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晚年時代

關燈
每出勞入,不如閉戶之有味也。

    ” 彼終日所樂者,惟有每日飲家釀的桂酒、羅浮香五小盞。

    所謂: 某終日把盞,積計不過五銀盞爾,然得一釀酒法,絕奇。

     彼所獲得之釀法,系釀桂酒。

    所謂: 嶺南家造酒,近得一桂酒法,釀成,不減王晉卿家碧香,亦谪居一樂事也。

     并有詩雲: 搗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

    收拾小山藏社甕,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門生緻,菜把仍叨地主恩。

    爛煮葵羹斟桂醑,風流可惜在蠻村。

     釀成之後,每與羅浮道士飲。

    所謂: 但乞可與飲者,羅浮有道士。

    雖樸野,至行清苦,常欲濟人,深可欽爰,見邀之在此。

     對飲時,并有絕佳之下酒物,膏其口腹。

    所謂: 南村諸楊北村盧(謂楊梅、盧橘),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裡,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绛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雲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

    似開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嘗謂荔枝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鳐杜河豚魚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鲈。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裡真良圖。

     東坡住在惠州,非特有桂酒可飲,并有新鮮荔枝可啖,這也是東坡平生一件快事。

    所謂: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觀其雲“南來萬裡真良圖”,又雲“不妨長作嶺南人”,可知東坡已不複思歸,情願終老是鄉了。

    所以又雲: 南北居住定有命,此心亦不思歸。

    明年買田築室,作惠州人矣。

     惠州城的後方,有一隙地,本為白鶴觀舊址。

    東坡購之,而築室其上。

    所謂: 某又已買得數畝地,在白鶴峰上,古白鶴觀基也。

    已令斫木陶瓦,作屋二十間,今冬成,去七十無幾,矧未能必至邪?更欲何之,以此神氣粗定。

     又有詩雲: 前年家水東,回首夕陽麗。

    去年家水西,濕面春雨細。

    東西兩無擇,緣盡我辄逝。

    今雲複東徙,舊館聊一憩。

    已買白鶴峰,規作終老計。

    長江在北戶,雪浪舞吾砌。

    青山滿牆頭,?鬌幾雲髻。

    雖慚抱樸子,金鼎陋蟬蛻。

    猶賢柳柳州,廟俎薦丹荔。

    吾生本無待,俯仰了此世。

    念念自成功,塵塵各有際。

    下觀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四年二月十四日,新屋落成,他就搬到新屋子裡去了。

    他住了非常快意,其緻友人書有雲: 新居在一峰上,父老雲古白鶴觀基也,下臨大江,見數百裡間,柳子厚雲: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此丘也欤? 東坡在惠州,僅其第三子過,追随左右,其餘家人,俱留居宜興。

    是年,其長子邁,授韶州仁化令,舉家來惠州,父子三年不相見,一旦晤面,喜可知也。

    此時東坡年已六十,際此風燭殘年,而有兒孫滿堂,膝下承歡之樂,真是快樂極了。

    所以他有下列一段記事雲: 我蔔我居,居非一朝。

    龜不吾欺,食此江郊。

    廢井已塞,喬木幹霄。

    昔人伊何,誰其裔苗。

    下有碧潭,可飲可濯。

    江山千裡,供我遐矚。

    木固無胫,瓦豈有足。

    陶匠自至,嘯歌相樂。

    我視此邦,如洙如沂。

    邦人勸我,老矣安歸。

    自我幽獨,倚門或揮。

    豈無親友,雲散莫追。

    旦朝丁丁,誰款我廬。

    子孫遠至,笑語紛如。

    剪發垂髻,覆此瓠壺。

    三年一夢,乃複見餘。

     又與陳伯修書雲: 某适居粗遺,筠州時得書甚安(子由在筠),長子已授仁化令,今挈家來矣。

    某以買地結茅,為終焉之計,獨未甃墓爾,行亦當作杜門絕念。

     東坡初到惠州,認為處此瘴疠之鄉,非自加修養不可。

    所以常常絕欲養神,息念煉精。

    謂: 瘴鄉風土,不問可知,少年或可久居,老者殊畏之,唯絕嗜欲節飲食,可以不死。

    此言已書諸紳矣,餘則信命而已。

     又曰: 清靜獨居,一年有半爾,已有所覺,此語易曉無疑也。

    然絕欲天下之難事也,殆似絕肉。

     後來他的痔疾大發,自以為可以清靜勝之。

    謂: 某舊苦痔疾,蓋二十一年矣。

    今忽大作,百藥不效,知不能為甚害。

    然痛楚無聊,兩月餘,頗亦難當,出于無計,遂欲體糧以清靜勝之,則又未能,遽爾則又不可。

    但擇其近似者,斷酒肉,斷鹽酪醬菜,凡有味物皆斷,又斷硬米飯,惟食淡面一味。

    其間更食胡麻、茯苓、面少許取飽,胡麻、黑脂麻是也。

    &hellip&hellip如此服食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漸退。

    &hellip&hellip此事極難忍,方強力以行之。

    &hellip&hellip既斷肉五味,隻啖麨及淡面,更不消别藥,百病自去。

    此長年之真訣,易知而難行爾。

    弟發得志願甚堅,恐是因災緻福也。

     東坡不吃肉,不吃葷血,斷鹽酪,斷五味,每天唯食面一斤,和以胡麻、茯苓、麨并食。

    吃的東西,如此簡淨,而生活又如此蕭灑,真有不食人間煙火氣之概。

    其生活之蕭灑,觀下列小詩可知也。

     南嶺過雲開紫翠,北江飛雨送凄涼。

    酒醒夢回春盡日,閉門隐幾坐燒香。

     門外橘花猶的皪,牆頭荔子已斓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卷簾欹枕卧看山。

     如此清靜的生涯,似可讓東坡終老餘年了!然而畢竟事與願違,朝廷诏書頒下,又遭萬裡海外之谪了。

     富貴春夢 時在元符三年,年六十五歲。

    《侯鲭錄》:“東坡老人在昌化,嘗負大瓢,行歌田畝間,所歌者蓋《哨遍》也。

    馌婦年七十,雲内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坡然之。

    裡人呼此媪為春夢婆。

    ” 原來新黨得勢之後,對于元祐黨人,痛加貶抑,無所不用其極。

    蘇轍自貶谪到筠州之後,至是猶以為未足,再以化州别駕,安置雷州。

    東坡得此消息,自知不免,即告友人雲: 舍弟西貶,某久安居此乎?若知之,可密錄示,憂患之來,想皆前定,欲早知,少免狼狽。

     果不出他所料,是年(紹聖四年)四月朝廷下诏,責授瓊州别駕昌化軍安置了。

    當時東坡在《志林》上曾自述雲: 餘在惠州,忽被命責儋耳。

    太守方子容自攜告身來吊餘曰:“此固前定。

    吾妻沈,事僧伽甚誠,一夕夢和尚來辭雲:&lsquo當與蘇子瞻同行。

    後七十二日有命。

    &rsquo今适七十二日矣,豈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獨與幼子過渡海。

     以東坡衰老之身,萬裡投荒,自期此行必死無疑。

    曾雲: 某垂老投荒,無複生還之望。

    昨與長子邁決,既處置後事矣。

    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庶幾延陵季子赢博之義,父既可施之子,子獨不可施之父乎?生不挈家,死不扶柩。

    此亦東坡之家風也。

    此外宴坐寂照而已。

     是年五月,行至藤地。

    适子由有雷州之行,二人在藤相遇,同是垂老之年。

    今日的生離,或許也就是來日的死别,東坡有詩雲: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裡,落月未落江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