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叉傳

關燈
元叉,是江陽王元繼的長子,字伯俊,小名夜叉。

    世宗宣武帝元恪時,官拜員外郎。

    宣武胡太後臨朝攝政時,因為元叉是她的妹夫,便提升他當了通直散騎侍郎。

    元叉的妻子也被封為新平郡君,後改封馮翊郡君,官拜女侍中。

    元叉倚仗着胡太後的寵愛,權勢越來越大,不久又任散騎常侍、光祿少卿,兼嘗食典禦,後又升任光祿卿。

    元叉的女兒夭折時,胡太後下诏說:“元叉的長女,年齡将滿十五歲,卻突然夭亡,我心中充滿哀痛思念之情,可追封她為鄉主。

    ”不久元叉升任侍中,其他官職不變,加授領軍将軍的職位。

    元叉既在門下省任要職,又總管京城的禁衛軍,深受胡太後的信任和器重。

     太傅、清河王元怿,品行端正,才幹出衆,以親王的身份輔佐朝政,參預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因為元叉倚仗胡太後的寵信,狂妄自大,貪得無厭,所以元怿常常用法律約束制裁他。

    元叉因此對元怿懷恨在心,常常想将他趕出朝廷。

    于是元叉就唆使通直郎宋維,控告司染都尉韓文殊陰謀起兵造反,要擁立元怿為帝,元怿便被胡太後軟禁,行動失去自由。

    後來經過仔細調查,胡太後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于是釋放元怿,但仍将他的活動範圍限制于宮西别館,外設士兵加以守衛。

    過了很久,元叉還是怕元怿以後會找自己算賬,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于是便與侍中劉騰密謀策劃。

    趁胡太後身在嘉福殿,未去前殿之時,劉騰指使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作僞供,供詞上說,元怿用金銀财寶收買他們,讓他們在皇帝的食物中下毒,想毒死孝明帝,自己當皇帝,答應事成之後,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

    劉騰将這份僞供念給孝明帝元诩聽,孝明帝深信不疑,于是駕臨顯陽殿。

    劉騰關閉永巷門,使胡太後無法出來。

    恰好元怿入朝,在含章殿後遇到元叉,元怿想進入徽章東閣,元叉厲聲阻止。

    元怿說:“你想造反嗎?”元叉說:“元叉不是造反,正是要捉拿造反的人。

    ”于是元叉命令宗士和直齋三十人,拉着元怿的衣襟,将他拖進含章東省,派數十人看守。

    劉騰聲稱奉皇帝旨意,召集公卿大臣,宣布元怿的所謂罪狀,提議将元怿按犯上謀反罪論處,大臣們都懼怕元叉,沒人敢提出異議。

    隻有仆射遊肇堅決表示反對,這件事記載于《遊肇傳》中。

    元叉、劉騰拿着所謂公卿大臣的處理意見,入宮向孝明帝請示,很快就被孝明帝批準,當天夜晚便處死了元怿。

    接着,元叉、劉騰又僞造胡太後的诏書,聲稱她不再臨朝攝政,于是,元叉便與太師高陽王元雍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元叉常在宮中值夜班,孝明帝元诩稱他為姨夫。

     從此之後,元叉獨攬軍政大權,事無巨細一概由他決定,聲威震動天下,文武百官戰戰兢兢,惟惟諾諾。

    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起兵聲讨元叉,但未能成功,慘遭殺害。

    不久,元叉升任衛将軍,其他職務不變。

    後來,胡太後與孝明帝在西林園宴請群臣,日暮回宮時,右衛将軍奚康生想借機除掉元叉,也沒有成功,奚康生被殺。

    這件事記載于《奚康生傳》。

    這件事發生以後,孝明帝遷居徽音殿,元叉也搬入徽音殿的右廂房居住。

    既然住得很近,元叉便千方百計地讨好孝明帝,以博取孝明帝的歡心,于是元叉深得孝明帝的寵信。

    元叉出入宮中時,總是命勇士手持刀劍在前後護衛,無論因公因私外出、停留,他都嚴加戒備。

    元叉在千秋門外的空地上,設置木栅欄圍成的小院子,出入宮中,有時就到院中休息一下,每次必定命令心腹衛士把守四周,嚴防有人行刺,凡是求見元叉的人,隻能站在遠處與他對話。

    元叉授意朝廷封他的兒子元亮為平原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

    元亮受封的那天,孝明帝元诩親臨南門觀禮,賜給元亮禦馬及布帛一千匹。

     當初,元叉剛剛把持朝政時,将自己的本來面目掩蓋起來,故意作出一副勤政愛民的姿态,待人接物謙遜有禮,對政事的得失非常關心,然而才疏學淺,始終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等到他完全控制了局面,大權獨攬之後,便驕橫狂妄,剛愎自用,沉迷于美酒美色,賞罰予奪全憑自己的好惡、喜怒。

    元叉還在宮中另外設立了一個庫房,由自己掌握。

    他又曾把婦人藏在運送食品的轎子中,上面用手巾遮蓋,命人擡入宮中,出來時也用這個辦法,值勤的侍衛心裡雖然明白,但沒人敢說出來。

    于是那些趨炎附勢的無恥之徒,競相用美酒美色讨好元叉。

    一些婦女為了取悅元叉,甚至母女、姐妹當着彼此的面同時與元叉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