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 光複漢陽漢口
關燈
小
中
大
清軍駐防在漢陽、漢口兩地的是:
漢陽&mdash&mdash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一營(營長是陳鐘林),湖北水師第一路(營)(營長是陳得龍)。
漢口&mdash&mdash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營長是任光耀),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二營(營長是樊毓英)。
簡單言之,清軍在這兩處地方,各有步兵兩營。
八月二十日天亮以前,張彪率領第八鎮辎重營的兵離開武昌,以大部分紮在漢口劉家廟,小部分紮在漢陽水師營大校場。
文學社在漢口、漢陽有一個“陽夏支部”(陽是漢陽,夏是夏口,夏口是漢口的古名)。支部的支部長是胡永珍,書記是王缵承,會計是黃振中,交通是鄭兆蘭,調查是戈承元,參議是黃家麟等八人,“聯絡”是範明山、陳德元、袁金聲。漢口的機關設在範明山的寓所,漢陽的機關設在陳德元的寓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的标代表是胡玉珍,第一營的營代表是陳建章,第二營的營代表是趙承武。(第三營駐防信陽武勝關及其以南的京漢鐵路沿線,營代表是劉化歐。)
共進會在漢陽沒有機關,在漢口卻有三處:長清裡九十八号,寶善裡十四号,陽興裡三十三号。共進會在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以及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的三個營之中,有沒有标代表與營代表,不詳。
文學社與共進會實現了聯合以後,公舉邱文彬為“陽夏總指揮”。
邱文彬在八月二十日的夜裡,放槍為号,集合了第四十二标第一營的右隊與後隊的同志在操場,然後進子彈庫,取出子彈。第一營管帶汪炳山溜走。有一位隊官宋錫全,“在大營門與黃家麟談話,欲起而制止。家麟即将預置白布一副,系于錫全左臂,笑語曰,&lsquo你不要糊塗&rsquo。錫全素機警,即抽刀作指揮狀。(胡)玉珍正向隊伍演說,即曰,&lsquo宋隊官日知會黨員也,才學為本營冠,平日待士兵尤和平,吾輩此後皆聽其指揮。&rsquo衆皆歡呼。”
不久,邱文彬又将左隊與前隊集合起來,取了子彈,布防在龜山周圍,“自率數十人下山沖擊,辎重營殘隊未抵抗而逃。(水師第一營,本已由陳得龍于事前帶去武昌,于武昌起義之時被革命軍打散。)”
于是,整個漢陽,包括兵工廠與鋼廠,與民營的一家鐵廠,都入于革命軍的掌握。李亞東被迎出監獄,作了革命政權的漢陽府知府。
八月二十一日的清晨,胡玉珍派曾清臣帶領一隊同志,從漢陽渡江到漢口居仁門外,向空放槍一排。這是對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二營的革命信号。
營代表趙承武早有準備,聽見槍聲就集合了全營同志響應。管帶陳鐘林一走了事。隊官之一林翼支,正如在漢陽的宋錫全,立刻參加到革命的一邊。
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駐在歆生路餘慶裡。槍聲一起,營内若幹旗人與管帶任光耀先後逃走。剩下了一百多兵,被當地的商會挽留,維持秩序。這一百多人,很快便和革命軍聯成一氣。
漢口有租界。革命軍不便對租界有所行動。于是,若幹匪徒有了退藏之所,便大着膽子在“華界”大肆搶劫。被搶劫的,包括花樓的兩家“錢莊”(舊式的小銀行),漢口官錢局,以及若幹典當鋪與商店。
在武昌的軍政府經漢口商會請願,派蔡濟民率領二百名兵士來漢口,當場斬殺搶匪三人,事後又捕斬了土匪幾十人。在漢陽的革命軍也派了若幹兵士,到漢口的“橋口”,槍斃搶匪二人。到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以後,漢口的秩序漸漸恢複。
詹大悲與何海鳴被迎出監獄,主持漢口的“軍政分府”。
漢口這時候仍有清軍存在。張彪掌握着劉家廟與大智門。
李廉方說,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王缵承等同志,于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漢陽兵工廠開會,議決:擴充革命兵力,成立一個“鎮”(師),公舉宋錫全為統制,駐守漢口;另外,成立一個協(旅),公舉林翼支為協統,駐守漢陽。
邱文彬在他的《辛亥陽夏起義事略》裡說,除了以林翼支為協統的一個協以外,還有一個以文學社社長王憲章為協統的一個協。王憲章的協,是第一協;林翼支的協,是第二協。
武昌的鄂軍軍政府核定:宋錫全為鄂軍第一标統。到了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鄂軍都督府把原任第一協協統吳兆麟,調任副參謀長,升任宋錫全為第一協協統。(這時候,軍政府除了第一協以外,另有三個協:第二協,協統是何錫藩;第三協,協統是成炳榮;第四協,協統是張廷輔。此外,有敢死隊四個大隊)。
軍政府在八月二十四日下令,對漢口的清軍進攻。
漢陽&mdash&mdash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一營(營長是陳鐘林),湖北水師第一路(營)(營長是陳得龍)。
漢口&mdash&mdash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營長是任光耀),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二營(營長是樊毓英)。
簡單言之,清軍在這兩處地方,各有步兵兩營。
八月二十日天亮以前,張彪率領第八鎮辎重營的兵離開武昌,以大部分紮在漢口劉家廟,小部分紮在漢陽水師營大校場。
文學社在漢口、漢陽有一個“陽夏支部”(陽是漢陽,夏是夏口,夏口是漢口的古名)。支部的支部長是胡永珍,書記是王缵承,會計是黃振中,交通是鄭兆蘭,調查是戈承元,參議是黃家麟等八人,“聯絡”是範明山、陳德元、袁金聲。漢口的機關設在範明山的寓所,漢陽的機關設在陳德元的寓所。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的标代表是胡玉珍,第一營的營代表是陳建章,第二營的營代表是趙承武。(第三營駐防信陽武勝關及其以南的京漢鐵路沿線,營代表是劉化歐。)
共進會在漢陽沒有機關,在漢口卻有三處:長清裡九十八号,寶善裡十四号,陽興裡三十三号。共進會在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以及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的三個營之中,有沒有标代表與營代表,不詳。
文學社與共進會實現了聯合以後,公舉邱文彬為“陽夏總指揮”。
邱文彬在八月二十日的夜裡,放槍為号,集合了第四十二标第一營的右隊與後隊的同志在操場,然後進子彈庫,取出子彈。第一營管帶汪炳山溜走。有一位隊官宋錫全,“在大營門與黃家麟談話,欲起而制止。家麟即将預置白布一副,系于錫全左臂,笑語曰,&lsquo你不要糊塗&rsquo。錫全素機警,即抽刀作指揮狀。(胡)玉珍正向隊伍演說,即曰,&lsquo宋隊官日知會黨員也,才學為本營冠,平日待士兵尤和平,吾輩此後皆聽其指揮。&rsquo衆皆歡呼。”
不久,邱文彬又将左隊與前隊集合起來,取了子彈,布防在龜山周圍,“自率數十人下山沖擊,辎重營殘隊未抵抗而逃。(水師第一營,本已由陳得龍于事前帶去武昌,于武昌起義之時被革命軍打散。)”
于是,整個漢陽,包括兵工廠與鋼廠,與民營的一家鐵廠,都入于革命軍的掌握。李亞東被迎出監獄,作了革命政權的漢陽府知府。
八月二十一日的清晨,胡玉珍派曾清臣帶領一隊同志,從漢陽渡江到漢口居仁門外,向空放槍一排。這是對混成協第四十二标第二營的革命信号。
營代表趙承武早有準備,聽見槍聲就集合了全營同志響應。管帶陳鐘林一走了事。隊官之一林翼支,正如在漢陽的宋錫全,立刻參加到革命的一邊。
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二營,駐在歆生路餘慶裡。槍聲一起,營内若幹旗人與管帶任光耀先後逃走。剩下了一百多兵,被當地的商會挽留,維持秩序。這一百多人,很快便和革命軍聯成一氣。
漢口有租界。革命軍不便對租界有所行動。于是,若幹匪徒有了退藏之所,便大着膽子在“華界”大肆搶劫。被搶劫的,包括花樓的兩家“錢莊”(舊式的小銀行),漢口官錢局,以及若幹典當鋪與商店。
在武昌的軍政府經漢口商會請願,派蔡濟民率領二百名兵士來漢口,當場斬殺搶匪三人,事後又捕斬了土匪幾十人。在漢陽的革命軍也派了若幹兵士,到漢口的“橋口”,槍斃搶匪二人。到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以後,漢口的秩序漸漸恢複。
詹大悲與何海鳴被迎出監獄,主持漢口的“軍政分府”。
漢口這時候仍有清軍存在。張彪掌握着劉家廟與大智門。
李廉方說,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王缵承等同志,于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漢陽兵工廠開會,議決:擴充革命兵力,成立一個“鎮”(師),公舉宋錫全為統制,駐守漢口;另外,成立一個協(旅),公舉林翼支為協統,駐守漢陽。
邱文彬在他的《辛亥陽夏起義事略》裡說,除了以林翼支為協統的一個協以外,還有一個以文學社社長王憲章為協統的一個協。王憲章的協,是第一協;林翼支的協,是第二協。
武昌的鄂軍軍政府核定:宋錫全為鄂軍第一标統。到了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鄂軍都督府把原任第一協協統吳兆麟,調任副參謀長,升任宋錫全為第一協協統。(這時候,軍政府除了第一協以外,另有三個協:第二協,協統是何錫藩;第三協,協統是成炳榮;第四協,協統是張廷輔。此外,有敢死隊四個大隊)。
軍政府在八月二十四日下令,對漢口的清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