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質與修養

關燈
東坡的氣質,可以說是一種偏于情緒的多血質。

    論到一般人的氣質,原系智、情、意三者組合而成者,但三者之中,亦有所偏。

    如東坡之氣質,則情最勝,意次之,智又次之。

    換言之,東坡個人全為情感所支配,所識意志,不過是情感沖動的一種表示,理智則全被壓迫,不能有所發揚。

    蓋東坡當情動的時候,意志亦随之而動,一意孤行,勇往直前,也無暇去征求理智的同意,請其辨别善惡了。

    假使情不動,意亦寂然不動,情和意簡直是聯合一氣,對于理智,全不顧及。

    吾們隻要看東坡恣情豪放,為所欲為,行所欲行,不省過去,不慮将來,邁勇前進,豈非感情支配意志的一種表示嗎?他終其身坎坷迍邅,不能得志行道,恐怕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吧。

     不過吾人評論東坡缺少智慮一句話,是從比較上立論的。

    偉人的智、情、意三者,若和庸人比較起來,究竟相差不可以道裡計。

    緣偉人的智、情、意三者之程度,實遠超出庸俗人之上,特不免有所偏而已。

    如無所偏,而平衡發展,那麼簡直是聖人了。

    唯其性這所偏,即性之所僻。

    性之所僻,必有所失。

    東坡所謂:“木有瘿,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确是至理名言。

     東坡雖情意兼有,然而二者之中,畢竟仍有所偏。

    試以三蘇父子兄弟批評之,則以意勝者為老蘇;以情勝者為東坡;情意相濟、無所偏袒者,為子由。

    以是老蘇之文,多權術機變之言,東坡雖秉承家學,可是到了晚年,喜釋家言。

    子由則機變不及乃父,豪放不及乃兄,所以頗木讷而安詳。

    這就是他們氣質各有所偏的一種表現。

     東坡氣質,以豪放勝,當其與王安石不相容,由朝廷出知杭州時,在旁人處此,抑郁不平可知。

    而東坡卻不以為意,處之泰然,對于西子湖的山水,隻是欣羨,毫不作怨語。

    所謂: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鼈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滞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遊女木蘭桡,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詞招。

     是何等快絕。

    又雲: 未成少隐聊中隐,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是何等豁達。

     既而東坡由杭移密,時在熙甯七年,歲值大旱,五谷不登,隻得以杞菊充饑。

    所謂: 餘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因疑餘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

    餘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餘之拙也。

     東坡并仿唐陸龜蒙之《杞菊賦》,作《後杞菊賦》,其序曰: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猶食不已,因作賦以自廣。

    始餘嘗疑之,以為士不遇,窮約可也。

    至于饑餓,嚼齧草木則過矣。

    而餘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

    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

    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

    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然後知天随之言,可信不謬。

    作《後杞菊賦》,以自嘲,且解之雲。

     籲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前賓客之造請,後掾屬之趨走。

    朝衙達午,夕坐過酉。

    曾杯酒之不設,攬草木以诳口。

    對案颦蹙,舉箸噎嘔。

    昔陰将軍設麥飯與蔥葉,井丹推去而不嗅。

    怪先生之眷眷,豈故山之無有。

    先生忻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

    較豐約于夢寐,卒同歸于一朽。

    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園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後來東坡貶赴黃州,在路上有詩雲: 吾生如寄耳,初不擇所适。

    但有魚與稻,生理已自畢。

     既到之後,逍遙自适,絕無窮厄狀态。

    所謂: 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參差玉宇飛木末,缭繞香煙來月下。

    江雲有态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

    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

    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

    不辭青春忽忽過,但恐歡意年年謝。

    自知醉耳愛松風,會揀霜林結茅舍。

    浮浮大甑長炊玉,溜溜小槽如壓蔗。

    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裡狂言醒可怕。

    但當謝客對妻子,倒冠落佩從嘲罵。

     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

    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

    萬事如花不可期,餘年似酒那禁瀉。

    憶昔還鄉溯巴峽,落帆樊口高桅亞。

    長江衮衮空自流,白發紛紛甯少借。

    竟無五畝繼沮溺,空有千篇陵鮑謝。

    至今歸計負雲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

    饑寒未至且安居,憂患已空猶夢怕。

    穿花踏月飲村酒,免使醉歸官長罵。

     一種豪放之氣,依然不改。

     東坡既豪放,又不善理财,故時有絕糧之虞。

    觀其與章子厚書雲: 黃州僻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