宜氏道:“這是寶貴之物,不可輕易糟蹋的。
且等将來,果然有得多,再給你些吧。
”哪知帝子丹朱不等散宜氏吩咐,竟将她剩餘的統統拿去,剪得粉碎,或放在水裡,或放在火裡,不住的試驗,及至散宜氏查覺,已經毀壞完了。
散宜氏不覺歎息,就訓責他道:“你不等我答應,擅自取去,這個就是非禮的舉動。
物件不是你的,你怎樣可以擅取呢?第二項,不禀命于父母,更是不孝的行為。
這許多剩下的冰蠶絲錦,還有小衣裳好做呢,你弄得如此粉碎,這又是不惜物力,暴殄天物。
這三種都是你的錯處,你知道嗎?” 帝子雖則照例不做聲,但是卻無愧悔之意。
适值帝堯走進來,知道了這回事,亦懇懇切切的訓責了他一番。
散宜氏問帝堯道:“朱兒年紀漸大了,如此下去,如何是好?帝總須設法教導才是。
”帝堯聽了,半晌不言。
停了一會才說道:“過幾日再講吧。
” 過了幾日,帝子丹朱正在那裡漫遊玩耍,忽有一個内臣走來叫他,說道:“帝召你呢。
”帝于丹朱聽了,頓然失色,知道又要聽訓話了。
但是又不能不去,隻得随了内臣,趑趄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