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麼叫傑出。
”這句生硬的話(可能是為了迫不及待地掩飾他的羞愧)就足以讓我一天情緒低落。
下午,我和他妻子單獨在一起呆了一個鐘頭,我突然向她歇斯底裡地發作起來,抓住她的手說道:“您告訴我,他為什麼這麼恨我?為什麼這麼蔑視我?我怎麼惹他了,為什麼我的每句話都讓他那麼生氣?我該怎麼辦,您幫幫我!他為什麼不喜歡我——您告訴我啊,我求您了。
” 她被這瘋狂的發作吓了一跳,狠狠地盯着我。
“不喜歡您?”——一個笑聲從她的牙縫裡冒了出來,這笑聲刺耳而又惡毒,我不禁向後退了一下。
“不喜歡您?”她重複了一遍,滿懷憤怒地盯着我困惑的眼睛,而後她向我俯下身來——她的目光變得越來越溫柔,幾乎成了同情的目光——突然她(頭一次)摸了摸我的頭發。
“您真是個孩子,真是個傻孩子,什麼也沒發覺,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不知道。
不過這樣更好——否則您會更加不安的。
” 她~下子轉過身來,我徒勞地尋找着安慰;就像被裝在一個撕不破的噩夢的黑袋子裡一樣,我想要一個解釋,想要從這種互相矛盾的神秘的感情迷惘之中醒轉過來。
四個月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我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學期就要結束了,我眼看着假期臨近,十分恐懼。
因為我愛我的煉獄,故鄉的那種沒有任何文化氣氛的家庭生活像流放和劫掠一樣威脅着我。
我開始精心地制定秘密的計劃,騙我的父母說,這兒有重要的工作留住了我。
我巧妙地把謊言和借口編織在一起,好來延長這種折磨人的現實。
但我的時間已經在另一個空間裡被安排好了。
那個不為人知的時刻懸在我的頭上,就像正午的鐘聲蘊含在銅鐘裡一樣,就要出其不意地、鄭重地呼喚那些懶洋洋的人們去工作或去告别了。
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來臨之時是多麼美啊,美得好像要透露點什麼!我和他們倆同桌吃飯——窗子開着,天空飄着白雲,傍晚的天光透過發暗的窗框漸漸地踏入室内:悠悠飄蕩的白雲反射着柔和、明徹的光線,直透人們的心田。
老師的妻子和我比往常聊得更随便,更融洽,更熱烈。
我的老師沉默着,并不加入我們的談話,但他的沉默仿佛靜靜地收攏着翅膀俯視着我們的對話。
我悄悄地從邊上看了他一眼,今天他的心情中有一種出奇明朗的東西,有一種不安,但絕不帶任何慌張,就像幾朵夏日明亮的白雲一樣。
他不時舉起酒杯,朝着亮光,欣賞酒的顔色;當我的目光愉快地追随着他的這個動作時,他就輕輕地微笑着。
向我舉杯緻意。
我很少看到他的臉這麼明朗,他的動作這麼從容鎮定,他簡直興高采烈地坐在那兒,好像欣賞着街上飄來的音樂,傾聽着一個看不見的對話。
他的嘴唇往常總是布滿了細小的皺紋,現在安靜、柔軟地躺在那兒,像一顆剝開了皮的果實。
他的額頭微微朝向窗戶,反射着柔和的微光,我覺得它從來沒有這樣美過。
看到他如此安詳真是太好了。
是甯靜的夏天傍晚的餘輝給他注入了一種和風一樣溫柔的安逸,還是内心的一種慰藉發出的閃光——我不知道。
從他的臉上就像從一本攤開的書上一樣能夠讀到他的心情。
我親切地感到,今天有一位善良的神撫平了他心中的裂口和皺紋。
他很莊重地站了起來,習慣性地擺了一下頭,邀請我跟他到書房去,平時這個步履匆匆的人,今天卻出奇地從容。
然後他又轉回身從窄櫃裡拿出了——這也是不同尋常的——一瓶還沒有打開的葡萄酒,不慌不忙地把它拿了過去。
和我一樣,他的妻子好像也發現了他行為的異常,她驚奇地從她的縫紉活計上擡起眼來,默不作聲地好奇地觀察着——因為我們現在要去工作了——他異常從容的舉止。
書房像往常一樣已經完全暗了下來,正帶着熟悉的暮色等待着我們,隻有燈光在那堆待寫的白紙上劃下金色的圓圈。
我坐到我常坐的位置上,重複了稿子中的最後幾句;他總需要那種節奏像音叉一樣核準他的心情,才能讓話語奔流出來。
平時他總是緊接着最後那句說下去,這次他卻沒有做聲。
沉默在屋子裡彌漫開來,而後變成了緊張從四壁向我們壓過來。
他好像還沒有完全集中起注意力,因為我聽到背後他焦躁地踱來踱去的腳步聲。
“您再讀一遍!” ——奇怪,這聲音突然有些不安地發顫。
我重複了最後的幾段,這次他緊接着我的話說了下去,比過去口述得更快、更嚴密。
隻用了五個句子,背景就搭起來了;他迄今描述的是戲劇的文化前提,還是一幅壁畫,一個曆史的輪廓。
現在他一下子轉向了戲劇本身,這種從流浪藝人推着小車四處表演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終于定居下來、建造了自己的家園。
有了自己的地位和特—一權,先是“玫瑰劇院”和“幸福之神”,都是簡陋的小木
”這句生硬的話(可能是為了迫不及待地掩飾他的羞愧)就足以讓我一天情緒低落。
下午,我和他妻子單獨在一起呆了一個鐘頭,我突然向她歇斯底裡地發作起來,抓住她的手說道:“您告訴我,他為什麼這麼恨我?為什麼這麼蔑視我?我怎麼惹他了,為什麼我的每句話都讓他那麼生氣?我該怎麼辦,您幫幫我!他為什麼不喜歡我——您告訴我啊,我求您了。
” 她被這瘋狂的發作吓了一跳,狠狠地盯着我。
“不喜歡您?”——一個笑聲從她的牙縫裡冒了出來,這笑聲刺耳而又惡毒,我不禁向後退了一下。
“不喜歡您?”她重複了一遍,滿懷憤怒地盯着我困惑的眼睛,而後她向我俯下身來——她的目光變得越來越溫柔,幾乎成了同情的目光——突然她(頭一次)摸了摸我的頭發。
“您真是個孩子,真是個傻孩子,什麼也沒發覺,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不知道。
不過這樣更好——否則您會更加不安的。
” 她~下子轉過身來,我徒勞地尋找着安慰;就像被裝在一個撕不破的噩夢的黑袋子裡一樣,我想要一個解釋,想要從這種互相矛盾的神秘的感情迷惘之中醒轉過來。
四個月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我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學期就要結束了,我眼看着假期臨近,十分恐懼。
因為我愛我的煉獄,故鄉的那種沒有任何文化氣氛的家庭生活像流放和劫掠一樣威脅着我。
我開始精心地制定秘密的計劃,騙我的父母說,這兒有重要的工作留住了我。
我巧妙地把謊言和借口編織在一起,好來延長這種折磨人的現實。
但我的時間已經在另一個空間裡被安排好了。
那個不為人知的時刻懸在我的頭上,就像正午的鐘聲蘊含在銅鐘裡一樣,就要出其不意地、鄭重地呼喚那些懶洋洋的人們去工作或去告别了。
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來臨之時是多麼美啊,美得好像要透露點什麼!我和他們倆同桌吃飯——窗子開着,天空飄着白雲,傍晚的天光透過發暗的窗框漸漸地踏入室内:悠悠飄蕩的白雲反射着柔和、明徹的光線,直透人們的心田。
老師的妻子和我比往常聊得更随便,更融洽,更熱烈。
我的老師沉默着,并不加入我們的談話,但他的沉默仿佛靜靜地收攏着翅膀俯視着我們的對話。
我悄悄地從邊上看了他一眼,今天他的心情中有一種出奇明朗的東西,有一種不安,但絕不帶任何慌張,就像幾朵夏日明亮的白雲一樣。
他不時舉起酒杯,朝着亮光,欣賞酒的顔色;當我的目光愉快地追随着他的這個動作時,他就輕輕地微笑着。
向我舉杯緻意。
我很少看到他的臉這麼明朗,他的動作這麼從容鎮定,他簡直興高采烈地坐在那兒,好像欣賞着街上飄來的音樂,傾聽着一個看不見的對話。
他的嘴唇往常總是布滿了細小的皺紋,現在安靜、柔軟地躺在那兒,像一顆剝開了皮的果實。
他的額頭微微朝向窗戶,反射着柔和的微光,我覺得它從來沒有這樣美過。
看到他如此安詳真是太好了。
是甯靜的夏天傍晚的餘輝給他注入了一種和風一樣溫柔的安逸,還是内心的一種慰藉發出的閃光——我不知道。
從他的臉上就像從一本攤開的書上一樣能夠讀到他的心情。
我親切地感到,今天有一位善良的神撫平了他心中的裂口和皺紋。
他很莊重地站了起來,習慣性地擺了一下頭,邀請我跟他到書房去,平時這個步履匆匆的人,今天卻出奇地從容。
然後他又轉回身從窄櫃裡拿出了——這也是不同尋常的——一瓶還沒有打開的葡萄酒,不慌不忙地把它拿了過去。
和我一樣,他的妻子好像也發現了他行為的異常,她驚奇地從她的縫紉活計上擡起眼來,默不作聲地好奇地觀察着——因為我們現在要去工作了——他異常從容的舉止。
書房像往常一樣已經完全暗了下來,正帶着熟悉的暮色等待着我們,隻有燈光在那堆待寫的白紙上劃下金色的圓圈。
我坐到我常坐的位置上,重複了稿子中的最後幾句;他總需要那種節奏像音叉一樣核準他的心情,才能讓話語奔流出來。
平時他總是緊接着最後那句說下去,這次他卻沒有做聲。
沉默在屋子裡彌漫開來,而後變成了緊張從四壁向我們壓過來。
他好像還沒有完全集中起注意力,因為我聽到背後他焦躁地踱來踱去的腳步聲。
“您再讀一遍!” ——奇怪,這聲音突然有些不安地發顫。
我重複了最後的幾段,這次他緊接着我的話說了下去,比過去口述得更快、更嚴密。
隻用了五個句子,背景就搭起來了;他迄今描述的是戲劇的文化前提,還是一幅壁畫,一個曆史的輪廓。
現在他一下子轉向了戲劇本身,這種從流浪藝人推着小車四處表演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終于定居下來、建造了自己的家園。
有了自己的地位和特—一權,先是“玫瑰劇院”和“幸福之神”,都是簡陋的小木