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山邊修二從普陀洛教東京支部所得到的那本小冊子上寫道:
本教的信仰
普陀洛教是觀音信仰。
因而,本教的主佛是觀音。
不過,這裡需要聲明一下,我們信仰的并非普通寺院裡所見到的觀音菩薩。
原委後面另行解釋。
一般說來,觀音指的是觀世音菩薩。
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給予塵世光明的人”;另一種是指觀音是“消除衆生煩惱之人”。
隻要念誦菩薩的名字,衆生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各種災難和苦難就會立刻獲得救贖,關于這一說法,自古以來便見諸于《觀音經》等記載中,觀音實際上是救世的化身。
可是,自中世
">以來,宗教堕落,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觀音信仰的形式也被歪曲了,而且現在仍在持續。
使觀音的信仰重返正道,為人類祈禱真正的幸福,便是我們普陀洛教的根本精神。
何謂普陀洛教 普陀洛讀作“Futaraku”,實際上寫作“補陀洛”。
不過鑒于這樣寫很難讀,并且出于本教傳教濟世的宏願,便将“補”改成了“普”。
補陀洛是觀音信仰的理想鄉。
《華嚴經·探元記·第十九則》裡有這樣一段描述:“所謂光明山是指光明永遠照耀在山花上,象征大悲光明。
這座山在南印度的南面,在天竺名曰補陀洛山。
此山中開滿了小小的白花,花中透着一種難以言喻的香氣,香飄遠方。
”在古代印度和中國,人們将這種理想鄉視作觀音的聖地,并到南海求索。
而在日本,自古以來就不斷有高僧尋訪這理想鄉。
但是,補陀洛山并不是現實存在的山,隻不過是佛典中抽象的理想鄉。
然而,古時候的人們卻認為這聖地實際存在。
由于觀音信仰,日本各處建有不少補陀洛寺,其中比較有名的在紀州的熊野和枥木縣的日光山。
尤其是紀州的補陀洛寺,曆代此處的高僧都駕舟尋求南海的補陀洛,将生命置之度外。
過去的觀音信仰就是如此純粹。
可是,正如前文所述,補陀洛山隻是象征性的存在。
比如山上長滿各色奇木,山下的海裡遊有美麗的奇魚,山上有宮殿樓閣,閣内有不空羂索觀音站在蓮花獅子座之上等,這些都是佛殿勾畫的空想圖,隻是為了讓世人容易理解而具體化的想象。
觀音信仰的真正理想鄉就存在于這個塵世上。
隻要信奉觀音,接受其宏大自在的靈力,任何人都能夠住到這塵世的補陀洛,亦即理想鄉裡去。
因此,為了與古代的觀音信仰相區别,我們便将教名稱為普陀洛教。
加入普陀洛教後 加入普陀洛教後,疾病會痊愈。
有許多疾病連現代醫學都無法治愈,這是由于人類過分依賴物質文明,忘記了精神統一的緣故。
有許多人在信奉了普陀洛教後,疑難雜症便得到了痊愈。
并且,所有的信徒都說,自己的家庭也都變得無比幸福。
商人的生意興隆了,上班族晉升了,學生在學校的成績提高了。
本教的信徒全都變成了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社會地位也提升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領悟了觀音信仰的真髓,受到了觀音的佛恩。
本教的成立 為賀宗章是普陀洛教團的初代教主,他原本是三重縣鄉下的一名小學教師,二十一歲時對當下的宗教産生了疑問,經過苦心研究,他終于悟出:宗教的根源在于補陀洛信仰。
後來他曆經萬苦,終于創建了今天這偉大的普陀洛教團。
初代教主圓寂後,長男成為第二代教主,促使教團越發繁榮。
本部與支部 教團本部在神奈川縣的真鶴。
初代教主之所以選該地為教團本部,是因為真鶴半島延自蔚藍的相模灘,地形恰似古時候高僧從熊野駕船尋訪補陀洛的模樣。
原本觀音信仰的理想鄉并不在南海,而是在這個塵世,即在人心之中,可是人卻無法看見自己的心,隻能尋求一種象征性的東西。
因此,本教把面向南海的真鶴半島作為了聖地,也是本部,支部包括東京支部在内,在全國有八十多處。
支部的信徒每年春秋
因而,本教的主佛是觀音。
不過,這裡需要聲明一下,我們信仰的并非普通寺院裡所見到的觀音菩薩。
原委後面另行解釋。
一般說來,觀音指的是觀世音菩薩。
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給予塵世光明的人”;另一種是指觀音是“消除衆生煩惱之人”。
隻要念誦菩薩的名字,衆生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各種災難和苦難就會立刻獲得救贖,關于這一說法,自古以來便見諸于《觀音經》等記載中,觀音實際上是救世的化身。
可是,自中世
">以來,宗教堕落,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觀音信仰的形式也被歪曲了,而且現在仍在持續。
使觀音的信仰重返正道,為人類祈禱真正的幸福,便是我們普陀洛教的根本精神。
何謂普陀洛教 普陀洛讀作“Futaraku”,實際上寫作“補陀洛”。
不過鑒于這樣寫很難讀,并且出于本教傳教濟世的宏願,便将“補”改成了“普”。
補陀洛是觀音信仰的理想鄉。
《華嚴經·探元記·第十九則》裡有這樣一段描述:“所謂光明山是指光明永遠照耀在山花上,象征大悲光明。
這座山在南印度的南面,在天竺名曰補陀洛山。
此山中開滿了小小的白花,花中透着一種難以言喻的香氣,香飄遠方。
”在古代印度和中國,人們将這種理想鄉視作觀音的聖地,并到南海求索。
而在日本,自古以來就不斷有高僧尋訪這理想鄉。
但是,補陀洛山并不是現實存在的山,隻不過是佛典中抽象的理想鄉。
然而,古時候的人們卻認為這聖地實際存在。
由于觀音信仰,日本各處建有不少補陀洛寺,其中比較有名的在紀州的熊野和枥木縣的日光山。
尤其是紀州的補陀洛寺,曆代此處的高僧都駕舟尋求南海的補陀洛,将生命置之度外。
過去的觀音信仰就是如此純粹。
可是,正如前文所述,補陀洛山隻是象征性的存在。
比如山上長滿各色奇木,山下的海裡遊有美麗的奇魚,山上有宮殿樓閣,閣内有不空羂索觀音站在蓮花獅子座之上等,這些都是佛殿勾畫的空想圖,隻是為了讓世人容易理解而具體化的想象。
觀音信仰的真正理想鄉就存在于這個塵世上。
隻要信奉觀音,接受其宏大自在的靈力,任何人都能夠住到這塵世的補陀洛,亦即理想鄉裡去。
因此,為了與古代的觀音信仰相區别,我們便将教名稱為普陀洛教。
加入普陀洛教後 加入普陀洛教後,疾病會痊愈。
有許多疾病連現代醫學都無法治愈,這是由于人類過分依賴物質文明,忘記了精神統一的緣故。
有許多人在信奉了普陀洛教後,疑難雜症便得到了痊愈。
并且,所有的信徒都說,自己的家庭也都變得無比幸福。
商人的生意興隆了,上班族晉升了,學生在學校的成績提高了。
本教的信徒全都變成了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社會地位也提升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領悟了觀音信仰的真髓,受到了觀音的佛恩。
本教的成立 為賀宗章是普陀洛教團的初代教主,他原本是三重縣鄉下的一名小學教師,二十一歲時對當下的宗教産生了疑問,經過苦心研究,他終于悟出:宗教的根源在于補陀洛信仰。
後來他曆經萬苦,終于創建了今天這偉大的普陀洛教團。
初代教主圓寂後,長男成為第二代教主,促使教團越發繁榮。
本部與支部 教團本部在神奈川縣的真鶴。
初代教主之所以選該地為教團本部,是因為真鶴半島延自蔚藍的相模灘,地形恰似古時候高僧從熊野駕船尋訪補陀洛的模樣。
原本觀音信仰的理想鄉并不在南海,而是在這個塵世,即在人心之中,可是人卻無法看見自己的心,隻能尋求一種象征性的東西。
因此,本教把面向南海的真鶴半島作為了聖地,也是本部,支部包括東京支部在内,在全國有八十多處。
支部的信徒每年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