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門外的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它的名字叫格林
我睡了一會兒,迷迷糊糊就聽得有敲門聲,小狼一個翻身跳下沙發就縮進了床底。
亦風來了,他神色慌張地說:“你剛給我打電話又不吭氣兒,我聽電話裡動靜很大,啪的一聲挂斷就再也打不通了,擔心你是不是出事了,趕緊跑過來看。
” “哦,小狼剛才玩手機來着。
”我笑了,“你怎麼那麼緊張啊?”亦風提心吊膽地歎口氣,進屋坐在沙發上:“你一個人跟狼在一起,我怎麼不擔心?我最近老做夢,夢見你睡覺的時候一隻狼照着你的脖子咬下去。
” 小狼已聽見是抱過自己的亦風的聲音,立刻從床底下跑了出來,皮球一樣滾到亦風跟前,張開小爪子把他的腿抱了個結結實實,一邊哼哼唧唧撒嬌,一邊把肚子翻過來左扭右扭地讓他摸。
“它還記得我?”亦風有些驚異,小狼僅僅見過他一面。
我微微一笑,在亦風身邊坐下:“它記性好着呢。
把肚子亮給你了,還不摸摸它?” 亦風的心微微一動,伸手觸摸到了小狼細嫩無毛的光滑肚腹,如同嬰兒般的奇妙觸感令亦風緊張的表情頓時舒展。
小狼用前爪愉快地捧着亦風的手掌搖來晃去,後爪子舒服得直抖。
亦風避開小狼尖利的爪牙,輕輕地把它抱在懷裡,目光裡浮現出少有的溫柔:“小家夥叫什麼名字?” “沒名字呢。
” “那你怎麼叫它呢?” “嗚、嗚、嗚、嗚……”我叫了幾聲,小狼立刻朝我身上爬過來。
亦風驚異地聳聳眉毛,學了幾聲,小狼歪着腦袋看他:“聽不懂。
”一番努力後,亦風苦笑着:“我學不來你的聲音啊,看它這麼聰明,像個孩子一樣,咱們給它起個名兒吧。
” 我心裡漾起一陣感動,名字是一種認可,是一種親密感情的維系,如果一個動物在你身邊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想過給它起,那麼在你的心裡,它不過就是個囚禁在身邊的牲畜,哪怕好吃好喝山珍海味地喂養着它,可在潛意識裡你并沒有把它放在與你平等的位置上來愛,這樣的緣分來時無心,去亦無情。
而有了名字,就意味着有了歸屬感;有了名字,就有發自内心真切感情的萌芽。
亦風要給它起名字就意味着接納了它。
但起名卻真是個費腦筋的活兒。
“叫阿狼?”我挺省事兒。
“最好别帶狼字,出門咋叫啊?還怕不夠吓人?低調,低調!” “黑豹?” “你就在動物園裡轉圈了是吧?那叫盜用,你家博美就是個例子,好好的狗要起個‘狐狸’做名字,讓人半天反應不過來。
” 我倆有一搭沒一搭地坐在那兒起着名兒,小狼夾在中間,一會兒看看他,一會兒看看我,坐在我膝蓋上好奇地聽着,翻過後爪子撓着小腦袋,打着呵欠似乎也沒聽到令它滿意的名字。
無聊之餘爬下地開始撕咬起拖鞋來。
阿狼、閃電、黑豹、月光……最後我們定下叫“格林”。
那是“二戰”時候納粹一個元帥的名字,雖然最終戰敗,卻也不得不說是個狠角色,好戰是他的本性,狼的天生狠勁和好鬥跟格林如出一轍,而且格林也是一個愛狼養狼的人。
我喜歡這個名字,還因為格林兄弟《小紅帽》的童話不知影響了多少人從小對狼的偏見、莫名懼怕與仇視。
狼外婆的恐怖形象深入人心,從前純粹為了娛樂而編造的故事變成了主流意識,偏偏這些欺騙人的概念卻向着毫無防備、缺乏辨别能力的兒童灌輸,在最初的時候就影響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
我會重新為格林寫一篇屬于它自己的真實的“格林童話”,記錄它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曆。
英文就叫Green,就像它眼睛的顔色、草原的顔色。
或許男人和女人的想法的确不太一樣,不過我們難得這樣殊途同歸。
“格林!”我們一聲聲呼喚着,小格林翻身起來抖抖毛發,親昵地跑了過來,把傷痕累累的拖鞋還給我,對我倆又親又舔,顯然它也喜歡這個名字。
“回家吧,你一個人在這裡我很擔心。
”亦風說。
“我回去了小狼怎麼辦?” “每天來看它,給它送飯啊。
” “那不成探監啦?我離開一會兒,小狼都到處找我。
而且資料上都說了,狼媽媽可是相當負責的,在前三個月裡,母狼除了喝水,可是寸步不離照顧幼崽的。
” “那要是‘母狼’自己都餓死了呢?光啃餅幹能過日子嗎?”亦風氣呼呼地來回跺着腳,拿起錢包鑰匙,一開門走了出去。
“你去哪兒?” 亦風頭也不回地揚揚手:“‘公狼’給你們‘打獵’去!” 一陣淡淡的暖意在我心裡慢慢激蕩開來,格林又多了一個人的疼愛。
轉天一早起來收拾了一下,我打算出門重新買一個體溫計,原來那個電子體溫計早就被格林咬得“神經錯亂”了,上次測量下來一看:40℃,把我吓了一跳。
重新測量再看:80℃,這明顯在“謊報軍情”嘛。
有些号稱高科技的東西實在太過脆弱了,還是買隻傳統的體溫計比較靠譜。
當然,做電子體溫計的人估計也想不到這儀器還要過狼牙這一關。
狼在饑餓的驅使下可以學會任何東
亦風來了,他神色慌張地說:“你剛給我打電話又不吭氣兒,我聽電話裡動靜很大,啪的一聲挂斷就再也打不通了,擔心你是不是出事了,趕緊跑過來看。
” “哦,小狼剛才玩手機來着。
”我笑了,“你怎麼那麼緊張啊?”亦風提心吊膽地歎口氣,進屋坐在沙發上:“你一個人跟狼在一起,我怎麼不擔心?我最近老做夢,夢見你睡覺的時候一隻狼照着你的脖子咬下去。
” 小狼已聽見是抱過自己的亦風的聲音,立刻從床底下跑了出來,皮球一樣滾到亦風跟前,張開小爪子把他的腿抱了個結結實實,一邊哼哼唧唧撒嬌,一邊把肚子翻過來左扭右扭地讓他摸。
“它還記得我?”亦風有些驚異,小狼僅僅見過他一面。
我微微一笑,在亦風身邊坐下:“它記性好着呢。
把肚子亮給你了,還不摸摸它?” 亦風的心微微一動,伸手觸摸到了小狼細嫩無毛的光滑肚腹,如同嬰兒般的奇妙觸感令亦風緊張的表情頓時舒展。
小狼用前爪愉快地捧着亦風的手掌搖來晃去,後爪子舒服得直抖。
亦風避開小狼尖利的爪牙,輕輕地把它抱在懷裡,目光裡浮現出少有的溫柔:“小家夥叫什麼名字?” “沒名字呢。
” “那你怎麼叫它呢?” “嗚、嗚、嗚、嗚……”我叫了幾聲,小狼立刻朝我身上爬過來。
亦風驚異地聳聳眉毛,學了幾聲,小狼歪着腦袋看他:“聽不懂。
”一番努力後,亦風苦笑着:“我學不來你的聲音啊,看它這麼聰明,像個孩子一樣,咱們給它起個名兒吧。
” 我心裡漾起一陣感動,名字是一種認可,是一種親密感情的維系,如果一個動物在你身邊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想過給它起,那麼在你的心裡,它不過就是個囚禁在身邊的牲畜,哪怕好吃好喝山珍海味地喂養着它,可在潛意識裡你并沒有把它放在與你平等的位置上來愛,這樣的緣分來時無心,去亦無情。
而有了名字,就意味着有了歸屬感;有了名字,就有發自内心真切感情的萌芽。
亦風要給它起名字就意味着接納了它。
但起名卻真是個費腦筋的活兒。
“叫阿狼?”我挺省事兒。
“最好别帶狼字,出門咋叫啊?還怕不夠吓人?低調,低調!” “黑豹?” “你就在動物園裡轉圈了是吧?那叫盜用,你家博美就是個例子,好好的狗要起個‘狐狸’做名字,讓人半天反應不過來。
” 我倆有一搭沒一搭地坐在那兒起着名兒,小狼夾在中間,一會兒看看他,一會兒看看我,坐在我膝蓋上好奇地聽着,翻過後爪子撓着小腦袋,打着呵欠似乎也沒聽到令它滿意的名字。
無聊之餘爬下地開始撕咬起拖鞋來。
阿狼、閃電、黑豹、月光……最後我們定下叫“格林”。
那是“二戰”時候納粹一個元帥的名字,雖然最終戰敗,卻也不得不說是個狠角色,好戰是他的本性,狼的天生狠勁和好鬥跟格林如出一轍,而且格林也是一個愛狼養狼的人。
我喜歡這個名字,還因為格林兄弟《小紅帽》的童話不知影響了多少人從小對狼的偏見、莫名懼怕與仇視。
狼外婆的恐怖形象深入人心,從前純粹為了娛樂而編造的故事變成了主流意識,偏偏這些欺騙人的概念卻向着毫無防備、缺乏辨别能力的兒童灌輸,在最初的時候就影響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
我會重新為格林寫一篇屬于它自己的真實的“格林童話”,記錄它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曆。
英文就叫Green,就像它眼睛的顔色、草原的顔色。
或許男人和女人的想法的确不太一樣,不過我們難得這樣殊途同歸。
“格林!”我們一聲聲呼喚着,小格林翻身起來抖抖毛發,親昵地跑了過來,把傷痕累累的拖鞋還給我,對我倆又親又舔,顯然它也喜歡這個名字。
“回家吧,你一個人在這裡我很擔心。
”亦風說。
“我回去了小狼怎麼辦?” “每天來看它,給它送飯啊。
” “那不成探監啦?我離開一會兒,小狼都到處找我。
而且資料上都說了,狼媽媽可是相當負責的,在前三個月裡,母狼除了喝水,可是寸步不離照顧幼崽的。
” “那要是‘母狼’自己都餓死了呢?光啃餅幹能過日子嗎?”亦風氣呼呼地來回跺着腳,拿起錢包鑰匙,一開門走了出去。
“你去哪兒?” 亦風頭也不回地揚揚手:“‘公狼’給你們‘打獵’去!” 一陣淡淡的暖意在我心裡慢慢激蕩開來,格林又多了一個人的疼愛。
轉天一早起來收拾了一下,我打算出門重新買一個體溫計,原來那個電子體溫計早就被格林咬得“神經錯亂”了,上次測量下來一看:40℃,把我吓了一跳。
重新測量再看:80℃,這明顯在“謊報軍情”嘛。
有些号稱高科技的東西實在太過脆弱了,還是買隻傳統的體溫計比較靠譜。
當然,做電子體溫計的人估計也想不到這儀器還要過狼牙這一關。
狼在饑餓的驅使下可以學會任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