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于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

關燈
間,扶始忽然得病,臯陶晝夜服侍,憂危之至,而且伺候湯藥,積勞太過。

    到得扶始死了,他又哀傷過度,放聲一哭,昏暈過去。

    及至醒後,就不能說話,變成廢疾,這是他緻病之原由。

    帝堯看完就問道:“汝此病總請醫生治過?”臯陶點點頭。

    帝堯道:“想來曲阜地方,沒有好的醫生,所以治不好。

    朕叫巫鹹來為汝醫治。

    ”說着,就叫人去宣召巫鹹。

     少頃巫鹹來到,細細診視一番說道:“這個病是憂急傷心,觸動喉間聲帶所緻,不是藥石所能奏效。

    但将來遇有機會,也許能夠痊愈,不過亦防得常常要發。

    ”帝堯道:“此刻沒有方法治嗎?”巫鹹道:“此刻真沒方法。

    ”帝堯聽了,歎息不已,暗想:“天既然生了這樣一個有用的人,又給他生了這種廢疾,真是不可解。

    或者是要将他的材料老一老,再為人用,亦未可知。

    ”當下對着啞子,無話可說。

    過了兩日,賜了他些醫藥之資,就叫人遣送他回去,按下不表。

     一日,帝堯轸念民生,親自到孟門山和山海一帶,巡視一周。

    隻見那水勢真是漲溢得非凡,所有民居、田畝都浸在大水之中。

    當地的居民雖則有官府救濟,另外分田授屋,尚不至有蕩析離居之苦。

    但是長此下去,低窪之地,在在堪虞,終有不得了之勢。

    想到此際,不免憂從中來,正不知道何年何月方可安枕。

    忽然想到洪崖仙人的話,隻有西王母能救這個災患,不過要在數十年之後。

    等到數十年之後,豈不是民生已無噍類嗎! 這卻如何是好?後來一想,西王母住在玉山和昆侖山,老将羿是曾經到過的,何妨去求求他,請他就來救呢。

    西王母是神仙,總有慈悲之心,隻要誠心去求,或者可以早些挽回劫運,亦未可知。

    就使求而無效,或者并走不到,那亦是天命使然,人事總應該盡的。

    想到此處,主意已定,回到平陽,就叫大司農和司衡羿前來,先向大司農說道:“前此洪崖仙人說,大水之災,非西王母不能救,西王母所居仙山,去此甚遠。

    朕本拟親自往求,奈為國事所羁。

    汝乃朕之胞兄,王室懿親,就命汝代表朕躬前往誠求。

    務懇西王母大發慈悲,即速設法,弭此臣災,拯救萬民,汝其往哉!”又向司衡羿說道:“老将是三朝元老,國之重臣。

    況兼前此曾經到過仙山見過西王母,路途既熟,又和西王母相識,朕拟叫汝做一個副使,陪着大司農前往懇求。

     不過老将年紀太高,自從射下十日之後,聞得常有疾病,不知還肯為國家為萬民再吃一番辛苦否?”老将羿道:“為國為民,況兼帝命,老臣雖死不辭。

    ”帝堯聽他說出一個死字,心中大以為不祥,便想不叫他去,就說道:“老将究竟年高,老者不以筋力為禮,何況登山臨水,走萬裡之遙呢!剛才朕失于計算,朕之過也。

    現在隻要老将将那往玉山及昆侖山的路程,細細告訴大司農就是了。

    朕不派副使,亦使得。

    ” 哪知羿隻是要去,說道:“區區玉山、昆侖山,萬裡之路,何足為奇。

    老臣當日不知道走過幾回。

    今日雖多了幾歲年紀,亦不算得什麼。

    帝已經派了老臣做副使,忽然又不要老臣去,無非是憐惜老臣,恐怕老臣途中或有不測。

    但是,就使中途疾病死亡,亦是老臣命該如此,決不怨帝,請帝仍準本意,派老臣作副使吧。

    ”帝堯聽他愈說愈不祥,心中後悔不疊,但已無可如何,隻得派他作副使。

    老将大喜,稱謝而退。

     且說老将羿何以如此之堅決要去呢?一則他平生忠義性成,見義勇為,不避艱險。

    二則老年人往往恃強,不肯服老。

     羿又是武夫,好勇負氣,因見帝堯說他老,所以不服,一定要去了。

    三則羿自從西王母靈藥被姮娥偷去之後,常想再到玉山問西王母另讨。

    可是去過幾次,總走不上,但此心不死,仍舊在那裡希望。

    自從射下十日之後,用心過度,身常多病,杜門不出的時候甚多。

    前此孔丘的任用,正值他卧病在家,不然,他未有不竭力反對的。

    惟其多病,所以愈希望長生,見西王母的心亦愈切。

    再加以姮娥一番阻止的話,他又誤會,起了疑心,因此西王母處竟有不能不去之勢。

    可巧帝堯叫他做副使,仗着天子的洪福,或者可以走得上山,那麼就有達到目的之希望了。

     這個千載一時之機會,他哪裡肯放過。

    有這三個原因,所以他一定要去。

    閑話不提。

     且說帝堯因此事關系重大,大司農等動身的前幾日,他自己先齋戒沐浴起來,虔誠的禱祭天地祖宗。

    到出行的這一日,又親自冠冕,送他們出城。

    到得他們臨别的時候,又和他們二人再拜稽首,吓得二人手無所措,說道:“自古至今,沒有以君拜臣的道理。

    ”帝堯道:“朕非拜汝等,是拜西王母。

    朕不能親拜西王母,所以将這個大禮,寄在汝等身上。

    汝等見到西王母後,稽首再拜,就和朕親拜一樣了。

    ”二人别後,一路贊歎帝堯的虔誠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