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詩 文
關燈
小
中
大
,有奇而無妙,有斬絕而無縱放,鋪張學問以為富,化陳腐以為新,而渾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
東坡評曰:“如蛑蝤江搖柱,格韻高絕,盤飧盡廢。
然若多食,則動風發氣。
”又雲:“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複論鄙事,雖若不适用,然不為無補于世。
”謂論文者尊東坡,言詩者右山谷,此門生親黨之偏說而已。
《東都事略·山谷傳》雲:庭堅長于詩,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遊蘇轼之門,号四學士。
獨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轼,謂之蘇黃。
蓋自當時已不以是為公論矣。
王世貞亦雲: 詩格變自蘇黃固也。
黃意不滿蘇,直欲淩其上,然固不如蘇也。
何者?愈巧愈拙,愈新愈陳,愈近愈遠。
可知黃之詩,遠非東坡之詩,所可以拟了。
東坡不特長于文,擅于詩,其詞亦大有可觀。
近人謂東坡在詩歌上的成就,遠遠不如其詞之成就之上,以其詩在詩史上,不得謂之為上乘作家,而其詞則占詞史上之特殊地位。
故吾人與其目東坡為詩人,毋甯謂東坡為詞人也。
東坡之詞,後人評論者,不一其說。
《四庫提要》雲: 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
尋流溯源,不能不謂之别格。
此乃評東坡之詞,為詞中之别格者。
《吹劍續錄》雲: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耆卿何如?對曰:“柳郎中詞,隻好十七八女孩兒,按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綽闆,唱大江東去。
公為之絕倒。
” 則譏其詞太豪放,不如柳耆卿之婉約绮緻。
陳無己雲: 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太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則又以詞派來排斥蘇詞了。
李易安《詞論》: 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辭,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預律者,何邪? 晁無咎亦雲: 居士詞人多謂不諧音律,然橫放傑出,自是曲子内縛不住者。
陸務觀雲: 世言東坡不能詞,故作樂府詞,多不協。
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别于汴下,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
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
則又以音調不協來批評蘇詞了。
其實以上各家的評論,都是片面的觀察。
究其實,則蘇詞豪放缜密,兩擅其長,世人僅就其豪放處立論,遂有鐵闆銅琶之诮,不知蘇門之婉約處,何讓溫、韋。
如《浣溪沙》雲: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莺。
《祝英台》雲: 挂輕帆,飛急槳,過釣台路。
酒病無聊,欹枕聽鳴?。
此等作品,與“大江東去”“把酒問青天”詩作,如出兩手了。
故《詞筌》雲: 蘇子瞻有銅琶鐵闆之譏,然其《浣溪沙·春閨》“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莺”,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又《爰園詩話》亦雲: 子瞻詞豪放亦隻“大江東去”一詞,何物袁绹,妄加品骘。
善夫胡緻堂之評論曰: 詞曲至東坡,一洗绮羅香澤之态,擺脫綢缪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逸懷浩氣,超然塵垢之外。
于是《花間》為皂隸,而耆卿為與輿台矣。
這确是一個忠實的批評。
東坡小詞,亦有可觀。
樓敬思曾雲: 東坡老人,故自靈氣仙才,所作小詞,沖口而出,無窮清新,不獨寓以詞人句法,能一洗绮羅香澤之态也。
要之,有宋三百年,詞壇健将,足以雄視萬方,睥睨一世者,東坡一人而已。
東坡評曰:“如蛑蝤江搖柱,格韻高絕,盤飧盡廢。
然若多食,則動風發氣。
”又雲:“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複論鄙事,雖若不适用,然不為無補于世。
”謂論文者尊東坡,言詩者右山谷,此門生親黨之偏說而已。
《東都事略·山谷傳》雲:庭堅長于詩,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遊蘇轼之門,号四學士。
獨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轼,謂之蘇黃。
蓋自當時已不以是為公論矣。
王世貞亦雲: 詩格變自蘇黃固也。
黃意不滿蘇,直欲淩其上,然固不如蘇也。
何者?愈巧愈拙,愈新愈陳,愈近愈遠。
可知黃之詩,遠非東坡之詩,所可以拟了。
東坡不特長于文,擅于詩,其詞亦大有可觀。
近人謂東坡在詩歌上的成就,遠遠不如其詞之成就之上,以其詩在詩史上,不得謂之為上乘作家,而其詞則占詞史上之特殊地位。
故吾人與其目東坡為詩人,毋甯謂東坡為詞人也。
東坡之詞,後人評論者,不一其說。
《四庫提要》雲: 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
尋流溯源,不能不謂之别格。
此乃評東坡之詞,為詞中之别格者。
《吹劍續錄》雲: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耆卿何如?對曰:“柳郎中詞,隻好十七八女孩兒,按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綽闆,唱大江東去。
公為之絕倒。
” 則譏其詞太豪放,不如柳耆卿之婉約绮緻。
陳無己雲: 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太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則又以詞派來排斥蘇詞了。
李易安《詞論》: 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辭,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預律者,何邪? 晁無咎亦雲: 居士詞人多謂不諧音律,然橫放傑出,自是曲子内縛不住者。
陸務觀雲: 世言東坡不能詞,故作樂府詞,多不協。
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别于汴下,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
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耳。
則又以音調不協來批評蘇詞了。
其實以上各家的評論,都是片面的觀察。
究其實,則蘇詞豪放缜密,兩擅其長,世人僅就其豪放處立論,遂有鐵闆銅琶之诮,不知蘇門之婉約處,何讓溫、韋。
如《浣溪沙》雲: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莺。
《祝英台》雲: 挂輕帆,飛急槳,過釣台路。
酒病無聊,欹枕聽鳴?。
此等作品,與“大江東去”“把酒問青天”詩作,如出兩手了。
故《詞筌》雲: 蘇子瞻有銅琶鐵闆之譏,然其《浣溪沙·春閨》“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莺”,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又《爰園詩話》亦雲: 子瞻詞豪放亦隻“大江東去”一詞,何物袁绹,妄加品骘。
善夫胡緻堂之評論曰: 詞曲至東坡,一洗绮羅香澤之态,擺脫綢缪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逸懷浩氣,超然塵垢之外。
于是《花間》為皂隸,而耆卿為與輿台矣。
這确是一個忠實的批評。
東坡小詞,亦有可觀。
樓敬思曾雲: 東坡老人,故自靈氣仙才,所作小詞,沖口而出,無窮清新,不獨寓以詞人句法,能一洗绮羅香澤之态也。
要之,有宋三百年,詞壇健将,足以雄視萬方,睥睨一世者,東坡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