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1.書名 《哲學片斷或片斷的哲學》原文寫為PhilosophiskeSmulerellerEnSmulePhilosophi,英譯為PhilosophicalFragments。

    把丹麥語詞Smuler譯成拉丁語源的Fragments頗為一些丹麥學者所诟病,其理由是Smule除了指&ldquo從某物分離出來的極小的、甚至是貧乏的部分&rdquo之外,本身還有&ldquo面包渣&rdquo的意思。

    《馬太福音》15:21-28&ldquo迦南婦人的信心&rdquo一節中,耶稣對前來尋求幫助的迦南婦人說:&ldquo不好拿兒女的餅丢給狗吃&rdquo。

    婦人說:&ldquo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rdquo耶稣視這婦人的信心為大,因此成全了她的心意,治愈了她女兒的病。

    這裡的&ldquo碎渣兒&rdquo在丹麥語《馬太福音》中,用的就是desmuler。

    但就Smule(r)的主體意思言,Fragment的意思并未出其左右,中文&ldquo片斷&rdquo的意思也與之相契合,它們都有&ldquo不管分離出來的部分有多小、多微不足道,它們仍具有與其所出之物相同的本質&rdquo的意思,因此我選擇&ldquo片斷&rdquo而非更形象的&ldquo碎片&rdquo、&ldquo殘片&rdquo來與Smuler相對應。

    這一點與假名作者在行文中稱這本書是個&ldquo小冊子&rdquo(Piece)的意思是相吻合的。

    此外,考慮到克爾凱郭爾對哲學體系化的批判态度,我想借助&ldquo片斷&rdquo一詞所蘊含的&ldquo整體之一部分&rdquo的意思,以及它作為形容詞所表示的&ldquo零碎的、不完整的&rdquo意思來與&ldquo體系&rdquo相對立。

     2.出版時間 《哲學片斷》出版于1844年6月13日,&ldquo克爾凱郭爾&rdquo的名字(寫為S.Kierkegaard)作為&ldquo出版人&rdquo而出現。

    同年6月8日,克爾凱郭爾用真名發表了TreopbyggeligeTaler(《三則啟示性訓導文》);6月17日,他用假名VigiliusHaufniensis出版了BegrebetAngest(《恐懼的概念》),用假名NicolausNotabene出版Forord(《前言》)。

     3.假名作者 JohannesClimacus(約翰尼斯·克利馬克斯)的名字是有喻義和來曆的。

    Climacus意為&ldquo台階&rdquo、&ldquo階梯&rdquo,這是一位希臘修道士和隐士(約579年-649年)的綽号。

    此人曾獨居山洞40年,著有scalaparadisi一書,意為《天堂之梯》,其意象取自《創世記》當中雅各所夢見的&ldquo頂天立地&rdquo的&ldquo梯子&rdquo(28:12),該書着重讨論了修道士們應該摒棄的邪惡和應該追求的美德。

     4.題辭 克爾凱郭爾不谙英文,他所閱讀的莎士比亞著作是由德國浪漫派作家施萊格爾(A.W.Schlegel)和蒂克(L.Tieck)所譯的德文版Shakespeare'sdramatischeWer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