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讓天下于巢父 任許由州長
關燈
小
中
大
過後山,一路的跑,心中越想,越以為可恥。
說道:“我是個逃名循世之人,隐居深藏,不求人知,亦是足了。
不料帝堯幾次三番來尋我,一定要把這個不入耳之言,來說給我聽,真是可怪。
難道我前番的逃,他還不知道我的意思嗎?” 一路想—路走,不覺已到颍水之邊,歎口氣道:“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
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于是俯着身子,真個用水去洗兩耳。
忽然來了一個老翁,牽着一隻黃犢亦來飲水,看見他洗耳,就問他道:“你為什麼要洗耳?”許由一看,卻是老友巢父,就告訴他種種原故。
哪知巢父剛剛新近吃了一大虧,心中正沒好氣。
原來巢父那日見了帝堯之後,亦和許由一樣,心中以為可恥,亦跑到水邊去洗耳。
湊巧有一個隐士,姓樊名豎,号叫仲父,就是助羿殺巴蛇的樊仲文的一家,原是巢父他們一流人物。
這次牽了牛剛來飲水,看見巢父洗耳,問知原故,那樊豎就将他的牛趕了回去,不飲水了。
因為飲了下流之水,恐防那牛亦受污濁之故。
巢父與樊豎都是以隐遁互比高潔的人,看見樊豎這種情形,料到他心牛的用意,仔細一想:“今朝失敗在他手裡了!”因此心中正沒好氣。
此刻看見許由,亦因為此事洗耳,遂借了許由出他的氣,責備許由道:“這個都是你自己不好之故。
你果然誠心避世,你何不深藏起來呢?你若肯住在高岸之上,深谷之中,人迹不到的地方,那麼誰人能夠看見你呢?譬如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
現在你偏要到處浮遊,要求名譽,以緻屢屢聽見這種話。
你的兩耳已經污濁了,洗過的水亦是污濁的,我這隻潔淨的犢,不來飲你污濁之水。
”說着,牽了犢到上流地方去飲水了。
自此之後,許由匿迹韬光,再也不使人尋他得到。
但是帝堯一次讓位,一次召為九州長,百姓都知道的。
于是紛紛傳說,都稱贊帝堯的讓德,又稱贊許由的高潔。
許由本來是逃名的,因此反得了名,聽到了之後,心中尤其難過。
一日,跑去尋巢父,巢父正卧在樹巢上,許由也爬上樹去,将這番苦惱告訴他。
巢父聽了,又大怒道:“我問你,何以會得弄到如此呢?你何不隐你的形,藏你的光呢?我前次已經教你過了,仍舊教不好。
你這個人不是我的朋友。
”說着将許由胸口一推,許由就從樹上跌下來,連忙爬起,一言不發,怅怅然不自得,走到一個清泠淵上,又用水洗洗兩耳,拭拭兩目,一面歎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道:“向者貪言,對不起我的老友了。
”于是怕見巢父之面,從此以後,兩人亦沒有見面。
這都是後話,不提。
且說帝堯自從許由家中怅怅歸去,次日就起身歸平陽,論功行賞,一切不消細說。
過了多時,忽報南方焦僥國王要來朝了。
帝堯便問羲叔道:“焦僥國在何處?”羲叔道:“在三首國之東,在中國南方之西,相去約四十萬裡,其人極短小,最長者不過三尺,短者隻二尺左右,他的國王姓幾,亦叫周饒國。
”大司徒在旁問道:“世界究有如此短小的人嗎?”羲仲道:“短小的人有呢。
據某所知,員嬌山上有一個移随國,其人皆長三尺,豈不是和焦僥國人一樣嗎?”和仲道:“據某所知,比他短小的還有。
有一個慶延國,其人長不過二尺,豈不是還要短小嗎?” 赤将子輿笑道:“中國西北,雍州邊外深山之中,有一種小娃,高僅尺許,面貌明秀端正,色澤膚理,無一處不像人。
每每折了紅柳,做成一圈,戴在頭上,群作跳舞之狀。
其聲呦呦,不知所唱是什麼。
偶或到居人家中竊食,被人捉住之後,則涕潤拜跪求去。
假使不放他,他就不食而死。
假使放了他,他一路走,一路頻頻回顧,到得距離既遠,料想人追他不上,才放膽疾行,倏忽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巢穴所在,亦沒有能蓄養他。
野人從前曾見一個臘人,面目手足無不悉備,但其長不過一尺,豈不是更短小嗎?” 和叔道:“某
說道:“我是個逃名循世之人,隐居深藏,不求人知,亦是足了。
不料帝堯幾次三番來尋我,一定要把這個不入耳之言,來說給我聽,真是可怪。
難道我前番的逃,他還不知道我的意思嗎?” 一路想—路走,不覺已到颍水之邊,歎口氣道:“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
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于是俯着身子,真個用水去洗兩耳。
忽然來了一個老翁,牽着一隻黃犢亦來飲水,看見他洗耳,就問他道:“你為什麼要洗耳?”許由一看,卻是老友巢父,就告訴他種種原故。
哪知巢父剛剛新近吃了一大虧,心中正沒好氣。
原來巢父那日見了帝堯之後,亦和許由一樣,心中以為可恥,亦跑到水邊去洗耳。
湊巧有一個隐士,姓樊名豎,号叫仲父,就是助羿殺巴蛇的樊仲文的一家,原是巢父他們一流人物。
這次牽了牛剛來飲水,看見巢父洗耳,問知原故,那樊豎就将他的牛趕了回去,不飲水了。
因為飲了下流之水,恐防那牛亦受污濁之故。
巢父與樊豎都是以隐遁互比高潔的人,看見樊豎這種情形,料到他心牛的用意,仔細一想:“今朝失敗在他手裡了!”因此心中正沒好氣。
此刻看見許由,亦因為此事洗耳,遂借了許由出他的氣,責備許由道:“這個都是你自己不好之故。
你果然誠心避世,你何不深藏起來呢?你若肯住在高岸之上,深谷之中,人迹不到的地方,那麼誰人能夠看見你呢?譬如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
現在你偏要到處浮遊,要求名譽,以緻屢屢聽見這種話。
你的兩耳已經污濁了,洗過的水亦是污濁的,我這隻潔淨的犢,不來飲你污濁之水。
”說着,牽了犢到上流地方去飲水了。
自此之後,許由匿迹韬光,再也不使人尋他得到。
但是帝堯一次讓位,一次召為九州長,百姓都知道的。
于是紛紛傳說,都稱贊帝堯的讓德,又稱贊許由的高潔。
許由本來是逃名的,因此反得了名,聽到了之後,心中尤其難過。
一日,跑去尋巢父,巢父正卧在樹巢上,許由也爬上樹去,将這番苦惱告訴他。
巢父聽了,又大怒道:“我問你,何以會得弄到如此呢?你何不隐你的形,藏你的光呢?我前次已經教你過了,仍舊教不好。
你這個人不是我的朋友。
”說着将許由胸口一推,許由就從樹上跌下來,連忙爬起,一言不發,怅怅然不自得,走到一個清泠淵上,又用水洗洗兩耳,拭拭兩目,一面歎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道:“向者貪言,對不起我的老友了。
”于是怕見巢父之面,從此以後,兩人亦沒有見面。
這都是後話,不提。
且說帝堯自從許由家中怅怅歸去,次日就起身歸平陽,論功行賞,一切不消細說。
過了多時,忽報南方焦僥國王要來朝了。
帝堯便問羲叔道:“焦僥國在何處?”羲叔道:“在三首國之東,在中國南方之西,相去約四十萬裡,其人極短小,最長者不過三尺,短者隻二尺左右,他的國王姓幾,亦叫周饒國。
”大司徒在旁問道:“世界究有如此短小的人嗎?”羲仲道:“短小的人有呢。
據某所知,員嬌山上有一個移随國,其人皆長三尺,豈不是和焦僥國人一樣嗎?”和仲道:“據某所知,比他短小的還有。
有一個慶延國,其人長不過二尺,豈不是還要短小嗎?” 赤将子輿笑道:“中國西北,雍州邊外深山之中,有一種小娃,高僅尺許,面貌明秀端正,色澤膚理,無一處不像人。
每每折了紅柳,做成一圈,戴在頭上,群作跳舞之狀。
其聲呦呦,不知所唱是什麼。
偶或到居人家中竊食,被人捉住之後,則涕潤拜跪求去。
假使不放他,他就不食而死。
假使放了他,他一路走,一路頻頻回顧,到得距離既遠,料想人追他不上,才放膽疾行,倏忽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巢穴所在,亦沒有能蓄養他。
野人從前曾見一個臘人,面目手足無不悉備,但其長不過一尺,豈不是更短小嗎?” 和叔道:“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