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唐堯初降生 丹丘來進貢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七章唐堯初降生丹丘來進貢
且說那唐堯怎樣降生的呢?原來慶都自從歸甯之後,到了伊耆國,伊耆侯夫婦格外優待,自不消說。
隔了多日,伊耆侯夫婦和慶都說道:“這幾日天氣很好,我們陪你出去遊玩遊玩吧。
”慶都聽了非常歡喜,就問道:“到哪裡去呢?”伊耆侯道:“我們這裡可遊玩的地方很多,你還是喜歡水呢陸呢?” 慶都道:“女兒想還是水路好。
一則坐船比較的安逸,二則風景亦似乎比山嶺來得清秀。
”伊耆侯道:“那麼我們到大陸澤去吧,那邊風景很不壞。
”當下議定了。
次日,伊耆侯夫婦便同了慶都,徑向大陸澤而來。
一路山勢逶迤,林木蔥郁,正走之間,忽然空中落下一塊細石,正打在慶都額上。
慶都出其不意,雖則不甚痛,不免吃了一驚,往上一看,并無别物,但見一群小鳥向前方飛去,頗覺詫異。
伊耆侯道:“這種鳥兒名叫‘精衛’,又叫‘鳥市’,又叫‘冤禽’,又叫‘志鳥’,原來是炎帝神農氏女兒的魂魄所化的。
當初神農氏有兩個女兒都是慕道求仙,要想長生不老,哪知後來一個女兒,跟了赤松子雲遊四方,居然成了神仙。
還有一個名叫女娃,偏沒有成仙的緣分。
赤松子不去收她,她憤極了,要想跑到海外去訪求神仙。
誰知到了東海,上船不過半天,舵翻樯折,竟溺死了,因此它的精魂不散,就變成這種鳥兒。
它的窩都在我們國的西面發鸠山上。
他們常常銜些小木小石飛到東海去,丢在海中,要想填平東海,以洩它溺死之恨。
它們一生一世,除了飲食倦卧之外,就是做這件事情,曆代以來,子子孫孫,無有休息間斷,真真是個怪鳥。
我們在這一帶走路,往往給它所銜的小石打着,這是不足為異的。
”慶都聽了,方才恍然。
過了一會兒,走到一座林中,隻聽得一片叫“精衛”之聲,原來就是這些小鳥在那裡自己叫自己。
仔細一看,形狀很像個烏鴉,不過頭是花的,嘴是白的,腳是赤的罷了。
過了幾日,大家到了大陸澤,船隻早已備好,就一齊登船。
正要啟碇,忽然一陣大風,隻見東南角上卷起一朵紅雲,那紅雲之中仿佛有一個動物,蜿蜒天矯,跟着紅雲,直向船頂而來。
須臾之間,愈逼愈近,鱗爪全見,原來是一條赤龍,長約十餘丈,張牙舞爪,骧首搖尾,形狀怕人,大家都看得呆了。
後來那條赤龍漸漸到船的左近,頓然風也止了,雲也散了,它卻盤旋于船的左右,忽而飛騰,忽而上下,總不離開這隻船,把衆人都吓得驚疑不定,猜不出是禍是福。
獨有那慶都不作一語,亦絕無恐怖,盡管憑着船窗,呆呆的對着那條赤龍看。
看到後來,臉上露出笑容,仿佛那條赤龍是十分可愛的樣子,大家亦莫名其妙。
過了一會,天色向晚,暮雲四起,那條赤龍亦漸漸不見了。
當夜衆人就宿在船中,談那條龍的奇異,伊耆候夫人道:“我們今朝假使不是為了這條龍,早已走了不少路了。
雖則看見了一種沒有見過的東西,卻是耽擱了我們半日的行程。
” 伊耆候道:“有什麼要緊呢,我們原是遊山玩水,并沒有什麼一定的去處,就是多遲幾日,亦不妨。
”三人說說談談,不覺向夜,各自歸寝。
到了次日,天色甫明,隻聽得一陣呐喊之聲,伊耆侯大驚,急忙披衣起身,問有何事。
衆人報道:“昨日的那條赤龍又來了。
”伊耆侯聽了,詫異之至,來到船頭一看,果然就是昨日的那條赤龍,但是身體像是短小了好些。
隔了一會,伊耆侯夫人和慶都也來了。
隻見那赤龍總是在半空中翺翔,和老鷹一般,但是總不離開這隻船,大家都猜不出它是什麼意思。
有幾個水手就問伊耆侯道:“照這個樣子,今天還是開船呢,還是不要開呢?”伊耆侯道:“開船便怎樣?”水手道:“萬一開到半中間,同昨日那樣的大風刮起來,那是禁不住的。
龍的可怕,就是它那一條尾巴,假使它将尾巴向水裡一掉,那水就會得直立起來,豈不是可怕的嗎!”伊耆侯聽了,躊躇半晌,便說道:“既然如此,我看就再等一會吧,那條龍想來總要去的,等它去了,再開船不遲。
”哪知這赤龍在空中總是不去,直到傍晚,方才漸漸不見。
到了次日,卻又來了,接連三日,都是如此。
但是每隔一天,它的身軀必短小不少,大家詫異之極,心中疑惑,悶悶不已。
伊耆侯和他夫人說道:“我看隻好回去罷,這條龍實在有點古怪,恐怕有禍事發生呢。
”伊耆侯夫人道:“我們勞師動衆,到得此地,好不容易,大陸澤的風景還沒有領略得一半,就此回去,未免可惜。
”慶都道:“據女兒的意見,我們不要直渡了,隻要沿着岸慢慢開過去,倘使遇着變動,趕快收篷攏港,想還不至于來不
隔了多日,伊耆侯夫婦和慶都說道:“這幾日天氣很好,我們陪你出去遊玩遊玩吧。
”慶都聽了非常歡喜,就問道:“到哪裡去呢?”伊耆侯道:“我們這裡可遊玩的地方很多,你還是喜歡水呢陸呢?” 慶都道:“女兒想還是水路好。
一則坐船比較的安逸,二則風景亦似乎比山嶺來得清秀。
”伊耆侯道:“那麼我們到大陸澤去吧,那邊風景很不壞。
”當下議定了。
次日,伊耆侯夫婦便同了慶都,徑向大陸澤而來。
一路山勢逶迤,林木蔥郁,正走之間,忽然空中落下一塊細石,正打在慶都額上。
慶都出其不意,雖則不甚痛,不免吃了一驚,往上一看,并無别物,但見一群小鳥向前方飛去,頗覺詫異。
伊耆侯道:“這種鳥兒名叫‘精衛’,又叫‘鳥市’,又叫‘冤禽’,又叫‘志鳥’,原來是炎帝神農氏女兒的魂魄所化的。
當初神農氏有兩個女兒都是慕道求仙,要想長生不老,哪知後來一個女兒,跟了赤松子雲遊四方,居然成了神仙。
還有一個名叫女娃,偏沒有成仙的緣分。
赤松子不去收她,她憤極了,要想跑到海外去訪求神仙。
誰知到了東海,上船不過半天,舵翻樯折,竟溺死了,因此它的精魂不散,就變成這種鳥兒。
它的窩都在我們國的西面發鸠山上。
他們常常銜些小木小石飛到東海去,丢在海中,要想填平東海,以洩它溺死之恨。
它們一生一世,除了飲食倦卧之外,就是做這件事情,曆代以來,子子孫孫,無有休息間斷,真真是個怪鳥。
我們在這一帶走路,往往給它所銜的小石打着,這是不足為異的。
”慶都聽了,方才恍然。
過了一會兒,走到一座林中,隻聽得一片叫“精衛”之聲,原來就是這些小鳥在那裡自己叫自己。
仔細一看,形狀很像個烏鴉,不過頭是花的,嘴是白的,腳是赤的罷了。
過了幾日,大家到了大陸澤,船隻早已備好,就一齊登船。
正要啟碇,忽然一陣大風,隻見東南角上卷起一朵紅雲,那紅雲之中仿佛有一個動物,蜿蜒天矯,跟着紅雲,直向船頂而來。
須臾之間,愈逼愈近,鱗爪全見,原來是一條赤龍,長約十餘丈,張牙舞爪,骧首搖尾,形狀怕人,大家都看得呆了。
後來那條赤龍漸漸到船的左近,頓然風也止了,雲也散了,它卻盤旋于船的左右,忽而飛騰,忽而上下,總不離開這隻船,把衆人都吓得驚疑不定,猜不出是禍是福。
獨有那慶都不作一語,亦絕無恐怖,盡管憑着船窗,呆呆的對着那條赤龍看。
看到後來,臉上露出笑容,仿佛那條赤龍是十分可愛的樣子,大家亦莫名其妙。
過了一會,天色向晚,暮雲四起,那條赤龍亦漸漸不見了。
當夜衆人就宿在船中,談那條龍的奇異,伊耆候夫人道:“我們今朝假使不是為了這條龍,早已走了不少路了。
雖則看見了一種沒有見過的東西,卻是耽擱了我們半日的行程。
” 伊耆候道:“有什麼要緊呢,我們原是遊山玩水,并沒有什麼一定的去處,就是多遲幾日,亦不妨。
”三人說說談談,不覺向夜,各自歸寝。
到了次日,天色甫明,隻聽得一陣呐喊之聲,伊耆侯大驚,急忙披衣起身,問有何事。
衆人報道:“昨日的那條赤龍又來了。
”伊耆侯聽了,詫異之至,來到船頭一看,果然就是昨日的那條赤龍,但是身體像是短小了好些。
隔了一會,伊耆侯夫人和慶都也來了。
隻見那赤龍總是在半空中翺翔,和老鷹一般,但是總不離開這隻船,大家都猜不出它是什麼意思。
有幾個水手就問伊耆侯道:“照這個樣子,今天還是開船呢,還是不要開呢?”伊耆侯道:“開船便怎樣?”水手道:“萬一開到半中間,同昨日那樣的大風刮起來,那是禁不住的。
龍的可怕,就是它那一條尾巴,假使它将尾巴向水裡一掉,那水就會得直立起來,豈不是可怕的嗎!”伊耆侯聽了,躊躇半晌,便說道:“既然如此,我看就再等一會吧,那條龍想來總要去的,等它去了,再開船不遲。
”哪知這赤龍在空中總是不去,直到傍晚,方才漸漸不見。
到了次日,卻又來了,接連三日,都是如此。
但是每隔一天,它的身軀必短小不少,大家詫異之極,心中疑惑,悶悶不已。
伊耆侯和他夫人說道:“我看隻好回去罷,這條龍實在有點古怪,恐怕有禍事發生呢。
”伊耆侯夫人道:“我們勞師動衆,到得此地,好不容易,大陸澤的風景還沒有領略得一半,就此回去,未免可惜。
”慶都道:“據女兒的意見,我們不要直渡了,隻要沿着岸慢慢開過去,倘使遇着變動,趕快收篷攏港,想還不至于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