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小
中
大
地區,身處非常富裕的地方,又遇上天下多事之秋,但他能夠潔身自好,清廉奉公,從不貪圖财利中飽私囊。
及至他回歸京師,一家人連衣食都常常感到不充裕,他的清廉樸素的事迹,自始至終著稱于世。
他為人謹慎自重,從不随便交朋結友,隻是同尚書盧義僖、姨弟泾州刺史盧道裕平素相互間親密相處。
他病重的時候,告誡他的兩個兒子說:“生死壽命有限,而人都是有生命的,現今有的人死後加以厚葬,這是我平生所不取的;但赤身裸體用竹席裹着埋葬,也不是我意願所求。
我氣絕之後,隻須用尋常的服飾加以裝殓就行。
我生平聚散離合,前後曾三次娶妻,夫妻合葬之事,或許不合古訓。
況且你們的兩位母親早先已葬有舊茔,墳地久經修固,已有固定的處所。
隻是你們的次母墳墓在外地,可以遷入我家墓地之内,依照名分次序而定,葬在我的墳墓後邊。
像這樣做就可以了,不須合葬。
你們應當順從我的心意,不要使我死後感到遺恨。
”永熙二年(533)春,魏子建死于洛陽孝義裡家中,時年六十三歲,朝廷封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定為文靜。
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名收,一個名祚。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
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夠寫文章。
後來跟随父親到邊疆,正值四方多難之時,喜愛練習騎馬射箭,想要憑借武藝實現自己的抱負。
荥陽人鄭伯調侃他說:“魏郎耍弄了多久的兵器?”魏收聽了感到羞慚,于是就改變平日的志向而刻苦讀書。
夏天月夜,他坐在闆床上伴着樹蔭誦讀詩文,久而久之,床闆都被他磨損不少,但精力始終沒有廢弛。
終于因文章富于華采而嶄露頭角。
起初憑借父親的功績而任太學博士,到..朱榮在河陰濫殺朝中士人時,魏收也在其中,隻因天晚而得以幸免。
吏部尚書李神俊器重魏收的才學,奏請朝廷授予他司徒記室參軍之職。
永安三年(530),任北主客郎中。
前廢帝即位後,精心選擇近侍,诏令魏收試作《封禅書》,魏收下筆立就,不打草稿,全文将近千字,寫成之後改動的地方沒有幾處。
當時,黃門郎賈思同在皇帝身旁侍立,對魏收的文才深感驚異。
對皇帝說道:“即使以曹植七步能詩的才華,也不能超過這個人。
”于是把他升為散騎侍郎,不久又令他掌管撰寫起居注,并且編修國史。
不多時又兼任中書侍郎,時年二十六歲。
出帝初年,又诏令魏收任中書侍郎,為朝廷起草的文诰積案盈箱,但都很稱皇帝的心意。
黃門郎崔..跟從齊獻武王入朝,氣焰逼人,不可一世,魏收當初就是不上他的家門。
崔..為皇帝撰寫《登祚赦》,文中說“朕托體孝文”,魏收譏笑其文過于平直。
正員郎李慎将此事告知崔..,崔..深感氣憤和忌恨。
當時前廢帝死,令魏收起草诏書,崔..就揚言說:“魏收在北魏普泰年間出入宮廷,有一次替皇帝起草诏書,文詞意旨都顯得非常好,但是那些舉旗起義的人,全都是叛逆之徒;再者,魏收的父親年歲已老,他理當解除官職回家侍養。
”禦史台将要對魏收加以彈劾,幸虧尚書辛雄出來為他在中尉綦俊面前說話,此事才得以消解。
魏收有個出身低微的弟弟魏仲同早先沒有被叙用,為此感到恐懼,就将他登記入籍,遣送還鄉去服侍他的父親。
出帝曾經出動大批士卒,在嵩少山之南狩獵,前後十六天,當時已經是寒冬臘月,朝廷和百姓對此都嗟怨不已。
皇帝和随從官員全都是穿着胡服騎着馬,宮女和衆妃不分主仆混雜其間,還有奇裝異飾的歌妓舞女,種種情形多不符合禮度。
對此,魏收想要進言又感到畏懼,想要保持沉默卻又不能自已,于是就作了一篇《南狩賦》加以諷谕,時年二十七歲,文章雖然辭藻繁富華麗,但畢竟是雅正之作。
皇帝讀了之後親手寫下诏書給予回答,對它十分褒揚贊美。
鄭伯知道後對魏收說:“你要是沒有遇上我,現在還隻能去張弓逐兔哩。
”當初,齊獻武王堅決推辭天柱大将軍的職位,皇帝令魏收起草诏書,答應他的請求,并且想要升任其為相國,就問魏收相國屬于哪個等級,魏收照實回答,皇帝才沒有這樣做。
魏收既然沒有猜度出皇上要任用其為相國的本意,就因為先前的事而惴惴不安,因而請求免去官職,皇帝诏令準許。
過了一段時間,又授予魏收為其兄之子廣平王元贊的開府從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辭,就寫了一篇《庭竹賦》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不久兼任中書舍人,才氣聲譽與濟陰人溫子升、河間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稱之為三才。
當時出帝猜忌獻武王,兩人之間有較深的隔閡,于是魏收就托病堅決推辭而被免去職位。
他的舅父崔孝芬對此感到奇怪,問魏收為什麼要這樣做,魏收回答說:“我害怕獻武王會興晉陽之兵。
”不久,獻武王自南而上,出帝向西入關。
魏收兼任通直散騎常侍幫助王昕出使梁朝,王昕人品風流而長于文辯,魏收辭藻富麗而超逸,蕭衍及其群臣都對他們倍加敬重。
先前,南北剛剛和好,李諧、盧元明首先充當使者,兩人的才幹,都受到鄰國的尊重。
到了這一次,蕭衍稱贊
及至他回歸京師,一家人連衣食都常常感到不充裕,他的清廉樸素的事迹,自始至終著稱于世。
他為人謹慎自重,從不随便交朋結友,隻是同尚書盧義僖、姨弟泾州刺史盧道裕平素相互間親密相處。
他病重的時候,告誡他的兩個兒子說:“生死壽命有限,而人都是有生命的,現今有的人死後加以厚葬,這是我平生所不取的;但赤身裸體用竹席裹着埋葬,也不是我意願所求。
我氣絕之後,隻須用尋常的服飾加以裝殓就行。
我生平聚散離合,前後曾三次娶妻,夫妻合葬之事,或許不合古訓。
況且你們的兩位母親早先已葬有舊茔,墳地久經修固,已有固定的處所。
隻是你們的次母墳墓在外地,可以遷入我家墓地之内,依照名分次序而定,葬在我的墳墓後邊。
像這樣做就可以了,不須合葬。
你們應當順從我的心意,不要使我死後感到遺恨。
”永熙二年(533)春,魏子建死于洛陽孝義裡家中,時年六十三歲,朝廷封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定為文靜。
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名收,一個名祚。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
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夠寫文章。
後來跟随父親到邊疆,正值四方多難之時,喜愛練習騎馬射箭,想要憑借武藝實現自己的抱負。
荥陽人鄭伯調侃他說:“魏郎耍弄了多久的兵器?”魏收聽了感到羞慚,于是就改變平日的志向而刻苦讀書。
夏天月夜,他坐在闆床上伴着樹蔭誦讀詩文,久而久之,床闆都被他磨損不少,但精力始終沒有廢弛。
終于因文章富于華采而嶄露頭角。
起初憑借父親的功績而任太學博士,到..朱榮在河陰濫殺朝中士人時,魏收也在其中,隻因天晚而得以幸免。
吏部尚書李神俊器重魏收的才學,奏請朝廷授予他司徒記室參軍之職。
永安三年(530),任北主客郎中。
前廢帝即位後,精心選擇近侍,诏令魏收試作《封禅書》,魏收下筆立就,不打草稿,全文将近千字,寫成之後改動的地方沒有幾處。
當時,黃門郎賈思同在皇帝身旁侍立,對魏收的文才深感驚異。
對皇帝說道:“即使以曹植七步能詩的才華,也不能超過這個人。
”于是把他升為散騎侍郎,不久又令他掌管撰寫起居注,并且編修國史。
不多時又兼任中書侍郎,時年二十六歲。
出帝初年,又诏令魏收任中書侍郎,為朝廷起草的文诰積案盈箱,但都很稱皇帝的心意。
黃門郎崔..跟從齊獻武王入朝,氣焰逼人,不可一世,魏收當初就是不上他的家門。
崔..為皇帝撰寫《登祚赦》,文中說“朕托體孝文”,魏收譏笑其文過于平直。
正員郎李慎将此事告知崔..,崔..深感氣憤和忌恨。
當時前廢帝死,令魏收起草诏書,崔..就揚言說:“魏收在北魏普泰年間出入宮廷,有一次替皇帝起草诏書,文詞意旨都顯得非常好,但是那些舉旗起義的人,全都是叛逆之徒;再者,魏收的父親年歲已老,他理當解除官職回家侍養。
”禦史台将要對魏收加以彈劾,幸虧尚書辛雄出來為他在中尉綦俊面前說話,此事才得以消解。
魏收有個出身低微的弟弟魏仲同早先沒有被叙用,為此感到恐懼,就将他登記入籍,遣送還鄉去服侍他的父親。
出帝曾經出動大批士卒,在嵩少山之南狩獵,前後十六天,當時已經是寒冬臘月,朝廷和百姓對此都嗟怨不已。
皇帝和随從官員全都是穿着胡服騎着馬,宮女和衆妃不分主仆混雜其間,還有奇裝異飾的歌妓舞女,種種情形多不符合禮度。
對此,魏收想要進言又感到畏懼,想要保持沉默卻又不能自已,于是就作了一篇《南狩賦》加以諷谕,時年二十七歲,文章雖然辭藻繁富華麗,但畢竟是雅正之作。
皇帝讀了之後親手寫下诏書給予回答,對它十分褒揚贊美。
鄭伯知道後對魏收說:“你要是沒有遇上我,現在還隻能去張弓逐兔哩。
”當初,齊獻武王堅決推辭天柱大将軍的職位,皇帝令魏收起草诏書,答應他的請求,并且想要升任其為相國,就問魏收相國屬于哪個等級,魏收照實回答,皇帝才沒有這樣做。
魏收既然沒有猜度出皇上要任用其為相國的本意,就因為先前的事而惴惴不安,因而請求免去官職,皇帝诏令準許。
過了一段時間,又授予魏收為其兄之子廣平王元贊的開府從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辭,就寫了一篇《庭竹賦》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不久兼任中書舍人,才氣聲譽與濟陰人溫子升、河間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稱之為三才。
當時出帝猜忌獻武王,兩人之間有較深的隔閡,于是魏收就托病堅決推辭而被免去職位。
他的舅父崔孝芬對此感到奇怪,問魏收為什麼要這樣做,魏收回答說:“我害怕獻武王會興晉陽之兵。
”不久,獻武王自南而上,出帝向西入關。
魏收兼任通直散騎常侍幫助王昕出使梁朝,王昕人品風流而長于文辯,魏收辭藻富麗而超逸,蕭衍及其群臣都對他們倍加敬重。
先前,南北剛剛和好,李諧、盧元明首先充當使者,兩人的才幹,都受到鄰國的尊重。
到了這一次,蕭衍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